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6348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

《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BR工艺调试方法Word下载.docx

1个 

(如现场监测CODMn需另加:

250ml锥形瓶3个;

1000ml棕色容量瓶3个;

沸水浴装置 

1套;

50ml酸式滴定管 

1+3硫酸200ml;

0.01mol/LKMnO4标液1000ml;

0.01mol/LNa2C2O4标液1000ml;

)(如有物化处理单元,仅需增加相应混、絮凝剂即可。

  2、人员配备:

2人。

1人晚上操作,1人化验兼白天操作。

  3、处理单元试压、试漏;

管道系统通水、通气。

  4、测定原水水质(CODCr、BOD5、N、P、PH、SS、水温)水量,制定调试方案。

  三、调试方案的制定

  SBR反应器运行方式应根据废水的性质确定,易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限制曝气进水方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非限制进水方式。

其周期各工序的时间控制与最终处理指标要求有关。

如:

若处理中仅考虑CODCr和BOD5的处理效果,曝气时间可适当减少,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若考虑N、P的去除,曝气时间至少需4小时;

以处理工业废水及有毒有害废水为目标的运行方式建议采用短时间的搅拌加上长时间的曝气。

  不同的污水处理工程其调试方案及操作步骤各不相同,以济源皮毛厂生产废水治理工程为例说明如下:

   

1、接种:

  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3—4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

SBR池有效池容为:

4=112m3。

以每池容按100m3,接种污泥含水率为97%计,需外拉污泥量为20--26m3,每池接种10--13m3。

  2、驯化、启动:

a、配料:

在调节池(有效池容为:

2.4=115m3)中进行。

因原污水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原污水∶稀释水=1∶4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20m3,加入稀释水80m3。

根据该污水水质情况,配好的料液其营养可能不够,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一般要求配制好的料液其CODCr=1500—2000mg/l,PH=6—9, 

SS≤200mg/l 

温度:

10--35℃),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b、进料运行:

料配好搅拌半小时后即可直接往SBR反应器中进料,每个SBR池进料90m3进料1小时后开始连续曝气约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

  c、排水:

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1.0---1.5小时。

放出上清液,约50---60m3。

  d、重复上述a、b、c步骤。

换料间隙为1天1次。

  e、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种虫、等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强制驯化期基本结束。

  f、注意事项:

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

记录测量数据。

一般正常指标为:

DO=1—2mg/l 

PH=6---9 

SV=10---30%。

  g、此强制驯化阶段大约需时5—7天。

  3、调试运行:

  当污泥恢复活性、强制驯化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

此阶段不但要培养出适当的菌种,还要确定活性污泥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

  第一阶段:

  A、配料:

在调节池中进行。

按原污水∶稀释水=1∶3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30m3,加入稀释水90m3。

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

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PH、水温、SS)。

  B、强制驯化完成后,停止曝气,静沉记录,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为0.5---1.0小时),记录静沉时间。

  C、排出上清液约40---50m3。

取上清液100ml放入锥形瓶中,以备监测COD值所用。

  D、进料运行: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

先按2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

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0.5小时;

再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1.0小时;

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

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1.0小时;

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

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

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

一般指标为:

SV=10---30% 

水温:

10--35℃。

  E、按以上A、B、C、D四步骤重复操作3---4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二阶段:

  可根据第一阶段调试情况调整运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阶段周期运行,这主要根据处理后水质情况及污泥性能而定。

按原污水∶稀释水=1∶2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40m3,加入稀释水80m3。

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

  B、进料运行:

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

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

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第三阶段:

按原污水∶稀释水=1∶1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60m3,加入稀释水60m3。

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

  第四阶段:

直接进入原生产污水,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

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先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

  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三天。

  第五阶段:

  根据以上四阶段调试情况记录,寻找最佳菌群的生存条件,选择最佳运行周期,最佳的运行方式,完成调试。

直接进入生产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

按选择好的最佳运行周期及运行模式运行。

控制曝气及停滞时间,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

若出水CODCr在300mg/l左右,污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SV=30%左右,即可认为调试结束。

进入正式全负荷运行阶段。

  4、注意事项:

  a、为了顺利完成调试工作,一定要保证此阶段SBR反应器运行条件的稳定,避免进水浓度、悬浮物、酸碱度的较大波动,而给SBR反应器造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导致污泥恶化。

  b、运行过程中,每运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测量一次DO、PH、SV水质指标。

改变污染物浓度前、后一定要监测反应器中及要进入反应器的水质的全套指标,重点CODCr、SS、PH,保证反应器中污泥负荷的合理性。

  c、每次改变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记录其适应时间,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变提供参考依据。

  d、当污泥SV%≥30时,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约为10---15m3。

、各式工作服等,产品远销美国等地。

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洗衣废水、冲洗地面水及生活污水,日产污水约400m3/d,这些污水如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环境。

另外,在天津,还有众多这样的制衣行业,均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因此当地环保局要求该公司建设污水处理站,并结合当地的实际的情况,提出了要采用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最低的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易于操作管理等多项要求。

该污水处理工程于2003年下半年动工,2004年3月份竣工,2004年6月验收监测。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

处理后出水达到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

目前,该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已成为当地制衣行业或相关行业的示范工程,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

二、工艺设计

2.1、设计水量

  设计处理水量:

400m3/d

2.2、设计进水水质

  CODcr:

1000mg/L;

BOD5:

300mg/L;

SS:

800mg/L;

色度:

800倍;

P:

4.5mg/L

2.3、设计出水水质

  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主要指标如下:

  CODcr≤150mg/L;

BOD5≤30mg/L;

SS≤150mg/L;

色度≤80倍;

P≤1.0mg/L;

PH:

6-9

2.4、处理工艺流程及说明

2.4.1、原水水质特点及分析

  

(1)水质波动范围较大:

根据该厂产品品种较多,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制作的服装类型也随之变化。

因而导致水质有较大的波动。

为此要求处理工艺有较强的适应性。

  

(2)污水中色度及含磷量较高,工艺流程中应设计去除色度及磷的有效措施。

  (3)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COD达1000mg/l。

生物处理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高效经济的处理方法,为此生物处理应成为处理工艺中的核心单元。

  (4)从原水水质数据可以看出,BOD/COD=0.3,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为此需在生物处理单元之前增设水解酸化处理单元,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2.4.2、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原水色度及含磷量较高,有机污染较严重,可生化性较差的特点,经过工艺选择,确定采用如下的处理工艺:

2.4.3、工艺流程说明

  污水经汇集管道汇集后,经格栅去除飘浮物、悬浮物等杂质后自流入调节池。

调节池设一级潜污提升泵两台,将污水提升入混凝沉淀池,废水在该池内经过与药剂混合反应,然后沉淀,上清液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厌氧和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的污染物转化或降解成小分子的物质,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能。

水解酸化池的出水自流入生物接触池,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解、转化为H2O、CO2、NH3等物质,大幅度去除废水中COD、BOD。

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出水各项污染指标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2.4.4、重点技术应用介绍

  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好氧生物膜法工艺,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

该工艺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二者的特点,其优点有:

  

(1)处理能力大(与活性污泥法比较),因而可以节省用地;

  

(2)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

  (3)污泥成量少,不产生污泥膨胀的危害,能够保证出水水质;

  (4)勿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不产生滤池灰蝇①。

该工艺成熟稳定,占地面积省,设备国产化,在运行管理上更具优势,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值得提出的是,当接触氧化池体积较大时,很难实现完全混合的水力流态,因此需要在池型结构上进行考虑,为此提出二级接触氧化池的概念。

  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实现完全混合,因此可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的适应能力。

  通过对池型结构的改变,完全可以克服诸如短流,水和填料接触不佳等缺点,从而达到了相应的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这种布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避免了单级单段式的短流现象,保证了水和填料的充分混合。

  

(2)每级渐次有一个COD浓度梯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有机物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从动力学角度保证了去除效果。

  (3)每级生物均不相同,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了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在一个最佳的位置上。

2.5、沿程去除率预测

指标

构筑物

CODcr(mg/l)

BOD5(mg/l)

色度(mg/l)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调节池

1000

0%

300

800

絮凝沉淀池

600

40%

150

20%

320

60%

两级好氧池

90

85%

18

88%

80

75%

二沉池

60

25%

出水标准

30

2.6、主要处理设施

2.6.1、主要构筑物及参数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10×

4m

有效容积240m3

2

4.5×

5.5m

内设旋流反应筒

3

水解酸化池

7.5×

5m

池内设少量弹性立体填料

4

一级接触氧化池

填料负荷为1.5kgBOD5/m3填料.d

5

一沉池

3.6×

表面负荷1.11m3/m2.h

6

二级接触氧化池

容积负荷为1.5kgBOD5/m3填料.d

7

8

污泥浓缩池

2.5×

2.8m

2.6.2、主要设备材料及规格

型号

机械格栅

栅隙距5mm,有效栅宽300mm,N=0.18kW

一级提升泵

Q=20m3/h,Q=15m,N=1.5kW

旋流反应中心筒

φ1000mm

水解酸化池布水器

DN50

罗茨鼓风机

Q=2.33m3/min,H=6m,N=5.5kW

立体弹性填料

间距200mm

226

中微孔曝气器

φ178mm

168

加药装置

φ580mm×

930mm

2.7、工艺设计特点

2.7.1、工艺成熟可靠,出水水质达标有保证

  

(1) 

对总体水质特点及主要污染物特性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工艺路线合理,工艺流程顺畅。

(2)设计参数的选取参考类似工程的实际经验,能经受得住实践的考验。

(3)重视预处理并对核心单元进行精心设计,处理效果好。

重视预处理,如污水在进入生物处理系统之前考虑到尽可能将SS、色度及COD较大幅度地去除;

核心单元的设计精益求精,如接触氧化池考虑到曝气头及填料分布的均匀性,接触氧化池采用两级考虑到避免水力短流及生物相丰富多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