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042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精选推荐018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古代散文阅读(本题共12个小题,共34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14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秦军汜(sì)南 夜缒(zhuì)而出 佚(yì)之狐

B.共(gòng)其乏困 若不阙(jué)秦 许君焦瑕(xiá)

C.秦伯说(yuè) 杞(qǐ)子 杨孙戍(shù)之

D.逢(féng)孙 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 失其所与,不知(zhì)

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厌之有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8题(12分)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荆轲刺秦王》

5.下列词或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忤视(wǔ)夏无且(qiě)变徵之声(zhǐ)振慑(shè)

B.收盛(chéng)更虑之(gēng)图穷匕见(jiàn)卒起不意(cù)

C.嗔目(chēn)和而歌(hè)箕踞以骂(jī)以药淬之(cuì)

D.说见臣(yuè)被八创(chuàng)给贡职(jǐ)愿得谒之(y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B.④⑤⑦C.②③⑧D.①⑥⑧

7.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3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5题。

(8分)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

“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

“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

“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

”李离曰: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相追之相:

他,代其父B.王赦其罪,上惠也惠:

恩赐

C.不私其父私:

偏袒D.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

10.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

,罪当死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1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避:

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立政:

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废法:

指废弃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傅:

捆绑

12.“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A.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B.听察案

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C.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D.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8小题,共26分)

(一)课内诗歌鉴赏(8分)

13.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2分)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

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14.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有三句话可以回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问题,这三句话是:

,,。

(2分)

15.有人说,《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

“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颇有“秋日胜春朝”的意趣。

请你举例印证这种说法。

(4分)

(二)课外诗歌鉴赏(8分)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①,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

高。

[注释]①蓬蒿:

一种野生杂草。

仅从其枝叶看,与菊有某些类似之处。

瓦松:

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6.这首诗歌中“湿”“满”用得很好,请简要分析表达效果。

(4分)

17.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菊这一形象的理解。

(4分)

(三)默写(10分)

18.,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19.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换了人间。

20.寻梦?

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2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之皆垂泪涕泣。

有前而为歌曰:

“,

22.曾子曰:

“夫子之道,!

”子曰:

“巧言乱德,。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0分)

             宋朝的雨陈富强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

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

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

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

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

你跨

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l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

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

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泅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

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

唱脱口而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l071年。

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

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

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8)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

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

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

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

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

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开篇就说: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且预言:

“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

其中讲到:

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9)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而挖葑泥筑堤是他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

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

“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

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

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10)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

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

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11)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

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

(12)有史以来与

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

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

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却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