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8371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docx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重点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PD):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服务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平减指数(GDPdeflator):

GDP平减指数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没有剔除物价变动的名义GDP与剔除物价变动的实际GDP水平的比值(名义GDP以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而实际GDP则以基期价格水平计算)。

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nme):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

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budgetmultiplier):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的水平增减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

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性偏好陷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利率水平抵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下降而债券价格上升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无限大,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

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基础货币(monetarybase):

基础货币又称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与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

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潜在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即该国在充分就业水平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

二、计算题

1.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9

投I=300亿美元,政府购买G=160亿美元,T=0.2Y。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美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

(1)Y=C+I+G=100+0.9

+300+160

=Y-T=Y-0.2Y=0.8Y

Y=2000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G=300-160=140

△Y=

·△G=500

=Y+△Y=2500

2.在一国的经济中,消费函数C=200+0.75Y,投资I=100,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100.(单位:

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各是多少?

(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各是多少?

(3)为了达到1600亿美元的收入,需要的政府购买水平是多少?

(1)Y=C+I+G=200+0.75Y+100+100

Y=1300

C=200+0.75Y=1100

(2)投资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3)△Y=1600-1300=300

△G=

75

=G+△G=100+75=175

3.假设消费为C=305+0.8Y,投资I=395-200r。

货币需求为L=0.4Y-100r,货币供应量M=150。

(1)求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方程;

(2)求均衡收入和利率。

(1)Y=C+I=305+0.8Y+395-200r,得:

Y=3500-1000r(IS方程)         

  L=M 解得:

Y=375+250r(LM方程)

(2)联立

(1)两个方程解得:

r=2.5,Y=1000

4.设某一经济的菲利普斯曲线为π=π-1-0.4(u-0.06),试求: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画出该经济的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1)自然失业率是指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一致时的失业率。

在本题中,预期通货膨胀率为上一期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故在所给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中,令π=π-1,得u=0.06,因此,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6%。

(2)由所给方程知,该经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为-0.4,且是一条经过点(u=0.06,π=π-1)的直线。

如图18—2所示。

图18-2 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应地,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故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的垂直线。

三、简答题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

(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

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

由于甲乙两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3.GDP与GNP有什么区别?

用于计算收入(产量)哪个更好呢?

为什么?

(1)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即本国国民生产的总价值,要计入本国国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不计入外国国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两者的区别:

GDP是“领土”概念,“生产”概念;GNP是”生产要素”概念,”收入”概念。

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GNP=GDP。

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两者的联系:

GNP=GDP+本国国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国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

(2)使用GDP计算收入产量更好些。

①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作为计量指标,这样使得统计口径一致,便于国际间进行比较。

②由于国外净收入的数据不足,GDP比较容易衡量。

③相对于GNP而言,GDP是对经济中就业潜力的一个较好的衡量指标。

4.简要分析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吗?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作出概括性衡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但也存在以下局限性:

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5.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答: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

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

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

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6.三种不同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常规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7.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答:

宏观经济学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的说明,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

如图17—2所示。

图17—2 萧条状态与高涨状态的说明

从图17—2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7—3表示。

在图17—3中,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

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AS′S,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图17—3 滞胀状态的说明

8.试用IS-LM模型分析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效果(绘图说明)

答: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

当LM较陡、IS较平坦时,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使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刺激作用,政策效果较强。

反之,当IS较陡、LM较平坦时货币政策效果较弱。

 

图4—9货币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

图4—10货币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

9.绘图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叫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可能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也可能来自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

如下图所示,当需求曲线AD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供给保持不变时,价格水平逐渐上升。

10.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通过哪些制度得到发挥?

自动变动的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11.结合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三个概念,简要分析和评价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税收自动变化的机制,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水平会下降,累进税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政府支出会增加。

从而使得抑制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致国民收入以政府支出倍数的增加,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及税率。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引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增加而货币实际供给不变),从而减少投资,降低总需求。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

投资对利率越敏感,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差;

  表现在IS—LM曲线上,即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好。

12.试推导税收为比例税形式时的投资乘数。

Y=C+I+G

T=tY

13.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固定汇率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绘图说明)。

假定在固定汇率之下运行的一国中央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种政策的初始影响是使LM*曲线向左移动,提高了汇率,如图19—1所示。

图19-1 

但是,由于该国中央银行承诺按固定汇率交易本国与外国的通货。

根据固定汇率的运行机制,套利者对汇率上升作出的反应是向中央银行购买本国通货,这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进而使LM*曲线向右移动,直到回复到其初始的位置。

根据模型,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通常不能够影响产出,从而是无效的。

14.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浮动汇率下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绘图说明)。

假定一国政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国内支出,在理论上,这种政策可以使IS*曲线向左移动,如图19—2所示。

图19-2 

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允许汇率对经济状况的变动作出反应,自由地变动。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IS*曲线向左移动后,汇率下降,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浮动汇率下对产出或收入不产生影响,因而是无效的。

15.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增长核算方程)

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t=Atf(Lt,Kt)

式中,Yt、Lt和K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

  GY=GA+αGL+βGK

式中,GY为产出的增长率;G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L和G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16.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它有什么含义?

(绘图说明)

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Δk=sy-(n+δ)k

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项。

(n+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

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Δ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17.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的变动分别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绘图说明)

新古典增长理论虽然假定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但当把n作为参数时,就可以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

如图20—1所示。

图20—1

图20—1中,经济最初位于A点的稳态均衡。

现在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增加到n′,则图20—1中的(n+δ)k线便发生移动变为(n′+δ)k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A′点。

比较A′点与A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k减少到k′),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

这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

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高,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理解这一结论的要点在于,一方面,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并且注意到A′点和A点都是稳态均衡点;另一方面,由于A点和A′点都是稳态,故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

18.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答: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而适应性预期只是表明,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