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6489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0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

《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docx

届高考化学一轮专项提升电化学基础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

电化学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图Ⅰ、Ⅱ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

+2I-+2H+⇌AsO

+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C1、C2均为碳棒。

甲组向图Ⅰ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向图Ⅱ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NaOH溶液。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组操作时,电流表(A)指针发生偏转

B.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变浅

C.乙组操作时,C2作正极

D.乙组操作时,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I2+2e-===2I-

2.一种处理垃圾渗透液并用其发电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细菌在氮的硝化中起氧化作用

B.盐桥中K+向Y极移动

C.电子由Y极沿导线流向X极

D.Y极发生的反应为2NO

+12H++10e-===N2↑+6H2O

3.下列关于电化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时石墨一极变红

B.图②装置可以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图③可以模拟钢铁的吸氧腐蚀,碳棒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O2+2H2O+4e-===4OH-

D.上述4个装置中,图①、②中Fe腐蚀速率较快,图③中Fe腐蚀速率较慢

4.某可充电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已知a、b为惰性电极,溶液呈酸性。

充电时右槽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

V2+为紫色 V3+为绿色 

VO

为黄色 VO2+为蓝色

A.放电时,H+从左槽迁移进右槽

B.放电过程中,左槽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

C.充电时,b极接直流电源正极,a极接直流电源负极

D.充电过程中,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

+2H++e-===VO2++H2O

5.如图是电化学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的装置示意图,质子交换膜将电解池分隔为阴极室和阳极室。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是阴极

B.B极室的反应是CO2+2e-+2H+===CO+H2O

C.一段时间后,A极室中溶液的pH增大

D.电子由B极室流向A极室

6.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I2Br-+2e-===2I-+Br-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

C.充电时,b电极每增重0.65g,溶液中有0.02molI-被氧化

D.充电时,a电极接外电源负极

7.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

O2

8.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3CO2+4Na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ClO

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3CO2+4e-===2CO

+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

Na++e-===Na

9.下图是利用盐桥电池从某些含碘物质中提取碘的两个装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装置中,石墨I和石墨Ⅱ均作负极

B.碘元素在装置①中被还原,在装置②中被氧化

C.装置①、②中的反应生成等量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5

D.装置①中MnO2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H2O+2e−=Mn2++4OH−

10.某兴趣小组使用甲烷燃料电池(如图甲所示)作为SO2传感器(如图乙所示)的电源,检测空气中SO2的含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燃料电池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4O2−=CO2+2H2O

B.甲烷燃料电池的b端连接SO2传感器的c端

C.标准状况下,当甲烷燃料电池的N极消耗2.24L的O2时进入传感器的SO2为4.48L

D.每转移1mol电子,传感器中Ag/AgCl电极质量增加35.5g

11.新冠疫情期间某同学尝试在家自制含氯消毒剂。

用两根铅笔芯(C1和C2)、电源适配器和水瓶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

接通电源观察到:

C1周围产生细小气泡,C2周围无明显现象;持续通电一段时间后,C2周围产生细小气泡。

此时停止通电,拔出电极,旋紧瓶塞,振荡摇匀,制备成功。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电极产生气泡原因:

B.可以用两根铁钉代替铅笔芯完成实验

C.自制消毒剂的总反应为:

NaCl+H2O

NaClO+H2↑

D.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电压、开窗通风、导出氢气,确保安全

12.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B.放电时,1mol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13.现有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和如图所示的电解槽。

利用氯碱工业中的离子交换膜技术原理,可电解Na2SO4溶液生产NaOH溶液和H2SO4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阳极反应式为4OH--4e-

2H2O+O2↑

B.从A口出来的是H2SO4溶液

C.b是阳离子交换膜,允许Na+通过

D.Na2SO4溶液从E口加入

二、非选择题

14.羟基自由基(·OH,电中性,O为-1价)是一种活性含氧微粒。

常温下,利用·OH处理含苯酚废水,

可将其转化为无毒的氧化物。

(1)·OH的电子式为        。

 

(2)pH=3时Fe2+催化H2O2的分解过程中产生·OH中间体,催化循环反应如下。

将ⅱ补充完整。

ⅰ.Fe2++H2O2+H+

Fe3++H2O+·OH

ⅱ.  +  

  +O2↑+2H+ 

(3)已知:

羟基自由基容易发生猝灭2·OH

H2O2。

用H2O2分解产生的·OH脱除苯酚,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温度下,苯酚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

0~20min时,温度从40℃上升到50℃,反应速率基本不变的原因是                                                                 。

 

图1         图2

(4)利用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可以在电解槽中持续产生·OH,使处理含苯酚废水更加高效,装置如图2所示。

已知a极主要发生的反应是O2生成H2O2,然后在电解液中产生·OH并迅速与苯酚反应。

①b极连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②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电解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  。

 

15.将H2S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是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1)H2S的转化

克劳斯法

铁盐氧化法

光分解法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反应Ⅱ:

____+1H2S=____Fe2++____S↓+____(将反应补充完整)。

③反应Ⅲ体现了H2S的稳定性弱于H2O。

结合原子结构解释二者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_______。

(2)反应Ⅲ硫的产率低,反应Ⅱ的原子利用率低。

我国科研人员设想将两个反应耦合,实现由H2S高效产生S和H2,电子转移过程如图。

过程甲、乙中,氧化剂分别是______。

(3)按照设计,科研人员研究如下。

①首先研究过程乙是否可行,装置如图。

经检验,n极区产生了Fe3+,p极产生了H2。

n极区产生Fe3+的可能原因:

ⅰ.Fe2+-e−=Fe3+

ⅱ.2H2O-4e−=O2+4H+,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经确认,ⅰ是产生Fe3+的原因。

过程乙可行。

②光照产生Fe3+后,向n极区注入H2S溶液,有S生成,持续产生电流,p极产生H2。

研究S产生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______。

经确认,S是由Fe3+氧化H2S所得,H2S不能直接放电。

过程甲可行。

(4)综上,反应Ⅱ、Ⅲ能耦合,同时能高效产生H2和S,其工作原理如图。

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Fe3+/Fe2+外,I

/I−也能实现如图所示循环过程。

结合化学用语,说明I3-/I-能够使S源源不断产生的原因: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装置Ⅰ中的反应,AsO

+2I-+2H+⇌AsO

+I2+H2O,当加入适量浓盐酸时,平衡向右移动,有电子转移,但电子不会沿导线通过,所以甲组操作时,电流表(A)指针不会发生偏转,但由于I2浓度增大,所以溶液颜色变深;向装置ⅡB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中,C2上发生:

AsO

-2e-+2OH-===AsO

+H2O,电子沿导线到C1棒,I2+2e-===2I-,所以C2为负极,C1为正极。

]

2.C

解析:

C 解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在垃圾处理中的应用,涉及电子和离子的移动、电极反应式书写等。

由题图可知,NH3在X电极被氧化生成N2,NO

在Y电极被还原生成N2,则X极是负极,Y极是正极。

NH

经微生物硝化作用生成NO

,则微生物细菌在氮的硝化中起氧化作用,A正确;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则盐桥中K+向Y极移动,B正确;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电子由X极经导线流向Y极,C错误;Y电极上NO

被还原生成N2,电极反应式为2NO

+12H++10e-===N2↑+6H2O,D正确。

3.C

解析:

C

解析 图①阳极为惰性电极石墨,电解时阳极产生Cl2,阴极产生H2,两极均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时Fe电极附近溶液变红,A错误。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将受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而图②为电解池,可验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B错误。

NaCl溶液呈中性,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碳棒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正确。

图③中Fe作负极,腐蚀速率最快;图①和②中Fe作阴极,图④中铁作正极,均受到保护,不易被腐蚀,D错误。

4.B

解析:

 B

解析 充电时右槽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即V3+―→V2+,充电时b作阴极,接直流电源负极,a极接直流电源正极,C错误;放电时,b是负极,a是正极,a极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即VO

―→VO2+,左槽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H+从右槽迁移进左槽,A错误,B正确;充电过程中,a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VO2+-e-+H2O===VO

+2H+,D错误。

5.B

解析: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装置是电解池,根据质子的流向知b是阴极,B极室是阴极室,发生的反应是CO2+2e-+2H+===CO+H2O,A极室发生的反应是2H2O-4e-===4H++O2↑,总反应是2CO2===2CO+O2,A错误,B正确;A极室中溶液的pH不会增大,C错误;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流动,D错误。

6.D

解析:

 D

解析 根据题图,放电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I2Br-+2e-===2I-+Br-,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总反应为I2Br-+Zn===Zn2++Br-+2I-,故b为原电池负极,a为原电池正极,A正确;放电时,由总反应可知离子数目增大,B正确;充电时,b极每增重0.65g,被还原的Zn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消耗0.02molI-,C正确;充电时,a极发生氧化反应,做阳极,接电源正极,D错误。

7.D

解析:

 D

解析 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i+向多孔碳材料电极移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材料电极为正极,A错误。

因为多孔碳材料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B错误。

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碳材料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C错误。

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可知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是O2得电子与Li+转化为Li2O2-x,电池的负极反应是单质Li失电子转化为Li+,所以总反应为:

2Li+

O2===Li2O2-x,充电时的反应与放电时的反应相反,所以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

O2,D正确。

8.D

解析:

 D

解析 放电时是原电池,ClO

向负极移动,A正确;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因此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B正确;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

3CO2+4e-===2CO

+C,C正确;充电时是电解池,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2CO

+C-4e-===3CO2,D错误。

9.C

解析:

C

【解析】两个装置中,①中左边碘离子化合价升高变为单质碘,因此石墨I作负极,②中左边碘酸根离子化合价降低变为单质碘,因此石墨Ⅱ作正极,故A错误;碘元素在装置①中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在装置②中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错误;装置①、②中的反应生成1mol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和10mol,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5,故C正确;装置①中MnO2的电极反应式应该为MnO2+4H++2e−=Mn2++2H2O,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C

解析:

C

【解析】甲烷燃料电池的M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又以O2−为电解质,故其电极反应式为CH4-8e−+4O2−=CO2+2H2O,说法正确,A不选;甲烷燃料电池的b端为N极的一端,N极为原电池的正极,传感器中Ag/AgCl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连接电解池的阳极,故甲烷燃料电池的b端连接SO2传感器的c端,说法正确,B不选;甲烷燃料电池的N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O2−,标准状况下,消耗2.24L即0.1mol的O2转移0.4mol电子,传感器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SO3-+2H++2e−=S2O

+2H2O,若转移0.4mol电子,应消耗0.4molHSO

,故应消耗标准状况下8.96L(0.4mol)的SO2,说法错误,C可选;传感器中Ag/AgCl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Ag-e−+Cl−=AgCl,每转移1mol电子,则有1molAg转化为1molAgCl,质量增加35.5g,说法正确,D不选;答案为C。

11.B

解析:

B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会产生氯气,阴极会产生氢气,由于H2不溶于水且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所以会直接溢出,而氯气会与电解过程中溶液中生成的NaOH反应转变为NaClO和NaCl,所以在制备过程中几乎不会溢出,则C1极为阴极,C2极为阳极。

A.由分析可知,C1极为阴极,阴极处产生了氢气,所以相关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2OH−

+H2↑,故A正确;B.若用两个铁钉代替两个石墨电极,那么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Fe的氧化,无法再产生氯气,也就无法获得含氯消毒剂,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电解过程中生成的氯气又会再与溶液中生成的NaOH反应转变为NaClO和NaCl,涉及的反应共有两步,分别为:

2NaCl+2H2O

2NaOH+H2↑+Cl2↑和2NaOH+Cl2=NaCl+NaClO+H2O,因此自制消毒剂的总反应为:

NaCl+H2O=NaClO+H2↑,故C正确;D.电压控制不得当,可能会导致副反应发生,或者反应速率很慢;由于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氯气和氢气,所以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止中毒和发生爆炸,故D正确;故选C。

【点睛】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原理,设计的简易装置,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没有隔膜,所以生成的阳极产生的氯气易与阴极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2.D

解析:

D

【解析】由题可知,放电时,CO2转化为HCOOH,即CO2发生还原反应,故放电时右侧电极为正极,左侧电极为负极,Zn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充电时,右侧为阳极,H2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O2,左侧为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Zn,以此分析解答。

A.放电时,负极上Zn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故A正确,不选;B.放电时,CO2转化为HCOOH,C元素化合价降低2,则1molCO2转化为HCOOH时,转移电子数为2mol,故B正确,不选;C.充电时,阳极上H2O转化为O2,负极上

转化为Zn,电池总反应为:

,故C正确,不选;D.充电时,正极即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溶液中H+浓度增大,溶液中c(H+)·c(OH−)=Kw,温度不变时,Kw不变,因此溶液中OH−浓度降低,故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充放电电池,搞清楚对应的电极发生的反应。

13.D

解析:

D

【解析】阳极是氢氧根离子放电,发生的反应为4OH--4e-

2H2O+O2↑,A项正确;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产生氧气,同时生成氢离子,阳极附近生成硫酸,则从A口出来的是H2SO4溶液,B项正确;在阴极室一侧放置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则b是阳离子交换膜,允许Na+通过,C项正确;Na2SO4溶液从F口加入,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4.

(1)

(2)2Fe3++2·OH

2Fe2++O2↑+2H+

(3)从图1可知,0~20min,40~50℃,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应该加快;但是温度升高羟基自由基发生猝灭(或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导致c(·OH)下降,所以,温度从40℃上升到50℃,反应速率基本不变

(4)①正

②O2+2e-+2H+

H2O2

③Fe2++H2O2+H+

Fe3++H2O+·OH(答案合理即可,如H2O2

2·OH,C6H6O+28·OH

6CO2+17H2O)

15.

(1)

↓2Fe3+212H+

O与S位于同主族,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

(2)Fe3+、H+

(3)将

溶液换成H2S溶液

(4)I−在电极上放电:

I

在溶液中氧化H2S:

I−和I

循环反应

【解析】

(1)①H2S在氧气氧化作用下生成S,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H2S为Fe3+氧化为S,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其离子方程式为:

2Fe3++1H2S=2Fe2++S↓+2H+,故答案为2Fe3+:

2;1;2H+;③O与S位于同主族,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

(2)过程甲中,S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Fe元素从+3降低到+2价,则氧化剂为Fe3+;过程乙中,Fe元素从+2升高到+3价,H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则氧化剂为H+;(3)n极区产生了Fe3+,p极产生了H2,则n极为氧化反应,是原电池的负极,p极发生了还原反应是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区,除了Fe2+失电子生成Fe3+以外,也可能是水失电子生成的氧气将Fe2+氧化成Fe3+所致,其离子方程式为:

2H2O-4e−=O2+4H+,

;②为了研究S是由于H2S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避免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干扰,需要将将

溶液换成H2S溶液,进行验证。

(4)根据上述工作原理可知,I

/I−能够使S源源不断产生,主要是因为I−在电极上放电:

I3-在溶液中氧化H2S:

I−和I

循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