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5807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棠湖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期

高2017届语文半期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

孟子回答道:

“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

”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B.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C.《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D.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

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B.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像没有曲调的“徒歌”,收在古代史传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

“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

“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耶?

”凑曰: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

“传云:

‘必也正名。

’礼:

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

“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

制裁

B.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

屡次。

 

C.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

触犯

D.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伏:

认罪。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C.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在河南尹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6、文言文断句:

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3分)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3分)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祭十二郎文》(4分)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南柯子·忆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

①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8、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多种技巧,试举两种手法试结合诗句简析。

(4分)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试结合诗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不赞同当时流行的道家生死观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       。

(3)总角之宴,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长路漫浩浩。

(5),依依墟里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青瓦情思段锡民

(1)朦朦胧胧的细雨,如轻纱,如薄雾,柔柔地曼笼着沧桑百年的老瓦房,编织了一幅天然的意境幽远的水彩画;瓦垄里雨丝汇成的水滴,晶莹地滚落,“滴滴答答”地滴在阶下,仿佛多情少女弹奏的琵琶心曲……

(2)如果,你从废墟里挖出了一枚远古的瓦片,请你捧起它来读吧。

你会读到我们远祖凝聚在这小小瓦片里的心血,你的眼前会掠过一个伟大民族的耀眼的智慧之光。

(3)当我们远古的祖先从山洞、地穴里走出的时候,当他们聪明的大脑已不再满足茅草、石片、黄泥做屋顶遮风挡雨的时候,当他们迷茫的目光被熊熊的火光点亮的时候,当第一片青瓦铺上屋顶的时候,他们也许不知道,我们这个种族正在一步步走向文明,一步步走向智慧,一步步走向辉煌。

(4)假如有一只神鹰,从遥远的大周王朝一直飞来,那么它从天空俯瞰大地,无论是繁华的皇城都市还是热闹的集镇码头,无论是杏花烟雨的春时江南还是霜染红叶的秋日北国,看到的定然是大片大片的青瓦屋顶。

(5)青瓦,是难得的雅俗共赏、贵贱成宜的建筑材料。

这小小的瓦片,似乎有神奇的魔法:

宫廷等繁华场所铺上了青瓦,就会显得庄严大气;而庄稼院等普通场所铺上青瓦,也会显得十分得体。

同样,寺庙等宗教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异常肃穆;园林等休闲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特别精致;商贾人家等富庶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格外豪华;书院等文化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相当典雅;甚至连剧院酒肆勾栏等娱乐场所铺上青瓦,也会显得分外华丽。

(6)更难得的是,青瓦有一颗平常心,无论铺设在何处,都一样忠于职守,为人们遮风避雨、送暖挡寒。

铺在宫殿上,它不因主人的权势而骄奢;铺在庙宇间,它不因神灵的高贵而自诩;铺在商铺屋顶,它不会因主人生意盛衰而变节;铺在庄户人家檐上,它不会因家园贫寒而负心。

青瓦,是真正的大家风范,是真正的名流、大师,是名副其实的伟人、大腕:

他们都因和百姓心心相通而受到景仰,他们都因平常心和谦逊而赢得尊重。

(7)我对青瓦存有特殊情感,我曾亲手烧过半年的青瓦。

(8)细腻的黄土加上细细的沙子做青瓦的原料,然后用木制的模具做成瓦坯,在大太阳下晒上两天,再慢慢阴干,就可以入窑了。

在窑里码好瓦坯后,用土封好窑顶,就开始点火。

窑门上方有一个小小的观察孔,是专门“看火候”的,什么时候停火,全凭师傅的经验,停火过早,瓦烧得“生”,就不结实;停火晚,瓦会烧得变形。

“住火”以后封好窑门,就开始“上水”。

窑顶已事先用土围成了一个圆盘,挑来井水,倒进圆盘,让水慢慢渗入窑里。

这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水渗得太慢,瓦同样不会结实,渗得太快,高温的瓦窑有可能发生爆裂。

这道工序完成,就可以等着“出窑”了。

(9)烧瓦是个辛苦活,可这里也有乐趣,当墨蓝色的还有些烫手的瓦片从窑中搬出,两片瓦轻轻撞击,发出铿锵的声音,证明是质量不错的青瓦时,会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况且寒冷的冬天可以坐在温暖的窑门边闲侃,夏夜可以躺在凉爽的工棚里听蝈蝈们弹琴,秋日可以趁着忙碌间隙,从旁边的农田里挖来地瓜,擗来成穗的玉米,埋在滚烫睁窑顶土里。

不一会,就烤熟了,那滋味不知比街头小摊上烤的强多少倍。

(10)烧瓦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用无声无形的言语,形象地描绘了青瓦从一堆泥土锻炼成有用之材的过程;它教给我们只有经过水和火的考验才能坚韧的道理;它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宠辱不惊、质朴做人……青瓦,是我的老师。

(11)历久弥坚、给人启迪的青瓦啊,你已然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风景,一座丰碑。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青瓦虽然小而平凡,但历史悠久,通过它,我们可以读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程。

B.作者记叙烧瓦的经历,既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的情怀,又揭示出作者对青瓦有特殊情感的原因。

C.文章以“青瓦情思”贯穿全文,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表达方式,展开联想,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青瓦的丰富内涵和作者的情思。

D.文章第(11)段“历久弥坚,给人启迪的青瓦啊,你已然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风景,一座丰碑!

”这句话由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青瓦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起到了呼应标题,卒章显志的作用。

E.文章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青瓦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青瓦高尚品质的由衷赞美。

12、文章题为“青瓦情思”,但第一段却从细雨写起,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分)

13、文中说“捧起它来读吧”,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作者“读”出了青瓦的哪些内涵?

(6分)

14、请简要赏析第(6)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5、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垝垣(guĭ)  班驳颤动(zhàn)  没精打采

B.劲敌(jìn)主簿 纤腰(qiān)直接了当

C.煤屑(xiè) 磐石吐哺(bŭ)亭亭玉立

D.花蕊(ruĭ)凋敝装模作样(mó)莫明其妙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根据受害者提供的线索,先找到王某,再按图索骥,最终找到了制造假酒的黑窝。

B.今年初成都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C.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俱积极意义。

 

D.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3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⑤①②⑥③④ B.②③⑥④⑤①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⑥④①

19、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文内容连贯、句式整齐。

(5分)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道道的河川,我们看到:

楚大夫沉吟泽畔,忠心不改;

,。

他们都选择了永恒;纵然身沉大江,也不随波逐流,这是执着的选择;

,。

20、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个字(含标点符号)。

(4分)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

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五、写作(60分)

21、任选下面一题,写一篇文章。

1、留恋这一片春色

2、葱茏的幸福

要求:

写一篇记叙文,一定要有具体描写,最好有生动的景物描写;不少于800字。

 

棠湖中学2017届高一语文半期考试答案

一、1、C【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表述错误。

第二段中说诗歌用以“颂美或讽谏”,发泄、申诉冤屈或不幸,可见《诗经》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含意。

2、B【解析】第四段中“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的内容不符。

3、D【解析】第三段中说宋国人民做了歌儿对华元唱,可见“徒歌”并非都“没有曲调”。

二、4、D【解析】“伏”应为“佩服、信服”之意。

5、C【解析】“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中写的是在韦凑的一再坚持下,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并最终朝廷“为减费万计”。

6、文言断句: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每两处1分)

7、

(1)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厚禄”、“顾”每译对一处1分,大意1分。

(2)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诚”“辍”“就”每译对一处1分,大意1分。

(3)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让人快乐。

(“所以”“极”“信”每译对一处1分,大意1分。

8、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2分)

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

(2分)

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分)

9、①“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

②“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

③“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

“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每点2分)

10、略

三、11、C、E(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分)

12、①由细雨写起,引出“瓦房”、“瓦垄”,进而引出下文对“青瓦”的描写及作者对“青瓦”,的情思,显得含蓄而自然。

(3分)

②(运用叠词、比喻等手法,)为全文营造出优美迷人、绵延悠长的意境和情调,紧扣文章标题。

(3分)

13、①青瓦历史悠久,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②青瓦雅俗共赏,贵贱咸宜(或宠辱不惊,朴素无华);③青瓦忠于职责,平凡而谦逊;④青瓦历久弥坚,坚韧有力。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14、①运用排比手法,“铺在……”“铺在……”“铺在……”,表现青瓦忠于职守的品质,语势强烈,富有感染力;

②运用比喻手法,把青瓦比喻成名流、大师、伟人、大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青瓦谦逊而朴素的人格;

③运用拟人手法,“骄奢”“自诩~变节“‘负心”“忠于职守”等词,使得青瓦具有了人的品格,表达了对青瓦高贵人格的由衷赞美;④运用联想,由物及人,赞美了具有青瓦品格的平凡而谦逊的人,升华了对青瓦的认识。

(每种手法点术语1分,举例分析1分,表达效果2分;任答两种即可得8分;只点手法术语,不举例分析,不给分。

四、15、C【解析】A.斑驳、颤动chànB.劲敌jìng、纤腰xiān、直截了当D.装模作样mú、莫名其妙

16、A【解析】A.“按图索骥”多比喻遵循陈规,拘泥不变;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易于获得。

A句使用了后一个意义。

B.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C.始作俑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D.无所不为: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

17、D【解析】A.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B.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C.句式杂糅,“应倡导…更俱积极意义”。

18、C【解析】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

故答案选C。

19、【示例】陶渊明寄情南山怡乐无穷纵然躬耕荒园也不心为形役这是高尚的选择

20、本题所给语段可以分为三层,一句话一层。

各层的层意:

第一层:

团中央发起“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

第二层:

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了大量网络文化产品。

第三层:

这项活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正能量。

第二层字数太多,可以压缩为:

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

最后再把这三层的意思以“不超过55字”的要求总结归纳即可。

【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

附:

韦凑,字彦宗,是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年,脱掉平民穿的粗布衣服,做了官,任婺州参军事。

调任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很有才能,向朝廷上表,升任扬州法曹。

扬州人孟神爽从仁寿县令任上被罢免,他为人骄横跋扈,多次犯法,但是他与权贵者的亲戚有交往,扬州官员不敢对他绳之以法,韦凑查问惩办,用刑杖把他打死,远近百姓都称赞并佩服韦凑。

韦凑进入相王府做其属吏,当时姚崇兼任相王府长史,曾经说过:

“韦先生见识远大,文章周密详备,我为这么晚见到他而感到遗憾。

”韦凑六次任司农少卿。

因为公事而触犯了宗楚客,出京任贝州刺史。

唐睿宗登基,韦凑升任太府,兼任通事舍人。

景云初年,皇上建造金仙观等道观,韦凑上表谏说,以为:

“现在正是农事繁忙的时候,虽然建造道观的钱是公主出的,但是用高价买来普通的材料,那么农民就会不去种地而选择做生意,追求赚钱而抛弃了农事,恐怕天下会有人挨饿。

”皇上不听。

韦凑坚持己见,认为“现在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草木被昆虫、洪水伤害很多,这些都不是仁慈圣明的皇上的本意。

”皇上下诏书叫朝臣审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说:

“先生真敢这样说啊?

”韦凑回答:

“我享受着优厚的俸禄,就不敢想到死的问题,况且在圣明的当世必定不会死人吗?

”朝廷因为韦凑的谏说而减少了建造道观的费用几万两。

韦凑出京任陕州、汝州、岐州三州刺史。

开元初年,朝廷想为靖陵立碑,韦凑认为古代陵园不立碑,又,天下大旱不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