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篇鉴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7554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0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名篇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诗经名篇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诗经名篇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诗经名篇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诗经名篇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名篇鉴赏.docx

《诗经名篇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名篇鉴赏.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名篇鉴赏.docx

诗经名篇鉴赏

诗经(诗经名篇全解5金币版)

国风·周南

关雎

  ——男欢女爱的绝唱

【原文】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

指雌雄两鸟相对鸣叫。

雎鸠:

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雌雄终生相守。

窈窕:

娴静端正的样子。

淑女:

贤德的女子。

淑,善。

君子:

对男子的美称。

好逑:

好的配偶。

荇菜:

一种根生水中、叶浮水面的可食用植物。

寤寐:

指日夜。

寤,睡醒;寐,睡着。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左右两旁捞。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品读】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中的男女相会求偶往往在水边进行,《关雎》首开其端,景物的选取带有典型性。

男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对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递进攀升的笔法。

男主人公采荇莱的动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

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来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选,把堆放的荇菜进行整理;芼之,则是把经过选择的荇菜重叠堆放在左右。

主人公对荇菜的处理,从无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细。

再看男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历程。

先是把她锁定为自己最合适的配偶,然后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以至于达到“辗转反侧”的程度。

彻夜的冥思苦想之后,这位男子终于找到了接近淑女的办法,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

“琴瑟友之”,是通过弹奏琴瑟来引起女子的注意和好感,进而得到接近的机会。

“钟鼓乐之”,则是敲钟、击鼓把自己心仪的女子迎娶过来。

“琴瑟友之”,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娱乐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钟鼓乐之”,是举行隆重的婚礼,令女子无比高兴。

这首诗的音乐和内容相契合,音节和谐,孔子认为很中和,评价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葛覃

——织布女窃窃的喜

【原文】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

,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

【注释】

葛:

一种多年生蔓草,俗名苎麻,纤维可织布。

覃:

延长、延伸。

师氏:

负责管理女奴的女管家。

【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

快把内衣洗干净,再把外衣洗干净。

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品读】

本篇在写一位妇女采葛、煮葛、织布、做衣服的过程,表现了她打算洗净衣服、回家看望父母的心理活动。

主人公的内部情感通过对外部景物的描述展现出来,清新明快的劳动场面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喜悦。

整篇诗作节奏欢快,行文流畅,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是上乘之作。

边唱歌边做活,这似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常见的劳作方式。

手中的劳作,四周的景物,心中的想法都在他们的歌声中流畅。

文中所歌咏的都是平常的琐事,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诗歌并不能成为所谓的艺术。

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情感的真实抒发才更能显示出古时人们生活的自然状态。

而现代人似乎忙碌的工作代替了一切闲情逸致,周围有再美的景物,都顾不上去看上一眼,更不要提细致观察和动情描述。

话又说回来,在创作这首诗时,还没有成型的“艺术”概念,也就是什么是艺术,写诗的根本就不知道。

当然人们写作诗歌,也只是劳动之余的一种休闲活动,也就是说,他们仅仅是记录下自己最常遇到的、最常想到的事情。

相隔较长时间之后,这些作品中那种最朴实的东西就可贵了,因为后来的诗文就有了“纹饰”的成分。

质朴是《诗经》魅力经久不衰的基本原因。

卷耳

——竹筐里的卷耳菜

【原文】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卷耳:

野菜名,嫩苗入菜。

顷筐:

形状如簸箕、前低后高的筐。

玄黄:

马过度疲劳而视力模糊。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我的马儿步踉跄。

我且斟满牛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山头呦,我的马儿难行呦。

我的仆人病倒呦,多么令人忧愁呦。

【品读】

《卷耳》是一篇对远方亲人抒发思念情感的名作。

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

以优美自然的语言、民谣的起兴手法、真实的场景刻画,烘托出人物的真实情感。

女子把不满筐的卷耳菜放在了路边,翘首张望,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女子对远行亲人的深切思念。

山的险阻、马的疲惫都可表现出男主人公旅途的艰难,而所有这些又衬托出他对长途跋涉的担忧,只是以酒浇愁。

思念是人间最常见的情感之一。

这一主题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不计其数,似乎“思念”已超越时空,成为诗者文人吟咏的对象。

《卷耳》也为我国的怀人诗拉开了序幕,其深远影响在后来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优秀作品中可以体现出来。

桃夭

  ——嫁在桃花盛开时

【原文】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夭夭:

桃花含苞貌。

一说形容茂盛而艳丽,或说少壮的样子。

归:

妇人谓嫁曰归;于归,古时称女子出嫁。

室家:

夫妇。

男子有妻曰有室,女子有夫为有家。

【译文】

桃树长得多么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

  

桃树长得多么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

  

桃树长得多么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

 

【品读】

这是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这里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美。

从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喻美人的层出不穷。

如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又如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本篇中所写三月鲜嫩的桃花正在纷纷绽放,经过打扮的新娘此刻兴奋又羞涩,两颊绯红,真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出一派欢乐热烈的气氛。

在写新娘与桃花时,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有实象也有虚像,可以理解成诗人看见桃花而想起结婚的场面和新娘,也可以想象成诗人看见了新娘而想起了盛开的桃花,或者就是桃花盛开时姑娘正出嫁。

虚实结合,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

 

国风·召南

摽有梅

——谁来采摘我的爱

【原文】

摽有梅

,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墍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摽(Biao):

打落。

其实七兮:

梅树的果子只剩下七成了。

庶士:

普通老百姓,小伙子。

【译文】

梅子纷纷落在地,树上剩下有七成。

追求我的小伙子,切莫错过好时辰。

梅子纷纷落在地,树上剩下有三成。

追求我的小伙子,今天正是好时机。

梅子纷纷落在地,提着竹筐来拾取。

追求我的小伙于,就等你说上一句。

【品读】

本诗描写未嫁女子感叹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时来求婚。

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

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而自己青春无情流逝,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

《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

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

从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到中唐无名氏的《金缕曲》“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牡丹亭》中杜丽娘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到《红楼梦》里林黛玉叹惜“花谢花飞飞满天”,可以说,无不是这一原型模式的艺术变奏。

然而,《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国风·邶风

绿衣

——捧起绿衣想起你

【原文】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

,俾无訧兮!

絺兮綌兮

,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治:

织。

古人:

故人。

絺(Chi)綌(Xi):

细葛布、粗葛布。

【译文】

绿色衣啊绿色衣,绿色外衣黄色里。

愁肠百转心千结,何时忧愁才能止。

 

绿色衣啊绿色衣,绿色上衣黄下衣。

愁肠百转心千结,何时忧愁才能忘。

  

绿色丝啊绿色丝,绿丝本是你手织。

睹物思人念亡妻,是你是我无过失。

  

细葛衣啊粗葛衣,穿在身上有凉意。

睹物思人念亡妻,样样都合我心意。

【品读】

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悼念诗。

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一个人虽然能通过时间的流逝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但当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会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自古以来,这方面的悼亡诗很多,《绿衣》毫无疑问应是第一首。

这里诗人把亡妻所做的衣服拿起来翻来覆去得看,心情十分忧伤,妻子活着时的情景使他不能忘记,因而无法摆脱忧伤。

衣虽尚在,人已不在,通过物在人亡表达诗人的思念和沉痛,可称得上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新台

——鲜花插在牛粪上

【原文】

新台有泚

,河水瀰瀰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释】

新台:

台的故址在今山东甄城县黄河北岸,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

有泚(cǐ此):

鲜明貌。

河水:

黄河。

瀰瀰(mǐ米):

大水茫茫。

【译文】

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洋洋流不停。

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太不行。

新台倒影长又长,河水不停汪洋洋。

本想嫁个美少年,鸡胸老公真不祥。

撒下鱼网落了空,一个虾蟆掉网中。

本想嫁个美少年,换得驼背丑老公。

【品读】

卫宣公是个淫昏的国君。

他曾与其后母夷姜乱伦,生子名伋。

伋长大成人后,卫宣公为他聘娶齐女,只因新娘子是个大美人,便改变主意,在河上高筑新台,把齐女截留下来,霸为己有,就是后来的宣姜。

卫国人对宣公所作所为实在看不惯,便编了这首歌子讥讽他。

全诗三章,前两章叠咏。

叠咏的两章前二句是兴语,但兴中有赋:

卫宣公欲夺未婚之儿媳,先造“新台”,来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实是障眼法。

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盖弥彰的。

诗人大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正言欲反,其兴味在于:

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啊。

反衬修辞的运用,美愈美,则丑愈丑。

封建道德的虚伪性,表现在它的对下不对上。

统治者要求百姓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要求百姓忠贞不二,自己却两面三刀;要求百姓规规矩矩,自己却为所欲为;要求百姓克己奉公,自己却以权谋私。

道德沦丧之事,上层社会哪一代没有?

卫宣公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的唐明皇也有“新台”之讥,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

正因为如此,《新台》一类讽刺诗自有其认识价值。

北门

——小吏泣血的呐喊

【原文】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

,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释】

窭(Ju):

贫穷。

埤(Pi)益:

增加。

摧:

挫,讽刺。

【译文】

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

既受困窘又贫寒,没人知我艰难样。

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办法想!

王家差事派给我,衙门公务也增加。

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骂。

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办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门公务也派齐。

我从外面回家里,家人纷纷将我讥。

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主意!

【品读】

一般认为这是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诉的诗。

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

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

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浅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之余,只好归之于天,安之若命。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不得志的小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邓翔评曰:

“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

”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此句“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颇有见地。

静女

  ——天真烂漫的幽会

【原文】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姝(Shu):

美好,美女。

娈(Luan):

相貌美。

贻:

赠送。

彤管:

红色的管状茅草。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品读】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

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这首诗的重点在写情人赠物以及男子见到情人所赠礼物后的高兴心情。

但仅此“轻描淡写”,人物形象却已栩栩如生,也足见这对少男少女之间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写情人幽会却不写一句语言,但情趣丝毫不少,躲躲藏藏,最后才肯相见,赠物。

国风·鄘风

墙有茨

——宫中丑闻不可说

【原文】

墙有茨

,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

,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注释】

茨(Ci):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中冓(音够):

内室,宫中龌龊之事。

 

【译文】

墙上长蒺藜,不可扫掉呀。

宫中秘密话,不可相告呀。

如能相告呀,说出丑死了呀。

墙上长蒺藜,不可除光呀。

宫中秘密话,不可张扬呀。

如能张扬呀,说来话很长呀。

墙上长蒺藜,不可捆住呀。

宫中秘密话,不可讲述呀。

如能讲述呀,说起真羞辱呀。

【品读】

齐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巩固惠公君位,保持齐、卫之间亲密的婚姻关系,便强迫他与后母乱伦。

尽管这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但究竟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

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讥讽他。

本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宫墙上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乱伦的丑事是掩盖不住的。

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

至于为何不可道呢,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吊读者口味。

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

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

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

相鼠

——披着人皮的老鼠

【原文】

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

【注释】

相鼠:

一种老鼠。

或者说“相”仅作“看”理解。

俟:

等待。

遄:

迅速。

【译文】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

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

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

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

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

【品读】

这首诗讽刺在位者无礼仪。

本诗选中丑陋、狡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卫国的在位者作对比,公然判定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犹如老鼠,诗人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

本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

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

本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所谓“痛呵之词,几于裂眦”(牛运震《诗志》)。

诗人咬牙切齿,无疑是有感而发。

《诗经选注》曾指出:

“《相鼠》一诗就是卫国统治者丑恶行为的总概括,有强烈的现实战斗性。

载驰

——中国第一女诗人

【原文】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

,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有我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注释】

唁:

丧事慰问。

蝱(Meng):

草药名,即贝母,可治抑郁病。

许人:

指许国大夫。

【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

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

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

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

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

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

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

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

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

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品读】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穆夫人堪称第一位名著于册的女诗人。

《载驰》就是她写下的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不朽诗章。

许穆夫人是卫宣姜的女儿,许国国君穆公的妻子,故称许穆夫人。

卫懿公不理朝政,独好养鹤,甚至荒唐地让鹤“乘坐”大夫方可乘坐的轩车。

公元前660年,狄人伐卫,狄人大败卫师于荥泽,杀卫懿公。

宋桓公连夜率师将卫败亡之众五千人接过黄河,居于漕邑,立卫懿公之子戴公为君。

第二年,戴公死,文公即位。

他的同母姊妹许穆夫人,在祖国风雨飘摇的危亡时刻,不顾许国君臣的阻挠,毅然返卫,吊唁卫君,并向同情卫国的大邦呼吁救援。

《载驰》一诗,即作于许穆夫人返回漕邑吊唁卫文公期间。

这首悲愤动人的爱国主义诗作,在当时就被广为传诵。

西汉末年,刘向编《古列女传》,又专为许穆夫人立传,盛推其“慈惠而远识”。

作为一首政治抒情诗,《载驰》写得如此动人心魄,不仅在于它抒发的感情之真挚,而且也得力于许穆夫人那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诗人选取了归国吊唁这一重要题材,巧妙地将自己安排在驱马返卫途中,通过与许国大夫冲突的情景描述,来展开自己强烈感情的抒发,使这首抒情诗有了特定的场景和情节内容。

许国大夫无理阻挠的矛盾冲突,虽只出现在一、二章;但是它所激起的感情波澜,却汹涌澎湃于全诗。

女诗人胸中那无可言传的悲哀、愤懑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之情,因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而女主人公的远见卓识、与祖国共命运的爱国深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刚强性格,正是在与许国君臣鼠目寸光、横蛮狂妄、自私懦弱的对照之中,愈加鲜明地凸现了出来。

读着这首诗,人们不能不与女诗人一起,为祖国的危难而焦虑,为无端受阻而愤慨,为冲破阻挠而欢欣,为确定救国之计而充满希望。

国风·卫风

有狐

——踽踽独行的寡妇(踽踽独行的狐狸)

【原文】

有狐绥绥

,在彼淇梁

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

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

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注释】

绥绥:

《集传》“独行求匹之貌”,一说从容独行的样子,或说多毛貌。

梁:

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或用以拦鱼。

裳:

古时上称衣,下称裳。

【译文】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在那淇水边的桥上。

心里感到忧愁,只怕那人没有衣裳。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在那淇水可涉的地块。

心里感到忧伤,只怕那人没有衣带。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在那淇水的近岸处。

心里感到忧郁,只怕那人没有衣服。

【品读】

本篇为女向男求爱,虽其人贫无衣裤,但仍爱他。

一说妻子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

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梁为石不沾水之处,在梁则可以穿好下裳,这多情的寡妇,以有狐求偶,对其所怜惜的鳏夫,表白自我的爱心说:

“我心里所忧愁的,是那人还无以为裳,若是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愁没有衣裳了。

”次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为深水可涉之处。

涉过深水。

需要有衣带束衣。

此妇担心的,是心上所爱慕的那人还没有衣带。

她想:

“若是我嫁给他,我可以替他结成衣带他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

”三章言此狐“在彼淇侧”,既然已在淇侧,可见已经渡过淇水,可以穿好衣服了。

可是她担心那个人,还无以为服,她心想:

“若是我和他结为婚姻,那么,那人就不愁没有衣服了。

这三章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

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

这首《有狐》诗,表白了寡妇有心求偶之情,在《国风》中是一首独特的爱情诗。

至于此妇所爱慕的对方,是否已经觉察到她的爱心,以及如何作相应的表态,那是另外的事了。

硕人

  ——千古绝唱颂美人

【原文】

硕人其颀,衣锦褧

衣。

齐侯之子

,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注释】

褧(Jiong):

罩在外面的单衣,或曰披风。

齐侯之子:

齐庄公的女儿。

私:

女子称姊妹的丈夫,即姐夫或者妹夫。

倩:

笑时两颊出现的窝。

【译文】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

她是齐侯的女儿,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阿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

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

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

诸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