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9477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

《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下数学电子教案.docx

二下数学电子教案

长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教学计划

备课组长:

杨红丽备课组成员:

窦莉莉、仇玲华、崔贤、任德权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

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教学任务:

这一册教材包括:

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附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内容

主备教师

3.1—3.7

1、数据收集整理。

2、除法的初步认识

窦莉莉

任德权

3.8—3.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任德权

3.15—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任德权

3.22—3.28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整理和复习

3、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任德权

3.29—4.4

1、平移和旋转

2、实践活动:

剪一剪

任德权

4.5—4.11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

窦莉莉

4.12—4.18

1、整理和复习

2、混合运算

杨红丽

4.19—4.25

1、混合运算

2、解决问题

杨红丽

4.26—5.2

1、解决问题

2、整理和复习

3、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杨红丽

5.3—5.9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解决问题

杨红丽

十一

5.10—5.16

1、解决问题

2、整理和复习

3、小小设计师

杨红丽

十二

5.17—5.23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崔贤

十三

5.24—5.30

1、10000以内数的认识

崔贤

十四

5.31—6.6

1、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崔贤

十五

6.7—6.13

1、克和千克

2、数学广角

仇玲华

十六

6.14—6.20

总复习

十七

6.21—6.27

复习迎考

 

长师附小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窦莉莉

项目

内容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

(一)

修改与创新

教学内容

课本P2的例1。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分钟安全教育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

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

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

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

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

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

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

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

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

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

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

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

怎样计算?

(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

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

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师附小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窦莉莉

项目

内容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

(二)

修改与创新

教学内容

课本P3的例2。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分钟安全教育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

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

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

(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

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

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

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

为什么?

小结:

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

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

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

(提示学生:

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

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

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

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

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

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

(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

(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师附小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任德权

项目

内容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

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按例1、例2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准备16张正方形卡片、18个○卡片、8根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安全教育。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

(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实际操作。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出示糖果)。

老师把它送给你们,请动手把2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1)各组同学动手分一分。

(2)各小组汇报情况。

(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师:

请大家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

3、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分糖果发现:

每份中分的糖果同样多。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课题)同学们说说,刚才分糖果时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呢?

4.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3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6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分成了4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三、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讨论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2.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应分多少盒?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体现分法多样化。

四、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让学生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应分多少根?

(让学生用小棒子代替火腿肠动手分一分)

(2)交流: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哪种分法对?

2.练习三的第2题、第3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来分一分。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分。

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五、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师附小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任德权

项目

内容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

更深一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果冻或图片,小棒子

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安全教育。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

这两句话一样吗?

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内容。

(8个果冻,没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教师:

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能分成几份?

学生汇报:

每2个一份,就是每份2个;那8个里包含有4个2,所以能分成4份。

教师:

如果每份4个,那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

科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动手摆一摆,圈一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

你是怎样想的?

(有24个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

就是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

香蕉的数量都是24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

(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第5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蜂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罐蜂蜜平均分给小熊”“按每只小熊几罐蜂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3、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第6题。

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师附小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任德权

项目

内容

课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

教材13页的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安全教育。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

除法)

二、新授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

(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

(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

15÷3=5

教师: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提问:

一共有多少条鱼?

平均放在几个盘子里?

每个盘子里放几条?

怎样列除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