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1776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docx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和科技发展第

第33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5·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孙中山说: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2.“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

”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为(  )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

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

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

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4.1924年,当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三民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容有(  )

①提出民生主义 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③提出联合苏俄主张 ④提出节制资本主张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5.《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6.(2015·汕尾高三调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

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2015·郑州一模)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该报告发表于(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8.(2015·济宁高三期末)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9.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这两次谈话都

(  )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

10.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场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C.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11.“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

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观点(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④D.①③

12.(2015·大庆高三质检)“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

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

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2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

……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

(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

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6分)

14.“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

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中国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

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

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

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立了“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的原因。

(9分)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9分)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33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解析】 根据材料民国为国民所公有,民主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可见明确主张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实现民主政治,故C项正确;结束满洲贵族统治诚然为目标之一,但是是初级而非终极目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故B项错误;材料亦未涉及平均地权,故D项错误。

【答案】 C

2.【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土地之岁收……公共之需”和所学史实,说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核心是核定地价,土地国有。

【答案】 C

3.【解析】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由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

其中第一到四部分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先后经历3个层面:

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分别对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第三部分应该是辛亥革命,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A项对应五四运动,C项对应国民革命运动,D项对应工农武装割据,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4.【解析】 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本题中①属于旧三民主义内容,②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5.【解析】 近代中国随着废科举、兴学堂、鼓励留学,中国社会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

这些人以“平民”的代言人和利益的代表者自居,因此他们在设计未来社会的模式时,易于接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这一部分知识分子可以称为“平民知识分子”。

孙中山正是这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始终充满赞誉,对社会主义长期向往。

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实现人民普遍幸福,这和民生主义相同。

因此,民生主义最能佐证孙中山的平民立场,孙中山被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正是源于此。

【答案】 C

6【解析】 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主要的成就是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科学分析与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等,A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成就,故A项正确;B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成就,故B项错误;C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成就,故C项错误;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成就,故D项错误。

【答案】 A

7.【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可知,中共希望抗战胜利后建立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由此可见该报告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正确;A、B两项所属历史时期阶段特征与报告内容不相符合,故排除;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军事胜利,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这都与报告内容不相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

8.【解析】 注意题干中时间“1957年”。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已经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1956年中共八大规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因此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B、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C

9.【解析】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了拨乱反正的步伐,1992年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A项错误;两次谈话都打破了思想束缚(前者打破了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后者打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推动工作重心转移是前一次谈话的影响,后者没有,故C项错误;两次谈话主要从思想层面推动思想解放而非具体的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解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A、B两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C项不符合当时实际。

【答案】 D

11.【解析】 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②③在题干中未能体现,C项正确。

【答案】 C

12.【解析】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十四大召开前,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内容之一。

随后中共十四大确立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二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项正确。

A项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说法;C项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说法;D项是2000年提出的。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2分,共52分)

13.【解析】 本题围绕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题要求概括指出三民主义所解决的问题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题要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

第(3)题应着眼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 

(1)问题:

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人民的生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步骤: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前景: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贡献:

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14.【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中“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等关键信息和三民主义的内容综合回答即可。

(2)题,可以从战争的结果、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民族复兴等角度概括回答。

第(3)题,回答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取得的成果即可。

第(4)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从“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可结合近百年来我国民族复兴的历程、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之后取得的重大成果回答。

【答案】 

(1)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是个人自由的前提;革命的同时进行社会改革。

(2)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3)时代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国家独立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制定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