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人.docx
《雪花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花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雪花人
送给世界的礼物
——《雪花人》绘本课(三年级科学启蒙)
三(5)班的学生进入小圆厅后,一见我都很开心,纷纷向我打招呼,性急的几个男孩子还马上脱口就问:
“马老师,听完故事还要画画吗?
”我反问一句:
“是不是很喜欢画画啊?
”他们用力地点着头。
看着他们急切的神情,心里很是愉悦。
虽然上学期只在二年级的两个实验班讲了几次故事,但是这两个班的孩子却都对我拥有了一种深深的情谊,每次见面打招呼的样子,就好像我教了他们多年似的。
是故事让我们呼吸相同,生命共振。
后来在史老师和杨老师的努力下,这两个班的孩子在读写绘实验中都有着非常出众的表现,今年进入三年级后,由于学校工作调整,史老师和杨老师又重新回到了一年级,着力低段读写绘的实验研究。
304班虽然换了老师,但是阅读并没有停下,在新任陆友松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整本书的共读。
但是,孩子们对于绘本的依恋还是很明显的啊。
我笑了,对孩子们说:
“这次,我给你们带来的将是一个跟以往大不同的绘本故事。
至于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听完故事后,你就明白了。
”
一
这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大屏幕上。
一片雪白的羽毛正在屏幕上曼舞飘荡。
我轻声问:
“它美吗?
”
“美!
”学生一致点头。
画面转换,一张树杈上灰白的蜘蛛网出现在学生面前,我又轻声问:
“它美吗?
”
“不美!
”所有的学生都摇头。
我没说话,继续播放,画面上又出现了一只灰黑色的蟋蟀,依然轻声问学生:
“它美吗?
”学生摇头,这时响起了蟋蟀的鸣声,再问学生:
“这声音你喜欢吗?
”有学生面露微笑,有学生还是皱眉摇头,呵呵,这不重要,我继续播放,这次画面上出现的是两个汉字——“继”和“断”,呵呵,孩子们这次又摇头了,因为我说到他们心里去了,对这两个经常用错的字怎么能喜欢呢?
我告诉学生,这些只是我们做的一个游戏,现在,故事正式开始了。
“很久很久以前,农夫还要靠牛和雪橇帮忙做工,用油灯驱逐黑暗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儿,爱雪胜过爱世界上任何其他东西。
”
画面上开始出现绘本的第一页,接着是我从版权页上截下的画面:
静寂的夜晚,一个男孩儿坐在被窝里,小猫蜷缩在温暖的被窝上早已睡得很熟了,可是男孩却仍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窗外纷飞的漫天雪花,接下来又是一幅更大的跨页的画面:
在一片白雪皑皑的背景中,远处的原野、树林,近处的房屋、道路都被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白雪,还是这个男孩子,画得很大,很醒目,他正仰目朝天,伸开双臂去拥抱这些飘舞的雪花。
伴随着这样美好画面的,是这样简洁而美好的文字:
他是威尔森·艾·班特利,人们都叫他威利。
一下雪,他就好快乐。
看着雪花一片一片落在手套上,落在佛蒙特州的田地上,落在谷仓的门把手上。
他觉得美丽的雪花像漫天飞舞的蝴蝶,又像苹果树上盛开的花朵。
我用舒缓、明朗、优美的声音来讲述这一段,让画面与故事,通过我的声音在学生眼前汇为一体,直接带学生进入到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中。
然后再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
“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爱一样东西,胜过爱世界上任何其他东西?
”学生有的幸福地点头了,说“有”,而有的却有些茫然地看着我。
哦,亲爱的孩子,这并不重要。
我们描述这种美好,就是要把你以前曾经有过的相似体验重新唤醒并变得更加清晰、具体、美好起来,而以前若没有经历的,则也会被这种美好所感染,然后去向往拥有这种美好。
比如这里的“爱雪”,就和一二年级时接触的亲人之爱不同了,这里的“爱”,开始体现为对“知识”之爱,只有热爱知识,能欣赏到它巨大的美,爱它胜过世界上任何东西,才能一辈子向着真理追寻啊!
可是这些都不用给学生去讲的,就让他们在故事中,在一本又一本的童书中去慢慢经历,这样也才能深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所以,我让学生带着自己那种美好幸福的体验,再去读这段文字:
一下雪,他就好快乐。
看着雪花一片一片落在手套上,落在田地上,落在谷仓的门把手上。
他觉得美丽的雪花像漫天飞舞的蝴蝶,又像苹果树上盛开的花朵。
故事继续进行,孩子们看着,与小威利一起分享:
和哥哥仔细观察蝴蝶的快乐,把苹果花送给妈妈的愉悦,也一起遭遇苦恼:
他最爱的雪花,却不能和他们分享,因为他没有办法保存他们。
故事到这里一转,如果说前面小威利对于雪花的热爱,是近乎于童话般浪漫的描写,那么这时的热爱,就开始构建在科学求真求实的平台上了。
妈妈给他一台旧显微镜,可以观察花瓣、雨滴和叶片,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观赏雪。
当其他小孩玩堆城堡、扔雪球时,威利却在收集雪花。
每个飘雪的日子,他都在研究雪的结晶。
同样,在这里我没有问一些容易带来简单思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其他小孩玩堆城堡、扔雪球的时候,小威利却要收集雪花啊之类的,那样只能引来简单的不加思考的回答,从而为孩子心里埋下随意的种子,我只是通过故事讲述与画面,让学生感受体会,这就是热爱啊,热爱一样事物,就是为它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啊,而在深入进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给你带来的是另一种巨大的快乐。
再让他们朗读这些美丽的句子,从而去更深地体验这种感觉:
每片雪花都有复杂而精致的图案,美丽的程度远远超过威利的想象。
他以为会出现相同的图案,结果却从来没有发现过。
他立志把雪花保存下来,让大家都能看到这些美妙的图案。
连续三个冬天,他试着画出雪花的形状。
可是,常常来不及画完,雪花就融化了。
而这时,你听到学生情不自禁读出了这种惋惜的语气的时候,就是对你讲这个故事的最好奖赏啊。
不过毕竟是三年级的孩子啊,所以我也在故事相关地方让学生参与讨论一下,比如讲到这里的时候:
威利十六岁时,听说了一种显微照相机。
他告诉妈妈:
“如果我有这种相机,就可以把雪花拍摄下来。
”但是这种显微照相机太贵啦,价钱足以买十头牛呢。
学生咂舌的时候说,让学生说说,爸爸妈妈听了威利的话会不会给威利买这种相机呢?
呵呵,这会儿学生可活跃了,不过不管说什么,都是根据他自己的经验来说的。
而当我继续往下讲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羡慕得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了:
妈妈知道威利很希望和大家分享他的发现。
爸爸说:
“为雪花小题大做,太傻了。
”不过,他很爱他的儿子。
威利十七岁时,爸爸妈妈用积蓄给他买了一台显微照相机。
在这里我幽了一默:
回去后可要好好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爸爸妈妈听啊。
学生都笑了。
接下来就是另外一种体验了,有了显微照相机的威利,应该能够把雪花拍下来了吧,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
第一批照片出来了,结果都是一团黑。
他并不放弃。
一次又一次失败,一片又一片雪花……每一场雪,他都在拍摄。
冬天走了,雪融化了,没有出现成功的照片。
他等待着下一个雪季。
热爱,是要为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画家并没有在画面上表现上述这些文字,因此我也只出现了一张空白的ppt,纯黑的背景上只有这些文字,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想象:
威利是如何一次次失败,但又如何一次次不放弃,重新开始拍摄的……
这样,当画面变换,出现威利那张欣喜若狂地拿着排出的成功的雪花照片飞奔出门的图像时,学生也跟着体会到了这种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欢喜,并且自然地表达在他们的声音里:
第二年冬天,他尝试了新的方法,成功了!
威利终于会拍雪花了!
他说:
“现在,每个人都能看到雪的结晶有多奇妙了。
”
故事到这里又发生了转折,学生的情绪也随之变化。
可是,那时候,没有人理解威利。
邻居们嘲笑他的想法和做法。
他们说:
“在这个地方,雪像土一样平常,谁稀罕照片。
”
这里再问学生,威利本来的目的就是要跟人分享发现雪花之美的快乐,可是人们却不理解他,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这里让学生讨论,学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了前面的认知经验,他们考虑的时候会以接近威利的思维来思考,然后再出现威利的回答:
这些照片是他送给世界的礼物。
这句话是整个故事的精髓,也是威利之所以这么执着于拍摄雪花的深层原因,当我们意识到我是世界的一份子,我享受这个世界美妙的同时,又能思考我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创造,使它变得更美好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我让学生又读了一遍,然后问学生:
你想过要送给世界一份礼物吗?
又会是什么礼物呢?
有些学生很快地举手,想说,但是我制止了。
亲爱的孩子,这个问题我们还将在很多很多的故事中再次相遇,而今天,我们的话题不在于此,你只要记着,你的一生,也是要给世界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的。
为了准备这份礼物,威利的一生都投入其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丽的雪花照片给越来越多的人带去了快乐,被用来做生日礼物,被艺术家用来启发灵感……
而他,也从普通的农夫成为闻名世界的研究雪的专家,人们称他“雪花人”。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变成有钱人。
他把每一分钱都用来拍照。
“我不能错过任何一场雪,”他对朋友说,“我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奇妙的发现。
”
威利是“雪花人”,他的一生都是为了雪花的,为了拍更多的照片,他在暴风雪中走了六英里路回家,结果得了肺炎,两个星期后去世了。
二
在这里我停下,告诉孩子们:
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百多年前,威尔森·艾·班特利就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和他最喜欢的雪花在一起……
我将故事又回放了一遍,但是这一遍和第一次不同,这也是这个绘本的特点,看书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为威利创作的一本人物传记绘本,在每页的旁边,都用黑色的方框注了一些当时的真实信息,衬着朵朵洁白的雪花图案,显得格外清新雅致,因此,这第二遍讲,就是把这些背景信息讲给学生听,同时,把第一遍讲述时那些关于威利热爱雪花,执着于把雪花拍摄下来的文字让学生再通过朗读,和我的讲述互相交织。
这样,威利从故事中走出,更加真实,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榜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最后,画面落在了最后一页:
威利的纪念碑,还有那些小镇上长大的男孩女孩们。
威利的故事也就这样随之流传。
那些纤巧晶莹的雪花,曾经飘过佛蒙特州的大地,又随着他的书翻山越岭,遍及世界。
远远近近的人都认识到,落在他们手套上的雪花,是多么美丽奇妙。
这一切,都要感谢——
雪花人班特利。
“同样,也要感谢优秀的作家:
杰奎琳·布里格斯·马丁,还有画家:
玛丽·阿扎里安。
感谢他们把威利的一生写成了这么好的绘本,雪花也就从美丽的佛蒙特州飘到了遥远的中国江苏宝应,落在了三(4)班孩子的手上,让我们欣赏到这些雪花,是多么美丽奇妙。
”我告诉孩子们。
值得一提的是,阿扎里安就生活在佛蒙特州,和威利曾经生活的小镇只有一小时的路程,她也是像威利一样的“农人艺术家”。
三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可是孩子们的好奇并没有结束,因此,我特别出示了雪花人班特利的一张工作照片,还有他说的一段话,以加强对于故事中“送给世界的礼物”的印象:
一般农场的农夫们,大都在天刚亮时起床,到牛群中工作。
我也在天刚亮时起床,却是因为想要发现挂着露珠的树叶,或被露水细致地装饰成珍珠项链般的蜘蛛网……
我带着相机,跪在湿湿的草地上,拍下大自然精致的点点滴滴。
我这样做,可以帮助许多人看到他们自己无法看到的美丽事物。
他们每天还是有牛奶喝,其他农夫会保证这一点。
不过,我想,我为他们做的,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
——威尔森·艾·班特利
然后,在《雪绒花》的优美旋律中,我把从网上下载到的一朵朵威利拍摄的雪花照片,一张一张播放给孩子,真是美啊,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听课的老师们也都睁大了眼睛,一朵朵的雪花在屏幕上开放,消失了,又开放,消失了,这些瞬息即逝的美妙,却在一百多年前就被永远定格在底片上,供全世界的人欣赏了。
四
看完后,再出示威利的那段话,“我这样做,可以帮助许多人看到他们自己无法看到的美丽事物。
”然后再一次播放课前出现的那几张图片。
树杈上的蜘蛛网。
美吗?
美!
灰黑色的蟋蟀。
好听吗?
好听!
在这里我补充了两本书,维·比安基的《森林报》和法布尔的《昆虫记》,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进入三年级后,学生的发展需要科普读物,这需要是建立在一二年段浪漫期阅读基础上,他们的阅读能力也达到可以自由读以文字为主的科普读物了,而《森林报》和《昆虫记》,还有《西顿动物故事》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蜘蛛啊,螳螂啊,麻雀啊等等,这些生活在身边的还有遥远山林中的动物,是那么热切地吸引着孩子的心灵,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欲望,想知道它们到底是怎么生活,他们的世界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9岁左右这个时期,我们称之为孩子进入了科学学习的浪漫期,所以,选择合适的读物,有条件的还可专门为孩子建立小小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记录等等,都是进行科学启蒙所必要的,这样才能为他后面高段进入科学学习的精确期,打下必备的基础。
所以,《雪花人》作为向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绘本,是再合适不过了,在这里我们首先向孩子传递的就是一种信念:
科学研究,是一件有别样趣味的事情,值得你用一生去爱,去付出,而那样,你也将送给世界一份礼物。
而阅读的同时,随着这些故事的展开,这些科学家对待自己所爱事物的那份执着,比如法布尔对蟋蟀有别样的喜爱,他不但长时间地观察这小昆虫,还不止一次写下,要去观察,要仔细观察,试想,这样的记录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而科学家们对于这些小昆虫给予哲学层面的更深思考,又怎么不让学生受到深深的感染呢?
比如法布尔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的蟋蟀啊,有你们相伴,我却感受到生命的颤动;而生命正是我们这些稀泥土坯的灵魂。
正因为这个缘故,我才靠着迷迭香篱笆,只是漫不经心地瞥一眼天鹅座,却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你们的小夜曲上。
一滴有生命力的、能够快乐和痛苦的黏液,其价值超过了无边的原始物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