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诊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5455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诊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诊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诊断.docx

《人力资源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诊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诊断.docx

人力资源诊断

—博学笃行·盛德日新—

 

 

 

院系:

旅游管理学院

班级:

11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题目: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与动态情境理论和国学结合的人力资源诊断

学号:

2011210110

姓名:

冯玉英

 

目录

分述一:

角色就是人格(结合动态情境领导理论)

············2

分述二:

得其时,当其位(具体诊断彭老师课上)

············4

分述三: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诊断张老师课上)

············6

分述四:

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宽,只渡有缘之人(国学小感)

············8

综述:

境由心造,修心才能开智

············9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与动态情境理论和国学结合的人力资源诊断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国学中就是这样形容企业文化的。

结合课上张老师和彭老师的内容,我将分以下几个部分展开我的诊断。

分述一、角色就是人格(结合动态情境领导理论)

PaulHersey在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情境领导模式”理论,即在领导和管理公司或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而改变领导和管理的方式。

管理的重点在于领导者自身。

根据PaulHersey和KennethBlanchard开发的情境领导理论,员工在特定工作下将员工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那么我也参照此将学生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R1“没能力,没意愿并不安”的阶段;即同学们不具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也不愿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并感到焦虑的阶段。

  第二阶段为R2“没能力,有意愿或自信”;即同学们虽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但是却有自信或者想要接受相关培训以提高自身的能力的阶段。

第三阶段为R3“有能力,没意愿或不安”;即同学们有人力资源相关的能力却没有意愿或者不安于从事学习。

  第四阶段为R4“有能力,有意愿并自信”。

即同学们有人力资源相关能力并且有信心有意愿认真学习,这是最高阶段。

相对于学生的四个不同阶段,老师应采取四种不同的授课风格(领导风格)即S1、S2、S3和S4,当学生在第一阶段R1时,老师要采取“告知式”来引导并指示学生;当学生在第二阶段R2时,老师要采取“推销式”来解释工作从而劝服学生;而当学生在第三阶段R3时,老师要采取“参与式”来激励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到了第四阶段R4,老师则要采取“授权式”来将学习任务交付给学生,老师只需作监控和考察的工作。

 情境领导模式把员工的工作状态分为四种,我也类似将学生学习状态分为四种:

  第一种消极的学习者(学习水平低,学习意愿也低);

  第二种为热情的学习者(学习水平低,学习意愿高);

  第三种为谨慎的执行者(学习水平高,学习意愿低);

  第四种为高效的完成者(学习水平高,学习意愿高)。

与学习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是四种不同的授课类型:

  第一种为教练型授课,向学生解释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同时继续指导学生去完成任务;

  第二种为指令型授课,对学生的角色和目标给予详尽的指导,并密切监督学生的学习成效,以便对学习成果给予经常的反馈;

  第三种为支持型授课,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第四种为授权型授课,提供适当的资源,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将学习任务交由学生全权负责、独立作业。

分述二:

得其时,当其位(具体诊断彭老师课上)

实际上,彭老师的课上学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经历了R1——R4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变化的位置。

学生实际处于“无能力,有意愿或自信”的阶段,即R2阶段(这里我们假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开始都比较高),学生也扮演着“热情的完成者”角色,而彭老师采取的是“教练式授课”,所以乍一看,学生的积极性高也比较配合,开始的课堂上比较活跃,也不排除大家的好奇心比较强。

随后,当彭老师请宋杰同学和王海乐同学上台分别说出他们未来的目标时,学生的成长过程改变了,这时彭老师没有支持宋杰同学成为“千亿万富翁”的想法也没有支持王海乐同学成为“职业经理人”的目标,而是沉重的给他们以打击,虽称他们为“左膀右臂”,但这和平时其他老师对学生的各种梦想予以支持截然相反,对宋杰和王海乐及其他一部分同学,这很可能是打击,所以他们处于“无能力,无意愿或自信”的R1阶段,另一部分同学则因为老师的与众不同继续保持R2阶段,甚至热情有所加强。

随后,在彭老师的倡导下组成国学委员会,一部分同学在同学们的推荐中脱颖而出成为委员,这时,我们认为在老师前面的教授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一部分同学处于“有能力,无意愿或自信”的R3阶段,一部分则处于R4阶段,直至授课完成。

这个阶段,R1——R4四种全都存在,这并不奇怪,在学生的听课过程中一部分会越来越感兴趣也有一部分会对内容不感兴趣,这并不表明课程没有成功,衡量课程是否成功的方式应该是R4最后占总人数的比例。

在“固本培元”这堂课中,彭老师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运用了三种不同的讲授方式“教授型授课”“支持型授课”“授权型授课”,由于这只是一堂课并没有长期跟踪同学们的完成结果,所以“指令型授课”并没有体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分阶段的标准是根据两个标识性的事件,分别是“宋杰王海乐上台”和“委员会的组建”。

可以看出,彭老师较为巧妙地运用了国学中“得其时,当其位”的哲学。

当然,彭老师的课上也有缺陷或者具有争议的地方,首先,对于打击宋杰和王海乐,在吸引一部分人的同时却打击了另一部分人,付出了代价,希望可以换其他方式;其次,对国学和人力资源的结合不是特别紧密,没有切实给出人力的案例或者剖析,值得商榷。

为了使陈述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上课的角色转换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教授型授课支持型授课授权型授课

R1

R1

R2

R1(无能力且无意愿)R3(有能力无意愿)

R2R1

R2(无能力但有意愿)R4(有能力有意愿)

R1

R1

R2

由上图我们看出,最后的结果是R1、R2、R3、R4都存在,解决方案我们将在综述中给出。

分述三: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诊断张老师课上)

这里,虽然老师没有留诊断张老师自己的作业,但我想作为附加作业交上,也想再进一步且更加熟练的对“动态情境领导理论”进行应用,略有拙见,敬请谅解。

和彭老师相比,对于张老师我们更为了解,去年已经上过张老师的《企业管理》,对于老师的讲课风格和课堂的流程更为熟悉,这就避免了适应的环节,也减少了相互磨合的时间。

跟张老师的学习过程,我们也经历了像彭老师类似从R1——R4的变化,甚至直言不讳的说,有个别同学还处于R1阶段。

和彭老师的讲课风格相比,我个人更偏爱张老师的风格,最重要的原因是张老师从来不会打消我们的积极性,每次都是循循善诱,引导我们去思考,自己去探求结果,这样才记忆深刻。

以上,对于全班同学对在张老师的课堂的反应的诊断,我就不再赘述(因过程很类似于彭老师的课堂),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局部,这里我只论述自己对于张老师课堂的反应情况,如有不周,敬请谅解。

首先,从本学期课堂开始,我处于R1阶段,这里的没兴趣并不是和老师的讲授风格相关,而是因为个人大三下学期关于考研还是就业的决定尚未敲定,心情比较焦躁,无心学习。

这时我是消极的学习者。

然后,经过两周的学习,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慢慢的愿意去学习,也决定了考研的大方向。

这时的我处于R2阶段,虽然不是特别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我在跟着老师积极地思考,我觉得这是一个思维的锻炼和提升过程,不仅是对于我的本专业学习甚至对于人生也有很大的启发。

这时候,我开始注意老师的讲课风格,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张老师并不是遵守领导者的四个阶段,而是有穿插的进行,具体的依据是学生的表现和课堂的进度,这一点我很喜欢,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目标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张老师更多的运用的是“指令型的授课”,即和我们共同面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共同完成课上任务,这个过程中,我是热情的学习者。

随后到现在,张老师的教学风格有些改变,过渡到了“授权型授课”即提供适当的资源,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将工作任务交由学生全权负责、独立作业,组成委员会并定时召开大会进行征文比赛。

而我,转换成了“谨慎的执行者”,但我不敢说自己已经过渡到了R4阶段,这虽然是我的努力方向,但我认为我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会继续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我们共同的努力,也发现了张老师身上最大的闪光点“敢于承担责任”,当张老师上课说是自己的错没有参加委员会时,作为学生我被深深的感动,这样敢于承担责任的老师确实很少见,这样认真负责的老师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珍惜。

谢谢张老师的教导,让我更加相信思考的力量,也在慢慢的改变,在专业道路上踏实的进步。

分述四:

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宽,只渡有缘之人(国学小感)

其实说起来,我算是在同学中比较早接触国学的,在大二的暑假有幸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带我的部门经理是一位资深的国学研究者,在他的影响下,我接触了《道德经》《中庸》等国学著作,并有幸在晨会分享时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水平。

所以,国学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是我切实能感受到的,当时公司的董事长就是一名国学大师,他温文尔雅,说话温文尔雅却透漏着不能违背的霸气,这是很多年的修炼才达到这种效果,在他的管理下,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马克思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想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确实是相通的,可以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到管理中,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课堂的管理也可以。

但是我觉得,在管理中运用国学,应该是潜移默化并且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刻意的去做,越是刻意的做反而会得到不好的结果。

 

综述:

境由心造,修心才能开智

在前面,我卖了个关子,最后我们会得出什么样的诊断结果并如何进一步的改进呢?

下面我来一一说明。

对于诊断结果,我分以下几点来阐明,若有不足,敬请指出,个人拙见,还望体谅:

1、课堂上虽有一部分同学积极参与和思考,但经常是几个同学在参与,大部分同学不是参与者而是旁观者,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2、即使是积极参与的同学也难免经常“走私”不能全心投入,这显然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养成的一种惯性;3、彭老师的讲课虽然很有激情,但有些时候有点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传销的成分;4、彭老师的讲课内容不能引起部分同学的兴趣,在教学方法或者内容上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当然,以上我所说的,都是不足,因为优点在前面已经说明,而且我们的目的是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听课效率。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给出我的几点解决意见,可能欠考虑,但我还是想说一说:

1、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仅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有出勤率、完成作业情况和成绩挂钩,这个不能由各班的学习委员代办,容易相互包庇,而应由老师上课不定时的点到抽查取代;2、在同学回答不出问题来时,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措施,这里,我个人认为让他唱个歌或者表演个节目比较有可行性,因为大学生一般都不愿表演,这样可以激励他们认真听课并思考,跟上老师的进度;3、老师的讲课风格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活跃气氛的因素,这个今年在新东方老师的授课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适时的活跃气氛会让疲惫的同学重新打起精神,不仅不会拖慢课堂进度,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在讲课的方式上,对于彭老师希望能把握“度”,不要太过,内容也希望更翔实。

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境界是修出来的,我会进一步的认真学习,修炼自己,争取在今后在这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我的人力资源诊断,如有不足和不周之处,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