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4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8 大小:27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1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2页:

谁的得分高。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小组讨论:

他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

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生1:

可以用竖式计算:

24        

+  30 

5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下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再算十位。

结果是95

54   

 +41  

95      

生2: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

24 

30   

  +  41 

  95    

(2)计算笑笑的总分:

23+44+29=96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笑笑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结论:

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

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      37+28+34=      16+35+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1996年

16

22

12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96年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3)2000年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4)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所以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六、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连加运算

淘气:

24+30+41=()

245424

+30+4130

——————+41

5495———

95

笑笑:

()□()□()=()

答:

淘气共得了()分,笑笑共得了()分,()获胜。

《秋游》教学设计

主备人:

平山第一小学黄丽燕

审核人:

惠东县实验小学李慧坚教育局教研室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4页:

秋游。

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24+16+2749+17+3215+26+4433+29+25

2、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来到了海洋公园。

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过程推进

1、观图,获取信息。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2)生观图,获取信息。

(3)学生汇报:

(1)船上可以坐90人。

(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2、出示并解决问题。

问题一: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师:

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组员可以适当补充。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

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①方法分析:

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

90-45-25。

师:

请尝试用竖式计算。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②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生1:

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2:

90—45=45  45—25=20 

师:

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

思路二:

①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②生:

45+25=70 90—70=20 

问题二: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38人,第二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3)最后列式计算。

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

同伴互助。

得出结果:

38+24=62(人)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第5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1题的第二幅图。

(作业本上分组独立完成两题,统一订正,同桌互批。

(四)课堂小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课后,作业本上完成。

(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改进教学。

六、板书设计:

秋游

——连减运算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90-45-25=(20)(个)

(2)45+25=70(个) 

90—70=20(个)

答: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个空座位。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主备人:

平山第一小学蔡春燕

审核人:

惠东县实验小学李慧坚教育局教研室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6、7页:

星星合唱队。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教学难点: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

(生:

喜欢)

课件出示:

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

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1)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2)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3)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

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

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

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

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

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

(二)自主探索

1、师:

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生: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

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 52+6=58(人) ;52-9=43(人) 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

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

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

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

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

把你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

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

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

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

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课件出示:

教材第5习题)

师:

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关键弄清:

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

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第7页练一练的题目。

(四)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六、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加减混合运算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52-9+15=58(人) 

 5 2 4352

 —9 +15-9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435843

 +15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