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1593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

《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docx

新格式广安大街小学五六单元语文

 

广安大街小学电子备课模板

 

广安大街小学教导处

2014、8

广安大街小学备课模板

全册教材概述:

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神奇的大千世界

  本单元以寻求知识、获取智慧为主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与发现自然现象的奥秘,同时,在探索中去获得知识,获取智慧,从而感悟充满智慧的人生。

《观潮》为我们展示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龙卷风》围绕着龙卷风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重点介绍了“陆龙卷“和”海龙卷“,使用权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为我们以书信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在南极的所见、所闻,写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

《琥珀》是一篇科普小品,以讲故事的形式,推想了一块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把有关的科学知识融入一个描写生动传神、情节引人入胜、想象丰富合理的故事之中。

《准时的登陆表演》更是为我们讲述了澳大利亚菲利浦岛上仙企鹅登陆的奇特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回味。

单元授课安排:

21《观潮》2课时

   22《龙卷风》2课时

   23﹡《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1课时

   24《琥珀》2课时

   25《准时的登录表演》2课时

   阅读链接《求知·获智》1课时

   综合学习五4课时

教学内容:

21《观潮》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字,并能规范书写。

理解“笼罩、沸腾、

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运用电教手段,创造情境,激发情感。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通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2.教师播放录像,并介绍钱塘江的地理位置。

展示课件。

3.请学生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感受。

4.过渡: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这一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

展示课件自读提示。

2.检查自学结果

(1)指名读生字新词。

展示课件介绍一下你的记字方法。

(2)指名读课文。

学生评价。

三、默读课文,谈感受。

1.谈谈钱塘江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边读边想,作者在描写这个奇观时,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完成填空。

(展示课件)

小结: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

(板书)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勾画语句。

学生交流。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2.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头。

指导朗读。

展示课件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三段。

1.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语句。

2.读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然后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读。

  

在交流中随机抽出3个句子进行重点指导: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低沉的)指导读好这句话。

(2)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

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

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再看录像感受)

指导朗读: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读大潮过后的语句。

5.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

课件展示。

(2)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三、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师启发:

刚才学的这两个自然段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精彩,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

四、课后延展。

(一)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利用自己手中所收集的图片或资料,介绍时可用上书中好词佳句。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从而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了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采取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反复读文,引导学生交流读文后的“第一感觉”。

 

在学生自读、感知全文后,理清文章思路。

 

通过语言文字,想象文章所描写的情景,并将自己的感悟和想象朗读出来。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感悟打比方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作者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指导学生注意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助于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观钱塘大潮

潮来之前

潮潮来之时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2龙卷风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规范书写。

了解“谈虎色变、特异、面目全非”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运用的列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文章中运用的列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主感悟,体会龙卷风的形态和气势。

教学难点:

正确的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自己的收集资料和图片。

2.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

展示课件。

(1)哪些字较难记?

(2)有什么记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

3.交流读后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读了这篇课文,龙卷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有什么感受?

”来展开教学。

组织学生交流。

4.哪个词体现了人们的感受?

三、学文。

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龙卷风那“特异的形态”、“狂暴威猛的气势”展开教学。

体会“谈虎色变”“久久不能平静”等词语,指导朗读。

四、作业。

1.把课后的生字一个字写两遍,并给每个字组一个词。

2.关于龙卷风,你还知道哪些,课下和同学交流以下。

展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龙卷风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龙卷风的知识呢?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

二、合作学习。

(一)组内交流:

1.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龙卷风的知识。

2.学生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二)班内交流,理清脉络。

学生可能这样总结:

龙卷风的种类和多发地;

陆龙卷和海龙卷;

龙卷风的速度;

人们的愿望……

(三)谈到哪一方面就请回答的同学朗读相关段落,重点理解第三、第四自然段内容,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1.第三段:

出示句子“温热无风的雷雨云从天外压来……爆炸似的响个不停”、“这个怪物摇摇晃晃……皮肉”,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

带着感受来读。

理解“肆虐”。

展示课件

2.第四段:

指导学生对“高一千多米、直径有一百米”等词理解,加深学生对海龙卷形态的理解。

(指导朗读)

展示课件

3.文中运用说明方法,让学生联系课文体会。

 三、课后延展。

  从电视、广播或人们的交谈中,你知道近一周发生了哪些新闻事件吗?

请以“新闻要述”的形式把一周的重要新闻总结一下。

展示课件。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龙卷风。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利于多种方式反馈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学生交流读后的第一感受,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指导学生默读,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目的在于引导关注社会,扩大视野,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记、写的兴趣和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3﹡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了解“极昼、毛骨悚然、苔藓、残骸”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规范书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极的季节变化、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等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学习掌握书信的一般格式。

教学重点:

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地衣和苔藓两种植物。

这一段用较长的篇幅介绍了地衣和苔藓两种植物,体会作者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描述两种植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南极相关知识,领悟作者把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理解课文,了解南极知识和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一、介绍相关地理知识,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南极的了解和认识。

2.教师展示准备的图片及资料。

展示课件。

 3.教师导入本课:

南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字典或联系句子理解有关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文。

4.检查生字,展示课件。

5.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关于南极的哪些内容呢?

展示课件

组织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探讨交流。

三、潜心读书,认真思考,练习朗读。

1.读了这封来信,南极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学生阅读、思考。

3.学生按自己的感受来读课文,并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指导。

四、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一)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地衣生长慢”“苔藓长得茂盛”两个句子。

(二)再读课后的词句积累。

展示课件。

(三)教学书信的写法。

书信一般由六部分组成:

①称呼,②问候语,③正文,④祝愿的语言,⑤署名,⑥写信日期。

展示课件

五、课后延展。

给朋友齐澎涛写封回信。

先让学生想一想要写的内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再写。

 

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南极的气候地理特点等。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在阅读中把课文各段落的内容弄清楚,把握课文内容。

个性化的阅读就是要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去思考,读出自己的感悟。

让学生领会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是带着重号部分的补充说明,有了划线部分就使得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板书设计:

南极的自然现象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考察队员的生活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4琥珀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八个生字,掌握并能规范书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的表达特色,自主积累词句。

4.通过阅读,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的想象是否合理。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琥珀的形成有一定难度,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地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是本文的难点,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简单介绍什么是琥珀。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3.请大家欣赏一些老师搜集到的琥珀。

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展示课件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检查生字。

展示课件

课文中有的字音容易读错,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3.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4.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到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课件展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故事发生的时间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科学价值(展示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

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

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1.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

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

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第四,松脂不断往下滴。

5.出示课件。

松脂球——琥珀。

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

归纳变成化石的条件。

(二)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

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根据课后提示进行推测。

2.分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

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三)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1.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在第一课时及本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采取适当方式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你是怎样想象的?

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帮助学生了解琥珀,加深对琥珀一般性知识的了解。

细致地强调初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生发挥自主、探究,寻求答案。

 

板书设计:

一万年前

琥一万年间

珀一万年后

今天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5准时的登陆表演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并能规范书写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小巧玲珑、不厌其烦、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痴如醉、赞叹不已”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对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的由衷赞叹。

3.了解仙企鹅能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

教学重点:

建立起仙企鹅登陆的表象,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对仙企鹅不是很熟悉,通过观看视频,对仙企鹅登陆表演有了形象的了解。

教学难点:

了解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生物钟有规律地安排着我们地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有关企鹅、有关生物钟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澳大利亚,了解它的地理特点(四面环海、在南半球、气候温和)。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学生通读课文。

学生提示:

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工具书或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

展示课件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请学生思考回答:

你喜欢仙企鹅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关于仙企鹅的材料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谈。

引导学生体会仙企鹅可爱的三个原因:

(1)小巧玲珑的形态。

(2)很雅的名字。

(3)准时地登陆表演。

2.教师小结:

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3.学生再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读书时注意几个词语:

“小巧玲珑、不厌其烦、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痴如醉、赞叹不已、发号时令”等词语。

展示课件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刚才那些词语连成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课文,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

(一)学生读课文,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

这是怎样的一场登陆表演?

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在书旁写下批注。

展示课件

(二)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

1.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时,引导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不厌其烦、如期而至”来体会、感悟仙企鹅登陆的准时。

展示课件

2.汇报交流第四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秩序井然、步履蹒跚、赞叹不已”来体会、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仙企鹅登陆表演的奇趣。

体会作者抓住仙企鹅的外形、动作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放录像,展示课件

(1)勾画出课文中描写仙企鹅登陆表演的动词来并反复读一读,谈感受。

指导朗读。

(2)在这段课文中“奇迹”和“奇观”两个词意思一样吗?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内容来谈一谈你的看法。

3.汇报交流第五自然段时,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生物钟的材料。

然后从课文中的两个设问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鼓励学生在平时能恰当的应用这种形式。

展示课件

(1)仙企鹅能这么准时的进行登陆表演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

请结合你课前搜集到的材料来谈一谈。

(2)仔细读文中的问句看你能发现什么?

展示课件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出示海报资料。

展示课件

2.结合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给“仙企鹅准时登陆”这一奇观,设计一张海报。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

利用资料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作用。

在连接词语的过程中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在勾画中使学生内化文本内容。

深入体会仙企鹅登陆表演的神奇。

 

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设问句的用法及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不必过分强调“设问句”的概念,或脱离表达的需要而练习模仿。

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也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板书设计:

栖息地

准时的登录表演表演

原因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阅读链接----求知·获智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通过这两篇阅读,让学生对求知充满乐趣,对熟视无睹的现象,通过分析与观察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同时,在探索中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重点:

以寻求知识、获取智慧为主题,鼓励学生探索与发现自然现象的奥秘,同时,在探索中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求知充满乐趣,对熟视无睹的现象,通过分析与观察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现: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

个性化修改

一、播放录音《小女孩锐眼识凶兆》

1.师:

谁来说说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

回答。

2.师:

打开书,让我们仔细品读这个故事,提问: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学习方式,知识来源的途径发表各自的意见。

3.师:

你们还听过哪些类似的故事?

     生:

讲自己收集的故事。

     师:

讲2005年度“中国骄傲“人物袁媛的故事。

这些故事让学生感悟到这些故事说明了知识给人以智慧,而我们如果多听这样的故事也会丰富知识,获得智慧。

     师:

除了听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知识,赢得智慧。

     生:

从网络上获取知识。

     师:

阅读《来自网络的启示》。

提问: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知识,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

回答。

    师:

除了书上说的这两种途径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知识。

      小组讨论回答。

二、扩展延伸。

    课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继续搜集有关智慧的故事,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灵活。

三、课下作业。

 写一篇能够让我们获取知识,赢得智慧的故事。

 

让学生对求知充满乐趣,对熟视无睹的现象,通过分析与观察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拓展学生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