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1028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docx

教育学基础练习册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非制度化的教育:

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4、制度化的教育:

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它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二、填空题: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的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更狭义的三个不同的层次。

3、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4、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5、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6、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7、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8、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与非制度化的教育;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制度化的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

9、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其中,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比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

11、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是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12、人们无论是从事教育理论工作,还是从事教育实践工作,要想将工作做好,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

13、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

14、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1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三、判断题:

1、学校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N)

2、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Y)

3、信息社会的教育即信息教育。

(N)

4、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N)

5、教育的阶级性是一切社会的重要属性。

(N)

6、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教育学。

(N)

7、教育学一经产生就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N)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N)

9、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Y)

10、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Y)

四、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B)。

A.《论语》B.《学记》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

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A)。

A.《雄辩术原理》B.《理想国》C.《政治学》D.《金言》

3、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A)。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育漫话》D.《爱弥儿》

4、《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B)。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凯洛夫D.赞科夫

5、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

A.勒图尔诺B.孟禄C.沛西·能

6、教育是一种(B)。

A.生物现象B.社会现象C.自然现象D.本能活动

7、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教育具有(C)。

A.生产性B.阶级性

C.历史性D.实践性

8、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属于(A)。

A.非制度化的教育B.制度化的教育

9、工业社会的教育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

10、“教育”的日常用法有以下三类,其中最基本的用法是(A)。

A.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B.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C.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11、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观点的是(B)。

A.陶行知B.杜威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五、简答题:

1、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③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3、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

①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六、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③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④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唯一方法;

⑤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

2、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之间的异同。

①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它包含着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教育,例如,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学”就很难说是“教育”。

②“灌输”片面强调个性社会化的一面,强调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无条件的一致,忽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

而教育兼顾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两个方面。

③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为“教育”,因为这类行为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起不到一种“引导”、“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教育”与一组特殊的条件相联系,如明确的目的、精心选择的课程、有专门知识的教师、良好的校园环境等。

七、实例分析题:

有一位老师第一次当班主任,热情很高,班上工作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课余时间都耗到班上,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班上问题却成堆。

后来,在老教师的指点下,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按教育规律办事,花在班上的时间比过去少了许多,班级工作却搞得井井有条。

请问: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说明了一个班主任,工作光靠热情、整天忙忙碌碌,是劳而无功的。

只有学习好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把工作搞好。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显性教育功能:

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3、隐性教育功能:

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4、正向教育功能:

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5、负向教育功能:

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6、教育的本体功能:

即教育的个体功能,它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固有功能。

7、教育的派生功能:

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衍生,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二、填空题: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2、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职业组织社区等等。

3、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的以人为本教育观念。

4、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准。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和生活水平。

其中,提高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教育。

5、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传递与保存、活化文化、选择、批判、交流与融合、更新与创造。

6、教育创造文化的直接途径是直接生产新的文化,间接途径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7、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证明了: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8、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必须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9、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有两个环节:

一是产品的输入;二是产品的利用。

10、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

一是外部社会因素,二是教育产品自身。

11、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表现。

12、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核心是精神文化。

13、文化按照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存储形态的文化,一种是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

14、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吸收和排斥。

15、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16、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

17、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

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

18、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19、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20、我国教育的战略方向是: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判断题:

1、教育功能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的期望,等同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

(N)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N)

3、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唯一目的。

(N)

4、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唯一途径。

(N)

5、教育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社会的发展。

(Y)

6、教育是生产力变化的“因”,生产力是教育的“果”。

(Y)

7、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

(N)

8、教育功能的释放取决于外部社会因素。

(N)

9、教育要传播所有的文化。

(N)

10、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最有效的方式。

(Y)

11、文化的融合就是不同特质文化的相加。

(N)

12、同样的教育投入,在不同的学校会产生同样的教育功效。

(N)

13、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N)

四、选择题:

1、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

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B)。

A.继承性B.相对独立性C.永恒性D.阶级性

2、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3、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D)。

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生活水平D.教育

4、教育价值是教育的(A)表现。

A.应然B.实然

5、义务教育具有(ABC)。

A.基础性B.全民性C.全面性

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

A.遗传B.教育C.环境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

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简答题:

1、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个体发展功能

(2)个体谋生功能

(3)个体享用功能

2、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

(3)促进经济发展;

(4)促进政治民主化;

(5)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有哪些?

(1)外部社会因素

(2)教育产品自身素质

4、教育的经济功能如何体现?

(1)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2)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增长。

5、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6、教育功能的形成经过哪三个阶段?

(1)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2)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3)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7、教育为什么能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8、教育应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9、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10、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六、问答题:

请联系实际,说说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七、实例分析题:

请运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下面的事件:

1、据统计,2002年8月某市中心人才市场举办了人才交流会9场,进场招聘单位407家,提供需求职位5000个(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500个,大专学历2000个,中专及中专以下2500个),进场参会个人

1.6万人次。

从总体上来说,毕业生求职有点难,而大量的大专以下毕业生成为就业的难点。

2、2001年11月22日《人民网》报道:

中国目前软件业对IT人才的需求是每年至少40万,可现在国内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只有约5万人,年缺35万人。

提示:

既可以从教育功能的释放去分析,也可以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去分析。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

它也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3、价值性教育目的:

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

4、操作性教育目的:

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

5、终极性教育目的:

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

6、发展性教育目的:

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各种结果。

二、填空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规定了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另一方面规定了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

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功能。

3、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既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

4、一个社会(或国家、民族)的整体教育,应把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5、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构成的。

9、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所具有的倾向性。

在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片面的理论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10、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各种高一级教育打好基础,为民族素质提高打好基础。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Y)

2、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少于教育目的。

(N)

3、全面发展就是要求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

(N)

4、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可相互代替。

(Y)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教育与体力劳动相加。

(N)

6、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N)

7、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

(Y)

8、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取向的最基本问题是如何看待和解决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关系问题。

(Y)

四、选择题:

1、从要求的特点看,教育目的有(B)之分。

A.价值性和操作性B.终极性和发展性

C.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B)。

A.体育、美育B.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3、在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应把满足(C)的需要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A.人B.社会C.人与社会

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C)。

A.社会本位论B.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生产关系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脑力劳动相结合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6、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是(B)。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五、简答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实现教育目的的策略有哪些?

(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

(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

(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3)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对待教育目的人的价值取向问题上,如何正确理解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

(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自身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

(2)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和谐与统一的关系。

没有人的社会化及其发展,个体将难以适应社会并参与社会;没有人的个性化及其发展,个体的观念和行为将会千人一面,其才能和智慧难以充分自由地发挥。

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也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

六、问答题:

1、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各育的关系?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

说它不可分割,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各育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育的因素,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

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任何片面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人的素质的发展出现倾斜;说它们不能相互代替,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区别的。

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所以,任何一育都是不可代替的。

各育不可分割和不能相互代替,反映了它们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根据上述各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中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都得到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着重强调某一方面。

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松其他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

2、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当代阐述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价值取向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题的思路):

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

(1)社会依据:

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

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

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与超越问题、功利与人文价值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问题。

七、实例分析:

陈毅同志曾做过生动的比喻,说:

“一个飞行员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一起飞就飞到敌人那里去了,怎能让这样的人驾驶飞机呢?

另一个飞行员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但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