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6116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

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素质大拔高1(附答案)

第一大题 第4~6题 

素质大拔高

本训练共设计小说阅读6篇,试题18个,共84分,用时84分钟。

第一关 本科上线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

冷 脸冯骥才

①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

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

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人。

②没人知道他的事。

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

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

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③冷脸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

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

练笑吗?

谁也弄不明白。

④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

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

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

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

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

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

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

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⑤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⑥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

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

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腕。

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

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

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

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

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

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

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⑦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⑧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

毛猴他俩往下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

他俩想:

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

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

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

毛猴见了,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

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⑨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

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

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

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

“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⑩全场又一阵大笑。

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

“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我退了。

”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

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

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了,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

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

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

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选自《小说月报》,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第②段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既让读者了解到他因曾受到过严重伤害而不会笑的真正原因,也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B.第⑨与⑩段中,冷脸在观众面前被毛猴当做“包袱”笑料,实在难为情,但为了风度,还是用反讽的语气称赞毛猴的表演,板着脸,带着怨恨离场。

C.小说叙事以本色朴素的白话口语为主,加入了大量的地方方言,读来别具风味。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凝练传神地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D.小说着意刻画“冷脸”肖像,表现人物对生活的冷峻态度。

由“赛个铁面人”“赛个睁着眼的死人”等肖像描写,可见冷脸迟钝麻木,心如死灰。

[解析] A冷脸不会发笑的真正原因谁也不知道,文中对传说只是表述为“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B联系后文冷脸再不去相声园子的情节,可以看出,冷脸称赞对方是真心的,为对方找台阶,并没有带着怨恨。

D冷脸虽然冷面如铁,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生活热情和丰富的内心活动,他喜欢听相声,他能从毛猴的讨饶中分析自己的处境,并主动称赞对方,起身离场,再也不进相声园子。

2.小说在刻画冷脸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示例:

①冷面如铁,阴沉黑硬。

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又黑又硬又阴冷,别人听相声放声大笑,惟独他赛个睁着眼的死人,即使退场时,也没有笑脸。

②喜听相声,热爱生活。

他好听相声,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

听相声就为了笑,而笑是对生活热爱的表现;虽然他冷脸不笑,但内心还是渴望笑声,热爱生活。

③心思细腻,心地善良。

毛猴精彩的相声逗得观众开心不已,却在冷脸身上栽了跟头。

面对毛猴的讨饶,冷脸明白自己成了看热闹的主角,主动称赞对方,起身离场,为对方找台阶。

在知道自己成了相声杀手、没人敢往南门外说相声时,为观众和演员考虑,从此不再进相声园子。

④自尊自爱,情趣高雅。

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只有干活的空闲去听听相声;在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的谈资、相声杀手时,马上主动离场,放弃自己的喜好,再不进相声园子。

__

[解析] 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果答“不苟言笑”或“敏感果敢”等酌情赋分。

3.这篇小说含蓄丰富,发人深省。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

(6分)

答:

__示例:

①放手也是一种爱(从冷脸的放弃进相声园子的角度)。

②微笑面对生活(从冷脸成为别人看热闹的角度反向)。

③冷峻也是个性(从冷脸面对生活的冷峻角度)。

④包容和尊重(从观众看热闹的心态角度)。

⑤功利的艺术,终会伤害观众,失去观众(从毛猴等表演者的目的,最终失去观众冷脸的角度)。

⑥生活不全是笑声(从冷脸和观众的角度)。

结合文本分析部分略。

__

[解析] 6分,任选两个,结合文本谈启示。

每一点启示3分、结合文本分析3分。

如有其他的理解,言之有理亦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导学号00774033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

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

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

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

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

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

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

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

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

“王九,好小子。

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

你累了吗?

热了吗?

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

“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

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

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

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

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

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

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

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

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

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

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

他决不提这些事。

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另一方面也借摔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

B.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这说明傀儡”王九”不仅是老头子表演的道具,更是老头子儿子的替身,是孤独人生的寄托。

C.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的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

D.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致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解析] A老人摔倒并不是为了吸引挽留闲人,也不是发泄心中的苦痛,是以这种“绝对而虚幻的胜利”表达他对孩子深沉的爱。

C的“冷漠无情”看不出来。

D中作者没有对“怒其不争”的批判。

5.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5分)

答:

__示例:

①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原因,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③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

__

[解析]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6分)

答:

__示例:

①生的寂寞与孤独。

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没有人知道他喋喋不休与之说话的是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更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

他把一切埋在心里,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

②生的顽强。

白发的生者只能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那衰老身躯的吃力表演,便是寂寞凄凉之中慈父深沉的爱,这种爱支撑着他顽强的活下去。

③生的无常。

赵四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也受着命运的拨弄,而且,他也像王九一样已经死去了。

作者写的并不是王九和赵四之间的恩怨,而是在命运拨弄下无处躲藏的生的无常。

__

[解析]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第二关 冲刺名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本题共3小题,9分)导学号00774034

墙上的图画

丁肃清

珍奶把一大盘刚出锅的羊肉放在桌上,一边吹拂着烫痛了的手指一边说:

“趁热吃!

清炖羊肉。

飘飘袅袅的热气弥漫着异香,诱引得我的喉头连连蠕动。

为欢迎我回老家来,她特意让人宰了一只羊。

我是珍奶抱养长大的,对老人家情同生母,时常回老家探视,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看着我大口的吞咽,珍奶慈祥的脸上如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细细密密的皱纹每一条都笑着。

“你爷在世时也好吃肉。

”她说,“三天没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爷去世已经多年,可是每当我同珍奶叙话,她总是提起爷这个话题。

这一次,她又讲了那个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

“打日本那时,你爷是土八路,轻易不敢回家来,怕汉奸告密。

有一天晚上回来,浑身上下成了泥人,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黑压压地一片蒺藜刺儿,我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儿时就听珍奶说这故事,那时候珍奶的故事美妙,像童话。

如今听起来淡了,淡得像一碗白开水。

真想让珍奶多说点别的,可提起爷过去的事情,她总是十分投入唠叨个没完。

院里,“咩、咩”地颤抖着几声羊叫,像小孩子的哭泣。

我莫名其妙地被吞下去的羊肉噎住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撩拨着我的心。

从窗子往外看,不见有羊的影子,只从窗外的墙根下传来一声声的羊叫。

珍奶见状出门,我随出。

门外的墙上,挂着一张尚湿的山羊皮,正是珍奶为招待我刚宰的那只羊。

墙根下,站着珍奶喂养的另一只羊,它仰起头,在墙上那张羊皮上依偎,深深地在那皮毛上舔、舔……我的心为之震颤。

珍奶牵开那只羊,说:

“这东西,还有灵性哩!

那一晚,我的胃里毛扎扎地难受,没有情绪同前来串门聊天的乡邻叙话。

珍奶却说得高兴。

少不了又提起爷的故事:

“……那天他摸黑儿回家来,躺在炕上就‘呼噜呼噜’地睡,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厚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挖,他都睡不醒……”

说得我真有些不耐烦,就说:

“老提这事儿干嘛?

说点别的好不好?

灯光下,珍奶的脸刷地变红,对众人尴尬一笑,久久不语。

第二日,我要离家归城。

在院里,我发现墙上少了那张羊皮,却留下了一个灰暗色的羊皮印儿,清清楚楚依然在目。

这时珍奶正收拾行李袋,嘱咐着为我送行。

那只山羊“咩、咩”地叫着猛然窜出,蹭在那墙上,在皮毛留下的印迹上猛舔:

“沙——沙——沙”,青砖上的沙粘落地,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壮烈的一幕。

车窗外,一路的风声雨声,全像是那只山羊舔墙的“沙沙”声……我固守了多年的一种进化观轰然坍塌:

只有人类才有思维有情感?

不是这样!

那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鸟一虫,或许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呢!

又过了很久,回故里探望珍奶。

她像是一下子老了,满头的银白,没有了以往甜甜的笑意,脸颊的皱折和郁闷紧板板地滞结在一起。

话也少,只是忙里忙外为我烧火做饭。

她已是七十五岁的高龄!

我漫步在院里,又瞧见那面墙壁上,上面隐隐约约还有那张羊皮的印迹,印迹上斑斑条条涂满艳红,像一幅绝妙的图画。

我断定,那是那只山羊舔上去的舌血!

只是不见了那只生灵。

问及它,珍奶说:

“不忍看它舔墙的样儿,赶集把它卖了。

真叫人感慨。

动物虽然不会说话,无法与人沟通,可它们何尝没有悲欢离合的故事。

动物尚且有情有感,何况人呢!

于是,我顿生怜悯:

七十五岁高龄的珍奶,孤独寂寥的珍奶,用心血和爱把我抚养成人的珍奶,岁月沧桑积蓄在她心中的情感像一部厚厚的家传宝书,我竟然一点没有读懂!

珍奶仍在默默地拾掇家务。

我在等她再说起爷的故事,再听听她讲……你爷回来躺在炕上呼噜呼噜就睡了,那脚上的蒺藜刺儿黑压压的一层,用针一根一根地挑都挑不醒他……那个故事。

可珍奶终究没有再讲。

现在我懂了,爷的故事原本就是珍奶心中遮风挡雨的一面墙。

她是在用心系念,在那墙上描绘图画!

我真笨,在那鲜灵灵的绘画前,我竟然麻木不仁呆若木鸡!

真想哭,于是我拉珍奶坐下,还像孩童时那般端坐在她的面前,对她说:

想听听你讲爷的故事。

(原载于《山东文学》)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作品一开篇就描写珍奶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给我吃的情景,既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爱又自然地引出了珍奶对爷的回忆。

B.文章结尾部分“我真笨”,是因“我”没有真正理解珍奶而生发出的自责;“真想哭”则是“我”为珍奶和爷的情感而生发出的感动。

C.文章比喻的手法运用很成功,如用暖风吹皱了的一池春水比喻珍奶的脸,就特别生动形象,写出了珍奶苍老、和善的特点,表现了珍奶对“我”的疼爱。

D.本文用羊舔墙的细节把通篇点亮,直击读者心扉,让“我”感悟到了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情感,万物都有,从而为“我”最终理解珍奶作铺垫。

[解析] 曲解文义,“真想哭”更多的仍是“我”没有理解、关爱珍奶的懊悔。

8.文章三次较详细地描述爷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5分)

答:

__示例:

①结构上起贯穿全文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珍奶讲述的不厌其烦与“我”听讲述的不耐烦,形成对照,突出珍奶对爷的深情。

③前两次听讲述的不耐烦与后一次“我”对讲述的期待形成对照,凸显了主题。

__

[解析] 5分,从结构、人物形象、主旨三个方面作答;如未答出“对照”,适当扣分。

9.请根据文本,试探究标题“墙上的图画”的意蕴。

(6分)

答:

__示例:

①运用比喻、双关的手法。

②表层义,一只失侣的羊对着墙上挂着的羊皮舔舐,后来羊皮被拿走,它竟还对着留有羊皮印迹的地方舔舐,斑斑条条涂满艳红的舌血,像一幅绝妙的图画。

③深层义,珍奶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与讲述爷的故事,也是在自己的心灵墙上绘一幅血迹斑斑但又美丽动人的图画,这使“我”懂得真正的孝顺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陪伴,更应从精神上去关心老人。

__

[解析] 6分,手法1分,表层义2分,深层意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本题共3小题,9分)导学号00774035

画 皮 

杨海林

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叫三坝的小村,那里总共几十户人家,两三百人。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村里要抓一个阶级斗争典型,开会讨论了几天,总是确定不下人选——这个村几代人都是土里刨食的主,肚皮尚且恓惶,哪有心思管别的事?

但这样的政治任务在当时来说是头等大事,完成不了肯定不行。

看到村干部犯了难,蒋三爷自告奔勇:

“别人有妻儿老小,我光棍一条——还是我来吧。

有人愿意背这个锅,村干部当然大喜过望,于是急忙往乡里汇报。

不久乡里就派来了专门的调查组,里里外外一分析,蒋三爷还真是个有问题的人——解放前有一段时间他去了上海!

按照时间推算,蒋三爷去上海时26岁,正是一身好力气的时候。

他去干了什么呢?

村里人都知道蒋三爷去上海的原因是他打死了一个恶霸——这事他在忆苦思甜大会上没少说——而他到上海后干了些什么,却一直没有人探询。

调查组的人去蒋三爷家了解情况,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蛛丝马迹——大热的天,蒋三爷总是穿着长袖的罩衫,袖口儿必定用皮筋束得紧紧的。

难道他的手腕上有什么秘密?

捋起来看,果然有一块亮亮的疤!

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调查组的人很快弄清了蒋三爷保守了几十年的秘密:

他在上海的时候加入了青帮,那块疤下面,原来有青帮刺下的文身!

这个结论可不是调查组的人随意得出的,因为手腕上的文身虽然被疤痕遮盖了,可是蒋三爷的后背上还留有一整块的文身。

刺的是关云长一手捋须、一手提青龙偃月刀,侧身跨赤兔马的《忠义千秋图》。

因为后背上的这张“画皮”,蒋三爷一下子成了这次运动的典型,要在乡里认认真真地开一次批判会,再被送到县里的监狱。

轮到开批判会的那一天,村里特意放了假,让大家都去现场接受教育。

以前类似的会议是很少有人愿意去的,但是这次不同,全村几乎没有一个人落下,大家都想亲眼看一看蒋三爷后背上的“画皮”。

遗憾的是那天蒋三爷还是穿了长袖的罩衫,袖口儿用皮筋束得紧紧的。

什么也没看到,村里人由原来的同情和好奇一下子变成了愤怒,有几个甚至想冲上去扯掉蒋三爷的罩衫。

只是因为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大家才不敢造次。

蒋三爷在牢里待了许多年,当他出狱的时候,我已经结婚生子了。

蒋三爷和我是邻居,关系又极好,他来逗弄我孩子的时候,我有时会问他画皮的事。

“我那时在上海滩遇到一个文身的先生,他的手艺极好,最拿手的是《忠义千秋图》:

关羽攒眉瞪眼,三绺长髯却又飘逸灵动——可谓是一紧一松张弛有度。

“青帮的很多人都在后背上刺下这幅图,可那些都是亡命之徒,很难说他们能活多久。

这个先生临死的时候,不忍心那么好的手艺消失,于是就把《忠义千秋图》在我的后背上刺了下来。

听蒋三爷这么一说,我更想看看他后背上的“画皮”了。

可是蒋三爷不给看。

蒋三爷从来不去村里的浴室洗澡,每天晚上,他都喜欢用我们不认识的药材泡好一木桶水,然后整个人坐进去。

我曾经问过他,他说这是防止自己的皮肤老化损坏了后背上的“画皮”。

蒋三爷的本家侄子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人家在城里做了大事,后来把蒋三爷也接到城里去了。

城里可不像我们农村,蒋三爷每天一把澡的习惯只好去浴室里进行了。

浴室里也会有一些文了身的人,所以起先没有人留意他。

但是后来,只要蒋三爷一去洗澡,浴室的伙计就会偷偷地打电话。

他的身后就会多了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人。

蒋三爷知道他在偷偷地观察自己,不知怎的,他竟然又回到了村子里来。

我到报社上班的第二年,蒋三爷死了。

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找了来,想买下蒋三爷后背的“画皮”。

经不住软磨硬泡和大价钱的诱惑,蒋三爷的本家侄子同意了。

可是当植皮医生被请来的时候,他捋起了蒋三爷的罩衫。

光光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不会吧,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又伸过头来瞧。

真的,蒋三爷光溜溜的脊背上什么也没有。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11期)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