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word.docx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word.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word
13.古代诗歌阅读(A)
限时:
20分钟
总分:
18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
答案 ①对比:
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
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
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
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
③用典:
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对于手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些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些手法在形象塑造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2019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运用“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对于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钦慕之意。
4.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答案 B “朝廷”代指“为官”,“闾里”本义是平民、邻居,这里是“退休”。
“朝廷”“闾里”分别指张卿退休前后的两种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诗人也并未对其表达同情。
4.
答案 ①磊落刚正,心怀天下。
在朝堂之上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
②清廉自律,淡泊名利。
在荣宠面前保持戒慎警醒之心,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
③勇于自省,重视传承。
敢于以人为鉴来剖析自我,并指出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三、(2019江西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9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
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
《黄庭经》,道经。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第一句表现了居住地的环境优美而又纯净,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与之相比。
B.下片前三句表明词人就是要理直气壮地享受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明词人抱怨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的惆怅失意的心情。
6.请赏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答案 D “直陈不能为国效力的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
6.
答案 ①“家住苍烟落照间”写出了词人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
②“苍烟”字面已包含着色彩,“落照”中虽没有出现表示颜色的词,但其中暗含色彩,引起人的多种联想。
③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9分)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边塞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出一片苍茫萧索之景。
C.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表达了词人戍边的豪情。
D.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8.词人在下片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
请具体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答案 C “表达了词人戍边的豪情”理解有误,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写景色调苍茫,乌啼、马嘶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
8.
答案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空城、黑夜、笳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
②直抒胸臆。
“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怆的思家之念。
③以景结情。
“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落下,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来愈浓。
解析 解答本题,需结合词句,体会感情,分析所用抒情手法。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两句借景抒情。
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咽的声音充溢着的是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
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凄凉之意。
这两句在肃杀中寓以悲凉,传达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
“秋梦不归家”直接抒情,道出了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
“残灯落碎花”写眼前实景,词人欲“归家”而不得,希望于梦中实现心愿,但又无法入睡,只能在“残灯”前独坐,落下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使得境界全出,这是以景结情。
五、(2019福建厦门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
石柜阁(节选)[注]
杜甫
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安,谢尔性所适。
[注] 本诗为杜甫携一家老幼入蜀,途经石柜阁所作。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二句描绘的画面:
石柜阁高耸在起伏的波浪之上,高壁的倒影好像在空中回荡。
B.第三、四句中,霞光、鸥鸟与远客在暮色中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色彩丰富,又富有动感。
C.诗人痛恨自己生性孱懦,加之为饥寒所迫,以致辜负了奇绝的山水景致。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八句抒写情怀,描写和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0.诗篇最后四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答案 C “痛恨自己生性孱懦”错。
诗人说自己生性孱懦,又为饥寒所迫,回答了他面对蜀地奇绝的山水,无法轻松享受优游之乐的原因,隐含了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不是痛恨自己的这种性格。
10.
答案 ①面对蜀地山水,诗人羡慕陶、谢的随性自适,希望像他们一样,享受优游之乐;②个人境况的不如意,使他无法彻底放松,体现了他对自我和家人的担忧;③时局的艰难和平生的志向也使他不可能像陶、谢那样超脱世俗,体现了他心怀天下的伟大胸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最后四句”,锁定答题区间。
其次翻译最后四句,了解其大意。
答题时可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情感(忧国忧民)。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9分)
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
“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显得悲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与此同时,还流露出羡慕之情。
C.诗人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边塞“多雨雪”“有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
D.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的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有气势,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1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答案 B “即受重用”夸大或无中生有。
12.
答案 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关贡献良策,为祖国奋不顾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
七、(创新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15分)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落 梅
陆游
雪虐风饕②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注] ①过岭:
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用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
②饕:
凶猛。
13.下列与两首诗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梅”在“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中均占一席之地,可见其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
B.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本诗中的“骚人”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C.“可堪平砌更堆墙”与“雕栏玉砌应犹在”中的两个“砌”字意思相同,均指的是台阶。
D.古人常用方位词来形容四季之风。
如东风常指春风,给人温暖祥和之感,刘诗亦是如此。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衰败的落梅图,奠定了全诗凄怆的基调。
B.刘诗中“堆墙”与后面的“多莫数”相呼应,写出了落梅之多。
C.刘诗前三联重在写景,在景中寓理。
尾联展开议论,画龙点睛。
D.陆诗第一句写出了梅花在风雪摧残之下,仍旧傲然挺立的姿态。
15.“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联运用了典故,使诗句内涵更加丰富。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3分)(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B.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D.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16.同是写落梅,刘诗与陆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答案 D 这里的“东风”并无“温暖祥和”之意。
14.
答案 C “景中寓理”有误,应为“景中寓情”。
15.
答案 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16.
答案 相同点:
两首诗均赞美了梅花的气节。
以花喻人,对如梅花一般坚守气节的志士文人进行了讴歌。
不同点:
刘诗通过“平砌”“堆墙”“飘”“坠”等词语写出落梅凋零四散的姿态,表达对落梅的痛惜之情,对如落梅一般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客骚人的不幸命运深表同情,通过“谬掌”和“忌”等词辛辣讽刺了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陆诗则以梅自喻,通过写在花落之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表现了作者不会向当权者低下高贵的头颅,乞怜求荣的清高气节。
14.古代诗歌阅读(B)
限时:
20分钟
总分:
18分
一、(2019吉林长春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 ①郡斋:
苏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当时韦应物任苏州刺史。
②理会:
通达事物的道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的追求。
D.本诗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了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
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涵的异同之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 D “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分析错误。
由原诗“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可知,诗人对自己为官期间,百姓不能幸福安康感到十分愧疚,所以“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另外诗歌没有详细描述聚会的场景。
2.
答案 相同之处:
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惭愧疚之情。
不同之处:
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自己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怜悯,含蓄表达出对统治阶层的指责。
二、(2019福建福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9分)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①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
[注] ①无竞:
王无竞,性情刚烈耿直,仕途坎坷。
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
②怀:
想到,想念。
③白首:
亦作“白发”。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将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B.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C.诗歌结尾写诗人劝告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添白发。
D.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
4.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答案 D “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理解有误,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之情是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来的。
4.
答案 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
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
“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
③运用对比手法。
通过“孤松”和“众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
解析 颈联涉及景物,又涉及“宜”“爱”两个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显然是诗人在借景物表达某种思想情感,运用了双关、象征等手法,再联系写作背景作答即可。
三、(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9分)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注]
半年不踏轩车路。
仿佛过、长桥去。
贴水行云风送度。
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
出谷迁乔旧家句。
天意从人还许诉。
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注] 王之道:
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二十年,后累官至湖南转运判官。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过去。
B.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一系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意境。
C.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的“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含义相同。
D.“出谷迁乔”用典,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后比喻地位上升。
6.有些诗词不仅饱含深情,还暗含哲理。
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答案 A 由题目中的“有怀”和上片中的“仿佛”可知,上片是虚写,并非真的故地重游。
6.
答案 ①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大雨。
②这几句词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会过去,光明必会到来。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词句中的哲理,所以要仔细体会词句意思,揣摩景物的象征意义。
同时,联系注释,可知作者曾有一段苦难经历,可从中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2019江西南昌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注],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注] 踠:
屈曲,弯曲。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虚负”“凌云万丈才”“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一生。
B.颔联一问一答。
“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去世。
C.“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D.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的顺序来写,先惜后誉,由惜而哭,以哭寓愤,情感浓烈。
8.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含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答案 D “誉”即赞赏。
首句中“凌云万丈才”是赞赏李商隐的才华。
全诗按誉才、惜才、哭才的顺序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
8.
答案 上句运用比喻,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暗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下句用典,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解析 上句“良马足”“踠”比喻李商隐怀才不遇,“无主”是原因。
下句“绝弦”用了伯牙为钟子期罢弹的典故,表达诗人对亡友的哀悼之情。
五、(2019湖南长沙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9分)
陇头水[注]
于氵贲
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
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
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
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
[注] 也有说此诗作者是李咸用。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诗人用行人的彷徨、陇头水的呜咽来渲染大战结束之后整个战场的气氛。
B.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如颔联用“寒沙”“白骨”“风霜”等意象来表现战场的惨况。
C.颈联实写天气情况:
秋日朦胧晦暗,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密布天空。
D.本诗是一首五言边塞诗,描绘的场景寒冷阴森,透露出悲惨愁苦的感情色彩。
10.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答案 C “颈联实写天气情况”错,“由死去战士的怨气聚结而成的阴云”应是诗人的主观感觉,是虚写。
10.
答案 诗歌前面三联描写战后惨况,最后一联转为议论,指出边塞将领们不惜以千万人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