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44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docx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备战高考

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纲要求

全国卷五年考情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017·卷ⅠT31,2017·卷ⅢT4,2015·卷ⅠT3,2014·卷ⅠT3、T30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对应学生用书第15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下图中①~④分别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4)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用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

2.内环境及其组成成分

(1)比较几种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生活的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2)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①血浆的主要成分:

②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①概念:

简单地说,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影响因素: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

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温度

①细胞外液的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②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新陈代谢: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_℃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4.内环境的作用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材边角知识] 必修3 P3“相关信息”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

分析二者成分:

水泡:

主要成分是组织液。

血泡:

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还含有血细胞。

1.判断正误

(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

【提示】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于组织液。

(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

【提示】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

(4)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

【提示】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提示】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6)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提示】 血浆中含有缓冲对NaHCO3/H2CO3等,机体产生的乳酸能与NaHCO3发生反应,因此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

(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

2.据图思考

已知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的多种细胞,据图填充下列有关内容。

(1)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2)b中细胞2是否都消耗O2,尝试举例说明。

有的细胞不消耗O2,如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

(3)下列物质可以存在于上述图示内环境中的有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CO2 ②K+ ③氨基酸 ④胰高血糖素 ⑤神经递质

⑥尿素 ⑦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 ⑧呼吸酶 ⑨血红蛋白 ⑩消化酶

(4)a、b、c三种细胞外液中,c中的细胞种类最多。

[理解—深化探究]

1.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提示】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

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2.下列生理过程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细胞呼吸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

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提示】 ②⑤⑥⑦

3.熟记内环境及其组成的两个“必须认准”

(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

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

②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

1.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

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B.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糖和蛋白质的含量

C.③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多

D.①②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 [读图可知①为组织液,②为淋巴,③为血浆。

其中X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即①;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血浆渗透压较高,通过神经调节,会使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水盐平衡;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

]

2.(2018·怀化市高三二模)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

[技法总结]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示意图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图1体液转化关系 图2碳循环中生态系统的成分

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单(双)箭头的指向。

(1)体液交换

(2)碳循环:

双箭头两端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各成分都指向的是无机环境,除无机环境外各成分都指向的是分解者。

 (2018·山西省四校联考)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C [①为淋巴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②③构成,A错误;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成分,B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C正确;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含量升高,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由图可知,右侧是入胰岛的血管,左侧是出胰岛的血管,故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

]

考向2 内环境中物质成分的判断及其理化性质

3.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l-的浓度

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B [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A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正确;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和无机盐(主要是Na+和Cl-)的浓度,C错误;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D错误。

]

4.(2018·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调研)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导学号:

67110064】

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

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

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

B [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的生存环境,因此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C.内环境的稳态仅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

下降

C [A项中的三种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由于Na+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而K+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所以它们分别维持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指温度、pH和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还指各种物质的含量(如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虽然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酸碱度不会明显下降,D正确。

]

考点二|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机制

(对应学生用书第156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

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

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实例:

pH调节的过程图解

(5)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稳态失调的原因及实例

(1)稳态失调: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原因

(2)稳态失调的实例(连线)

①血糖平衡失调      a.发热、中暑

②pH失调b.组织水肿

③渗透压失调c.酸中毒、碱中毒

④体温失调d.低血糖、糖尿病

[答案] ①-d ②-c ③-b ④-a

1.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

2.人体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

【提示】 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

3.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