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受声音传播及其介质的实验报告修改版.docx
《关于感受声音传播及其介质的实验报告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感受声音传播及其介质的实验报告修改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感受声音传播及其介质的实验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
关于感受声音传播及其介质的实验报告
关于水的三种形态的实验报告
我在科普定向阅读中,通过对《十万个为何什么物理分册》、《物理小实验》这两本书的有关章节的研读,学到了水的三态的一般知识:
1.水的存在形式可以改变。
2.水的三态分别是:
固态、液态、气态
于是,我想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设计出几个实验来初步认识水的三态,通过比较,我最终确定了“冰块融化了”、“水滴蒸发了”、“杯子里的雨”三个实验来与大家共同感受感受。
我实验的器材有:
冰块若干、酒精灯一盏、小锅一个、透明杯子一个、我实验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做“冰块融化了”的实验。
第一步,将若干冰块放在小锅里;第二步,点燃酒精灯;
第三步,将有冰块的小锅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冰块变化。
结果原本是固态的冰块融化变成了液态水
二、做“热水蒸发了”的实验。
第一步,加热冰水,将透明杯子倒扣在上面;第二步,等待片刻,
结果,杯壁上已经沾满有液态水蒸发的水蒸气了
三、做“杯子里的雨”实验。
第一步,继续收集水蒸气;第二步,等待片刻。
结果,水蒸气逐渐凝集成了水滴。
实验结论如下:
水在不同环境下可以以三种形态出现,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为固态冰或雪、稍微加热可以融化为液态水、温度较高则会蒸发为水蒸气。
第二篇: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案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人耳之所以能听到声音,需要物体振动发声,同时,还需要有介质存在,声音通过介质传到人耳处。
2、过程与方法
对比抽走钟罩内空气前后,所听到铃声的变化,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同时,通过演示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让学生学习用物理知识来描述并解释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
分析抽气前后所听到铃声不同的原因学情分析
本实验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节的一个演示实验。
实验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由振动的物体是不是都可以听到他的声音引入,共同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必要条件。
教具与媒体
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抽气钟罩课时
5分钟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
声音是怎样传到人耳的呢?
学生答:
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教师提问:
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
需要哪些器材?
怎样操作呢?
学生讨论:
器材、操作步骤教师引导,确定研究方案
实验操作:
1、把闹钟放进玻璃罩内,盖上玻璃罩并旋转压紧
2、打开闹铃听声音的情况。
3、用抽气机阀门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待听不到声音后,关闭阀门。
4、打开阀门让空气进入钟罩,再听听声音的变化情况教师提问:
抽气前后铃声有什么变化?
学生答:
随着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铃声教师提问:
那再放入空气铃声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答:
随空气增加,铃声逐渐变大,回复最初的响声教师提问:
发生以上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
学生答: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这种介质可以传声
教师再引导学生做本节课其他实验,一起总结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都有哪些,总结声音的传播都有哪些途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板书设计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3、声速
(1)15摄氏度时,V=340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成正比
第三篇: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设计
2.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传播条件。
(2)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2、难点:
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声音时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活动A:
教师:
播放一段电铃在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气声音变小的实验视频问题:
观看视频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
声音不能在什么情况下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活动B:
播放小儿垂钓的视频问题:
为什么垂钓孩童不理过路人?
学生:
讨论回答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演示实验:
参照课本图片,一位同学在水中敲击石块,另外的同学耳朵贴在水槽的外面,试试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
问题: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让学生交流讨论,并对以上活动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活动C:
教材中的图片比较感受“隔墙有耳”的内涵固体可以传播声音,且比气体效果好。
随堂练习,知识小结
三、板书设计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可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第四篇:
《声音的传播》教案
清江小学
艾良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
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三、教学难点:
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土电话、水槽、音叉
生——水槽、音叉、木尺、铝箔尺、棉线、尼龙绳、记录单、土电话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谈话:
老师这里有个玩具,见过吗?
看看是什么?
土电话怎么玩的?
预设:
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
师:
今天我们就来玩玩这个玩具,玩的时候老师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安静,观察最仔细。
谁不安静就算谁输了。
师:
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
绳子要绷紧,但不能使劲绷,小心绷断了。
说话声音不能大,要小声。
周围要保持安静等。
师:
师:
每个组的两位同学先玩,不玩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谁有新发现哦。
好,开始。
2小组活动
3交流: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土电话把声音从一边传到了另一边,传声时绳子将振动传到了另一头,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师:
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你认为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
预设:
如水、塑料管等(可以举例说明)(将其归纳为液体、固体)师:
我们面前的桌子能传声吗?
预设:
能。
你们能用你们身边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组长用手指轻刮桌子的中央,其他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四)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师:
我们知道了声音能在绳子,桌子等固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在这些不同的固体物质中传播效果会不会相同呢?
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交流)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几种不同的固体物质,分别是一米长的木尺、铝箔、尼龙绳、棉线,你们猜一猜,同样的声音在这几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是否一样?
师:
如果声音在这几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一样,声音通过哪种材料传播效果最好?
师:
要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得通过实验来验证,那么怎样来做实验验证呢?
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音叉,像这样把每种材料的一端分别与音叉相连,另一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
仔细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声音有何不同,两个同学做完后,再换另两个同学做。
并将你听到的,感受到的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师:
将我们小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吧。
哪个组先说?
预设:
我们发现木尺的传声效果最好,棉线的传声效果最弱......师:
“大家真不错,找准了影响我们实验结果的因素。
那么,现在我们再来仔细的做一下这个实验。
一定要注意保持安静,敲打音叉的力度要尽量相同。
”分小组活动。
师:
“现在我们的结果和刚刚有什么不同吗?
哪个组先说?
”木尺和铝箔尺的传声效果较好,棉线和尼龙绳的传播效果较弱。
小结: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五)真空不能传声
师:
老师现在说话大家都听得见吧?
我们之间声音靠什么物质来传播呢?
那他们呢?
出示宇航员在太空的图片。
师:
他们是靠什么进行通话的呢?
预设:
无线电设备
师:
为什么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呢?
预设:
因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实验视频看看真空能不能传递声音师: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预设: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声音传播的方式
师:
声音能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它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你们玩过往平静的水面扔小石头吗?
小石子沉下去后水面有什么呢?
波纹。
(出示水波图片辅助学生理解)
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也会引起周围的物体也跟着振动。
会形成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
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
师:
声波和水波有什么不同呢?
水波是在水面这个平面上向四周扩散的,而声波呢,它是在一个平面上扩散的吗?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收获了什么?
第五篇:
《感受声音》
小学美术《感受声音》教案丰南实验学校艺体组侯秀军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震撼;
2、巩固学生对色彩、线条的认识,学习用点、线、面将音乐给予你的特别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音乐的课件;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孩子们,看到你们像花一样的笑脸,老师的心情特别好,当你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走进教室的一刹那,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那么面对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还紧张吗,希望你们放松心情,踊跃发言,和我一起度过这快乐的40分钟,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
。
。
。
听,校园的声音来了!
(老师播放阳光校园集体舞,找跳舞好的同学上前面来表演。
(其他同学在座位上拍手打节奏与前面跳舞的同学共同感受乐趣)二,欢快的声音不禁让我们手舞足蹈,大自然确实是包罗万象,复杂多变的,有时莺声燕语、有时滴滴答答,有时雷鸣怒吼,有时鼓乐喧天,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声音,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来听一下这组声音„..1.潺潺的溪水声2.鸟的鸣声3.打雷声.4、大海的声音
5、(教师连续放物种声音的幻灯)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你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再来放一遍,孩子们逐个来听)学生回答
1、潺潺流水的声音:
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汩汩流水的小河;我仿佛听到小河在歌唱;我的心里很舒服;我感觉这是大自然最美的声音。
2、鸟的鸣叫声:
生:
(等)
不同的声音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我们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用线来表现声音的话,你会用什么线?
用图形呢?
生回答:
用曲线用直线用圆圈用涡线其实不光用线可以画出声音,各种颜色也可以为声音插上想象的翅膀,谁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蓝色的:
1.广阔的蓝天让我们心旷神怡
2.静谧的大海有数不完的秘密。
(这是一组蓝色的图片,蓝色有什么感受?
)
红色的:
1.窜动的火苗,热烈激情2.日出东方,大地升起一片希望3.沁馨的玫瑰,美好生活的向往绿色的:
1.一望无际的草原带给我们无限生机2.露珠轻拍树叶,好似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深色的:
1.寂静的夜晚悄悄降临了
2.乌云密布,变幻多端的天气,让人不安
七、流畅的线条,多变的图形,丰富的颜色,我们就可以组成一幅饱满的声音遐想曲,下面老师在放一首曲子,共同感受一下,我们听到了什么?
教师放音乐《紫竹调》。
听着这首歌曲,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
1.我仿佛看到了晴朗的天空,白云飘飘,小桥流水,细雨呢喃,流向远方。
2.我看到了鹅黄的迎春花正在悄然怒放,在微风中偏偏起舞秀出它的娇艳与妩媚。
3.我也看到了颤颤的流水似欢歌笑语,看着踏青的人们,小鸟也拍打着翅膀为大家莺歌燕舞!
4.我仿佛也看到了嫩绿的叶子已熙熙攘攘的挂满了纸条,轻吻着那些绿芽!
(等)如果让你们把这种感受画下来的话,你会画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的形式)
八、好,接下来的时间,拿起你手中的画笔,加上你的想象,伴随着美妙的旋律,我们共同创造一幅《声音幻想曲》.
九、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画作。
请这些画的好的同学排成一排,来按顺序展示你们的得意之作。
好,我请哪位同学来说说他画的怎么样?
好,真棒!
看到你们的画,听到你们的回答我仿佛听到小树长高的声音,你们用丰富的线条,准确的颜色,饱满的构图绘制出了最漂亮的声音幻想图,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孩子们
大自然为我们创造出了无数动人的旋律,每种声音在我们心中都是一支优美的舞蹈,一曲动听的歌声,一幅优美的画卷,一篇精美的文章,声音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永远徜徉在曲美歌甜的旋律里,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美好的生活!
。
十、这节课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音乐是音乐课的事。
美术是美术课的事。
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
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
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
莎士比亚说:
“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
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直以来,我非常想把音乐与美术能有机的相结合一起,在本学期师徒展示课上我与师父大胆尝试设计了《感受声音》这节课。
《感受声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环节紧凑,循序渐进,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成功之处我觉得:
一是启发学生将美术中绘画的造型元素与音乐的音高、音色、旋律与节奏联系起来的环节设计;二是学生作品及艺术大师作品的分析欣赏,通过分析与欣赏使学生具体感受到了音乐的表现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三是为创设宁静的氛围,要求学生闭上静听音乐片段,使学生身心融入到音乐的欣赏感受中去,激发了学生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启发学生将美术中绘画的造型元素与音乐的联系起来的教学环节中,共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声音与线条,第二步是声音与形状,第三步是声音与色彩。
在这次的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的音乐感觉,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感觉,我特意挑选了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第一段为轻音乐,第二段是民间音器演奏的音乐,第三段是舞曲风格的音乐。
声音与线条有前面课堂经验在,在《曲曲直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曾经引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线条,学生觉得很新奇很有趣。
这次的经验就为用线条表现声音的感觉打下了基础。
这里我从网上找到了一段柔和的轻音乐音效片段,有的像曲线,有的像螺旋线。
并请学生在课堂上作业,学生画的线条呈现得很丰富,并对音乐能够非常准确的用轻柔,柔和的感觉的表达。
第二步是声音与形状,在以前的课程中也画过了一些感觉,如硬的感觉,软的感觉。
故学生也非常熟练的在听了音乐后用各种有棱角的形状表达刺激的兴奋的感觉。
为了让学生们更准确的表达感觉,我特意加设了请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请学生面对面坐,并观察同桌的表情。
为作画表达方式多增加了一种。
第三步是声音与色彩,通过欣赏活泼欢快的《洋娃娃与小熊跳舞》我觉得对于这里引导得比较到位,从遇到开心和难过事发出的单音的色彩感受过度到音乐片段的感受色彩。
两段音乐片段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一种色彩的感觉。
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思考:
声音是能画出来的吗?
为什么?
学生通过刚才的两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回答出声音是可以画出来的,并能够总结出线条和色彩与声音的联系。
在学生作品欣赏部分,我觉得是一个方法的指导。
学生从欣赏中发现了表现音乐的最具体的手段,对他们的创作有直接的启示。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有些知识点设计不够深入,如在色彩的运用中的搭配里,感受对比色红配绿的搭配时,对学生有些误导,色彩搭配协调的方法知识进一步引导学习。
2、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达到全面性,未能关注全体学生
3、对学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反馈学生的回答应变能力不强。
有所进步的地方:
1、在设计中体现了综合性和多样性,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了音乐,还准备以后教学中融入电脑教学,运用计算机的绘图软件绘画。
2、在课件的制作中对音乐和图片的选择有较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3、在语言讲解上较以前精练简洁。
4、在教学仪态上较以前少了些随便的感觉,多了些亲切的感觉。
总之,这节课还要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还有更大的余地进行深入的探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
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
《感受声音》说课稿课题:
感受声音
(一).说教材和学情:
说教材:
《感受声音》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五课的内容,属于美术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
声音不仅仅是与外界沟通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听觉艺术。
这一课把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美术这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声音,尝试在声音里感受点、线、面及色彩的美术语言。
并运用这些造型语言,以作画的方式去表达音乐所反映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也为下一课继续学习第六课《迷彩服》奠定基础。
说学情:
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仅停留于基础的造型训练上。
而这节课结合音乐,通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有意识的对这些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展开想像,表现最真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
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在制造、捕捉、欣赏声音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
2、能力目标:
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用点、线、面和色彩将音乐传递的情感表现出来。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修养。
3、情感目标:
感知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艺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初步掌握运用点线面色彩表达对音乐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造型元素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音乐感受。
教具准备:
教具:
课件、各种声音素材、音乐、小道具、学具:
彩色笔或油画棒、画纸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语言激趣法:
运用充满童趣的儿化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有趣味。
2、游戏法:
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是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我让学生邀请彩笔跳舞,当个小小指挥家在有趣的游戏活动轻松突破教学重点,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直观的法:
通过自己制造声音,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感受音乐,开阔学生的视野,直接的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获得直接感官的体验。
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通常是根据情况交替使用的。
这节课中我还交替运用了比较法、练习法、提问法、谈话法等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四).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次的欣赏、比较、总结、创作环节,自己去制造、去欣赏、去描绘,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教学程序:
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制造声音激趣导入,认识点、线、面和色彩;
(二)捕捉声音欣赏感悟,深入理解点、线、面和色彩;
(三)欣赏音乐师生合作,掌握创作方法;
(四)感受音乐激发创作欲望,进行绘画创作;
(五)课堂评价,分享创作成果。
(一)制造声音激趣导入,认识点、线、面、色彩的表现方法,对基本造型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孩子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在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闭上眼睛,使他们对这堂课充满期待。
在课堂上一片寂静时,把小道具丢在地上现场制造出声音。
学生在这样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这个刺耳的声音震撼。
这是学生最直观的听觉感受,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随机提出问题:
“你听到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呢?
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这样的声音?
”“猜猜声音有色彩吗?
是什么颜色的?
”让两三个孩子谈谈感受,并在上台运用折线或幅度较大的曲线以及鲜艳厚重的色彩来表达这样强烈的声音。
“原来声音不仅能听出来还可以画出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声音。
”揭示板书课题:
感受声音
2.再次播放一段轻柔绵长的葫芦丝声音,引导学生认识较平缓的曲线和柔和淡雅的色彩,与第一小节形成一个反差,加深学生对不同的线、色彩的认识。
3.教师带领学生以击打桌子的方式,制造有节奏的声音,启发认识不同的点和块面。
板书:
点线面
以上三个小节通过不同的声音感受初步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接下来我会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点、线、面有更全面的认识。
4.
幻灯展示师
:
“其实点、线、面是个大家族,他们有着很多的成员。
有的像天上落下的雨点滴答滴答,有的像海滩上的沙粒,还有的像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面)。
线有时像平静的湖面(直线),有时轻柔优美像海上的波浪(波浪线),有时愉快轻松像舞动的精灵(螺旋线、弹簧线),还有的时候她还会生气露出锋利的牙齿(折线),甚至像这样爆炸开来。
”
到了这里,第一环节的教学就结束了,我认为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
。
这一环节我运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
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师新颖而有趣味的语言表达,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捕捉声音欣赏感悟,深入理解点、线、面和色彩;
师:
点、线、面色彩这四个好朋友聚在一起好象在演奏一曲交响乐,你们看!
展示四幅用点、线、面、色彩完成的作品,分别播放在生活中捕捉的各种声音,如喧闹的城市,缓缓的流水声和悦耳的鸟叫,可怕的噪音等。
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猜一猜,找出相对应的画面,解读这四幅作品。
重点欣赏吴贯中的《春如线》。
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感受、比较、判断、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用点、线、面、色彩表现声音的理解。
(三)欣赏音乐师生合作,掌握创作方法;师生共同欣赏歌曲《小桥流水》,畅谈感受,集体分析,集体构思共同完成一幅画。
学生上台画,教师指导补充。
在引导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我会根据画面提出几个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