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0517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docx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复习提纲附练习题资料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背景(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

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

政治: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阶级关系:

“士”阶层崛起;

思想文化:

学在民间。

二、思想学派

(一)儒家思想

1、孔子

思想主张:

哲学观点:

“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政治思想:

核心思想为“仁”、“礼”。

提出“为政以德”,以“德”教化百姓,反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

教育成就: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最早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2、孟子

思想主张:

政治思想:

“仁政”主张——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思想:

性善论(恻隐、羞恶wu、恭敬、是非之心),这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价值观念:

.“养浩然正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荀子

(1)思想主张:

哲学观点:

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伦理思想:

性恶论

政治思想:

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2)思想特点:

杂取百家

(二)道家学派

1、老子

(1)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

道:

“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思想: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

相互转化

政治思想:

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2)评价: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2、庄子: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

得精神上的自由;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三)墨家——墨子

(1)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2)评价: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四)法家——韩非子:

法家集大成者

(1)思想主张:

①以法治国

②法、术、势相结合(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御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即权威,是君主的筋力。

③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主张变法革新

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

(2)影响:

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2)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无为而治”

1、出现原因:

经济困难,百废待兴;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2、措施:

休养生息

3、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

4、结果: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经过汉初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年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2)“无为而治”的思想不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联系汉初七国之乱)

(3)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内容:

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主张中央集权

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加强君权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2)特点:

①揉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发展了儒家思想。

②适应了当时强化皇权的需要。

③能够起到劝谏、约束君权的作用。

(3)影响:

①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

②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③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④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的措施)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

重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标准)

教育:

儒家逐渐垄断中央和地方教育

【探究】:

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冷遇(春秋战国)——低谷(秦)——正统(汉武帝)

(1)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为什么不被统治者所重视?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轻徭薄赋,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的局面下,其主张无助于争霸的需要和一统天下的需要,所以也就不被统治者所重视(不符合时代潮流)

(2)儒家思想在秦朝时为什么遭压制?

秦朝时,儒生们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法家适应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儒家思想在西汉时为什么能取得“独尊”的地位?

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内容,糅合了儒、法等多家学说的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能获得“独尊”的地位

(4)指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与时代的需要相适应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封建社会里,思想文化必须适应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才能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第4课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西汉末年传入我国),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

2、主要人物:

程颐、程颢(北宋)、朱熹(南宋)

(1)二程思想主张: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相结合。

②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的“理”的

体验,最终贯通明“理”)的认识方法

(2)朱熹主要成就:

①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②主要思想: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

③地位:

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产生重要作用。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1、陆九渊——南宋

①“心即理也”(主观唯心主义)——“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发明本心”即进行内心的反省

2、王阳明——明(心学集大成者)

(1)产生背景:

明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程朱理学成为寻求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很多人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

(2)核心思想: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三、影响

1、强调道德和责任,塑造了民族性格;

2、三纲五常扼杀了人性。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一)时代背景:

1、明后期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3、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同流合污,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二)代表作:

《焚书》《藏书》等

(三)主要思想: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倡自然之性,要求个性解放。

(四)评价:

1、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他对封建思想的批判还停留在道德范围内,理论思维方面比较薄弱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背景

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阶级基础:

市民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因素:

思想专制;道学家虚伪(理学)

政治因素:

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二)黄宗羲

1、代表作品:

《明夷待访录》

2、主要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3、评价:

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清后期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顾炎武

1、代表作品: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2、主要思想: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提倡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评价: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

1、代表作品:

《读通鉴论》

2、唯物主义思想家,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起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唯物论思想;认为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共同的思想主张(总结)

经济上,“工商皆本”,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冲击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

学术上,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

思想上,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六)历史意义

明清三位进步思想家汲取儒家的民本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是儒学的新发展,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这种思想批判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会的政治变革。

练习题:

1.下面两幅图片,是为纪念我国古代一位先贤诞辰2560周年而作,这位先贤应该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济宁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的神奇土地,这块土地哺育了孔子、孟子、曾子等众多儒学大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闻名世界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  )。

A.教育的内容要丰富  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  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

5.“孔子象征着什么?

一种文化

,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

”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

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7.关于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仁”与礼的学说B.注重政治和人事

C.开创私人讲学之风D.敬重鬼神而近之

8.关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

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9.“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10.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苟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12.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

”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  )。

A.仁政学说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性善论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春秋繁露》中写道:

“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以上反映的是(  )。

A.春秋时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时的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的儒家思想

14.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道家的黄老之学

C.墨家的“兼爱”思想D.法家的法治思想

15.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B.取得了独尊地位

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D.吸收了道教思想 

16.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

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7.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

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18.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

“风催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

分明是你心动!

心动才有幡动!

”。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9.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

20.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1.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人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  )。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3.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这说明他(  )。

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

B.吸取了佛教禅宗的“心外无理,理外无心”的思想

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4.明末思想家李贽说: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

2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工商皆本D.天下为主

26.“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

A.提出“致良知”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

27.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始终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B、其思想核心是仁,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C、从西汉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D、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仍有积极作用

28.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人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是指(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9.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20.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31.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32.将“嫦娥一号”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作用的原理。

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33.汉献帝时修一条水渠计算土方可采用下列哪本书介绍的方法(  )。

A.《九章算术》  B.《黄帝内经》  C.《周髀算经》  D.《墨经》

34.1976年美国科学家弗里德曼说:

“三四千年前,我们这里还是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而中国大陆已经出现精美的天文仪器和完善的历法。

”可以为此话作为例证的是(  )。

A.望远镜  B.浑仪  C.圆周率  D.显微镜

3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四洲志》

36.下列科技著作按其成书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农政全书》②《九章算术》③《黄帝内经》④《齐民要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

37.南宋后期著名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

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诩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壮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38.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39.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使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40.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问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41.有人称:

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42.徽班到京,首先“合京秦二腔”。

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扬州画舫隶》),徽班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还排演了昆腔大戏《桃花扇》)及其舞台艺术体制。

这最能说明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四大徽班,“各擅胜场”

C.行当齐全,文武兼重  D.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3.儒家学说和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这一不同观点的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

(8分)

答案:

(1)孔子主张“仁”,被冷落,因为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或“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为其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朱熹:

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

李贽:

不应以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

原因:

封建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