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整合 Word版含答.docx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整合 Word版含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整合 Word版含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Word版含答
章末整合
网络构建
整合提升
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
(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
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
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3.我国生态脆弱区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及防治措施
(1)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序号
地区名称
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A
大兴安岭西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
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过牧严重
C
黄淮海平原
土壤侵蚀严重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D
南方低山丘陵区
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
E
F
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亚热带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
G
青藏高原
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地处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防治措施
练习1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读“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2)措施:
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解析 第
(1)题,该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沙漠广布,面临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第
(2)题,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措施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化土地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
练习2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
(1)题,依据图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
第
(2)题,通过读图分析:
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三、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练习3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
(1)~
(2)题。
研究区
地貌类型
海拔(m)
大于25°坡地比例(%)
气候特征
年降雨量(mm)
石漠化等级
人口密度(人/km2)
治理时间(年)
农业发展模式
鸭池
高原山地
1320~1735
25
温凉湿润
863
潜在中度
513
2006~2010
粮食种植
红枫湖
高原盆地
1240~1450
10
湿润
1200
轻—中度
259
2001~2010
生态畜牧
花江
高原峡谷
440~1410
41
干热河谷
1100
中—强度
147
1996~2010
经济林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答案
(1)D
(2)A
解析 第
(1)题,读表格,鸭池气候温凉,蒸发少,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不是干旱区;该地可以发展粮食种植,石漠化程度不会是最严重的;坡地比重较高,但低于花江,不是最高;该地发展种植业,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
第
(2)题,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对石漠化地区应全面治理,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应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可以减小人口压力,但是不切实际,会增加其他问题;该地降水较多,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不合理。
四、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
“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对应的意思是: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特别提醒]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削弱噪声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风(海浪)的侵袭。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练习4
2013年9月25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暨城市生态建设会议上,国家林业局授予赤峰等17个城市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据此回答
(1)~
(1)题。
(1)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这包括( )
A.提供农林产品
B.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2)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要多引进国外的优良树种
D.树种要整齐划一
答案
(1)D
(2)B
解析 第
(1)题,A为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B、C为生态效益。
第
(2)题,因地制宜地搭配树种,既能保障城市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节约投资。
五、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
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2.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3.雨林的保护
(1)保护放在第一位
(2)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练习5
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
(1)~(5)题。
(1)将下列内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要_______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4)当前亚马孙河流域破坏雨林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有哪些?
(5)国际社会和巴西政府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
答案
(1)如图。
(2)20 (3)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4)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商业性伐木;③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5)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解析 此题是一道典型的读图分析题。
首先:
明确玛雅农业生产的模式:
典型的“刀耕火种”式“迁移农业”,而此种结论的获得主要是依据图中所示生产过程。
其次:
结合教材对巴西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论述,讨论玛雅文明此种农业生产模式的直接危害: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锐减。
第三:
热带雨林地区,高温湿热条件下,淋溶作用强,流水的侵蚀作用强。
这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是有区别的,故分析时必须结合区域气候特征。
第四:
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被破坏,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分析时必须结合巴西的社会发展、经济状况。
如人口分布、贫困、经济形式、国家政策等等。
六、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
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自然因
素(基本
条件)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
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
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开挖露天煤矿等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练习6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统计表”,回答
(1)~
(2)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kg)
粮食总产量(亿kg)
2000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2014
10
478
450
42
20
135
0.975
(1)该地区在此时期内粮食平均亩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
C.酸雨危害严重D.土地盐碱化严重
答案
(1)B
(2)B
解析
(1)读表可知,该地区在此时期内,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说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与已有耕地相比,在林地上开发的耕地粮食亩产较低,这导致整个地区平均亩产下降。
(2)读表可知,该地区河流含沙量明显升高,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