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605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借助经典诵读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焦作市山阳区墙南中心学校

主持人:

郭娜娜

课题组成员:

刘娟娟;原佼佼;苏笑笑;张小利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充斥着一部分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文化,比如动漫游戏、网络动画、追星已成为当今儿童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沸沸扬扬的流行文化引导着儿童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而忽略了他们的精神和心灵的归属。

如果没有传统经典文化的补充和奠基,这些在时尚文化中熏大的孩子会在未来的社会中无处立足:

因为那些流行的昙花一现的东西没有给他们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他们也无法在这种繁闹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和社会认同感,而这种归属感、认同感恰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走好人生路的根本。

而当今的教育,普遍存在以知识为核心,以认知为主线,片面追求升学人数的功利思想占据了教育中教和学的主流,从而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没有把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从而导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偏差,只知道享受关爱,即很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家长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学分、重知识、重技能,唯独忽视做人教育。

不听家长话、任性骄横乃至于叛逆,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难题。

尤其是面对农村的小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外来务工、低保户贫困户等情况在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就更需要老师们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来促进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并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勇敢、更坚强,更善良;促使他们成为精神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经典诵读,让优秀的名著、经典的文化、脍炙人口的诗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智性情的变化,以此滋养学生的人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非常有必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

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经典诗文的精华,陶冶他们的心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塑造健康的人格。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社会的影响,与城镇学生相比,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薄弱,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在经典诵读中提升农村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经典诵读”,是指以课堂为主阵地的读书活动。

“诵”是指熟读成诵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让学生背诵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价值的著作,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老子》、《庄子》、《论语》等。

让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的审美,规范学生的言行,为孩子们的人生打好底色,做有根的一代人。

“读”是指带领学生系统阅读一些中外优秀书籍。

比如《木偶奇遇记》、《草房子》、《安徒生童话》、《小飞侠彼得潘》、《时代广场的蟋蟀》等经典著作,以书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加上各种活动,增进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等,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辨是非、认清善恶,以读促悟。

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概念,是一个课题不可能完全覆盖得了的,小课题的研究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人文素养,首先就是具有爱心:

爱祖国、爱父母、爱同学、爱社会、爱自然、爱自己。

其次要有责任心:

班级荣誉感、个人荣誉感、家庭荣誉感,能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责任。

第三,要有羞恶之心,学会辨别真善美,并能采取应有的行动,能用所学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最后才是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事。

总之,培养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预期要实现以下四个维度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学生在诵读经典活动中发展情智、塑造人格的途径和策略。

2、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赏析、创作文学的能力,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促使教师汲取经典文化的精髓,丰厚教师的文学底蕴,完善教师自身的素质结构,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构建小学生经典诵读体系,开发校本教材,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制定科学的多元化的学生经典诵读评价方案。

二.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09.2——2009.6)

通过调查分析,学习有关理论,确定研究的内容,设计研究方案,申报立项,选拔实验教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

文献研究阶段:

(2009.7—2010.2)

加强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培训和理论学习。

广泛收集材料,开展调查问卷,了解目前我校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基础,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

行动研究阶段:

(2010.3——2011.6)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按计划开展实验活动,发现问题,提出策略,不断调整完善课题方案,促使实验研究向纵深发展。

第四阶段:

分析总结阶段:

(2011.7—2011.12)

对课题实验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课题研究材料,撰写论文,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论证。

(二)研究措施

1.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在“充电”交流中加快研究步伐。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因此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

(1)逐步建立课题理论知识库

课题立项前后,我们从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把握与之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态势,并把这些文献集在一起形成课题理论知识库,供教师学习。

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认真学习文献资料,并撰写学习心得,以便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科研理论水平,使教师们明确“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引领学生开展“诵经”活动。

(详见附件)

(2)定期召开主题沙龙研讨

我课题基本上每学期举办一次主题沙龙研讨。

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一起开展沙龙研讨活动,围绕“经典诵读,我们如何取舍?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培养学生多元素养”“开垦亲子诵读的芳草地”“冷眼看网络语”等主题举行沙龙活动,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为教师行动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效的策略,为课题顺利高效地开展奠定基础。

(详见附件)

(3)组织各类培训,为课题服务

“学高为师”是一条古训,鞭策师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且行且思。

为了营造我校教师学习经典文学的浓郁氛围,丰盈教师的文化积淀,学校启动了人人争做“书香教师”的活动。

我们策划开展了“教师美文诵读比赛”“教师文学素养PK大赛”,这些活动加深了课题组教师的语文知识底蕴,提高了教师的文学修养,也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古诗文氛围,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用行动来感染学生诵读的热情。

除了在校内“学赶比”,我们还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全国新教育研讨活动”“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现场都留下了我们教师好学的身影。

满载而归的教师回到学校,还要展开二级培训和移植课的观摩,真正实现“一人培训,全校受益”的高效校本培训模式,为课题顺利发展服务。

2.提供切实有效的研究保障,为落实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1)组织制度保障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需要组织保证,我课题确立之初就建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全面保障课题研究的实施。

课题由沈颖、朱晓红老师全面负责,语文老师实施指导,形成了教科室协作管理,课题组具体操作的格局。

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采取了有效举措落实各项研究制度,保障外出学习、网络信息等的经费支出。

课题确立后,我们制定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工作组长及成员考核》、《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及定期研讨制和个人研究任务制度成了扎实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2)课题网站管理

我们构建了课题管理网站http:

//108.108.6.108/songjing/,动态反映研究过程,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实施考核管理,为课题评估提供重要的检阅平台。

该网站共设有方案报告、计划总结、方案报告、研究动态、诵读素材、成果荟萃、精彩掠影、理论探析等八个栏目。

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要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资料均能及时上传到网上,为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真正实行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

三.研究内容与成果:

(一)研究经典诗文诵读的目标与内容,建构学生诵读的目标体系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日渐明晰:

课文是范例,积累靠经典。

技巧在课内,容量在课外。

作为小学生,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心智发育的差别是很大的,相应的他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也是有着循序渐进地发展。

因此研究经典诗文的诵读目标与内容是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低段,偏爱读词句简短、音韵和谐的《弟子规》《三字经》和清新柔美的儿童诗,欣赏温情四溢的绘本;中段,喜欢读童话、成语故事和古诗对韵;高段,侧重读民间故事、散文小说等。

因此,我们根据年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指导学生习得多种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1.低年段亲近文字,感受阅读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低年段能借助拼音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而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们以《课标》为宗旨,在低年段尝试了《三字经》、童诗和绘本的教学指导,使学生一入学就能从经典文化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爱上阅读,乐于表达。

(1)素读《三字经》,体会吟诵的静美。

组长沈颖老师身先士卒,尝试了《三字经》片段的吟诵教学。

她选择了《囊萤映雪》《负薪挂角》的故事,创设了“智慧闯关”的情境,通过纯粹的素读,加之孩子喜闻乐见的相关动画,引导学生感悟了古人勤奋苦读的精神。

学生在典雅的《渔舟唱晚》的旋律中朗声诵读,仿佛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古时私塾诵经的场景。

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2)美读童谣,感受想象的瑰丽。

沈安姣老师的童谣赏读课《雪》是基于同主题的教材自主建构。

她选取了四首有关雪的诗词童谣,通过语言和媒体营造了形象的情境,带领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渐渐走进雪的童话世界。

诗情和画意相生,智慧与灵性共舞,文学的种子已然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萌芽……

(3)智读绘本,体验创造的乐趣。

朱晓红老师绘本课《我妈妈》全方位地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小朋友既走进了布朗先生丰富多彩的绘本,感受“我妈妈”的奇丽伟大,更引发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将生活中的妈妈也幻化在精致的画纸上,原创了三本童真烂漫的横小版《我妈妈》,让学生感受了“读写绘”的诗意语文的独特魅力,让阅读真正找到了“悦”的滋味。

刘芬老师的《小猪变形记》,吴阳老师的《逃家小兔》等绘本课也让孩子从此对绘本爱不释手,他们在读读、写写、绘绘的过程中温润了心灵,亲近了文字,创造了快乐,富足了人文精神。

2.中年段趣读民间故事,感悟传统文学的魅力

中年级学生识字量已能满足独立阅读的要求,并能根据上下文基本理解词句意思,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期间,学生乐于阅读童话、寓言等故事情节比较鲜明的文体,而民间故事作为是我国传统文学的明珠,推荐给学生阅读时不错的选择。

蒋红莉老师执教的民间故事阅读指导课《巧女故事》由学生喜闻乐见的脑筋急转弯导入,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我国民间文学的殿堂,共阅读了《九斤姑娘》、《巧姑妙答》、《其满汗智答大汗》、《孔子遇路妇》四个充满智慧的故事,重点研读了《九斤姑娘》,通过比读、诵读等方式感受民间故事“地域性、口语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