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验收考试化学试题
I卷(选择题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予质量:
C-12,H-1,O-16,N-14,K-39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共10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
1.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含活性炭、细铁、食盐及蛭石等的暖手宝,在被使用时会发热
B.用活性炭口罩防护空气中的粉尘等有害物质
C.汽车排气管安装尾气催化转化装置
D.通过煤的气化获得水煤气
【答案】B
点睛: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B.SO2C.K2SO4D.Cl2
【答案】B
【解析】A.CH3COOH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CH3COO-+H+,有自由移动的乙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所以是电解质,故A错误;B.SO2常温下为气体,只有SO2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SO2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能够导电,但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SO2自身电离,SO2是化合物,所以SO2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C.K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导电,是电解质,故C错误;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气的水溶液导电,氯气是非金属单质,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非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也就是说,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自身都不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因此本题的要求是非电解质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B.钛及钛合金用于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领域
C.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除去悬浮于水中的泥沙
D.单质硅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答案】D
【解析】A.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会腐蚀铝,故A正确;B.钛及钛合金密度小、硬度大、熔点高、抗腐蚀,多用于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领域,故A正确;C.明矾可以水解产生能够凝聚水中悬浮物的氢氧化铝胶体,所以明矾可用作净水剂,除去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故C正确;D.二氧化硅是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故D错误。
故选D。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的是
A.NaOHB.(NH4)2SO4C.CH3COONaD.NaCl
【答案】C
【解析】A.NaOH为强碱,不发生水解,故A错误;B.(NH4)2SO4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故B错误;C.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水解呈碱性,故C正确;D.NaCl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故选C。
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0mol/L的溶液:
K+、SO42-、HCO3-、NH4+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Na+、OH-、Ba2+、AlO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Ca2+、I-、Cl-、Mg2+
D.c(H+)/c(OH-)=10-9的溶液:
Ca2+、Na+、Ag+、NO3-
【答案】B
【解析】A.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0mol/L<10-7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酸性溶液中H+、HCO3-发生反应,碱性溶液中OH-、HCO3-,OH-、NH4+发生反应,故A一定不能大量共存;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Na+、OH-、Ba2+、AlO2-不发生反应,故B一定能够大虽共存;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Fe3+、I-发生反应,故C一定不能大量共存;D.c(H+)/c(OH-)=10-9<1的溶液呈碱性,OH-、Ca2+,OH-、Ag+发生反应,故D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B。
点睛: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主要是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的复分解反应。
另外,少数离子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等。
6.分子式为C5H10O2且能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的有机化合物共有
A.4种B.6种C.8种D.10种
【答案】A
【解析】能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的有机化合物含有羧基。
分子式为C5H10O2且能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的有机化合物可表示为C4H9—COOH。
丁基有4种,所以该有机物有4种,故选A。
点睛:
在分析同分异构体数目时,可以使用“基团”的思路,将某些有机物拆分为某些“基团”,使问题简化。
如可将氯丁烷、丁醇、戊醛、戊酸等拆分为丁基和官能团,由于丁基有4种,所以氯丁烷、丁醇、戊醛、戊酸等都有4种。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符合同一通式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D.乙醇和乙酸生成酯和酯的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A.符合同一通式的两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不一定相同,所以符合同一通式的两种有机物不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不正确;B.苯乙烯中的苯环所在的平面与乙烯基所在的平面可能重叠,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C.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故C正确;D.乙醇和乙酸生成酯和酯的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8.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g)
N(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中曲线1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为(E3-E2)kJ•mol-1
B.该反应的反应热为(E1-E2)kJ•mol-1
C.曲线II表示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时的能量变化
D.曲线III表示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为(E3-E2)kJ•mol-1,故A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热=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E3-E2)kJ•mol-1-(E3-E1)kJ•mol-1=(E1-E2)kJ•mol-1,故B正确;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物能量升高,故C错误;D.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所以曲线III表示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9.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用图1的装置制取SO2
B.用图2装置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FeCl3溶液
C.用图3装置测定盐酸溶液的浓度
D.用图4装置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答案】D
【解析】A.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胶体能透过滤纸,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装入酸式滴定管,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用图4装置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
2Fe+6H+= 2Fe3++3H2↑
B.往NH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NH4++OH-=NH3+H2O
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
2I-+2H++H2O2=I2+2H2O
D.HS-的电离:
HS-+H2O=H3++S2-
【答案】C
【解析】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H+=Fe2++H2↑,故A错误;B.往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碳酸氢根离子也参加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NH4++2OH-=NH3↑+2H2O+CO32-,故B错误;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离子方程式:
2I-+2H++H2O2=I2+2H2O,故C正确;D.HS-部分电离:
HS-+H2O
H3O++S2-,故D错误;故选C。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
1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a2O2晶体中含有2NA个阴离子
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1L0.1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0.1NA个CO32-离子
D.常温下,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2NA个碳原子
【答案】D
【解析】A.Na2O2的阴离子为O22-,1molNa2O2晶体中含有NA个阴离子,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即1mol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NA个电子,故B错误;C.CO32-水解消耗,所以1L0.1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小于0.1NA个CO32-,故C错误;D.乙烯和丙烯的分子组成可以看作(CH2)2和(CH2)3,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2molCH2,含有2NA个碳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12.在一定温度下,将H2和I2(g)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
t/min
2
4
7
9
N(I2)/mol
0.12
0.11
0.10
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4min的平均速率v(HI)=2.5×10-3mol(L•min)
B.当体系压强不再改变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书衡常数K=1.44
D.再充入0.05molH2、0 .05molI2(g)和0.06molHI,平衡不移动
【答案】B
【解析】A.反应前4min的平均速率v(HI)=2v(I2)=2×0.05/10/4mol(L•min)=2.5×10-3mol(L•min),故A正确;B.该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体系压强不会随着反应进行而改变,所以不能由体系压强不再改变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正确;C.该温度下平衡浓度为c(H2)=c(I2)=0.010mol/L、c(HI)=0.012mol/L,此反应的书衡常数K=
=1.44,故C正确;D.该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再充入0.05molH2、0.05molI2(g)和0.06molHI,相当于加压,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
故选B。
1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向0.01mol/L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c(SO42-)>c(NH4+)>c(OH-)=c(H+)
B.0.1mo1/LNaHCO3溶液:
c(Na+)>c(OH-)>c(HCO3-)>c(H+)
C.Na2CO3溶液:
c(OH-)-c(H+)=c(HCO3-)+c(H2CO3)
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mol/L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c(CH3COO-)+c(OH-)【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溶液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NH4+)+c(H+)=2c((SO42-)+c(OH-),c(OH-)=c(H+),所以有c(Na+)+c(NH4+)=2c((SO42-),因为物料守恒分析,c(NH4+)+c(NH3·H2O)=c((SO42-),c((SO42-)>c(NH4+),所以正确,选A;B、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氢的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碱性,但是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错误,不选B;C、根据物料守恒分析,c(Na+)=c(HCO3-)+c(H2CO3)+c(CO32-),电荷守恒,c(Na+)+c(H+)=c(HCO3-)+c(OH-)+2c(CO32-),两式联立,去掉钠离子浓度,可得c(OH-)-c(H+)=c(HCO3-)+2c(H2CO3),正确,选C;D、溶液显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则醋酸分子浓度小于钠离子浓度,根据电荷守恒分析,c(CH3COO-)+c(OH-)=c(Na+)+c(H+),则推出c(CH3COO-)+c(OH-)>c(CH3COOH)+c(H+),错误,不选D。
考点: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4.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8.0×10-16
2.2×10-20
4.0×10-33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9.6
≥6.4
≥3.4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B.该溶液中c(SO42-):
[c(Cu2+)+c(Fe2+)+c(Fe3+)]>5:
4
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到4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
D.在:
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答案】C
【解析】A.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生成Fe(OH)3时pH最小,所以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故A正确;B.该溶液中c(SO42-)=2.5mol/L,由于Cu2+、Fe2+、Fe3+发生水解反应,使得c(Cu2+)+c(Fe2+)+c(Fe3+)<2.0mol/L,因此,c(SO42-):
[c(Cu2+)+c(Fe2+)+c(Fe3+)]>5:
4,故B正确;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Fe2+被氧化为Fe3+,溶液中含有氯化物,不能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故C不正确;D.在pH=5的溶液中c(OH-)=1×10-9mol/L,Fe3+被完全沉淀时,c(Fe3+)≤1×10-5mol/L,c(OH-)≥(
=(
<1×10-9mol/L,所以在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故D正确。
故选C。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
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除去
C.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单质,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除去
D.可以用溴水鉴别苯和四氯化碳
【答案】B
【解析】A.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被还原而褪色,所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故A正确;B.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被转化为乙酸钠,乙醇溶于水无法通过分液除去,故B错误;C.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除去,溴苯因不溶于水而可与水溶液通过分液分离,故C正确;D.苯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可以用溴水将液体分成三层,苯在上层,四氯化碳在下层。
故D正确。
故选B。
16.可逆反应A(g)+B(g)
2C(g),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
v(T3)>v(T4)>v(T2)B.化学平衡常数:
K(T4)>K(T3)
C.由T1向T2变化时,V正>v逆D.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升温反应速率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v(T4)>v(T3)>v(T2),故A错误;B.T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升温平衡左移,所以化学平衡常数:
K(T4)v逆,故C正确;D.升温平衡左移,所以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7.25℃时,Ksp(AgC1)=1.56×10-10,Ksp(Ag2CrO4)=9.0×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同浓度的Na2CrO4和NaC1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AgCl先析出
B.向AgCl饱和溶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且溶液中cCl-)=c(Ag+)
C.AgCl和Ag2CrO4共存的悬浊液中,
D.向Ag2CrO4悬池液中加入NaCl浓溶液,Ag2CrO4不可能转化为AgCl
【答案】A
【解析】A.同浓度的Na2CrO4和NaC1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开始产生AgCl、Ag2CrO4,AgCl需要的c(Ag+)较小,所以AgCl先析出,故A正确;B.向AgCl饱和溶疲中加入NaCl晶体,析出AgCl且溶液c(Cl-)>c(Ag+),故B错误;C.设AgCl电离的c(Ag+)为x,Ag2CrO4电离的c(Ag+)为y,AgCl和Ag2CrO4共存的悬浊液中,
(
):
(
≠
,故C错误;D.在Ag2CrO4悬池液中c(Ag+)=
,加入NaCl溶液,当c(Cl-)>
=Ksp(AgCl)/
≈7.5
mol/L时,Ag2CrO4转化为AgCl,故D错误。
故选A。
18.利用微生物可将废水中苯酚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裴置如图所示。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Na通过离子交换膜向左室移动
C.一段时间后,右室的溶液pH增大
D.电路中通过lmol 电子时,生成2.24L(标准状况)N2
【答案】B
【解析】A.苯酚在a被氧化,所以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电子沿顺时针方向移动,所以阳离子Na+通过离子交换膜向右室移动,故B错误;C.b电极反应为2NO3-+10e-+12H+=N2↑+6H2O,所以一段时间后,右室的溶液pH增大,故C正确;D.N2~10e-,电路中通过lmol电子时,生成2.24L即0.1mol(标准状况)N2,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电化学装置中,微粒所带电荷性质的关系决定了电子移动方向与阴离子一致,与阳离子相反。
19.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说明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答案】D
【解析】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羧基酸性强于碳酸,所以乙酸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B.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故B正确;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反应类型相同,故C正确;D.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只能说明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结构,不能说明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D。
20.常温下,用0.10mol/LNaOH 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CH3COOH 溶液和HCN 洛波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利点②所示溶液中:
c(CH3COO-)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
c(Na+)>c(OH-)>c(CH3COO-)>c(H+)
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c(CH3COO-)-c(CN- )=c(HCN)-c(CH3COOH)
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
c(CH3COO-)+c(OH-)=c(CH3COOH)+c(H+)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OH-)+c(CN-)=c(Na+)+c(H+),而且c(OH-)>c(H+),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OH-)+c(CH3COO-)=c(Na+)+c(H+),而且c(OH-)<c(H+),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所以c(CH3COO-)>c(CN-),故A错误;B.点③中pH=7,则c(OH-)=c(H+),则点③中c(Na+)=c(CH3COO-)>c(H+)=c(OH-),故B错误;C.点①的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HCN)+c(CN-)=c(Na+),点②所示溶液中的物料守恒为c(CH3COOH)+c(CH3COO-)=c(Na+),二者中钠离子浓度相同,则c(HCN)+c(CN-)=c(CH3COOH)+c(CH3COO-),即c(CH3COO-)-c(CN-)=c(HCN)-c(CH3COOH),故C正确;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OH-)+c(CH3COO-)=c(Na+)+c(H+),在③中Na元素的物质的量与醋酸的总物质的量相同,由于醋酸根离子要水解,所以c(Na+)>c(CH3COOH),所以c(CH3COO-)+c(OH-)>c(CH3COOH)+c(H+),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考查酸碱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Ⅱ卷(非选择题共50 分)
21.金属钛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用钛矿石(主要成分:
FeO、TiO2、SiO2等)为原料制取钛并得到副产物绿矾(FeSO4·7H2O),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己知:
①TiO2(s)+H2SO4(aq)=TiOSO4(aq)+H2O(l)
②TiO2+易水解,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
(1)钛矿石在加入浓硫酸酸溶前要先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固体2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4)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2 加热煮沸的目的_____________。
(5)在高温下,TiO2和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Cl2得到TiC1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大接触面积,加速固体溶解
(2).将Fe3+还原为Fe2+(3).FeSO4·7H2O(4).TiO2+的水解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H2TiO3(5). TiO2+2C+2Cl2
TiCl4+2CO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工业上用钛矿石为原料制取钛并得到副产物绿矾(FeSO4·7H2O)工艺流程”的评价。
(1)钛矿石在加入浓硫酸酸溶前要先粉碎,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速固体溶解。
(2)2Fe3++Fe
3Fe2+,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将Fe3+还原为Fe2+。
(3)绿矾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滤液1冷却得到固体2的主要成分是FeSO4·7H2O。
(4)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2加热煮沸的目的:
TiO2+的水解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H2TiO3。
(5)在高温下,TiO2和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Cl2得到TiC1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l2
TiCl4+2CO。
22.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在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
其中分液漏斗和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2)请写出a中发生主要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
(3)瓶b的作用有____________。
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
(4)提纯d中粗产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5)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
(1).蒸馏烧瓶
(2).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