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883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docx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

专题三:

物态及其变化复习题

基本知识整理: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

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

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

液化:

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各种训练题:

1.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

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2.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

3.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4.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5.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7.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8.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9.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

“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

“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10.用体温计测某人的体温,水银柱上升到37.5℃刻度处,如果不甩几下,直接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的人的体温,那么这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A.37℃、39℃B.37℃、37.5℃C.37.5℃、39℃D.37.5℃、37.5℃

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12.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13.认识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冰棒冒“白气”露珠的形成

霜的形成雪花的形成

大雾的形成大雾逐渐散去

“雾凇”的形成“窗花”的出现

汗水变干灯丝越来越细

灯泡内壁变黑镜片变模糊

14.右图2-8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名称是,其熔点是,液态名称是,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状态,加热8分钟

时,此物质的温度是,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分钟.

 

15.一块冰的温度由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

若冰的温度由0℃降低了10℃,此时冰的温度是。

16.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接触后,测量的温度是;当温度计的玻璃泡和冰块接触后,测得的温度是。

17.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果被测液体温度过高会导致,如果被测液体温度过低会导致。

18.下图画出了四种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哪个?

()。

ABCD

20.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可列出下面一些步骤:

A.选择一支温度计,观察它的分度值B.估计一下被测水的温度

C.把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水中D.观察温度计,待示数稳定时,读出温度值

以上步骤的排列不恰当。

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21.在一个瓶子里装满一些有颜色的水,再配个瓶塞,在瓶塞中间插入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塞进瓶塞,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温度计。

要使玻璃管内的液面变化得更加明显,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若将瓶子放入热水中(瓶口以上的部分露出水面),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

A、上升B、降低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22.在寒冷的北方,通常使用温度计(水银或酒精)测量气温,不用另一种温度计的理由是。

24.某温度计的示数为-18℃。

读法正确的是哪个?

()。

A.负18度或摄氏零下18度B.负18摄氏度或零下18摄氏度

C.负18度或零下18度D.负18摄氏度或摄氏零下18度

25.用体温计测某人的体温,水银柱上升到37.5℃刻度处,如果不甩几下,直接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的人的体温,那么这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A.37℃、39℃B.37℃、37.5℃C.37.5℃、39℃D.37.5℃、37.5℃

26、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B.37.50℃和38.60℃

C.36.90℃和37.50℃D.37.50℃和37.50℃

27.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B.甲的体温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人体温是39.5℃

28.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给体温计消毒的恰当方法是()。

A.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几次B.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片刻

C.用开水煮一段时间D.用酒精棉球擦一擦

29.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温度高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

30.物质在吸热过程中()。

A.温度一定是上升的B.温度不一定上升

C.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D.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

31.根据熔点表完成下列习题:

(1)现在有不少的个体业主制作各种金属的小工艺品,制作时必须先把金属熔化。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

A.制作铜质工艺品,把铜放在铝锅中加热熔化

B.制作铝质工艺品,把铝放在铅锅中加热熔化

C.制作金质工艺品,把金放在纯铁锅中加热熔化

D.制作铅质工艺品,把铅放在锡锅中加热熔化

(2)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气温可达-40℃。

常用来制作温度计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甲苯等。

在寒冷地区使用的寒暑表所选用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个?

()。

A.选用水银、酒精、甲苯都可以B.不能选水银,而酒精、甲苯都可以

C.只能选水银,而酒精、甲苯都不行

D.选择哪种液体应考虑凝固点,本题提供的是熔点表,因而无法选择

32、在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住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公路上的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在科学上称为。

33、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是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

(选填“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