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2016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

《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docx

凿岩爆破生产技术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职业病防治

第二章煤矿生产技术

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一、煤层埋藏特征

煤层的赋存特征主要指煤层的厚度、角度、层数、层间距离及顶底板岩性等,这些特征与煤矿开采工作最为密切。

其中煤层的厚度和倾角时确定开采方法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受成煤时期的四肢条件和地壳运动的影响,不同底层的煤层的形态、结构、厚度差别时很大的。

(一)煤层的形态

煤在地下通常是呈层状埋藏的,但也有似层状和非层状煤层。

(二)煤层的结构

煤层的结构是指煤层中有无夹石层。

不含夹石或夹石很少的煤层称为单结构煤层;含有夹石较多的煤层称为复杂结构煤层。

夹石层一般称为夹矸,他可使煤的灰分和含矸率增加,并给采掘工作造成困难。

(三)煤层的厚度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开采特点,将煤层厚度分为3类;

薄煤层——厚度小于1.3m;

中厚煤层——厚度1.3~3.5m;

厚煤层——厚度3.5m以上。

生产工作中,有时习惯上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称为特厚煤层。

(四)煤层的产状

煤层的产状是指其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他包括他们的储存状态和所在空间的位置。

产状要素包括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如下图所示。

(1)走向。

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就是煤层的走向。

走向表示倾斜煤层沿水平线伸展的方向。

(2)倾向。

在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直线叫做倾斜线,倾斜线由高向低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3)倾角。

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倾角。

煤层按倾角大小不同,分为4类;

进水平煤层——倾角小于8°

缓倾斜煤层——倾角8°~25°

倾斜煤层——倾角25°~45°

急倾斜煤层——倾角大于45°

(五)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岩性和厚度是矿井巷道布置和顶板管理的依据。

煤层顶底板岩层一般是由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粘土岩或石灰岩组成。

根据顶板岩层变形和垮落的难易程度,可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

煤层的底板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如下图所示。

图:

煤层顶、底板结构示意图

二、地址构造及其对巷道掘进的影响

由于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是由各种地质因素控制的,因此煤田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

其中断层、褶曲、煤层厚度的变化及矿井水的影响较为普遍。

这些地质因素的影响,使同一煤田的每个煤层的厚度、倾角都发生了变化,使其完整性受到了破坏。

地质构造通常包括褶皱、断层和节理。

断层和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

(一)褶皱构造

1、褶皱的形成

煤层在生成初期,一般时呈水平状态的,由于地壳变动的结果,使煤层和他周围的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

当岩层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力或由地心缓慢上升的压力,岩层被挤压成弯曲状,但也没有失去原有的连续性,这种结构形态叫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岩层每一个弯曲的部分,就叫做褶曲。

如图所示。

图:

褶皱与褶曲

褶曲的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岩层层面向上凸起的弯曲叫背斜,岩层层面向下凹的弯曲叫向斜。

2、褶皱对巷道掘进的影响

(1)大型向斜的轴部顶板压力常有增大的现象,必须加强支护,否则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给顶板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有瓦斯突出的矿井,向斜轴部时瓦斯突出的危险区。

由于向斜轴部顶板压力大,再加上强大的瓦斯压力,向斜轴部极容易发生瓦斯突出。

(二)断裂构造

1、断层

煤(岩)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发生断裂,就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出现断裂面,形成断裂构造。

如果断裂面两侧的煤(岩)层没有发生显著的位置错动,称为节理或裂隙;如果发生了显著的位置错动,即称为断层。

1)断层的要素及分类

断层的性质及其在空间的位置和形态,可用断层要素来表示,它包括:

断层面、断层线、段盘及断距等。

断层面:

岩层被断层切断时,两部分岩体沿着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的,断裂后产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

断层线:

段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断盘:

断层面两侧的岩体称为断盘。

位于断层面上方的岩体称为上盘;断层面下方的岩体称为下盘。

断距:

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位移的距离叫断距。

常用断距有垂直断距和水平断距。

断层的基本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平移断层:

两盘岩块沿断层面作水平移动的断层。

2)断层出现的征兆

(1)煤层的走向与倾斜发生较大的变化。

(2)煤层顶、底板出现严重凹凸不平,顶、底板岩石裂隙增多,越接近断层裂隙越多。

(3)煤层厚度发生显著变化,煤层松软、光泽变暗、滑动面和摩擦痕增加。

(4)破碎带有滴水或涌水出现,瓦斯涌出量增大。

3)断失煤层的寻找方法

(1)断层擦痕处痕细而深,移动方向宽而浅;用手摸时,感觉顺向光滑、逆向粗糙刺手。

(2)牵引现象。

牵引是断层滑动面附近岩层变弯变薄,可以据其观察断盘移动方向。

(3)导脉。

在断层夹缝里出现厚度几厘米的碎煤,叫导脉(煤线)。

根据煤线分布可以分析断层错动的方向。

(4)小断层类比法。

主断层附近有一系列小断层,观察小断层的动向,与主要断层一致,可判断出主要断层。

(5)对比分析法。

分析邻近巷道或采区中已查明的断层,对比其状况是否一致,在图纸上是否连接,判断断层方向。

(6)煤岩层的层位对比法。

根据断层两侧的煤岩层确定断层的性质,寻找断失的煤岩层。

2、裂隙

根据裂隙形成的原因,裂隙可分为如下三类:

1)原生裂隙。

在沉积作用阶段,主要由沉积物脱水收缩而形成,一般肉眼不容易发现。

2)构造裂隙。

受构造变动作用力所形成。

3)压力裂隙。

矿山压力作用而产生,又叫地压裂隙。

3、断裂构造对巷道掘进的影响

1)煤岩层受断裂构造影响,岩石破碎、压力增大,易造成冒顶、片帮。

2)掘进中遇断层,煤层失去连续性甚至断失。

3)断层破碎带和向、背斜构造能够聚集大量瓦斯,裂隙则是释放瓦斯的通道,可引发瓦斯事故。

4)在背斜轴部、张性破碎带及裂隙发育的岩层中富含地下水,断层沟通地表和各含水层,使巷道涌水量增加,甚至造成突水事故。

因此,在巷道掘进施工前,要查明地质构造的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在施工中慎重对待,防止顶板、瓦斯、水灾事故的发生。

三、陷落柱与岩浆侵入体

(1)陷落柱

在煤层的下部如果分布有厚度很大的奥陶纪石灰岩,被水溶解并发育成溶洞时,就会引起上部岩层和煤层的塌陷垮落,形成陷落柱,使局部煤层消失。

陷落柱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可达几十至几百米。

陷落柱边缘很陡,一般为50°~85°。

陷落柱的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陷落柱发育地带,多时或曾是地下水强径流带,常沿断裂尤其时不同断裂的交叉处发育。

(2)岩浆岩侵入体

由于岩浆侵入,可使煤层遭到破坏、被吞蚀或者使煤发生强烈变质,甚至变成天焦。

在煤矿井下常见的有岩墙和岩床等小型侵入体。

四、岩石的工程分级及围岩分类

为了能有效地破岩和合理地进行井巷维护,就必须在研究岩石与岩体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制定出岩石的工程分级,并以此做为选择破岩和井巷维护方法的科学依据。

岩石工程分级方法较多。

我国煤矿常用的是按岩石坚固性队岩石进行分级,即普氏分级法。

普氏认为,岩石的坚固性对于各种破岩方法的表现趋于一致的,因此普氏提出了一个表示岩石坚固性的综合指标“岩石的普氏系数f”,并以此来表示岩石破坏的相对难易程度。

根据f值的大小将岩石分为10级共15种。

为了简化,我国煤炭系统按岩石坚固性将岩石分类为:

Ⅰ相当软的岩石f=1.5.如:

碎石土,破碎的页岩,坚硬的煤,硬化的粘土。

Ⅱ中硬的岩石f=2-3.如:

冻土、无烟煤,铍铜的泥灰岩,破碎的砂岩,掺石土及各种不坚硬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

Ⅲ相当硬的岩石f=4-6.如:

碎软的砾石,砂质页岩,片状砂岩,普通砂岩,铁矿石。

Ⅳ硬岩石f=8-10.如:

坚硬的石灰岩,不硬的花岗岩硬大理石黄铁矿,白云岩等。

Ⅴ很硬岩石f=12-14.

Ⅵ坚硬岩石f=15-20.如:

很硬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页岩,很硬、很致密与韧性最大的石英岩与玄武岩,及其他也坚硬的岩石。

围岩的分类

为了区分在各种岩层中支护的难易程度,并为巷道支护提供科学依据,将各类岩层按围岩稳定性分为5类:

第Ⅰ类:

稳定岩层

第Ⅱ类:

稳定性较好岩层

第Ⅲ类:

中等稳定岩层

第Ⅳ类:

稳定性较差岩层

第Ⅴ类:

不稳定岩层

第二节井田开拓

一、井田及其再划分

在地质运动中,由于炭物质的沉积而形成大面积的含煤地带称为煤田。

煤田面积可达数十到数千平方公里。

储量可达数百亿吨,煤层多至几十层,层间距也不等。

为了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在开发煤田时,应把煤田划分若干井田开采。

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一)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

当开采倾斜或部分倾斜煤层时,通常在井田范围内,沿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将井田划分成若干条带,每个条带称为阶段。

巷道和硐室一般布置在某一标高的水平面上,这一水平面简称水平。

设有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大巷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

二)阶段内的划分

阶段内的划分可分为3种方式:

1、分区式。

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块段,每一个块段称为一个采区。

2、分段式。

在阶段范围内,沿煤层的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成若干个走向条带,每一个条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3、分带式。

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将阶段划分若干个倾斜条带,每个条带布置1~2个采煤工作面,在分带内采煤工作面沿煤层倾斜方向(仰斜或俯斜)连续推进。

二、井田开拓方式

在井田范围内,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巷道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形成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井下巷道的形式、数量、位置及其相互联系称为开拓方式。

其内容包括通到地下的井硐形式、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等。

按井硐形式把井田开拓方式分为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一)斜井开拓

在埋藏较浅的缓倾斜煤层中,可采用斜井开拓。

常用的斜井开拓方式有片盘斜井开拓和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二)立井开拓

当井田埋藏很深时,如采用斜井开拓,则井筒长度过大,维护困难,井筒的提升能力受到限制;或煤层埋藏虽不深,但上覆岩层中有很厚的流沙层或表土,开凿斜井困难时,需采用立井开拓。

三)平硐开拓

在山岭和丘陵地区,可以直接从地表采用水平大巷进行开拓。

水平大巷叫平硐。

四)综合开拓

在某些具体条件下,采用单一的井硐形式不能满足通风、安全、辅助提升等不同需要,或在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又不合理时,可根据地质条件,结合地面布置,采用不同的井硐形式进入煤体的开拓方式叫做综合开拓。

三、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

1、单一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2、近距离煤层群的联合采区巷道布置

二)倾斜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

三)急倾斜煤层开采采区巷道布置

四、巷道分类与巷道掘进工程图

一)矿井巷道分类

在地下开采中所开掘的一系列巷道,按其作用和服务范围,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

1、为全矿井、一个水平或两个以上采区服务的巷道叫开拓巷道。

平硐、斜井、立井、井底车场、石门、大巷、风井

2、为一个采区服务的巷道叫准备巷道。

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采区煤仓、区段石门

3、直接为一个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叫回采巷道。

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开切眼

二)巷道掘进工程图

巷道掘进与支护常用的工程图有:

巷道平面布置图、巷道断面图、巷道预测剖面图、设备布置示意图、最大(最小)控顶距剖面图、炮眼布置图、避灾路线图。

第三节巷道掘进与顶板管理

一、巷道掘进施工概述

(一)巷道断面形状及尺寸

1、巷道断面形状

巷道断面的形状按其构成轮廓线可分为折边形和曲边形2大类。

选择巷道断面形状应根据巷道所处的围岩性质、巷道的服务年限和用途,以及支护材料和支护结构而定。

矩形断面利用率高,承载能力大,一般用于顶压、侧压都不大,服务年限短的巷道。

梯形断面利用率较拱形高,但承压性能较拱形差,长用于服务年限不长,断面小或围岩稳定,矿压不大的巷道。

拱形断面常用于服务年限长或围岩不稳定、矿压大的巷道。

在特别松软或膨胀性大的岩层中开掘巷道,当顶压、侧压很大时采用曲墙拱形;低臌严重时,采用带底拱的封闭拱形;四周压力均匀时,采用圆形。

2、巷道断面尺寸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及设备安装、检修、施工的需要。

巷道开掘后不加支护的断面称为荒(毛)断面,支护后的断面称为净断面。

巷道断面尺寸主要考虑巷道的净高和净宽。

巷道净宽度主要取决于运输设备本身的宽度、人行道宽度和相应的安全间隙,无运输设备的根据通风及行人的要求选取。

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新掘运输巷的一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0.8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必须在巷道的一侧设置躲避硐,2个躲避硐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m。

躲避硐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8m,躲避硐内严禁堆积物料。

(二)巷道掘进的定向

中心线是巷道掘进方向的基准线;

腰线是指示巷道坡度的基准线。

(三)巷道施工方法综述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有破岩、装岩、运输、支护等主要工序,同时还有掘进通风、修筑排水沟、敷设管道、铺设轨道等辅助工序。

二、岩石平巷施工

1、钻眼爆破破岩法(钻爆法)

2、岩巷施工技术

(1)光爆锚喷技术

(2)“三小”光爆锚喷技术

3、岩巷掘进安全注意事项

(1)根据巷道施工断面大小、支护结构与方法、穿过岩层的地质情况,以及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和装备等正确选择作业方式。

(2)严格执行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和钻眼爆破说明书的规定,在炮眼布置、爆破方法、凿岩操作、装岩运输和架设临时支护及永久支护时,应按操作规程操作,执行安全技术规定。

(3)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特别是在采用与支护单行作业时,对临时支架要班班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时,要先修复再掘进。

(4)平行作业时,掘、支工作必须统一指挥,砌碹扩帮、挑顶或巷道复喷时,掘进工作面的人员必须一同撤到安全地点。

掘进工作面放炮时,砌碹人员必须一同撤到安全地点。

(5)平行作业时,永久支护的工作台必须搭设牢固,且不准影响运输设备的通过,人员和车辆通过工作台时要有专设的联络信号。

三、岩石斜巷施工

四、煤巷及半煤岩巷掘进

(一)煤巷掘进安全事项

(1)煤巷掘进一般不破顶板,沿中心线掘进,不设腰线,施工中根据不同的破岩方法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2)有瓦斯煤层爆破时,采用毫秒雷管全断面一次爆破。

(3)巷道顶板破碎、煤质松软、层理节理发育或瓦斯浓度降不到允许放炮情况下,应采用风镐坡煤。

(4)综掘煤巷时,严格控制控顶距,严禁空顶作业。

(二)半煤岩巷掘进

五、特殊工程施工

(一)井巷交岔点常用施工方法

(1)全断面掘进法

(2)扩帮刷大法(3)掘导硐法

(二)硐室施工

(三)弯道施工

(四)采区煤仓施工

第二巷道矿压

一、巷道矿压及其形成

矿压:

由于进行采掘活动而在采掘空间周围岩体中及支护物上产生的压力。

矿压显现:

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围岩和支护物上产生的一系列力学现象。

1、顶压的形成

顶板岩石压在支架上的力叫顶压。

由于距顶板较近的上部岩层弯曲大,距顶板较远的上部岩层弯曲小,上下岩层出现裂缝叫做离层。

2、侧压的形成

巷道两侧对支架的压力叫侧压。

岔脚就是梁腿亲口向下的垂直线到腿窝边的水平距离。

3、底压的形成

在巷道侧压的作用下,底板内部产生侧压力,并产生向上的底压,使底板臌起、离层、弯曲或破坏。

4、斜巷矿压的形成及特点

二、影响巷道矿压的因素

巷道矿压的大小主要受到巷道所处深度、巷道断面大小、地质构造、围岩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巷道支护

巷道支护的基本形式包括架棚支护、砌碹支护、锚喷支护。

一、架棚支护注意事项

(1)现场应有负责人负责指挥协调架棚作业。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必须检查工作地点支架的质量。

(4)必须采用金属前探梁等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5)注意操作安全,保证支护施工质量。

三、锚喷支护

1、锚杆支护作用的原理

(1)悬吊作用

(2)组合梁作用

(3)挤压加固作用(4)减小跨度作用

2、锚杆支护形式

(1)锚杆布置方式

(2)锚固方式

锚杆的锚固方式可分端头锚固、加长锚固、全长锚固。

(3)树脂锚固剂

(4)钻孔、锚杆、树脂药卷直径的合理匹配。

3、锚杆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巷道锚杆支护施工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组织施工。

(2)锚杆眼必须按作业规程要求的间排距布置,锚杆距迎头间距必须小于锚杆的设计排距。

(3)打锚杆眼前,必须首先敲帮问顶,将活矸处理掉,按规定架设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钻眼时按事先确定眼位标志钻进。

钻完后应将眼内的岩粉和积水吹(掏)干净。

(4)锚杆眼应当班眼当班锚。

外露长度符合规定,一根锚杆不允许上两个托板或螺帽。

(5)锚杆眼必须按规定角度打眼,不得打穿皮眼或沿顺层面、裂缝打眼。

(6)使用树脂锚杆应用防护手套。

避免皮肤接触未固化的树脂药包和固化剂。

破损的药包及时处理,严禁药包接触明火。

(二)喷射混凝土支护

1、喷射混凝土支护作用原理

(1)支撑作用

(2)充填作用

(3)隔绝作用(4)柔性支护作用

第四巷道顶板事故及防治

一、巷道顶板事故的类型

1、顶板冒落的基本形式

2、巷道顶板事故的基本类型

二、巷道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

(1)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控制控顶距。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3)采用前探金属支架等临时支护措施。

(4)根据顶板条件变化采取相应支护形式,保证支护质量。

(5)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必须与岩石性质、支架及掘进工作面距离相适应。

三、巷道顶板管理的措施

防治巷道顶板事故的措施:

(1)合理选择巷道掘进位置与时间

(2)及时观察巷道掘进中围岩稳定情况

(3)对具体条件巷道合理选择支护方式,采取针对性措施。

四、巷道顶板事故的处理

(一)巷道冒顶事故的处理方法

1、巷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的处理方法

(1)先加固好冒落区前后的支架。

(2)及时封顶,控制冒顶范围的扩大。

(3)岩石巷道采取锚喷支护处理冒顶区。

2、冒顶范围较大的处理方法

(1)小断面快速修复法

(2)一次成巷修复法

(3)木垛法(4)打绕道法

(二)巷道片帮事故的处理方法

1、木垛法2、撞楔法

(三)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

1、棚子铺设底梁2、碹体砌反拱

3、卸压加固法4、拉底

 

第四章  矿井主要灾害事故及应急避险

第一节  顶板事故及应急避险

一、顶板事故的类型及其特点

 1、局部冒顶事故 

主要是由于已破坏的顶板失去依托而造成的,其触发原因,一部分是采煤过程中未能及时支护已露出的破碎顶板,另一部分是回柱操作过程中发生局部冒顶事故。

 

2、大面积切顶事故 

按作用力性质和顶板运动时的始终方向不同分为:

 

(1)推垮型事故 

特点是顶板运动发生时,在平行于煤层的层面方向产生较大的推力,推倒失稳的支架造成跨面事故。

 

(2)压垮型事故 

主要是由于垂直于顶底板方向的作用力压断、压弯阻力不足的支架或将支架压入抗压强度低的底板所造成的。

 

二、发生冒顶事故时的应急避险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4、遇险人员要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5、被隔堵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营救工作。

 

第二节  瓦斯事故及应急避险

一、瓦斯及其性质 

瓦斯是指井下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亦单独指甲烷。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瓦斯比空气轻、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554;瓦斯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瓦斯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

 

二、矿井瓦斯等级 

分为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三、瓦斯爆炸的条件 

(1)浓度达到5%—16%。

 

(2)引爆火源温度为650℃—750℃且火源存在时间大于瓦斯爆炸感应期。

 

(3)空气中氧含量不低于12%。

 四、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应急避险 

(1)当灾害发生时应立即背朝声响和气浪传来方向,脸朝下,双手臵于身体下面,闭上眼睛迅速卧倒。

 

(2)立即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的高温气体而中毒和灼伤气管及内脏。

 

(3)用衣服将自己身上的裸露部分尽量盖严,以防火焰和高温气体灼伤皮肉。

 

(4)迅速取下自救器并戴好。

 

(5)高温气浪和冲击波过后应立即辨别方向,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新鲜风流中,按照避灾路线尽快逃离灾区。

 

(6)无法逃离灾区时,应立即选择避难硐室,充分利用现场的一切器材和设备来保护自身和其他人员安全。

 

五、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的应急避险

1、佩戴隔离式自救器保护自己 

2、寻找可避难的场所 

3、新鲜风流区域的职工主动正确参加救护工作

第三节  矿井火灾事故及应急避险

一、发生火灾的基本要素 

热源、可燃物、氧气 

二、矿井火灾的分类 

外因火灾(外源火灾)、内因火灾(自然火灾)

 三、发生火灾事故时的应急处臵 

(1)井下若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应立即通知在附近工作的人员。

 

(2)如果火灾不大,应立即组织力量将火直接扑灭。

 

(3)如果火灾范围大或是火势凶猛,则应在撤出灾区人员、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稳定风流、控制火势发展、防止人员中毒和预防瓦斯或是煤尘爆炸的措施,并随时保持与地面指挥部的联系,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行事。

 

(4)见到火或突然接到火警通知,需要立即撤退的人员,要在判明灾情和自己实际处境以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的前提下再采取行动。

 

四、发生火灾事故后安全撤离应注意的事项 

(1)要尽最大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臵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事故处理计划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方法。

 

(2)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

 

(3)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应在存储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4)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

 

(5)无法躲避火灾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无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第四节  矿井水害事故及应急避险

一、矿井水的来源 

地表水、地下水、老空水、断层水

 二、煤矿常见的透水通道 

(1)洪水直接由井口灌入矿井和冲毁建筑物而产生水害。

 

(2)通过含水层涌水。

 

(3)导水裂缝涉及水体造成透水。

 

(4)通过底板涌水。

 

(5)通过陷落柱形成的垂直通道导水。

 

(6)通过处理不当的钻孔导水。

 

(7)通过老窑涌水。

 

三、矿井发生突水事故时的应急避险 

(1)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等安全地点。

 

(2)佩戴好自救器。

 

(3)严禁不佩戴防护器具冒险进入灾区。

 

(4)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四、发生突水事故后撤离现场时要注意的事项 

(1)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矿井领导。

 

(2)撤往突水地点以上水平。

 

(3)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

 

(4)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5)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

 

(6)需从梯子间上下时,应保持次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