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4397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收藏.docx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收藏

专家解读统编教材这10个字的读音

2018年春季起,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在全国部分地区(原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地区)投入使用。

开学后,有不少老师来信、来电或在网络平台上就一些文言文中的字音提出疑问。

笔者作为本册教材的责任编辑,都一一做了解答。

现将提问较为集中的字音问题在此略做解释,以供广大中学老师参考。

1

“卷石底以出”的“卷”

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中,“卷石底以出”的“卷”注音为quán,解释为“弯曲”。

此次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审查组经过反复讨论,认为读quán是不妥的。

读quán的意思是“弯曲”,形容词;但“卷石底以出”的“卷”从语法和意义的角度看都应该是一个动词,所以这里读juǎn,意思是“翻卷”。

我们删去quán的注音,但并未加注juǎn,是因为教材文言文注音有一定的原则,一般只注生僻字或易误读字,如果与现代汉语常用音义差别不大,则不加注。

不注,就意味着读现代汉语的常用音,即juǎn。

 

2

“青树翠蔓”的“蔓”

有的老师根据“单用为wàn,合用为màn”的原则,认为应该读wàn,这是不正确的。

读wàn的情况只适用于现代汉语的口语(包括“顺蔓摸瓜”这种带有口语色彩的成语),文言文中应当统一读màn。

在专门的古代汉语辞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蔓”均未收录wàn这个读音。

3

“明灭可见”的“见”

有的老师根据教材注释中的译文“时隐时现”,认为应读xiàn,这是不正确的。

“明灭可见”和“时隐时现”不是字字对译的关系,“明灭”就是“时隐时现”,“可见”就是“可以看见”,“可见(xiàn)”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4

“八分有奇”和“为字共三十有四”的“有”

5

“椎髻仰面”的“椎”

“椎”,读zhuī指“椎骨”;读chuí指捶击工具(即“槌”),引申为“打击”等义。

在古代汉语里,后者的应用更广泛;但在现代汉语里,读chuí的意义已由“槌”“捶”等字承担,只在“椎心泣血”这样的成语里保留chuí的音义。

“椎髻”即“棒槌一样的发髻”而非“椎骨一样的发髻”。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汉语中,chuí属于“椎”的非常见读音,应当加注,否则容易造成误读;目前教材失注,应当在修订时补上。

6

“曾不盈寸”的“曾”

“曾”读cénɡ时作为副词只有“曾经”义;而这里的“曾”与《愚公移山》中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的“曾”一样,都是与否定词“不”连用,表示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竟然”,也可译为“连……都……”,应读zēnɡ。

参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

7

“然后能自强也”的“强”

此字应读qiǎnɡ,但读qiánɡ亦通。

汉代经学家郑玄注释《礼记》中这一句时说:

“自强,修业不敢倦。

”按照郑玄的说法,这里的“强”是“勉力,勤勉”的意思,对应的读音应该是qiǎnɡ;也有人理解为“劝勉,勉励”,亦通,对应的读音依然是qiǎnɡ。

但读qiánɡ也可以讲通,作“使强大”解释。

唐代经学家陆德明在其著作《经典释文》中对“然后能自强也”的“强”字做了反切注音:

“其丈反。

又其良反。

”“其丈反”对应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为qiǎnɡ,“其良反”对应的则是qiánɡ。

也就是说,陆德明认为这里两种读法都是可以讲通的。

8

“教学相长”的“教”

文中“教学相长”的“教”是承上文“教然后知困”而来的,读音应当与之相同。

而“教然后知困”的“教”的意思是“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故而应读jiāo;读jiào则是“教导,教育”这样更加上位、更加宽泛的概念。

至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教(jiào)学相长”,和本文中的“教(jiāo)学相长”是有一定差异的:

前者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教”指教师的教育、教导(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技能),“学”指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学习知识技能),都侧重宽泛的、上位的概念,因此“教”读jiào;而后者是指教师通过教别人和自己学习两方面的行为来成长,“教”和“学”都是针对教师自身而言的,偏重于“传授、学习知识技能”这样具体的、下位的行为,因此“教”读jiāo。

9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祗”

“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zhī的读音,意为“恭敬”;但在古代也常用来表示“仅仅,只”这个意思,在表示这个意思的时候又写作“祇”“衹”“秖”“秪”,无论写作哪种字形,表示这个意思的时候均读zhǐ。

而在现代汉语中,对这五个字的音义做了更为明确的区分:

“祗”仅读zhī,意为“恭敬”;“祇”有两音,读qí意为“地神”,读zhǐ则是“只”的异体字;“衹”“秖”“秪”均只读zhǐ,“衹”是“只”的繁体字,“秖”“秪”均为“只”的异体字。

一些简化字的语文教材或一般读物中使用了“祇”或“衹”,严格来说是不对的,因为“祇”“衹”读zhǐ时并非通用规范汉字,用这两个字不如直接用“只”。

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秋天漠漠向昏黑”的“黑”

《卖炭翁》中“两鬓苍苍十指黑”的“黑”

此字应读hēi而非hè或其他读音。

有的老师认为读hè才能与上句“俄顷风定云墨色”“满面尘灰烟火色”的“色”押韵,这是不正确的。

“色”和“黑”在杜甫写这首诗的时代是同韵的;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读来不押韵,是由于汉语语音的古今变化所致。

汉语古今音的差别是普遍的、确定的历史事实,我们用如果遇到今音读来不押韵的地方都要强行改读以求“叶(xié)韵”,将改不胜改;个别韵脚读所谓“古音”,而全诗又读今音,更显得不伦不类,平添麻烦和负担。

因此在教学中,原则上仍应统一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来读,遇到读起来不押韵的古诗,告诉学生这是汉语古今音演变的结果即可。

有的地区也可以尝试用方言来读。

最后要说的是,关于文言文中读音的判定,如果教材语焉不详而师生确实又有了解的需要,除了咨询教材编者外,还可以求助于《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比较权威、可靠的工具书,但不要轻信一般的教辅资料或网络资源。

现在有些教师过于依赖、迷信教辅,或是上网随手一搜就轻下结论,而缺少查阅工具书的意识。

这种倾向是需要警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