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丹田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7537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练丹田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如何练丹田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如何练丹田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如何练丹田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如何练丹田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练丹田气.docx

《如何练丹田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练丹田气.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练丹田气.docx

如何练丹田气

如何练丹田气

内功:

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功夫。

内功是通过气的练习而成的,练气讲究呼吸吐纳,多用腹式呼吸法,精神集中,循序渐进,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目的。

武术中可以提高耐力、战斗力和极强的自我保护作用等。

说起内功,大家可能会想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里那些玄妙的东西。

又有不少人说内功根本是胡说八道。

那么到底有没有内功这种东西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了,这篇小文就叫内功简介嘛,没有内功还简介个X啊~~那么我来说一说吧。

先来澄清一个事实,轻功和硬气功不算内功。

这两种功夫虽然用气,但用得不系统。

较之内在的力道来说,更倾向于外在的力道。

硬功重在皮肉,轻功重在腰腿。

它们的气是在长期的锻炼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专门练出来的。

我来逐一说明:

一,轻功。

轻功的练法很多,大多是渐进着练的。

比如说,用一个大竹笸箩(直径约2米),内装满沙子。

在笸箩边上走,熟练了就跑。

要求是不能把笸箩踩翻。

当然,在一开始,这个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

然后用一个碗从笸箩里把沙子掏出去一碗,再跑。

熟练了以后再掏一碗沙子……如此练习,当笸箩里的沙子全部掏空的时候,你就达到身轻如燕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很自然地形成一股气。

正所谓“提气轻身”。

不过大家不要尝试,因为你怎么练也不太可能达到标准,因为这里面还有用气的诀窍是不能说出来的。

如果有谁知道这些用气的诀窍的话,运用这些诀窍,并勤加苦练的话,最多1年,可以达到身轻如燕的境地。

二,硬功。

硬功大多是用木棒等物敲打身体的各个部位,用这种刺激来减轻身体被打到时的痛苦,也就是所谓的抗击打练习。

外在的皮肉练到一定地步,再加上硬功用气的诀窍。

身体也会产生一股自然而然的内力。

也许这些东西你们已经觉得很神奇了,但是,这不能算是内功。

因为他们的气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本身的控制用出来的。

那么,内功难道还要神奇吗?

从外观上来看,是的。

从科学上来看,不是的。

正如乱影说的,任何人都不能打破自然科学规律的束缚。

也许有些东西自然科学也解释不了,不过,再怎么样也不能把大米白面变成核武器。

内功也有他的极限。

一个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种种近乎“不可思议”的地步,但是,人的肉体永远都打不过飞机大炮。

说内功之前,先说一些自然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

第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

西方人大多不相信这些,中国人基本相信这个。

从解剖学上解释不出来,不过穴位和经络的存在是确切无疑的。

印度的瑜珈中也有类似穴位的理论。

瑜珈认为人的脊柱上有14个生命能源点,瑜珈的修炼正是刺激这14个能源点,从而达到强身的功效。

中国的穴位理论更加详细,穴位不仅存在于脊柱,更存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而经络起到一种类似于纲领的作用。

奇经八脉把人身的穴位贯穿起来。

第二,气。

气这种东西,连很多中国人也不相信,主要是因为没见过。

当然,气是看不见的东西,我也没见过,不过亲身体验过。

它的存在也是确切无疑的。

连中医里也有很多关于气血的理论。

下面说说内功的理论。

各家的内功理论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各家的内功心法不同。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

内家有太极、八极、形意、八卦等等。

不论哪一门,都有一种所谓的“气拳”,每一个招势都要静止很长时间,这就是内功的修炼。

用行话来说叫“桩功”。

初级的桩功只是为了体验气,比如某一个姿势,你要感觉到有热气从脚下向上蔓延,直到腰间。

有这种感觉说明练对了,没有就说明练得不对。

当你对于内力的行走很熟悉了,就练习更加高深的桩功,这时,就涉及到各家各派的心法了。

如何引导、控制你的内力,并使之在身体里如何运行。

内功的最高境界叫做“身知”,就是“身体本身知道气的运行”的意思。

再说得“武侠”一点,叫做“打通任督二脉”。

这个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学中医的人都学过穴位,同时有一首口诀,讲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顺序和时间。

子时运行到哪一个脏腑,午时运行到哪一个脏腑……一天12个时辰正好周身运行一遍。

这就是一个周天(先天大周天)。

这个周天是人生来就不停运行的。

练内功的人,控制他的内力在身体内快速运行,把本来应该一天完成的运行用一个小时完成,他还可能和正常人一样吗?

而这个周天(后天周天)又分两种,一种是大周天,一种是小周天。

小周天是指控制气血只绕行于任督二脉(上起头顶百汇穴,下止裆部会阴穴。

身体前面中央线为任脉,身体后面中央线为督脉),速度快但是长功慢。

大周天是指控制气血绕行身体所有经络,长功快但是速度慢。

这种程度的内功修炼则是只有“身知”的人才能作到的。

达到“身知”的人真的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有一位太极名家(已故),身高1米6多,生前(当时已八十多岁高龄)坐于一把藤椅上,一个身高1米9的壮汉双手压住他的胳膊,全身用力压住他。

老人家只是大喝一声,就用内力把壮汉弹出2米多远,这就是“身知”的威力。

另外,还有一种不为打人的内功。

武当派的老道有一种功夫叫“寒暑铁布衣”,是张三丰创立的,练这种功夫,可使人不畏寒暑,四时只穿单衣蔽体而能云游四海。

这种内功不仅涉及到上面所说的理论,还要提到道家独特的宇宙观和养生理论。

在此不赘述。

不过还是那句话,内功也是有极限的。

像我现在在长春,经常下雪,天气较冷,但是我仍然只穿一件衬衣一件外套,不穿毛衣和羽绒服。

寒暑铁布衣比我还要狠,但是也绝不可能只穿一个小裤衩到南极科考去。

以上是关于内功讲解来源于书籍及民间的传说,尚无考证及科学依据

内功来源于中华武术,尚有许多的深奥之处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与考证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

【转】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2011年07月13日星期三14:

02转载自hnxcgdwxt最终编辑qingshuiyihong

作者:

黄剑斌

拳谚云: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这里的功不仅指武术基本功,更指代表实力的功力。

练就超人的功力是一个练武者终生的追求。

功有内功、外功、轻功等,其中内功更重要。

功谚云:

“练就丹田混元气,打遍天下无人敌”。

少林《易筋经》(内壮篇)也说:

内壮侧重于练“道”,外壮侧重于练“勇”,内壮可以步入超凡入圣之高深境界,外壮则难脱俗套。

内壮与外壮相比较,内壮更令人羡慕。

事实也证明,要练成金刚之躯,非走内功这条路子不可,而且,内功也是练成轻功的基石,没有深厚的内功,轻功便无从谈起。

练习内功之法,各家各派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以练气、养气为主,只是方法不同,功效也就快慢不同。

现将本人所习的南少林铁布衫功的内功修炼方法介绍给大家。

该法简单易学,二十天左右丹田即会有得气感,两至三个月左右丹田内气即能聚集成团,可收可发,随意自如,实为少林之真传,功家必修之功也。

望好者自珍之。

  

(一)内养功

练者先备一个一寸厚的坐垫放好,然后宽衣解带,正身盘膝而坐,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

鼻脐相对,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姿势端正,双目微闭、双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双手掌心朝天结一手印上下重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反之)。

吸气时意想一股真气自百会穴进气贯注丹田,微微提肛。

呼气松肛,似守非守丹田,进气要缓慢,绵绵长长,功中一切顺其自然。

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放松入静,无忧无虑,使内气随着人的意识引导而贯通到全身各个部位。

初练时每次练半小时,后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

每日练2次。

  收功:

一掌贴于丹田,另一掌覆于其上(男右掌在内,左掌在外,女反之)。

以肚脐为中心,两手向下向右再向上向左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三圈放大一次,渐放渐大,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两侧至腰侧为限,共36圈。

然后每三圈缩小一次,渐缩渐小,沿逆时针方向运行,最后收在丹田处,意念全身之气渐渐收拢在丹田成团,然后发散至全身四肢百骸。

两手掌心对搓发热、擦面。

鸣天鼓36通;叩齿36通;将口水咽入丹田。

然后再缓缓起立步行片刻即可。

  

(二)炼丹功

  炼丹法是为了巩固并加强丹田气感(热感)。

分为四个步骤来操练,分述如下:

  第一步

  将丹田处的气团,想象成一个圆球,红色并发光,气团周围还弥漫着灵气。

  1、以腹正面为平面,意念气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并逐渐带动弥漫着的灵气。

旋转36圈或72圈或108圈,注意体会转动时的热感。

然后逆时针旋转36、72、108圈。

  2、以会阴到百会的连线为轴,水平面为平面,气团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72、108圈,再反方向旋转。

  3、以左右两腰侧的连线为轴,身体侧面为平面,气团先向下向后向上向前旋转36、72、108圈,再逆反向旋转。

最后收功(同内养功)。

  注意这里气团的“旋转”,并非“运行”。

旋转是指气团在原位围绕一根直线轴转动(如转动地球仪),运行指气团离开原位,形成一定的运动轨迹。

(以上1—3分别以身体正面、水平面及身体侧面为平面,下同)。

  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炼丹第一步必须在内养功有成效(即丹田热感)的基础上才能加练。

二是气团的旋转必须是缓慢而均匀的,不能忽快忽慢,要耐心地体会它的旋转。

由于是以意引气,故不能急燥,否则可能出偏差。

  第二步

  第一步练习纯熟,气感很强后,可改练第二步,方法如下:

  1、以肚脐为中心,以身体正面为平面,气团作顺时针圆周运行,渐行渐放渐大,左右至两髋骨,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为最大,共36周或72周。

气向上提时配合吸气,气向左向下时配合呼气。

注意:

(1)气团运行均匀、缓慢,要耐心体会。

(2)转圈要尽量成圆形,不能转弯抹角,然后反方向运行渐收渐小收至肚脐,配合呼吸,圈数同上。

  2、带脉运行。

先将丹田之气向前引向肚脐,然后向右腰运行,呼气;接着,将气向后腰命门向左腰侧运行,吸气;再从左腰侧经肚脐向右腰侧运行,呼气;如此缓慢运行36周或72周,再逆方向运行36周或72周,最后回收丹田。

  3、将丹田气沿任脉向下引向会阴穴;呼气,再引向长强,上提命门、吸气;从命门向前透出至肚脐,再沿任脉向下,呼气……如此运行36周或72。

将气引回丹田。

最后收功(同内养功的收功,下同)。

  注意:

(1)必须等第一步练习纯熟后方可改练此步,不可操之过急。

(2)气的运行必须缓慢、均匀。

  第三步

  第二步练习纯熟后,可改练第三步。

  1、以身体正面为平面,以中脘穴与中枢穴连线的中点为中心,引气运行,渐行渐放渐大,共36周或72周。

左右扩至两肋,上至天突,下至耻骨,先顺时针运行,再逆时针运行,配合呼吸。

  2、以带脉运行为原型,引气向上螺旋顺时针运行,渐升渐高,至与天突穴同高的水平面为止,36圈或72圈;然后反方向运行,渐降渐下,回复至带脉,再收回丹田。

注意配合呼吸。

  3、呼气,将其气从丹田降入会阴;吸气,从会阴引气到长强,沿督脉经命门、中枢至大椎穴;呼气,再将气前透至天突穴,沿任脉向下经中脘、肚脐、丹田,向下至会阴;再吸气……如此周而复始。

可行36或72周。

  第四步

  第三步完成后,气感已很强烈,并能意领气走,气随意行,这时外在的锻炼——排打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时气通大小周天已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现将气的运行路线及呼吸的配合详述如下:

  1、带脉运行36或72圈。

  2、小周天行功:

呼气,将丹田之气向下沉入会阴;吸气,将会阴之气经长强(闭后阴)沿督脉上经命门、中枢、大椎、后枕至头顶百会穴;呼气,引百会气向前经印堂、人中、天突、膻中、中脘,向下降至丹田。

如此提降沿小周天运行,共36周或72周。

  然后在带脉行功及小周天行功纯熟的基础上加练大周天行功。

大周天行功方法如下:

呼气,将丹田之气沿两足三阳经向下降至脚心,吸气,将涌泉之气沿两足三阴经向上提至会阴穴;然后呼气,换气一口;吸气,气分两支沿两耳后向下经两手三阳经至十指尖之井穴;吸气,将井穴之气沿手三阴经上提至天突穴会合;呼气,将天突穴之气向下降至丹田。

如此大周天运行一遍。

可运行36遍。

  至此,丹田浩然之气已凝成一团,可聚可运。

练者精神饱满,巍然如山。

---------------------------------------------------------------------------------

怎样尽快练出丹田气--

 练法姿势是站、坐或卧均可,一般以坐式为佳,口眼微闭,舌尖轻抵上腭,头顶正中与会阴在一条直线上,全身肌肉放松,思想安静,意念轻轻地集中在百会穴与丹田穴,呼吸柔和、自然;意守丹田3~5分钟后,作缓慢、柔和、自然的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凸起,呼气时小腹凹陷,均鼻吸鼻呼,先呼后吸。

吸气时意想天上日、月、星辰从头顶正中处垂直下行,经过膻中、鸠尾至丹田,并慢慢地充满于整个腹部;同时轻缓地提起睾丸,并收缩肛门。

呼气时松肛、松睾丸,并意想体内浊气从心窝处上升再从鼻呼出体外。

如此反复练习,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

收功时两手重叠,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左手劳宫穴按压肚脐上,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绕18圈,然后又按逆时针方向从外向内绕18圈,再以双手搓热后擦脸数下,最后缓行数步,放松全身肌肉,练功完毕。

  练功时间最好选在子时(夜间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和寅时(凌晨3至5时);练功地点最好选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场所。

练功时不可过饥过饱,要放松腰带,不要为追求气感而加深呼吸;必须每日坚持练功,切忌一曝十寒;练功百日内,禁忌性生活。

  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10天左右,吸气时腹部会有轻微发热感,同时出现咕噜咕噜肠鸣音,矢气增多;1个月后腹部发热面积加大;2个月后小腹内发热有似温水流动,全身温暖舒适,口中唾液增多;3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燥热不同),有时还会出现腹部轻微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会出现气团感,这是练丹田内功初步有成的重要标志,有的已可以引气团沿任督脉行走,即通小周天。

————莫文丹(作者)

气沉丹田,首先要明确其部位:

脐至关元穴(脐下1.5寸)的一片。

 

以意领气,使气入下腹正中。

每天早上换气后,或直立,或站弓步桩、马步桩,格斗桩,养生桩等.....开始以意领气,每时每刻以意调息,意守丹田。

 

“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

在近世出版的武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 

可见。

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二字挂在口边。

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 

海,光聚天心。

”近代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也都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 

,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

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 

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

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明确而深刻的理解,应该首先弄清:

什么叫 

气沉丹田?

为什么要气沉丹田?

怎样做到气沉丹田等。

 

一、 什么叫气沉丹田?

 

郝少如先生说过:

“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

”形意拳家马礼 

堂先生说:

“清升浊降,气归脐下。

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 

气沉脐下丹田之内。

”太极拳名家郝家俊说:

“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

”以笔者愚见 

,气沉丹田不是别的,乃是采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 

开、合相结合。

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 

上提,下边再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

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胁则向内向下合,腹内脏 

器自然下垂,胸中真气沿任脉下行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的形势。

胸、背、 

肩和腰胯始终放松,腹部则沉甸甸甚为充实。

呼吸深长匀缓,作到“先天之气宜稳,后天 

之气宜顺”的要求。

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先生教“鹰熊斗智”的架子时,要求把“小腹放到 

大腿上”,郝家俊先生教太极拳的”单鞭”时,也要求”正身塌腰,把小腹放到大褪上” 

,这些都是气沉丹田的具体体现。

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

①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 

贯丹田和入力丹田。

“贯”和“入”是努力向下压气使其进入丹田,“沉”则是顺其自然 

而因势利导。

好象东西在静水中随着地心吸力徐徐下降,松静自然,无一毫勉强之意。

②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 

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是聚于丹田,僵死不动,要有鼓荡开合,纵横 

飞腾。

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思 

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

 

练拳之目的,一是为了强身祛病,延年养生;二是为了克敌制胜、抑强御侮。

在格斗 

中如何能发出大力且使此力产生最大效果?

如何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倾跌,自己则稳如泰 

山?

欲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按照拳经的规定,进行各个方面的练习而综合运用之,“气沉 

丹田”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从健身角度来说,练丹田乃是祛病防病的关键。

丹田二 

字,笼统地说是指从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肾脏亦在其附近, 

它们统统包括于中医所说的“肾”这一概念之内。

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等过程, 

是和肾息息相关的,即是和生殖、泌尿。

内分泌的功能紧密相关的。

通过腹式呼吸、膈肌 

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可明显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延迟衰老(中医叫补肾)。

 

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增强后,人就可能变得精力充沛,抵抗外来风寒湿热的能力增 

强。

对运动员来说,还可提高竞赛成绩。

这一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和为人进行气功医疗中, 

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

从练内气来说,丹田是生气之源,先从丹田结成气丘,然后即沿经 

络运行,形成人体经络场。

所以练丹田者,可起“补肾”之功,肾气足而后武艺乃得以精 

进。

气沉丹田时的腹式呼吸,使膈肌与腹肌力量增强,加大腹压变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环 

练法姿势是站、坐或卧均可,一般以坐式为佳,口眼微闭,舌尖轻抵上腭,头顶正中与会阴在一条直线上,全身肌肉放松,思想安静,意念轻轻地集中在百会穴与丹田穴,呼吸柔和、自然;意守丹田3~5分钟后,作缓慢、柔和、自然的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凸起,呼气时小腹凹陷,均鼻吸鼻呼,先呼后吸。

吸气时意想天上日、月、星辰从头顶正中处垂直下行,经过膻中、鸠尾至丹田,并慢慢地充满于整个腹部;同时轻缓地提起睾丸,并收缩肛门。

呼气时松肛、松睾丸,并意想体内浊气从心窝处上升再从鼻呼出体外。

如此反复练习,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

收功时两手重叠,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左手劳宫穴按压肚脐上,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绕18圈,然后又按逆时针方向从外向内绕18圈,再以双手搓热后擦脸数下,最后缓行数步,放松全身肌肉,练功完毕。

  练功时间最好选在子时(夜间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和寅时(凌晨3至5时);练功地点最好选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场所。

练功时不可过饥过饱,要放松腰带,不要为追求气感而加深呼吸;必须每日坚持练功,切忌一曝十寒;练功百日内,禁忌性生活。

  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10天左右,吸气时腹部会有轻微发热感,同时出现咕噜咕噜肠鸣音,矢气增多;1个月后腹部发热面积加大;2个月后小腹内发热有似温水流动,全身温暖舒适,口中唾液增多;3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燥热不同),有时还会出现腹部轻微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会出现气团感,这是练丹田内功初步有成的重要标志,有的已可以引气团沿任督脉行走,即通小周天。

————莫文丹(作者)

                  

要点:

"勿忘勿助"。

对于已婚的练功者,由于元阳已经破泄走漏,故需服用药物辅助练功,以补伤耗之元气。

未婚者服之,效果更佳,药方开列于下:

熟地、当归、黄芪、黑豆、木瓜、杞子、五加皮、巴戟、地骨皮、菟丝子、女贞子、牛膝、玉竹各30克,车前子、杜仲、黄柏、肉苁蓉、白茯苓、骨碎补各24克,鹿茸20克(无则用红参代替),甘草、韭子、锁阳子、小茴香各15克。

上药一剂,共研为末装入瓶内;用米酒浸泡淹没药面约一横指许,密封保存一月后可用,每次服药酒10毫升,每日早晚服之。

练功要领:

全身舒松,形静如眠,调息柔和自然,意守丹田宜清淡,似守非守,若有若无,心情舒畅。

怡然自得,精神愉快,神态从容自若,断灭一切杂念,达到静水无风,秋月无云,清彻洞明,恬淡虚无的境界。

正常效应:

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第十天左右,自觉在吸气的腹部有轻微的发热感,发热的部位因人而异,同时腹部出现“咕咕”的肠鸣音,矢气增多;一个月后腹部发热的面积逐渐加大;两个月后小腹内发热似温水流动样,全身有温暖的舒适感,口中唾液增多;三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的燥热不同),有时还可出现小腹部轻微的跳动感。

部分练功者腹部还可出现气团感。

出现上述感觉之后,则称之为:

“火烧丹田”,这是初具丹田内功的重要标志。

练功三个月后,极少数练者腹内的“气团”可以沿任督二脉行走(即通小周天)。

  练八宝气功者必须十分注意,只有在丹田内气充盈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练功,并有意识地增加每次练功的时间,在平时的坐、卧、行走之中亦加强练习,一旦火候到时,内气充满,不须任何意念导引,任督二脉即可自行打通,所谓“气满督自开”是也。

此时只能用意念跟随着它自行流转,一步一趋,顺应自然,半点也不能勉强和急躁。

怎样尽快练出丹田气  

2011-07-2718:

13:

42|  分类:

潼之恋|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练法姿势是站、坐或卧均可,一般以坐式为佳,口眼微闭,舌尖轻抵上腭,头顶正中与会阴在一条直线上,全身肌肉放松,思想安静,意念轻轻地集中在百会穴与丹田穴,呼吸柔和、自然;意守丹田3~5分钟后,作缓慢、柔和、自然的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凸起,呼气时小腹凹陷,均鼻吸鼻呼,先呼后吸。

吸气时意想天上日、月、星辰从头顶正中处垂直下行,经过膻中、鸠尾至丹田,并慢慢地充满于整个腹部;同时轻缓地提起睾丸,并收缩肛门。

呼气时松肛、松睾丸,并意想体内浊气从心窝处上升再从鼻呼出体外。

如此反复练习,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

收功时两手重叠,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左手劳宫穴按压肚脐上,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绕18圈,然后又按逆时针方向从外向内绕18圈,再以双手搓热后擦脸数下,最后缓行数步,放松全身肌肉,练功完毕

    练功时间最好选在子时(夜间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和寅时(凌晨3至5时);练功地点最好选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场所。

练功时不可过饥过饱,要放松腰带,不要为追求气感而加深呼吸;必须每日坚持练功,切忌一曝十寒;练功百日内,禁忌性生活。

    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10天左右,吸气时腹部会有轻微发热感,同时出现咕噜咕噜肠鸣音,矢气增多;1个月后腹部发热面积加大;2个月后小腹内发热有似温水流动,全身温暖舒适,口中唾液增多;3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燥热不同),有时还会出现腹部轻微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会出现气团感,这是练丹田内功初步有成的重要标志,有的已可以引气团沿任督脉行走,即通小周天。

    要点:

"勿忘勿助"。

    对于已婚的练功者,由于元阳已经破泄走漏,故需服用药物辅助练功,以补伤耗之元气。

未婚者服之,效果更佳,药方开列于下:

    熟地、当归、黄芪、黑豆、木瓜、杞子、五加皮、巴戟、地骨皮、菟丝子、女贞子、牛膝、玉竹各30克,车前子、杜仲、黄柏、肉苁蓉、白茯苓、骨碎补各24克,鹿茸20 克(无则用红参代替),甘草、韭子、锁阳子、小茴香各15克。

    上药一剂,共研为末装入瓶内;用米酒浸泡淹没药面约一横指许,密封保存一月后可用,每次服药酒10毫升,每日早晚服之。

    练功要领:

全身舒松,形静如眠,调息柔和自然,意守丹田宜清淡,似守非守,若有若无,心情舒畅。

怡然自得,精神愉快,神态从容自若,断灭一切杂念,达到静水无风,秋月无云,清彻洞明,恬淡虚无的境界。

    正常效应:

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第十天左右,自觉在吸气的腹部有轻微的发热感,发热的部位因人而异,同时腹部出现“咕咕”的肠鸣音,矢气增多;一个月后腹部发热的面积逐渐加大;两个月后小腹内发热似温水流动样,全身有温暖的舒适感,口中唾液增多;三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的燥热不同),有时还可出现小腹部轻微的跳动感。

部分练功者腹部还可出现气团感。

    出现上述感觉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