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3710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7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

《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SBR工艺及改型.docx

整理SBR工艺及改型

SBR工艺及其改型

一、传统的SBR工艺

(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的历史

1.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缩写为SBR)以其独特的优点,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得到发展。

人们对它的研究逐渐增多,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其研究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也对其展开了研究,并在实际工程中开始应用。

最初的活性污泥工艺采用间歇式,称之为Fill-and-draw(充排式)系统。

1893年Wardle处理生活污水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充排式工艺。

1914年,Arden和Lackett首次提出活性污泥法这一概念时采用的也是这种系统。

当时,他们使用容积为2L、3l的烧瓶进行试验研究,将原水与微生物絮体混合,然后进行曝气,停止曝气后混合液开始沉淀,最后排除上清液留下的污泥再开始新的处理过程。

第一座生产规模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依然是充排式的运行方式,并且证明可以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SBR的生化动力学及其在工艺上的优越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Hoover及其同事对SBR法处理制酪工业废水进行丁探索。

20世纪70年代,美国印第安纳州Natre大学的Irvine教授对SBR和连续流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原联邦德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展开了对SBR法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使SBR法在世界范围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SBR研究的深入,新型的SBR工艺不断出现。

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连续进水的SBR-ICEAS,后来Goranzy教授相继开发了CASS和CAST。

20世纪80年代,SBR与其他工艺的结合上的研究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比利时的SEGHERS公司以SBR的运行模式为蓝本,开发了UNITANK系统,把SBR的时间推流与连续系统的空间推流结合起来。

最初SBR工艺被连续式工艺取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曝气头堵塞和操作过于复杂。

近年来,机械曝气装置和新型曝气头的开发,使间歇运行曝气装置的堵塞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同时,各种可控阀门、定时器、监测器的可靠程度已经相当高,程控机、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型电脑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溶解氧测定仪、ORP计、水位计等对过程控制比较经济而且精度高的水质检测仪表的应用,使得SBR工艺的运行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

困扰SBR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解决后,SBR工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我国SBR工艺的发展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SBR进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1985年虞寿枢等为上海市吴淞肉联厂设计并投产了我国第一座SBR废水处理设施;刘永凇等人也展开了对SBR特性的研究;在SBR的控制技术方面,哈尔滨建筑大学的彭永臻等人对SBR反应时间的计算机控制参数进行了研究;天津华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在SBR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称为DAT-IAT的新型SBR工艺。

随着SBR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国内SBR专用设备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滗水设备。

国家环保总局还把SBR专用设备的产业化和系列化列为“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目前,SBR工艺在我国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已经建立的SBR工艺处理的污水包括:

屠宰废水、苯胺废水、缫丝废水;含酚废水、啤酒废水、化工废水、淀粉废水等。

北京、上海、广州、无锡、扬州、山西、福州、昆明等地已有多座SBR处理设施投入运行。

可以看出,SBR是一种高效、经济、管理简便,适用于中、小水量污水处理的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SBR工艺的机理

1.SBR和连续流活性污泥(CFS)工艺的对比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去除有机物。

首先需要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微生物菌体,反应后需要将微生物保存下来,在适当时间通过排除剩余污泥从系统中除去新增的微生物。

连续流工艺是从空间上进行这一过程的,污水首先进入反应池(曝气池),然后进入沉淀池对混合液进行沉淀,与微生物分离后的上清液外排。

而SBR则是通过在时间上的交替实现这一过程,它在流程上只设一个池子,将曝气池和二沉池的功能集中在该池子上,兼行水质水量调节、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固液分离等功能。

图1SBR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比较

表1SBR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比较

参数

SBR反应器

连续流活性污泥(CFS)工艺

备注

概念

在同一池中是时序

在不同的池子中是顺序

SBR时序可变,而CFS没有多大灵活性

流量

为间断(1CEAS等连续)

连续

排放

周期

连续

SBR滗水时间很易改变,在一些情况下可满足特殊出水要求,而CFS不行

有机负荷

周期

连续

SBR在一个周期有调节有机负荷的可能性,而CFS没有多大灵活性

曝气

间断

连续

SBR可改变曝气强度和曝气时间,具有灵活性,CFS仅改变曝气损度

混合液

无回流,在反应器内

通过沉淀池回流

SBR不需二沉池和回流泵,CFS需上述设备

沉淀池

经典SBR,理想沉淀

非理想沉淀,经常有短流和异重流

很多CFS系统由于在二沉池非理想的沉淀条件而运行不佳

流态

理想推流

完全混合流或相当推流

SBR是理想推流,对污染物能迅速降解(较短的停留时间),CFS需求较长的反应时间

调节能力

本质上有

没有

对每日流量和BOD变化的情况,SBR是理想的反应器;在上述条件下CFS可能失效

适应性

有一定能力

有限

运行人员可改变一个周期内曝气/混合时间,CFS在上述方面没有适应性

池容

大于CFS,有部分体积用于沉淀

一般小于SBR

尽管SBR池容较大,但不需沉淀池和回流污泥泵,SBR更紧凑,总体积较少

运行

依靠PLC等,相对简单

与SBR相同

SBR反应器适合小型污水厂,CFS对于日变化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无能为力

设备

机械设备少,运行简单

机械设备多,运行复杂

出水水质

大多数情况好

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好

满足BOD/N/P去除适应性

SBR有灵活性,通过调节运行方式可达到

与SBR相比有限

SBR在时间上的交替运行就是它的工作方式。

SBR是按周期运行的,每个周期的循环过程包括进水、反应(曝气)、沉淀、排放和待机等五个工序。

从某个进水期开始到下一个进水期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图1和表1是对SBR和连续流活性污泥(CFS)工艺的对比。

2.SBR工艺的工作过程

SBR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它的反应机制以及污染物质的去除机制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仅运行操作不一样。

图2为SBR的基本操作运行模式。

图2SBR工艺的基本运行操作

在SBR的运行中,每个周期循环过程即进水、反应、沉淀、排放和待机都是可进行控制的。

每个过程与特定的反应条件相联系(混合/静止,好氧/厌氧),这些反应条件促进污水物理和化学特性有选择的改变,这些改变使出水得到了完全的处理。

下面就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作用说明如下。

a.进水期

指从向反应器开始进水至到达反应器最大容积时的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可分为三种情况:

曝气(好氧反应)、搅拌(厌氧反应)及静置。

在曝气的情况下有机物在进水过程中已经开始被大量氧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则抑制好氧反应。

对应这三种方式就是非限制曝气、半限制曝气和限制曝气。

运行时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废水的特性和要达到的处理目标,采用非限制曝气、半限制曝气和限制曝气方式进水。

通过控制进水阶段的环境,就实现了在反日应器不变的情况下完成多种处理功能。

而连续流中由于各构筑物和日

水泵的大小规格已定,改变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是困难的。

b.反应期

反应的目的是在反应器内最大水量的情况下完成进水期已开始的反应。

根据反应的目的决定进行曝气或搅拌,即进行好氧反应或缺氧反应。

在反应阶段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不仅可以达到有机物降解的目的,而且可以取得脱氮、除磷的效果。

例如为达到脱氮的目的,通过好氧反应(曝气)进行氧化、硝化,然后通过厌氧反应(搅拌)而脱氮。

有的为了沉淀工序效果好,在最后工序短时间内进行曝气,去除附着污泥上的氮气。

c.沉淀期

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离,本工序相当于二沉池,停止曝气和搅拌,污泥絮体和上清液分离。

由于在沉淀时反应器内是完全静止的,在SBR系统中这个过程比在CFS法中效率更高。

沉淀过程一般是由时间控制的,沉淀时间在0.5~1.0h之间,甚至可能达到h,以便于下一个排水工序。

污泥层要求保持在排水设备的下面,并且在排放完成之前不上升超过排水设备。

随着测量仪器的发展,已经可自动监测污泥混液面,因此可根据污泥沉降性能而改变沉淀时间。

可以预先在自动控制系统上设定一个值,一旦污泥界面计监测到的污泥界面高度达到该数值便可结束沉淀工序。

d.排水期

排水的目的是从反应器中排除污泥的澄清液,一直恢复到循环开始时的最低水位,该水位离污泥层还要有一定助保护高度。

反应器底部沉降下来的污泥大部分作为下一个周期的回流污泥,过剩的污泥可在排水阶段排除,也可在待机阶段排除。

SBR排水一般采用滗水器。

滗水所用的时间由滗水能力来决定,一般不会影响下面的污泥层。

现在也可在沉淀的同时就开始滗水,当然要控制好滗水速度以不影响沉淀为原则。

这样就把沉淀和滗水两个阶段融合在一起。

e.待机期

沉淀之后到下个周期开始的期间称为待机工序。

根据需要可进行搅拌或曝气。

在多池系统中,待机的目的是在转向另一个单元前为一个反应器提供时间以完成它的整个周期。

待机不是一个必需的步骤,可以去掉。

在待机期间根据工艺和处理目的,可以进行曝气、混合、去除剩余污泥。

待机期的长短由原水流量决定。

排除剩余污泥是SBR运行中另一个重要步骤,它并不作为五个基本过程之一,这是因为排放剩余污泥的时间不确定。

与传统的连续式系统一样,排除剩余污泥的量和频率由运行要求决定。

在一个SBR的运行过程中,剩余污泥排放通常在沉淀或闲置期间。

SBR系统的一致特点是不需回流系统,这就减少了机械设备和有关控制系统。

3.经典SBR反应器的特性

(1)最早的SBR工艺采用单池处理、间歇来水,按照进水、反应、沉淀、滗水、闲置5种工序完成一池水的处理。

由于SBR是间歇进水,且工序繁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在非进水工序无法处置来水。

为了解决SBR无法处理连续来水的问题,工程上采用了多池系统,使各个池子按进水顺次运行,进水在各个池子之间循环切换。

但是,这样明显增加了SBR工艺操作的复杂性。

尽管经典的SBR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它的优点也非常明显。

它的间歇运行方式与许多行业废水产生的周期比较一致,可以充分发挥SBR的技术特点,因此在工业污水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

在一些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方面,经典SBR仍然经常被采用。

由于SBR工艺占地小,平面布置紧凑,在小城镇污水处理方面成功应用SBR工艺的例子也非常多。

(2)通过上述分析,排除一些不是SBR反应器所独有的优点,而经典SBB独有的优点汇总如表2:

表2SBR的优点汇总

优点

原因

沉淀性能好

理想沉淀理论

有机物去除效率高

理想推流状态

提高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效率

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出现厌氧、缺氧和好氧状态多种状态)

抑制丝状菌膨胀

选择性准则

可以除磷脱氮,不需要新增反应器

生态的多样性(出现厌氧、缺氧和好氧状态多种状态)

不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工艺简单

结构本身特点

同时,经典的SBR反应器也有一些问题,比如:

①对于单一SBR反应器的应用需要较大的调节池;

②对于多个SBR反应器,进水和排水的阀门自动切换频繁;

③无法解决大型污水处理项目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处理要求;

④设备的闲置率较高;

⑤污水提升的水头损失较大。

正是以上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对于SBR反应器的不断改进和开发。

4.SBR工艺应用和认识上的误区

(1)初沉池的设置和污泥稳定性问题

SBB反应器虽然有如上所述的种种优点,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对其认识也有一定的误区。

例如:

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SBR工艺可以取消初沉池,SBR可以达到污泥消化的目的,从而可以简化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减少占地面积和降低污水处理厂的投资。

事实上这并非仅是SBB反应器的特点,所有活性污泥工艺都可以达到以上两点要求。

实际上,取消初沉池是将初沉池应该去除的有机负荷增加到曝气池。

其优点是曝气池可以完成降解初沉池应该去除的有机物的功能,体现在处理工艺上的特点是减少了处理的环节,导致构筑物减少,设备简单和管理方便等。

显然,所有的活性污泥工艺只要调整

负荷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人们愿意采用好氧污泥消化和取消初沉池的工艺是因为传统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投资高,并且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较复杂。

在我国仅有的十几座污泥消化池中,能够正常运行的为数不多,有些池子根本就没有运行。

特别是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工艺的经济性更差,所以人们转向采用好氧消化的工艺路线。

同样,对于设立初沉池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要考虑污泥进一步稳定的问题,这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增加了一个处理环节,而目前国内机械设备如刮泥机、污泥泵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这也是导致人们采用以上工艺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将初沉池的负荷增加到曝气池,需要增加能耗;另外延时曝气对污泥是采用好氧稳定的方法,其能耗比中、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要高40%~50%左右。

采用以上工艺能耗增加在50%~60%以上。

能耗增加固然带来了直接运行费的增加,同时还要增加间接投资。

据资料报道,目前采用延时曝气,每万吨污水增加的脱硫费用和电厂投资接近污水处理单位投资的50%。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在我国是不应该采用延时曝气的这种低负荷工艺的。

(2)正确认识SBR反应器的优缺点

SBR工艺把沉淀与反应集中在同一个反应池进行,从空间流程上来看减少了一个环节,工艺更加简单;厂区平面布置可以更加紧凑,占地面积也比较少;并且,SBR工艺的反应与沉淀在同一池中进行,沉淀污泥仍然保留在该反应器中,无需进行污泥回流,节省了运行费用。

以上虽然是SBR反应器的优点,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这也可能成为SBR工艺的缺点。

采用低负荷的SBR反应器的停留时间较长时,如果周期变换频繁,则沉淀和滗水的时间在整个周期中的比例就会增加,如果增加的时间大大超过了传统的曝气池-二沉池系统的停留时间,则整个系统就会不经济。

比如ICEAS系统的典型的周期是4h(2h曝气+lh沉淀+1h滗水),沉淀和滗水的时间占50%,如有的系统采用的停留时间较长,这样沉淀和滗水的时间将超过传统的二沉池,其经济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这一问题对于污泥龄和污泥稳定性等问题的影响在后面章节中有详细的讨论。

由于一个周期内沉淀和排水时间一定,因而增加周期数会造成实际反应时间缩短。

通过计算比较可见(图3),周期数越多,池容越大,投资越高。

由于沉淀和滗水时间最短为2.0h,则一般SBR工艺中的最短周期为4h(如ICEAS工艺一般采用此数值)。

可见这种工艺的实际容积利用率低,其经济性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图3周期数对于SBR反应器池容的影响

(假设HRT二24h,沉淀和滗水时间为2.0h)

5.不同类型SBR的特点

SBR在使用的过程中经不断改进,发展出了多种新型的SBR。

大部分新型SBR仍然拥有SBR的主要特点,并且还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有些经典SBR的显著特点在新型SBR中就很难发现。

不同类型SBR的特点总结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经典SBR工艺的优点对不同种类的新型SDR而言其应用状况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经典SBR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同时,由于改进的SBR吸取了活性污泥工艺的特点,出现了与活性污泥工艺相互融合的趋势。

如出现了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和带回流污泥的SBR反应器以及UNITANK这种融合氧化沟、SBR和活性污泥工艺的新型综合性工艺,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SBR,反应器的优点是不同的。

特别是在进行工艺选择和设计计算时,更要注意不同类型SBR的不同特点。

表3不同类型SBR的特点

特点

经典SBR

ICEAS

CASS

UNKTANU

沉淀性能好,处于理想沉淀状态

不是

不是

不是

抑制污泥膨胀(选择性准则)

弱(通过选择池改善)

弱(通过预反应段改善)

处理难降解废水效率高(生态多样性)

弱(通过预反应段改善)

非常弱

除磷脱氮效果(厌氧、缺氧和好氧等)

N、P

N

N、P

由于处于理想推流状态,有机物去除率高

不是

不是

不是

不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工艺简单

需要回流

连续进水

不是

连续出水

不是

不是

不是

注:

UNITANK的布置比较紧凑,但是流程比其他类型的SBR要复杂

SBR工艺的改进型工艺介绍

传统的SBR工艺形式在工程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是在进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对反应系统需要进行调节,但这会相应增大投资;而对出水水质有特殊要求,如脱氮、除磷等工艺,则需对SBR工艺进行适当的改进。

因而,SBR工艺在设计和运行中,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使用场合和出水要求,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各种新的形式,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SBR最新形式。

二、ICEAS工艺

1.ICEAS工艺的形式

ICEAS(IntermittentCyclicExtendedAerationSystem)工艺是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1968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了“采用间歇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曝气好氧活性污泥法”即ICEAS工艺。

197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

随后,在日本、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已建成投产了300多座ICEAS工艺的污水处理厂。

1986年,美国环保局正式承认ICEAS工艺为革新代用技术(I/A)。

198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美国、南非等地的专家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脱氮除磷的良好效果,并使废水达到三级处理的要求。

ICEAS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发展起来的,1988年,澳大利亚的BHP公司买下全部ABJ公司,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使该工艺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推广,成为目前计算机控制系统非常先进的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我国最早采用该工艺的是上海市中药制药三厂,于1991年底投产运行。

其测试效果为:

BOD5去除率99.1%~99.4%,COD去除率95.9%~97.0%,NH3-N去除率75.1%~78.4%(未按除磷脱氮方式运行)。

这种工艺一般采用由两个矩形池为一组的SBR反应器,每个池子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两部分(见图4)。

预反应区一般处于厌氧或缺氧状态,主反应区是曝气反应的主体,体积占反应器总池容的5%~90%。

图4ICEAS的循环操作过程)

ICEAS与传统的SBR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在反应器的进水端增加了一个预反应区,运行方式为连续进水(沉淀期和排水期仍持进水),间歇排水,没有明显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如图3-9-3所示。

ICEAS反应池的这种系统在处理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时比传统的SBR系统费用更低、管理更方便。

但是由于进水贯穿于整个运行周期的各个阶段,在沉淀期时,进水在主反应区底部造成水力紊动而影响泥水分离时间,因而进水量受到了一定限制。

ICEAS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需设格栅和沉砂池。

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区,在该区内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并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速进入主反应区。

在主反应区内按照“曝气、闲置、沉淀、滗水”程序周期运行,使污水在反复的“好氧—厌氧”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

各过程的历时和相应设备的运行均按事先编好的程序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ICEAS反应池的构造简图如图5所示。

图5ICEAS反应器构造简图

我国昆明市第三污水处理厂采用了ICEAS工艺,设计规模为旱季平均10×104m3/d,旱季高峰20×104m3/d,雨季高峰30~104m3/d,总投资1.3亿元左右。

工艺流程如图6所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ICEAS池:

44×32×5m,共14座并联运行

污泥负荷(F/M):

0.06kgBOD5/(kgMLSS·d)

MLSS:

4600/2980mg/L

水力停留时间:

13.7h

工艺部分占地面积:

3.6公顷(54亩)相当于每日每m3水规模占地0.24m2

图6ICEAS工艺流程框图图

污水通过渠道或管道连续进入预反应区,进水渠道或管道上不设阀门,可以减少操作的复杂程度。

预反应区一般是不分格的,所以进水是连续不断地流入主反应区。

ICEAS是连续进水工艺,不但在反应阶段进水,也可以在沉淀和滗水阶段进水。

ICEAS的排水也是通过安装在反应器出水端的滗水器完成的。

ICEAS的运行I序由曝气气、沉淀、滗水组成,运行周期比较短,一般为4~6h,进水曝气时间为整个运行周期的一半。

ICEAS系统的优点是采用连续进水,可以减少运行操作的复杂性。

我国昆明的第三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就是ICEAS工艺,处理水量5万m3/d,反应器分为4组共计28个池子,每组池子的处理水量为1万m3/d左右。

ICEAS工艺取得上述优点或进展的同时也付出了一些代价,由于工艺的改革而丧失了部分优点,但保留了反映SBR反应器本质的一条优点,即结构特征上的优越性,同时增加了连续进水和容易放大的优点。

与经典SBR的对比见表4。

表4经典SBR与ICEAS工艺的对比

经典SBR反应器的优点

ICEAS反应器的情况

备注

沉淀性能好(理想沉淀理论)

连续进水存在扰动,属于平流沉淀

两者不同

有机物去除效率高(理想推流)

连续进水,为非理想推流状态

两者不同

提高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效率(生态多样化)

厌氧区时间较短,效果有限

两者不同

抑制丝状菌膨胀

每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申请登记的类别不得超过2个。

通过增加选择池控制污泥膨胀(与活性污泥工艺相同)

两者不同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开工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可以除磷脱氮,不需要新增反应器

除磷脱氮实施有一定难度

C.环境影响报告书两者同;

不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工艺简单

不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工艺简单

两者相同

间断进水,控制复杂

2)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连续进水,控制简单

新增特点

一、安全评价难于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容易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新增特点

2.ICEAS工艺与经典SBR工艺的对比

①沉淀特性不同ICEAS的沉淀状态与经典SBR的沉淀完全不同,经典SBR属于理想沉淀,而ICEAS的沉淀要受到进水扰动,破坏了其成为理论沉淀的条件。

为了减少进水带来的扰动,ICEAS反应池一般设计成长方形,长宽比保持一定的比例,进水、出水分别放在两端,近似于平流沉淀池。

对于1万m3/d污水,一般的标准设计池宽为10m,如果池长过长水平流速会过大,并且污泥容易流向池子的出水端,所以长宽比一般在(2~4):

1。

这也使得ICEAS工艺的单池无法进一步扩大,这可能是昆明第三污水处理厂分组过多,处理水量仅为15万m3/d而分成28个池子的原因。

(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