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精选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内容简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聚焦社会的热点话题“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
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聚焦社会的热点话题
“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
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又该怎么体现呢?
那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原本应该是幸福的。
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幸福,是教育的人文价值目标。
一时间,“关于幸福是什么,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关于教育领域的幸福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模式和过重课业负担的困扰下,我们的孩子扮演着“学习的奴隶”的角色,他们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大量的学习活动是被动的。
受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的限制,受家长追逐社会潮流的影响,他们总是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完成自己不十分情愿的学业,造成了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
正如《纲要》指出的那样,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是感觉不到幸福的。
学习活动的确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但艰苦不一定痛苦。
短暂的、必要的皮肉之苦后的快感如果让孩子体验到了,那不但不是痛苦,反而是一种幸福。
学生心灵的疼痛和创伤是难以愈合的,有时是无法挽回的。
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
(三)关注教师的教育幸福
“工作着并快乐着”作为教育管理成果,令许多人津津乐道,也折射着教育工作者的辛苦与渴望。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本应通过从事教育工作而获得快乐与幸福,工作与快乐并不矛盾。
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幸福感指数偏低。
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只有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幸福感潜质的教育素材和活动过程,学生才能真正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幸福。
有人把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教师待遇问题,隐藏了教育管理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显然是片面的。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指出:
“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
”
教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为社会创造着幸福的同时,教育者更有资格享受创造的幸福。
如果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幸福,又如何能教会孩子去感受幸福呢?
(四)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学校做什么最有价值,怎样做最有价值。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我们认识到: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教育就是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我们选择了一条文化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的发展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大幅提高,赢得了家长的满意、社会的认可。
在教育上,学校更是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在学校享受校园生活带来的快乐。
坚持“怀揣着理想上路,充满着激情工作”的教师文化,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确定后,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举办讲座,征求意见,至此幸福教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借鉴有关“幸福教育”的理论,提出在校实施“幸福教育”,开展幸福教育实践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1.关于幸福的概念
幸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并自然而然的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
对于个体来讲,幸福取决于人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标准。
即使在相同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中,不同的人感受也是不同的。
幸福,就是指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2.关于幸福教育的表述
所谓幸福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增强师生“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能力的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与评价、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领域的改革,给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过程以幸福的体验,从而实现人们为获得幸福而热爱教育、享受教育的目标。
幸福教育包含三个层次,幸福教育首先是正确的幸福观的培养,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前提;其次是幸福能力的培养,培养师生“创造幸福、给予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基础;三是教育过程的幸福感和幸福体验,这是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人生的基本目标。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外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WannerWilson1967年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
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渗透心理科学,幸福感研究温度骤升。
Seligman提出:
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三个因素:
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获得幸福的行动。
遗传基因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创造幸福的环境和获得幸福的行动成为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这后两个因素我们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幸福需要教育,目前在美国有一百余所高校开设了幸福教育课程。
积极心理学的大力倡导者美国心理学会Seligman首先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设幸福课。
英国威灵顿公学、哈佛大学也加入这个行列。
今天对幸福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科学家、经济学家甚至政治学家都介入其中。
不丹政府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
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莱恩的《市场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相信幸福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2、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我国幸福感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杨彦春、何幕陶、朱昌明、马渝根、周建初),研究主要与老年人精神心理卫生有关。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逐渐开始对其它人群进行研究。
有城市成年人、运动员、大学生等。
杨宏飞(2002)的教师幸福感研究,王艳梅(2002)的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等等。
在中小学最早提出“幸福教育”的是山东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校长、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校长高峰,他们在2002年开始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的,在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和北师大肖苏教授的帮助下,理论建构和实践研究形成相互支撑。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德育论》系列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
“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发展。
刘次林博士在《幸福教育论》中提出“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他对当代教育作了理性的反思。
吴安春博士在北京新源里中学等就幸福教育进行了研究与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最近,部分专家、学者从德育角度就“幸福教育”展开了论述。
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资源。
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指出:
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阅读、写作、共同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肖川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提出:
哪些因素影响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与专业成长有怎样的关系、如何促进教师的成长。
高峰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幸福教育》提出:
幸福教育要通过构建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幸福教育是目的与方法的统一
幸福教育是一种目的,它不仅要让人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而且要让人终生充满幸福。
幸福教育又是一种方法,它将本体论与幸福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生命本体的幸福论置于优先地位,从而让人真正从灵魂深处来感受和获得教育。
因此,幸福教育就是目的与方法的统一。
2.幸福教育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课题研究以新课改的理念及有关专家的理论为指导,能初步解决师生课堂生活疲劳、无幸福感及课堂效益低下等问题。
它有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能较快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让师生在单位时间内,教得轻松愉悦,学生学得快乐幸福,既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享受到课堂生活的幸福,又获得了较高的效益,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3.幸福教育是策略与行动的统一
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新学校教育管理的新思路,使幸福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功创建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发展新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我们开展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幸福教育的有效推行策略,在理论与操作层面,特别是实践层面力求有所突破。
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指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坚持人本关怀,以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为目的,尊重和爱护师生的个性差异,使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 提高师生幸福感。
1.幸福教育使师生在教育生活中学会如何追求幸福,如何享受幸福。
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发展。
2.幸福教育当前是理想化的,高于现实的,它引领社会,着眼未来,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人,同时让未来生活的理想首先体现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使人获得全面发展、自由和幸福。
3.幸福教育不仅给人以高品位的理想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给人以幸福及其体验,这种幸福及其体验对整个人生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的一生能否获得幸福,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其教育生活能否获得幸福,这正是幸福教育最深刻意义和价值所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说:
“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这个留下来的就是:
人的和谐发展以及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幸福,这正是幸福教育终极追求。
“办幸福学校、塑幸福心灵、享幸福人生”是我校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本课题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为前提,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为宗旨,让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内化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践行幸福教育的办学行为,打造幸福教育的办学特色。
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文化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理论文化体系;
2.环境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物质文化体系;
3.活动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行为文化体系。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结合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发挥优势的原则,既努力办出特色,又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制定配套措施抓具体,逐步实现办学特色。
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丰富幸福教育的内涵
(2)营造幸福教育的文化
(3)打造幸福教育的课堂
(4)开发幸福教育的课程
(5)探索幸福教育的策略
研究内容的操作设想
1.以书香校园来引领,丰富幸福教育的内涵。
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幸福教育的重要行动,把幸福教育的经典理论推荐给教师阅读。
通过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撰写教育随笔、读书体会,记录幸福轨迹。
2.以校园文化为基点,营造幸福教育的文化。
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丽的校园让人心旷神怡,雄伟挺拔的教学楼、纤尘不染的校园大道,芬芳四溢的花园草丛,错落有致的雕塑景点,独具特色的开放式庭院,梅园、兰庭、竹苑和菊圃各具特色。
在“臻美馆”内有开放式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馆和师生劳科技作品陈列室;“求真楼”“喻真楼”“葆真楼”“存真楼”走廊有师生作品展。
通过精心的布置,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
3.以科研课题为抓手,打造幸福教育的课堂
围绕幸福教育主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行动提供理论支撑,教育行动又直接成为教育研究的研究对象。
(1)“幸福课堂”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
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成长、共享快乐,感受成功、感受幸福。
开展“幸福课堂”方面的课题研究活动。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将幸福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使学科渗透成为进行幸福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打造“幸福课堂”是我校实施幸福教育的重中之重。
(2)开展“劳科技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
劳科技教育是幸福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实施幸福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劳科技是我校的传统特色,为我校赢得了良好声誉,我们将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劳科技教育与学生的潜能开发、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
(3)围绕“积极心理学”进行专项研究。
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题组长。
积极心理学是本世纪初才开始在国际上新兴的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着重研究人类心理的积极方面,如:
乐观、善良、慷慨、满意、充实、果断、卓越等积极心理,并鲜明地主张,人格力量和美德是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基石。
(4)进行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平台或单独建设幸福教育网站,满足实施幸福教育宣传、信息传递与反馈、交流与咨询等方面的需要,为开展幸福教育扩展时间、空间提供便利。
建设幸福教育资源库,充分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4.以课程建设为创新点,开发幸福教育的课程
以校本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发教育资源的同时,使教师丰富自身修养,享受幸福生活。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获得多元发展。
(1)劳科技教育课程
我校的劳科技教育有着丰厚的传统,2001年就被确定为市级劳科技特色学校,创作刻纸、剪贴、绢花等作品更是师生的拿手好戏。
多年来,学校作品走进了政府会议室,走上了江苏教育报,也走向了社区舞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将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让传统的劳科技教育升华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劳科技教育。
一是加强科学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航模、船模制作和自然探究等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开设动漫实验班,将儿童画创作、电子小报编辑、动画基本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科技教育项目。
我们坚信,学校劳科技教育这张名片一定会更加亮丽。
我们更相信,我们的师生会从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2)中华传统文化课程
学校以“国学伴我成长,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在2011年5月开发编制了一套校本教材《国学初步》。
这套教材共有三个系列六册,即吟唱两册:
《三字经》、《百家姓》;吟诵两册:
《弟子规》、《千家诗》;解读两册:
《千字文》、《论语选编》,分别对应低中高三个年段六个年级。
吟唱部分配上音乐,形成童谣,重在培养兴趣;吟诵部分教师作适当讲解,让学生自己感悟;解读部分由浅入深,教师可作较多讲解,重在让学生积累。
这套校本教材我们将在2011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小浸润其中,扎根其中,幸福无穷。
(3)活动课程
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全校集中开设各种校本活动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发展。
这些课程包括合唱、舞蹈、器乐、动漫、书法、武术等特长类学习小组,阅读与欣赏、写作、数学方法、英语口语等学科类培训班。
100%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些活动课程不但会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会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开发新校本课程——幸福教育课程。
5.以专题活动来推动,探索幸福教育的策略
在活动中促进,在活动中提高。
通过开展幸福教育主题活动,使教师正确理解、深刻把握幸福教育的涵义,体验教师的职业价值,运用科学地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幸福的教育,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系列活动。
如:
开展“教师的幸福”读书学习演讲比赛。
“经典诵读教师大讲堂”活动。
开展“书香校园”与教师的幸福人生,经典诵读浸润心灵实践研究。
(2)开展“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研究,进行“教师的幸福与专业化发展”交流体会活动等。
(3)开展家校牵手共建幸福的“感恩教育成就幸福家庭”活动。
(4)大力表彰树立爱岗敬业、热心幸福教育实践的先进典型,让幸福教育促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
(5)举行劳科技节、艺体节,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6)举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演讲和诵读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八、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分析文献资料进一步理清思路,为课题研究提供观察的视角、有意的启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调查问卷法:
进行教师、学生幸福感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研究者在实践中发现并确定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观察并反思,调整方案,进而循环进行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调整的研究方式。
本研究在着力打造“幸福课堂”,开展“用幸福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用行动研究法。
4.访谈法:
访谈是一种研究性谈话,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教师的幸福实践研究”中,访谈教师在研究实践中所得到的收获、体会,及存在的问题,是借助于教师的自我陈述,用访谈法。
5.叙事研究法:
指研究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诉说自己或别人经历过的教育生活,并诠释其中的意义。
本课题在“书香校园”与教师的幸福人生,经典诵读浸润心灵实践研究中,用叙事研究法。
九、课题研究原则
1、事业至上的原则
办幸福学校、塑幸福心灵、享幸福人生。
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一份责任去追求,让学校生活给孩子留下一生最为美好的记忆,让学校教育成就孩子的梦想,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最眷恋的场所。
2、科学发展的原则
以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育教学行动研究。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师生的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使一切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愿望得到尊重、行动得到支持、才能得到发挥、成果得到肯定。
4、实事求是的原则
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立足本校实际,努力为师生创设快乐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营造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体验到学校的温暖,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快乐,获得来自教育的幸福。
5、教育公平的原则
学校教育虽然无法改变学生的出身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但学生在学校里体验学习快乐、享受教育幸福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教育不应以人的出身而特权化,学校应给予每个学生公平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的权利。
十、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新课程要求出发,立足师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学校“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学生健康的成长”的办学理念,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从改革管理机制入手,以提升教师幸福教育观念为基础,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师生教育生活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分层开展多种形式的幸福教育活动,以幸福教育论坛为线索贯穿整个课题研究过程。
论坛的主要形式有:
网上论坛、座谈沙龙、专家讲座与对话等。
通过实践与研究,增强师生对幸福的理性认识和亲身体验,提升师生的幸福观以及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创造一种完整的幸福教育生活。
探索一条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径。
十一、课题研究过程
前期工作:
学习酝酿,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学习有关高效课堂、幸福教育的理论文献,加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2.在深入开展随堂听课、座谈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的论证工作。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4.完成各子课题的确立与申报立项工作。
5.邀请部分专家担任课题顾问。
第二阶段:
(2012年1月—2013年6月)
1.根据课题目标内容,确定分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全校铺开,全方位运作幸福教育课题研究。
2.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幸福高效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3.总课题组开展研究与实验过程的听课、评课等调研活动;
4.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定期召开研究例会,及时反馈研究信息,调整研究策略。
5.定期邀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
6.2013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7.外出学习与考察活动。
第三阶段:
(2013年7月——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
(2014年1月——12月)
1.总结、改进、提升与完善阶段;
2.音像、文献等相关成果的出版、展示等;
3.子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工作;
4.形成“幸福教育故事集”和“幸福教育论文集”。
5.完成相应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结题验收,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
十二、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师生幸福感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2011年10月
幸福教育网站
网站建设
2011年12月
幸福校园
学校校刊
2012年12月
幸福课程
校本课程
2012年12月
幸福课堂
教学设计集
2013年6月
最终成果(限3项)
教育与幸福生活
教育故事集
2014年12月
教育与幸福
教育论文集
2014年12月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2014年12月
十三、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教导处不室
年级组
1.学校健全课题研究网络。
实验教师不室
领导小组
校长室
教科室不室
德育处不室
后勤处不室
教研组
2.由两位校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直接引领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俩曾先后主持过全国、省、市多项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中现有特级教师1人。
常州市骨干教师3人,溧阳市学科带头人1人,溧阳市骨干教师2人,溧阳市教学能手2人,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或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主持、参与过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有50多篇发表。
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课题的深入开展。
3.本课题作为学校主课题,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教师参与教科研积极性高。
4.学校现有各类图书资料10万多册,报刊杂志100多种,200多台电脑全部联网,便于资料收集。
5.时间能得到保证,课题组每周一次小型活动(可与业务学习结合),每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
学校教科室将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随时跟踪调查,及时掌握研究情况。
6.学校保证本课题活动经费足额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