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一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7170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一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草原一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草原一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草原一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草原一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原一夜.docx

《草原一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一夜.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原一夜.docx

草原一夜

草原一夜

宁波出发时带了厚衣服。

一到呼和浩特(当地人简称“呼市”),迎面吹来的风很清爽,那种爽在宁波无法体会,类似于透心的凉爽,那风如果再过一点,会觉得冷,但人家呼市的风拿捏得刚刚好,不用加衣,短袖,洒着淡淡的阳光,走在飘着奶香味的街头,很享受。

如果抬起头来,蓝天又高又远。

飞机缩短了地球的距离,明明置身于遥远之地,某一刻仍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走得那么远了。

第二天一早往稀拉穆仁草原,小雨。

公路边连绵的群山光秃秃,导游隆重地向我们介绍,此乃阴山山脉!

哎呀!

阴山,在书本中看到过一千次的塞外大山,终于看见你真容啦!

导游即兴背诵了一首著名的民谣: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对着此情此景,我脸上木讷,内心却翻滚了片刻。

阴山脚下变化巨大,唯有阴山保持着一万年的沉默,保持着一份让人落泪的沧桑。

二个多小时后,汽车到了草原,一跳下车,感到好冷!

风裹着雨点,无垠大地上乌云翻滚,迎接我们的歌手穿着棉大衣,而我们都是夏天的装扮,冻得直哆嗦。

纷纷打开行李包,加衣。

午后起天气转晴。

在蒙古包住了一夜。

这个草原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时间比较早,住的蒙古包比想的干净,还有狭小的卫生间与淋浴,但限时供水,淋浴基本上成了摆设。

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

在草原的活动,仅是骑骑马(骑了一个多小时,屁股生疼)。

晚上所谓的“篝火晚会”,不过是在一处空地上生了一盆碳火,然后几个穿蒙古族服装的演员唱歌跳舞。

夜风寒,劣质音箱的嘈杂往坏里说就是噪音。

我呆了一会就回蒙古包。

此时草原漆黑,唯头上的月光异常皎洁。

稀拉穆仁草原一点不出名,草长得稀稀拉拉,在景点的活动又少。

但对于第一次到草原的我来说,看到它的广袤、苍凉;目睹它延伸至无穷的小路;野风吹动的天空,还有特别静谧的月亮,心里仍有非常的感动。

01、如果车后沙尘飞扬,颇像电影《不败枭雄》中,布鲁斯威利斯驾车开往西部小镇的一幕。

02、被风吹拂的马鬃。

03、穿过云层的一小片阳光04、天空渐现蓝色05、景点的一个演员06、一会儿像是要下大雨07、一会儿又露出阳光08、草原上的爱情,也许比发生在城市的爱情纯洁些。

09、另一条路10、景点的另一个演员,比刚才那个漂亮些。

在饭厅里,在晚会上,大概都是她们在唱歌跳舞。

11、,傍晚时,阳光普照了!

一群骑马的游客远远而来12、蒙古族少年,等会他们要赛马。

13、摔跤比赛14、赛马,可惜只跑了两圈,没分出胜负就结束了。

15、夕阳西下,月亮东升。

游客们去餐厅吃晚饭。

16、夕阳最后的光17、我站在空空的草原看月亮18、第二天早晨,与朋友们一起看日出。

19、雾很大。

6点钟了,还没见到太阳。

20、好不容易太阳出来了……光照在马驹的背上。

21、莫道君行早22、牧马人文/图青衫客梁祝文化园游记

梁祝文化园位于宁波西郊高桥镇梁祝村,准确地说就在梁祝大道通途路口北约500米处,交通十分便捷。

自驾车的朋友走通途路从市区过来,也就10分钟左右路程。

8车道的路面,油门一踩就到了。

其次公交车也是很方便的,238路(宁波话寓意“梁山伯”),起点镇明路公交站,终点就是梁祝公园站了,大家可以在起点站、鼓楼站、天一家园站等停靠站点上车直达梁祝公园。

另外即将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轨道1号线更大大方便大家到梁祝公园来。

这条轨道交通西起高桥镇,经过三江口、东部新城,东至北仑,在梁祝公园南侧设有梁祝站,届时给大家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

沿着公园门口梁祝大道进来,远远的一排古色古香建筑和“梁祝文化园”名称的横匾就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就是梁祝文化园景区的入口了,两侧厢房是景区服务中心。

整个建筑呈现出典型的明清时代江南水乡风格,朱墙墨瓦、飞檐翘角,两条栩栩如生的石刻龙护卫着大门的屋脊,屋檐下镶着一张张色彩清秀的山水画,仿佛把人一下子带回到属于梁祝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

门口有两个石雕的麒麟,身体半蹲,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又好像是在护卫着千年遗存的一方净土,守护这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下面我们就顺着梁山伯和祝英台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的动人爱情故事去追溯那个迷人的传说吧。

过大门右拐,有一个简朴的木制四脚亭,唤作草桥亭,这里是公园游览的起点,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初识结拜的地方。

正如纳兰若容在词中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一次相见总是美好的,草桥结拜是两个异乡求学的同乡结谊之地,也是梁祝结缘之所,是故事的开端。

外面下着雨,两个年轻人因为躲雨相会在这个简陋的草亭中,这时爱情的种子已经在一个年轻人的心中悄悄发芽。

在这里,设置有恋人印记碑、爱情柱等,希望还没有结缘到自己那一半的朋友能够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过了草桥亭,穿过一条小河,就来到万松书院的门口。

一个四柱三间的牌坊矗立在书院的门口。

整个牌坊屹立在书院建筑南北朝向的中间线上,镂刻并举,花岗岩石材的牌坊正面写着“万松书院”几个大字。

穿过牌坊,进入万松书院的大门。

万松书院共三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三大特征——祭祀、讲学、藏书,展现中国古代书院的基本布局和教学场景,同时回顾和还原梁祝同窗三年的有趣故事,渲染梁祝同窗好友之间的纯洁爱情,再现梁祝求学、苦读、同寝的场景。

大门后的第二进为先师殿,这里是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以求培养读书人对“先圣先儒先贤”德业的崇敬和景仰,以达到劝戒规律、见贤思齐的目的。

先师殿的中间主屋为祭祀之用,两侧壁放置劝学、训诫的字、画、石碑等使人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穿过二进先师殿,仿佛进入江南园林的场景中。

场地虽然不大,但是一池碧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池水清澈见底,水面触手可及,池中金鱼畅快的游动,假山、怪石嶙峋。

当你从这个角度看的时候是一副场景,走动几步后,另外一幅景象又映入你的眼帘。

在水池的后面,一幢二层建筑坐落在这里,写有“明道堂”几个大字的牌匾使人一眼就认出这里是学生上课的地方。

一楼中间三间是讲堂,东西两侧的厢房一间是师父师母课堂,一间是梁祝书房。

在这里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梁祝蜡像,有英台要师母帮忙提亲的场景,也有英台如何妆扮男儿身的方法手段,在这里憨厚的梁山伯始终没有发现祝英台的女儿身,也是在这里祝英台定下了终身相守的决心。

从万松书院的后门出来,远远就看见山脚下有一个铜质的樵夫雕塑背着一捆柴向家走去。

这座小山虽然不高,但是名气却不小,就是凤凰山。

山上建有凤鸣亭,站在这不高的山顶上,整个公园绿树掩映,山一侧的百花坡上各色花卉随风舞动,形成花的海洋。

碰到樵夫,也是祝英台在十八相送的路上第一次向梁山伯暗示,当英台问道“他为哪个把柴打,你为哪个送下山?

”时,用这个几乎比较牵强的类比来暗示梁山伯。

顺着凤凰山的一条小溪缓缓落下,溪水流入山脚下的一个水池?

?

鸳鸯池中。

池边有听瀑榭,在这里可以观赏从凤鸣亭引流而下的跌瀑流入鸳鸯池,也可以在这里回收从凤鸣亭上放置的漂流瓶。

在这里祝英台看到水池中的鸳鸯成双戏水,再次向梁山伯表明了心思,而且更加直接,“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你愿不愿意配鸳鸯?

”,只可惜梁山伯仍未理解其中的涵义。

过了鸳鸯池,就来到一条小河边,河上有座独木桥。

传说桥下有一对雌雄大白鹅在水中戏水,英台用此时此景来启示梁山伯,可能连丫鬟对祝英台向梁山伯数次的暗示无动于衷有些生气,把梁山伯比作是呆头鹅。

可有点愚钝的梁山伯现在仍然没有理解祝英台的意思,反而好像有点生祝英台的气不该叫他呆头鹅,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好笑。

在这里的河中喂养大白鹅,设置有人工小岛引导大白鹅喂食,桥上设置吊桥,安全又不失野趣,情侣们相扶过桥,就像梁祝故事中二人相扶过桥,传递出“好比牛郎织女渡鹊桥”的情感意境。

穿过独木桥就来到了古越村,这是一组以宁波地方建筑为特色的村落建筑。

在村头种植大树,村中设置有农舍、古井、牧童雕塑、祠堂、观音堂、放生池、游船码头等建筑,溪水流入村落中,并在村舍的房前屋后穿行。

溪水沟道不宽,但是清澈见底,两边栽植了一些亲水植物,展示了古代这一地区的特殊风貌。

村中的双映井,井内碧波满溢,相传祝英台看到两人在井中的倒影,故意说道“一男一女笑盈盈”,可惜梁山伯还是没开窍,因此此井叫做“双映井”。

井中设置有电子照相设施,可对情侣进行摄影留念。

在观音堂中,祝英台祈愿送子观音来做媒,希望和山伯一起拜堂,而山伯觉得两个男人拜堂荒唐而拒绝。

祝英台对梁山伯的不开窍或许生气,或许更是着急,看到走过来的牧童和牧牛,故意将山伯比作是牧牛,憨厚的山伯甚至提出不想送英台了,但在祝英台的请求下愿意送别至长亭。

古越村也是游客休息的好地方,这里设置有一些茶馆、餐饮和一些农家乐设施,游客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喝喝茶,饿了可以吃顿地道的农家菜,不是很惬意么!

千里相送,终有一别。

过了古越村,十八相送就到了长亭,这是梁祝二人即将分别的最后时刻,也是英台表白自己想法的最后机会。

在长亭中,祝英台说有个与己一摸一样的九妹,希望山伯能在七巧之前来祝家提亲。

山伯欣然答应,英台恋恋不舍拜别了山伯。

长亭南面临水,背面设置自由园路,青桐乔木的背景使长亭掩映在葱葱郁郁之中。

长亭周边花径丛中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突出梁祝的爱情主题故事。

过了长亭,就来到了祝家庄,这是典型的江南大户人家的布局。

祝家庄坐落在姚江边上,这里可以观赏宽阔的江面波涛不惊,也可领略江南大户人家的生活状态,更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命运的转折点。

园内景色虽美,可是面对祝员外的阻挠,两人相会在楼台中,知道真相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倾诉各自的衷肠,可惜木已成舟,难以挽回。

现在这里开辟成特色客栈,提供特色住宿服务。

过了祝家庄,向前就来到梁山伯墓,这也是梁祝公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梁祝悲剧爱情故事升华为永恒传说的载体。

远远的就看到一个石制的牌坊矗立在墓道的前方,牌坊上的“同学兼同穴千秋义气谁堪侣,殉身不殉情一片烈心独自追”的楹联仿佛是对梁祝故事的总结和诠释,也是对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爱情忠贞的褒奖。

走过数十米长的墓道,就来到梁祝合冢的前面。

远远看到横着的墓碑上刻有“敕封梁圣君山伯之墓”几个大字,用棕红色的花岗石围合成的圆锥形的坟冢上面青草幽幽,坟冢的后面有一块树立着的墓碑,上书写有东晋丞相谢安奏请朝廷的诰命“敕封义妇冢”,这就是著名的梁祝墓的“一墓二碑”,即蝴蝶碑。

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前面横着的碑上有道裂纹把墓碑一分为二,这就是传说中的祝英台拜祭梁山伯墓时留下的。

在坟茔的旁边有一个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考古的墓,这是留存下来的梁山伯墓真正遗址,据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考古发现,墓的确是东晋年代的,从出土的陪葬品来看也基本上符合梁山伯清贫的家境传说和县令的官制规格,现在是市级文保单位。

旁边的坟冢实际上是这个墓的盖土平移后人重新修建的。

墓区周围种植着各色的花朵,各式各样的蝴蝶在这里翩翩起舞,人们在这里为梁山伯和祝英台感到惋惜和痛心之余更为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永恒传说感到无比的浪漫温馨,让人们更懂珍爱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在梁祝合冢的东侧,就是梁圣君庙。

全国有多个梁祝墓的遗址传说,但是有梁山伯庙的地方,仅此一处,别无其他。

相传梁山伯庙距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屡毁屡建,现在的庙是上个世纪80年代新建。

朱红色的围墙、黑色的盖瓦显示着庙宇的威严和肃穆,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幅高宽都约十来米的巨大的瓷板壁画,上面刻画着梁祝二人从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哭坟化蝶、后世传颂的整个过程。

整个画面是有几十块小的瓷板烧制拼接而成,每一个瓷板的位置、雕刻都要匹配、丝毫不差,可见当时工程量的繁琐。

瓷板画的背面是一个10来平方米的戏台,据说每年八月十六梁山伯忌辰的时候,有好多戏班子在这里唱戏,热闹非凡。

戏台的对面就是梁圣君庙的正厅,左面是梁祝二人生活像的雕塑,右面有梁山伯县令装束的雕塑。

当地有着这样的说法,“夫妻若要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许多虔诚的信徒来到这里朝觐、祭拜,希望自己的婚姻家庭幸福,更有一些夫妻在有矛盾的时候,来到这里感悟梁祝爱情的真谛,去珍惜、爱护、守护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出了梁圣君庙,向西走不远就看到一幢具有现代风格的二层建筑,把人从梁祝美好传说的爱情故事拉回到现实之中。

这里就是新建的中国梁祝博物馆,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展示了梁祝故事从发生、发展到浪漫、永恒的经过,展示了梁祝文化在文学、艺术、戏曲、影视、外交、名俗、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展示了梁祝文化发生的这片土地人文风情。

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梁祝文化的基地,更是研究、发展梁祝文化的平台,为创新梁祝文化内容、拓展梁祝文化内涵、通过新的形式展现梁祝文化提供一个高起点的平台。

博物馆充分运用高科技的成果,全视角、现代化的技术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要求,吸引他们的眼球,同时设置一些参与性的项目使人们在对梁祝文化的方方面面有更多了解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身心体验,心情得到愉悦,感情得到升华。

出了中国梁祝博物馆,向正南跨过一条小河,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硕大的草坪就呈现在眼前,这就是相亲大草坪了。

在草坪的中央有一个汉白玉梁祝化蝶的雕塑,梁祝二人相互偎依、深情对望,各自一侧的手臂已经幻化成蝴蝶的翅膀,仿佛即将飞离这喧嚣的尘世,去追寻属于他们的真爱。

相亲大草坪上设有水上舞台,可以举行各种晚会、发布会、走秀、T台秀、时装秀等活动,在草坪上也可以举办浪漫的户外草坪婚礼。

现在每周末有梁祝相亲会,梁祝红娘团努力为各位单身男女牵线搭桥,早日找到心目中的另一半。

在祝家庄、中国梁祝博物馆和相亲大草坪沿姚江一侧是滨江爱情文化长廊,也是三江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条长廊上展现一幅花树披岸、绿茵盖地、四时八景、五彩缤纷的立体画卷。

三步一桥、五步一亭,各色中西式的堤岸小景星星点点,更有古今中外著名爱情故事、诗歌、名句、谚语、人物形象的雕塑、石刻一路相随,江面上郁郁葱葱的水生植物摇曳生姿,宛如一条爱的长河。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梁祝文化园,希望来自四方的每一位游客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心情感动。

中国移动发布201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李跃就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成立五周年致辞时表示,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成立五年来积极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有效开展重大灾害援助,不断加强自身管理,累计捐赠金额超过1.19亿元,成功开展了中国温暖“12.1”项目、蓝色梦想、中国移动爱“心”行动等品牌项目。

未来将继续聚焦农村教育、农村医疗两大公益慈善方向,充分发挥中国移动行业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教育云、医疗云等平台,积极探索和创新基金会工作模式,发挥最大慈善效益。

中国移动201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主动回应相关方的期望,特别针对客户关心的资费、信息安全等焦点问题首次推出了《中国移动企业社会责任客户沟通专册》。

报告首次引入社科院报告评级并获得五星级评价,并连续第二年通过独立鉴证,增加了报告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本次中国移动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主题是“和你在一起”,报告以“和”为主线,从利益相关方期望入手,阐述了中国移动2013年回应相关方期望、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和成果,并提出了2014年的履责目标。

一是和股东共创可持续价值。

2013年,中国移动率先为客户提供4G服务,推动TD-LTE标准成为全球主流标准之一;加快创新布局和创新发展,优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持了公司平稳健康发展。

2013年中国移动向国家纳税879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50万人。

二是和价值链共谋创新发展。

中国移动已与超过100万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移动应用商场(MM)累计注册开发者数超过380万人。

带动合作伙伴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仅绿色包装一项年节约木材超过10万立方米。

三是和客户共享安心服务。

年度完成应急通信保障4005次。

建立全流程透明消费服务体系,月均发送“扣费提醒”短信5.5亿条。

推出自选套餐和国际及港澳台漫游1/2/3元区新资费,最高降幅超过90%。

推广“金库模式”,多措并举保护客户隐私。

集中治理垃圾短信,严密防范电信欺诈,累计清理违规发送垃圾短信端口45万余个。

百万客户申诉率连续四年保持全行业最低值。

四是和员工共促和谐成长。

2013年,累计开展安全应急演练1120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零责任事故。

全年培训员工98.9万人次,大力推广量化绩效薪酬,首次面向基层开展“最美移动人”评选,员工帮助计划覆盖员工超过25万人,模范职工之家创建率达到72%。

五是和社区共筑美好家园。

投入援藏扶贫资金超过4000万元,年度培训10795名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捐建216所爱心图书馆、206间多媒体教室,救助748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员工志愿者年度服务总时长达52.2万小时。

六是和环境共赢绿色明天。

连续七年实施“绿色行动计划”,2013年实现单位业务量耗电较2008年下降56%,累计节电433亿度。

七是促进城乡共享信息化未来。

2013年共为7129个自然村新开通电话服务,为9331个行政村新开通宽带服务,帮助1767个农村学校开通宽带,为6029万农信通客户提供多种惠农信息服务。

在智慧医疗、安全防控、交通出行、移动支付、居家养老等多方面不断开发丰富应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奚国华表示,2013年中国移动全力做好“战略转型、改革创新、反腐倡廉”三篇文章,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七大方面履行社会责任,全年向国家纳税879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50万人,百万客户申诉率连续四年保待全行业最低值,“绿色行动计划”实施七年来累计节电433亿度,公司连续第六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系列指数。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国斌表示,中国移动在通信行业较早启动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形成了与公司战略和运营融合的社会责任推进长效机制,在带动节能减排、促进信息服务惠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责任实践进展,特别是在TD建设和运营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希望中国移动把握4G发展机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做出贡献。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侯洁副局长表示,从2006年以来中国移动以全球社会责任通行标准和最佳实践为指引,探索实施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运营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了显著提升,是社会责任管理的创新者和最佳实践的引领者。

希望中国移动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深入落实中央企业“和谐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管理,创新社会责任实践。

这是中国移动连续第八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2013年,中国移动连续第六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系列指数,连续五年荣获“中华慈善奖”,在国资委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中,被评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升先进单位。

(安吉)破解“小官巨腐”的权力症结中新网友的原贴:

一个副处级干部,一个“管自来水”的,其贪欲之大、为害之烈,再次引发人们对“小官巨腐”现象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