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2897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后练习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景帝D.汉献帝

2.下列措施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兴修水利,保护农桑

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贸易D.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

3.“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三国鼎立初期,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  )

A.曹操B.刘备 C.孙权  D.曹丕

5.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曹操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6.官渡之战发生于(  )

A.184年 B.200年C.208年 D.220年

7.下列人物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

①曹操 ②刘备 ③孙权 ④诸葛亮 ⑤曹丕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8.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诸葛亮治蜀 ④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奠定了曹军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10.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包含着统一的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11.“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  )

A.蜀国B.魏国C.吴国D.东晋

12.三国时期,夷洲指的是(  )

A.吴国B.台湾C.海南岛D.辽东半岛

13.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14.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曹操势力日益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B.“唯才是举”,招揽人才

C.实行屯田,发展经济D.依靠长江天险,占据地利优势

15.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二、问答题

16.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入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以及都城。

17.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

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18.列表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不同点。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19.简答: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0.仔细观察图片,完成问题:

《三国鼎立形势图》

(1)“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

(2)唐朝诗人杜甫诗中写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你知道这首诗是赞颂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吗?

答案

一、选择题

1-15:

DADBDBABCAABADC

二、问答题

16、(上)魏 220年 曹丕 洛阳;(左下)蜀 221年 刘备 成都;(右下)吴222年 孙权 建业。

17、

(1)①曹操 ②袁绍 ③刘备 ④孙权 ⑤曹操 A魏 B蜀 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魏、蜀、吴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

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

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

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

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

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

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

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

18、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19、三国鼎立的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

①曹操通过挟持汉献帝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唯才是举等措施取得主动权,200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②208年曹操南下企图统一全国,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此后无力南下,而孙、刘也分别占据了江东、四川等地。

至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20、

(1)魏、蜀、吴。

(2)诸葛亮。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6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

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

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示意图展示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

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

阅读教材及图片,回顾旧知识,能分析官渡之战发生的背景;掌握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观察教材官渡之战形势图,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能够复述官渡之战的经过。

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分析出袁绍失败,曹操获胜的原因?

培养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讨论中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

目标3:

阅读教材,观察教材赤壁之战形势图,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能够复述赤壁之战的经过;结合所学知识,合作分析讨论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及教训;培养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讨论中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

目标4:

阅读教材,记住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认识到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

展示图片:

三国的故事分别被小说、影视剧、游戏等演绎,同学们看过和玩过吗,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同学们知道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历史的真相。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

任务一:

【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课前预习——《三国鼎立》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三国鼎立》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Ø官渡之战——讲述、讲解法

出示任务:

任务二: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官渡之战”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官渡之战开始的背景?

问题2.官渡之战时间、交战双方、过程、结果及影响?

设计意图:

把探究问题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本子目需要掌握的问题,接下来逐个探究。

问题1

教师:

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看左边形势图,并回顾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合作讨论完成问题。

教师:

总结。

东汉末年爆发的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

教师:

出示材料:

读材料,体会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教师: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时必然有一个历史人物站出来,统一分裂局面,这个人就是曹操。

出示材料:

曹操《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提问: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有什么志向呢?

(学生回答)

教师:

总结并介绍曹操生平。

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既然有统一天下的志向,为了完成这个心愿,他做了哪些准备呢?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

出示答案。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重视人才。

●经济上:

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教师:

这个时候不只曹操一个人的力量强大,在北方有一个人比他的实力更强大,这个人就是袁绍。

教师:

出示袁绍简介。

袁绍(?

~202年)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问题2

教师:

他们都想吞并对方,所以两大势力之间必然会爆发一场战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观察教材官渡之战形势图,且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回答官渡之战爆发的时间、交战双方、过程(学生复述)、结果。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

回答问题。

教师:

总结及讲解。

曹操和袁绍在200年在官渡发生了战争,曹操兵力2万人,袁绍兵力10万。

实力这么悬殊,最终曹操却战胜了袁绍。

教师:

出示官渡之战示意图。

边讲边展示。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教师:

出示探究题目: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探究:

袁绍失败,曹操获胜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发言。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

总结。

●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曹军战术得当,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设计意图:

1、出示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2、让学生复述战争经过,加深学生对事件过程的了解,培养历史表达能力;3、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Ø赤壁之战——讲述、讲解法

出示任务:

任务三:

【小组探究】搜集赤壁之战相关故事,阅读课本“赤壁之战”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相关史事),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赤壁之战开始的时间、交战双方、过程、结果及影响?

问题2.小说与史实的区别?

教师:

出示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提问:

从这个形势图中你能看到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曹操势力最强大,孙权次之,刘备最弱。

教师:

曹操要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必定要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

于是与刘备、孙权之间的战争也是不可避免。

刘备、孙权是何许人也呢?

(教师介绍)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据说是孙武的后裔。

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教师:

刘备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结成兄弟,三顾茅庐有得到了旷世奇才诸葛亮,孙权有周瑜、鲁肃。

他们有将才、谋士,能否取得战争的胜利呢。

问题1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阅读教材,观察教材赤壁之战形势图,且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回答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过程(学生复述)、结果。

教师:

总结。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教师:

请同学们总结下我们刚才学的知识。

学生活动:

两个同学分别走到白版前,说出答案。

教师:

结合所学知识合作分析讨论

1、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2、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学生活动:

分组合作讨论,之后回答。

教师:

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答案。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①战略得当②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

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教师:

关于三国的故事,同学们从影视剧、小说、戏曲、游戏中了解不少,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讲自己知道小故事。

并阅读教材76页问题思考,思考并回答其中问题。

学生活动:

自由发言。

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

无论是影视剧、小说、戏曲等,作者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会适当的进行一些艺术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

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内容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史实。

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与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结合起来,又要还原其真实性。

辨别真伪,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作用之一。

设计意图:

1、出示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2、让学生复述战争经过,加深学生对事件过程的了解,培养历史表达能力;3、出示表格,让学生把两次战争放在一起比较,加深学生对两次站在的了解,不混淆。

4、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5、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赤壁之战中的相关小故事,培养学生搜整理、辨别真伪历史信息的能力。

Ø三国鼎立——讲述、讲解法

出示任务:

任务四: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三国鼎立”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相关史事),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问题2.三国发展的措施有哪些(政治、经济、民族关系)?

教师:

上边我们讲到。

曹操大败,没有能力南下进攻,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孙权也分别占领了西南、沿海地区。

给同学们观看三国鼎立形势图,并说出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并在图中找出来三国势力范围,都城所在地。

学生活动:

观看形势图,阅读教材,并说出。

教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在哪一年?

学生:

229年。

教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暂时也不打仗了,作为统治者们该做什么了,是不是要巩固统治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信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三国发展的措施有哪些(政治、经济、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讨论后回答。

教师:

总结。

魏国:

曹魏重视农耕,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蜀国: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

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

吴国:

(1)孙吴开发江南,发展海外贸易。

(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夷州,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小组合作探究: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

教师:

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答案。

是历史的进步不是倒退。

●政治: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败,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三个稳定的政权。

相对而言。

这是一种进步。

●经济: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知识结构

任务五:

【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败,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互相争夺权力。

于是爆发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接着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了曹操。

三个政权没有能力消灭对方,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各个国家发展本国的经济,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当堂达标

Ø当堂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Ø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

五、课后作业

将课后作业——提升训练—《三国鼎立》发送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2.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

“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

”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4.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曹操骄傲轻敌   B.地理因素C.孙刘联军使用火攻D.孙刘结盟

5.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A.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B.都是发生在三国时期

C.都是有三方参与的战争  D.都是以曹操获胜而告终

6.下列不属于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7.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已面世,如果请你来作历史顾问,下列哪个情节你觉得可用(  )

A.曹军中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纷纷阵前倒戈,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B.双方对峙,曹军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布下口袋阵,大败孙刘联军

C.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后,挥戈北上,深入大漠追击曹军  

D.赤壁激战正酣,诸葛亮与孙权等人乘船饮酒观战,谈笑风生

8.官渡之战发生在(  )

A.196年      B.200年  C.208年  D.220年

9.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9年孙权建业 ⑥吴国229年孙策南京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11.公元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

A.袁、曹、刘集团   B.曹、刘、孙集团

C.刘、孙、袁集团   D.孙、袁、曹集团

12.易中天《品三国》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曾风靡全国的节目。

他所品读的“三国”是指(  )

A.夏商周   B.宋元明C.元明清   D.魏蜀吴

13.东汉的最后一个皇帝是(  )

A.光武帝   B.汉武帝C.汉明帝   D.汉献帝

14.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是(  )

A.昆阳之战   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15.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曹丕  B.刘备C.曹操   D.孙权

16.诸葛亮的外交政策概括为一句话是(  )

A.合纵连横   B.远交近攻C.联吴抗魏   D.联魏抗吴

17.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220年,曹丕称帝   B.221年,刘备称帝

C.222年,孙权称王   D.229年,孙权称帝

18.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19.仔细观察下图,请指出蜀国的地理位置(  )

20.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

“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

”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二、填空题

21.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3.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发生在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

24. ______年,______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官渡。

______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