学校三层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I0.docx
《学校三层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I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三层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I0.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三层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I0
一、工程概况-------------------------------------------------------------------3
二、施工布置-------------------------------------------------------------------3
三、流水段施工----------------------------------------------------------------5
四、主体施工方案-------------------------------------------------------------5
(一)、钢筋工程--------------------------------------------------------------6
(二)、模板工程--------------------------------------------------------------10
(三)、混凝土工程-----------------------------------------------------------15
五、屋面及防水工程---------------------------------------------------------26
六、脚手架工程---------------------------------------------------------------28
七、砌体工程------------------------------------------------------------------28
八、外墙保温工程------------------------------------------------------------29
九、装修工程------------------------------------------------------------------32
十、水电暖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35
十一、试验方案---------------------------------------------------------------39
十二、季节性施工措施------------------------------------------------------40
十三、施工技术保证措施---------------------------------------------------41
十四、施工进度计划---------------------------------------------------------50
十五、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50
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施工餐饮中心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职业技术学院内,东二环以东,东风路以北。
总建筑面积:
7113平方米,总高21.1m,框架结构,地上四层,耐火等级二级,抗震三级,抗震设防7度;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该工程±0.000=15.600m,BM点=14.978位于停车场地面上,有红漆标志;本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第
层为地表土,黄褐色粉质粘土,含砖石凳建筑垃圾,厚度0.7-1.0m;第
层为黄褐色粘土,饱和,可-硬塑,厚度为0.2-3.2m,fake=150Kpa。
采用灰土桩。
外墙饰面采用涂料;内墙为涂料饰面;外窗及幕墙采用隔热铝合金框。
卫生间内墙贴瓷砖,地面贴防滑地砖。
基础采用柱下条形基础、独立基础。
混凝土等级分别为:
垫层为C10,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为C30,框架柱:
基础顶~标高10.150为C35,其余为C30,梁、板、楼梯:
C30,构造柱、圈梁、过梁等:
C20。
砌体部分:
±0.000标高以下采用Mu10普通水泥砖,Mu10水泥砂浆砌筑;±0.000标高以上墙体采用M5.0混合砂浆、f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
二、施工组织:
1、管理目标:
1.1质量目标:
合格工程
1.2工期目标:
合同工70天
1.3安全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发生,轻伤负伤率控制在3‰以内。
2、组织准备
根据本工程规模和特点,组建以项目经理***为总负责的项目部承担本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本工程的施工管理按项目法执行,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全面履行与业主的合同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架图见附表。
项目部的具体组成如下:
姓名
职务
分管工作
项目经理
负责本工程全过程管理工作
施工工长
负责本工程劳务组织、分配及管理工作
技术负责人
负责本工程的技术工作
专职安全员
负责本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专职质检员
负责本工程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
资料员
负责本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工作
材料员
负责本工程材料的采购和管理工作
预算员
负责本工程预、决算
取(送)样员
负责本工程现场取样及送检工作
3、劳动力组织:
本着均衡施工、保证进度的原则,按照工程进度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劳动力进场。
在劳动力安排上充分发挥我公司机械化优势,科学合理安排施工,主体施工阶段投入木工20人,钢筋工20人,混凝土工15人,安装工10人,其它工种16人,高峰期将达到100人左右,确保工期顺利进行。
4.2技术准备
1、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并会审图纸,明确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三级交底。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项目施工方案,使其具有合理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并编制项目质量职责要素分配表,职责分配到人。
3、学习掌握有关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施工中严格按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组织施工和验收,使工程质量等级保证达到合格标准。
4.3生产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工程预算,编制材料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劳动力计划、周转工具使用量计划、施工机械需用计划等各项计划。
1、施工机具、施工机械由项目部设备人员根据需要统一调配进入施工现场,提前做好检修工作。
2、周转材料由项目部材料员按进度、计划保质保量供应。
3、各种施工材料由项目材料采购员按材料使用计划,分期分批从合格供应商处采购,保证现场有必要的储备量,严防发生现场停工待料现象。
4、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做好原材的复试工作。
5、根据劳动力需用计划,做好各工种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的组织进场工作。
4.4现场准备
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把施工用水、用电引入施工使用地点,并建好临时水池,根据平面图布置搭设临时设施,修临时道路,做好水准点、轴线引测工作。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测量定位,布置好现场的永久性水准点和测设控制线。
2、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场地平整及硬化,保证施工时排水畅通。
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供水、供电条件和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架设供电线路,敷设临时供水管道至施工所需位置。
4、按文明工地要求,用围墙将施工场地围护起来,并在入口处设立标志牌,标明工地名称、施工单位等。
4.5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电施工用电用水准备
3.3.1施工用电:
(1)线路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特点,将电源从甲方指定接入口变压后引至现场配电室,配电室设1个总闸配电柜,配电柜设一个400A熔断式刀闸总开关,并经电流互感器接电度表,下设三个200A漏电短路期开关,用3×25+2×16铜芯塑料护套铠甲电缆分三路干线接入到施工用电现场。
第一路从配电室接向1#教学楼处的塔吊,第二路从配电室接向钢筋加工车间,木工棚,第三路从配电室接向生活区用电,在总闸配电柜刀闸总开关下,增设一个250A漏电短路器开关,并经电流互感器接照明及生活区用电。
(2)分配电箱设置:
分配电源线均为3×25+2×16橡皮护套铜芯电缆。
(3)施工用主要设备及功率
(4)施工用电量表
根据本工程特点,基础及主体阶段主要配备以下图表内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
在装修阶段,由于塔吊、钢筋加工车间大负荷用电量的设备机具已拆除,现场用电仍能满足装修用电的要求,故以基础、主体阶段负荷量布置线路。
本工程施工用电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及型号
功率KW
数量
总功率KW
第一路用电
1
塔吊
40.0
1
45.0
45.0KW
第二路用电
1
钢筋调直机
10.0
1
10.0
2
钢筋切断机
4.0
1
8.0
3
钢筋弯曲机
2.5
1
5.0
5
施工现场其它用电
25.0
53.0KW
第三路用电
1
生活区用电
45.0
45.0
3.3.2导线选择:
(1)第一路,施工用电总功率为P1=45.0KW
导线截面选择K0=0.5CosØ=0.8
查表选用25mm2铜线电缆线,可满足要求
(2)第二路,施工用电总功率为P2=53KW
导线截面选择K0=0.5CosØ=0.8
查表选用25mm2铜线电缆线,可满足要求
(3)第三路,施工用电总功率为P3=185KW
导线截面选择K0=0.5CosØ=0.8
查表选用25mm2铜芯电缆线,可满足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施工分路选用3×25+2×16铜芯电缆作为分路电源线,生活用电选用3×16+2×10铜芯电缆电源线。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布置:
详见后附图-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3.3.3用水量计算:
(1)现场施工用水量计算
1)现场施工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q1=k1Σ(Q1N1k2T1t8×3600)
考虑现场搅拌砂浆、砌体、摸灰、养护等用水取
N1=900L/m2Q1=100msk1=1.1k2=1.46T1=1
q1=1.1×(100×900×1.46)/(8×3600)=5.02L/S
(2)现场生活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q2=(p1N1k4)/(t×8×3600)
取p1=100人N3=60L/人k4=1.5t=2
故q2=(100×60×1.5)/(2×8×3600)=0.39L/S
(3)消防用水量:
q3=4.5L/S
(4)施工现场总用水量:
因(q1+q2)>q3故总用水量Q=q1+q2=5.02+0.39=5.41(L/S)
(5)管径选择:
所以管径选为D=70mm,即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源D=100mm可以满足现场生活及施工要求。
施工平面布置
详见后附图八:
施工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特点及流水段划分:
1、该工程定位在整个学校的中间,与旧教学楼用临时围墙分开布置,现场平面布置基本满足施工要求;但现场离学生公寓较近在塔吊大臂回转之内应做好安全防护。
2、由于本工程在学校内,根据本工程的设计及合同要求,该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商混;钢筋、木工棚布置在远离学生教室的施工现场西南侧;晚7.00至早6.00不施工。
3、本工程为跨年度工程,结构工程施工贯穿整个冬季,制定、组织、落实冬期施工的方案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
4、本工程按基础、主体结构、装饰和安装三个阶段组织。
四、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一)工程测量
测量总则:
1、根据测量顺序,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复核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做好复核交接手续,以确保轴线、标高无误,然后根据自己的施工要求新设或以此为依据,进行轴线定位投放及标高控制。
2、由于施工现场四周场地较狭窄,对于设置轴线控制点较为不利。
根据我们的测量经验,地下室结构轴线用控制轴线形成控制网控制;标高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法进行测量,上部结构轴线及垂直度控制采用“天顶法”测量。
3、本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包括轴线定位、垂直度控制、标高控制和沉降观测。
轴线定位采用DT102C激光经纬仪,垂直度控制采用激光铅垂仪,标高控制及沉降观测采用高精度水准仪。
6.1.1轴线定位
1、平面轴线控制测量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对坐标控制点,采用极坐标计算方法定位轴线,在施工现场四周围墙上纵横向设置4组轴线控制布置点,同时不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测。
(2)控制点的精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测量精度。
控制点设置除要满足稳定、可靠、通视三个要求外,并要做好明显的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措施。
(3)楼层水平、垂直测量控制点设置
①在施工±0.000楼面时建立控制点,控制辅助轴线的布置应与轴线有一定关系,地下室施工后在±0.000楼面定出轴线基准点,以控制轴线偏移1m作为轴线基准线,用于上部控制,不但可用来做主楼的垂直度测量,还可做上部轴线控制点的投放之用。
②上部结构的轴线控制测量采用天顶法原理测定主楼控制轴线基准点。
在每个施工层开洞200mm×200mm,留出通视孔,在±0.000处架设经纬仪配合90°弯管向上垂直投影至施工面。
然后用经纬仪、钢尺在已浇筑的楼板上放线,同时在建筑物外侧用经纬仪校正,以保证激光铅直仪引线准确.
6.1.2标高控制
(1)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需要,引测楼层的水平标高控制点,在施工现场场地内设置±0.000基准标高点,做好保护措施,其位置应设置在不影响通视及无沉降的位置上,此基准点定期根据建设单位方提供的水准基准点复核并加以调整。
(2)建筑物出地面后,在柱身弹出+50cm水平线,以上每层标高均以此为基准,用经校验的50m钢尺进行引测,并做好复测,消除积累误差。
6.1.3沉降观测
1、观测点的布置及做法。
在基础完成后。
分别在平面结构四个相交角点柱外-0.1m处设置观测点。
2、每施工一层结构观测一次,主体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观测记录。
脚手架工程
(1)结构施工时,模板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
主体施工阶段外防护采用双排钢管架,上挂密目网全封闭,进入装修阶段兼做外装修架。
(2)脚手架搭设前,要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要求,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及进行设计计算,确保脚手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材料:
1)钢管:
采用48mm,壁厚3.5mm热轧钢管,用作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斜撑等。
2)连接构件:
回转扣、直角扣、对接扣。
3)质量要求:
所用钢管,扣件,脚手板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4)双排脚手架的搭设要求:
1)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且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毫米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外双排脚手架立杆横距采用1.05米步距为1.8米,纵距为1.8米,连墙杆设置为2步三跨。
2)双排脚手架的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接长不宜对接扣件连接且两相邻的根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错开距要不应小于50毫米,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3)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在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毫米。
靠墙一端的外伸长不应大于0.4L且不应于500毫米。
4)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脚手板可对接平铺亦可搭接铺设。
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
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150毫米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毫米,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100毫米,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毫米。
(5)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2)自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设计要求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垂直度,而后挂安全立网。
3)本工程采用¢48×3.5的焊管,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材料的质量,不符的严禁上架。
4)相邻立杆的对扣不得在同一高度内,两立杆对扣错开高度≥500mm,各接头中心至无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5)开始搭设立杆时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6)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立即设连墙件。
7)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则,其长度不小于3跨。
8)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节点应错开布置,在同步或同跨内相邻不得有两个节点,错开距离≥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无节点距不大于纵距的1/3。
9)横向水平杆构造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立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连接,立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150mm。
②作业层上非无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根据直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1/2纵距。
③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一端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深度≥180mm。
④连墙件四层按计算采用3步、3跨设置,四层以上随着风压系数的增大改为2步、3跨。
10)应设扫地杆距地200mm处的立杆上,在土地上搭设立杆底部应辅设50mm厚≥200mm宽,长大于2跨以上的本板。
11)撑搭接长度≥1m,用2个以上扣件连接,端部距扣件≤100mm。
12)当脚手架施工操作层高出连墙件2步时,设斜撑临时稳定,直到上一层连墙件搭设完毕后方可拆除。
13)悬挑部分必须按照设计搭设采用三角形结构。
14)属悬搭设每层的两跨,宽度不小于800,旦钉防滑条间距为300mm,在立杆内则设高1.1-12.m的护身梯杆,高约0.5-0.6m的档腿杆,高度约为180mm-200mm的档脚板。
15)脚手板应满铺,离开墙120-150mm,探头板不得大于300mm,探头应用8#铅丝绑固在支承杆件上。
16)搭设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上防滑鞋。
旦要体检持证上岗,酒后严禁上岗。
17)六级大风以上、雾、雨天气停止作业,事后要进行检查,确认无问题后再行操作。
18)在3-5m处设第一道水平防护网,8-10m处设第二道水平防护网,并且要设随层网。
19)随架内则挂密目式安全立网,安全网必须有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准用证,否则不可使用。
(6)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1)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等系统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是否有变动的地方,如发现与设计不附的地方应及时补充完善后再行作业。
2)拆除时应设立拆除区域警戒线并派专人看护,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3)清除脚手架上的一切杂物,及地面上的障碍物。
4)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四周应平齐进行。
5)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6)当脚手架拆至最后一根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及架体。
7)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要人人配合向下传递。
8)拆至地面的构配件及时运走,按品种、规格分类砌放整齐。
9)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都必须戴好安全帽,由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
酒后严禁上岗作业。
10)六级以上大风及恶劣天气停止作业。
(7)扣件式钢脚手架安全技术监控措施
1)把好材料关:
①钢脚手架钢管的外径应围48—51mm,壁厚3—3.5mm,有严重锈、弯曲、压扁或裂纹的禁止使用。
②扣件应有准用证、合格证、强度实验报告。
发现有脆裂、变形、滑纹的禁止使用。
③木脚手架采用杉木或松木板,宽大于等于200mm,厚不小于50mm,脚手板不得用腐朽的,在构件任一任何150mm的长度上所有木节尺寸总和不得大于所在面宽的1/3,斜裂任何1米长上平均倾斜高度不得大于80mm,髓心的裂缝在连接部位的受剪面及附近的、有虫眼的不得使用。
④监控办法是当钢管、扣件进场后,收料员要对进场钢管、扣件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立即退场不得堆放在施工现场。
2)检查和验收:
①确保脚手架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承载能力,因此要求项目工地在搭设前编制方案,高层脚手架要有设计计算书。
②搭设脚手架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从事该项工作。
③脚手架搭设完成后,项目部必须组织有关人员验收、签字,验收合格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脚手架的拆除:
①架子拆除时先划好作业区,周围设围拦和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有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②拆除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鞋。
③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
既先拆除栏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后拆除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的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④拆除立杆时,应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先拆中间扣,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口扣。
⑤连墙点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前,应设置临时支撑,然后再拆抛撑。
⑥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⑦在大片架子拆除前应将预留的斜道,上料平台,通道小飞跳等,先外力加固,以便拆除后能确保其完整、安全和稳定。
⑧拆除时如附近有外电线路,要采取隔离措施,严禁架杆接触电线。
⑨拆下的材料要用绳索拴住,利用滑轮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集中收回。
⑩在拆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二)、钢筋工程:
1、施工准备:
1.1钢筋:
应有出厂合格证,无老锈及油污。
进场后按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复试。
1.2扎丝:
采用20~22号铁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1.3垫块:
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号铁丝。
2、作业条件:
2.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堆放。
放置前砌筑砖垛,使钢筋架起。
2.2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2.3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
3、操作工艺:
3.1绑扎柱子钢筋:
3.1.1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钢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3.1.2柱子主筋采用套丝连接,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满足规范要求。
3.1.3在立好的竖向钢筋上按设计间距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线。
3.1.4柱箍筋绑扎:
①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缠扣绑扎。
②钢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③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④按抗震要求,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0,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⑤柱子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3.2梁筋绑扎:
3.2.1在梁底模板上划出箍筋间距线。
3.2.2先穿2根主梁上部受力筋,穿箍筋并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逐步穿主梁及次梁下部筋和弯起钢筋,再穿主次梁架立筋,调整箍筋间距达到设计要求。
3.2.3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垫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
主筋为双层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号设计要求。
3.2.4梁筋的连接:
梁筋采用闪光对焊、单面搭接焊相结合的连接方式。
受拉区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的数量不得超过钢筋总面积的25%,受力区不得超过50%。
当采用焊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