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991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

《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政策及法规.docx

农村政策及法规

 

农村政策与法规

教案

 

2013年9月份

 

《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设计

本教材依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立足于实用实效和能力培养,从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好农村政策与法规,有利于更好地宣传、贯彻和落实农村政策与法规,有利于培养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出发,精选了部分主要的农村政策与法规。

教材分三个部分共11个单元。

第一部分时导论,是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概述;第二部分法规篇,主要介绍了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规、农业生产经营法、合同法及农业承包合同;第三部分政策篇,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农村改革发展政策、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农业投入和农业科技政策。

第一部分导论1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关系。

(2)了解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培养在农村社会经济活动中,贯彻实施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能力。

1.1农村政策(理论2课时)

1.1.1农村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农村政策,是指党和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农村政策除具有政策的一般特征外,从其本身性质出发,还具有以下特征:

1.1.1.1内容上的纲领性1.1.1.2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1.1.1.3具体应用上的灵活性1.1.1.4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1.1.2农村政策的具体目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农业产值目标、农村产业结构目标、农民收入目标、农村环境目标以及农村社会目标。

1.1.3农村政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党在不同时期制定和实施的农村政策使我国农村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政策指导农村社会经济活动。

农村政策协调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

农村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

农村政策实现国家对农村发展的宏观调控。

农村政策规范和约束农村经济社会活动行为。

1.2农村法规(理论2课时)

1.2.1农村法规的本质与特征

1.2.1.1法规有关概念的解释

(1)法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在于保护、巩固与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律是指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法的具体形式之一。

(3)法规一般是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

(4)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行政工作,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律法规的总称。

(5)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辖区内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而制定的。

(7)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与行政法规制定、发布、实施于本部门或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

(8)国际条约是指国家之间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规定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2.1.2农村法规的概念

农村法规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地方机关制定和颁布的、适用于农村生产经营活动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2.2农村法规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任务

农村法规的任务是由我国农业发殿的目标决定的。

我国《农业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村法规的任务就是保障农业发展基本目标的实现,为国家干预农村社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任务: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裕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1.3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关系(理论2课时)

1.3.1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联系

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党在农村的政策经实践证明是成功有效的、通过一定的程序使之稳定下来,就形成了农村法规。

其联系具体表现在:

1.3.1.1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是广大农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工具,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1.3.1.2农村政策是制定农村法规的依据,农村法规是党的农村政策的体现和法律保障

农村政策是党和国家指导、组织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1.3.1.3农村法规是实现党的农村政策的重要形式,又对党的农村政策有制约作用

实践证明:

农村法规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农村政策。

1.3.2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主要区别

1.3.2.1制定机关不同:

农村法规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和普遍约束力。

1.3.2.2实施方式不同:

农村法规的实施,除依靠宣传、教育手段处,还要依靠国家强制力,即对违法行为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给予民事、行政或刑事制裁。

1.3.2.3表现形式不同:

农村法规表现为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以国家名义明确规定了人们在农村经哜活动中的行为准则,确定了农村经济主体在农村主体在农村经济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

1.3.2.4调整的范围不同:

农村政策涉及的范围比农村法规要广,它可以通过各个不同的渠道渗透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1.3.2.5稳定性不同:

党的农村政策和农村法规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农村法规的稳定性更强,因为其制定、修改的程序比较复杂。

1.3.3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辩证运用的统一

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辩证关系:

农村政策与法规都是党和国家管理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工具,两者既有区别。

不能相互替代,又有密切联系,不能完全割裂开来。

实践运用中需掌握的原则是;

有法律规定的,应依法办事和执行;无法律规定的,但有政策规定的,应依政策办事和执行;政策与法规有矛盾或不一致的,应依据法律办事和执行。

在实施农村政策与法规过程中,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情况,通过一定的程序,不断进行调整。

1.4农村政策与农村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理论2课时)

1.4.1农村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4.1.1农村政策的制定

是指党和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农业和农村的具体政策。

农村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我国农村的实情为依据,既要考虑到全国农村的一致性,又要考虑到发达地区农村与落后地区农村的巨大差距,农村政策的制定要贯彻“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农村发展指导思想。

1.4.1.2农村政策的实施

是指农村政策制定出发后,把政策规定的内转变为现实行动的过程。

(1)影响农村政策实施的因素。

(2)农村政策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3)农村政策实施的方法。

行政命令、经济杠杆、法律手段、思想教育

1.4.2农村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1.4.2.1农村法规的制定

又称农业和农村立法,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农业和农村的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有关农业和农村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农村法规的表现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

以《农业法》为例,法律规定的程序为

(1)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

(2)法律制定的确定阶段

1.4.2.2农村法规的实施:

是指国家有关执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各级人民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及经济单位、公民等贯彻执行农村一系列法规的过程。

1.4.2.3农业行政执法:

是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农业行政机关按照相关法规对农业、农林经济活动实现监督检、违法处理的过程。

可分为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理解农村政策和农村法规的内涵,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与一般政策和法规相关比较,国家制定的农村政策和农村法规具有哪些特征?

2、分析农村政策和农村法规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部分

法规篇

2农业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2)掌握农业法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规定。

(3)深刻体会农业法对新阶段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意义。

(4)全面理解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5)培养运用农业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1农业法的立法目的与基本原则(理论2课时)

2.1.1农业法的立法目的

根据农业法的立法目的和确立的基本目标,农业法立法目的概括为:

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三农”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农”现代化目标

2.1.2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2.1.2.1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原则

2.1.2.2保护“三农”利益原则

首先,农业处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农业法将发展农业作为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其次,农业法体现了保护农村利益的原则。

第三,农业法体现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此外,农业法确立了农业保险制度。

2.1.2.3农业经济、生态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首先,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当与农业生态的维持和改善相结合。

其次,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当与农村社会的发展同步,逐步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目标。

再次,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应当与农村社会的发展同步,实现农民、农村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1.2.4坚持科教兴农的原则

是指依靠农业教育和科技进步,全面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使农业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道路。

2.1.2.5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是指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使农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2.1.2.6社会支持、共同参与原则

基本含义是:

在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业的基础地位薄弱和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社会和个人以及国外的各种资源、共同支持和参与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农业法确立了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总体水平的方针,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第二,农业法确立了鼓励社会力量以及国际国力量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方针。

第三,农业法还确立了引导农民自身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投入的政策。

第四,农业法还规定了除财政与资金投入外的其他农业支持措施。

2.2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理论2课时)

2.2.1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制度

2.2.1.1我国实行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度

2.2.1.2我国的土地使用政策

2.2.1.3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的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

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印权,转让使用权。

(1)农村土地流转要明晰所有权归属。

(2)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保持农业用地性质不变。

2.2.2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度

2.2.2.1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户家庭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履行上缴义务,其余所行全部归农户所有。

2.2.2.2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2.2.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新农村建设

2.2.2.4加快发展多嘴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第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2.2.3支持农业发展制度

2.2.3.1农业财政投入优先政策

(1)国家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2)逐步提高财政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

(3)对政府农业投资监督。

2.2.3.2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在实践中,应强化和落实以下具体措施:

(1)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2)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5)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6)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7)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8)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9)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怎样理解农业法的基本原则?

2、谈谈如何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3、怎样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3农村土地承包法

学习目标

(1)深刻体会农村土地承包立法的重要意义。

(2)了解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3)熟悉家庭承包经营中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

(4)增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保护和经营权流转的认识。

(5)培养学生依法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能力。

3.1我国农村运动场承包经营制度(理论1课时)

3.1.1农村土地的概念

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3.1.2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3.1.2.1家庭承包

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公平分配、人人有份的原则,统一将耕地、林地、草地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一种承包方式。

其特点是:

承包双方当事人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

承包对象主要是耕地、林地和草地。

承包期较长,30年

3.1.2.2其他方式承包

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调等方式,将“四荒”地、养殖水面等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一种承包方式。

3.2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理论1课时)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3.2.1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

3.2.1.1发包方的权利与义务

(1)发包方享有的权利。

(2)发包方承担的义务。

3.2.1.2承包方的权利与义务。

(1)承包方享有的权利。

(2)承包方承担的义务。

3.2.2农村土地承包的原则和程序

3.2.2.1农村土地承包的总原则

(1)公平原则

(2)公开原则

(3)公正原则

3.2.2.2农村土地承包基本原则

(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2)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3)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承包法第十二条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

(4)承包程序合法。

3.2.3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

3.2.3.1农村土地承包的期限

承包期限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续的期间,在这个期间内,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3.2.3.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1)土地承包合同概念。

(2)土地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

(3)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

3.2.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3.2.4.1承包期间,发包方不得收回和调整承包地

3.2.4.2承包人应行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3.2.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2.5.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

(1)承包

(2)出租

(3)互换

(4)转让

(5)入股

(6)四荒使用权拍卖

3.2.5.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的原则

(1)平等协商、自愿、有偿原则。

(2)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

(3)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剩余年限的原则。

(4)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的原则,

(5)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优先原则。

3.2.5.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主要内容

3.2.5.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

3.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理论1课时)

3.3.1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主要是指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发包方与承包方发生的纠纷,也包括土地承包当事人与第三人发生的纠纷。

3.3.2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解决方式

3.3.2.1协商

3.3.2.2调解

3.3.2.3仲裁

3.3.2.4诉讼

3.3.3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法律责任

3.3.3.1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民事责任

(1)停止侵害

(2)返还原物

(3)恢复原状

(4)排除妨害

(5)消除危险

(6)赔偿损失

3.3.3.2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政责任

3.3.3.3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刑事责任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立法的重要意义。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主要条款?

3、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遵行的原则。

4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规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掌握我国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2)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理解并掌握森林法的基本内容。

(3)了解我国各类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会利用法律手段对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4)理解并掌握环境保护法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使学生树立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4.1土地管理法(理论1课时)

4.1.1土地资源

4.1.1.1土地资源的特征

(1)生产性

(2)整体性

(3)区域性

(4)动态性

(5)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

(6)多功能性

(7)面积有限性

(8)不可替代性

4.1.1.2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1)耕地面积锐减

(2)水土流失严重

(3)土地沙漠化严重

(4)土地盐渍化严重

(5)土壤污染形势严峻

4.1.1.3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1.2土地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是指对人们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特别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1.2.1土地所有权

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1)国家土地所有权

(2)集体土地所有权

4.1.2.2土地使用权

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

(1)国有土地使用权

(2)集体土地使用权

(3)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

4.1.2.3耕地保护

4.1.2.4法律责任

(1)非法交易土地的法律责任

(2)非法占用土地的法律责任

(3)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法律责任

4.2森林法(理论1课时)

4.2.1森林资源

4.2.1.1森林资源的概念

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4.2.1.2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1)资源类型多

(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3)森林分布不均

(4)森林结构不合理

4.2.2森林法

是调整人们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2.2.1植树造林的有关规定

(1)制定植树造林规划、明确奋斗目标

(2)认真组织,广泛参与

(3)明确造林范围

(4)实行科学造林,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5)因地制宜封山育林

4.2.2.2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关规定

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林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和除治。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针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度

(3)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规定

(4)森林植物检疫的规定

(5)森林病虫害除治的规定

4.2.2.3森林防火的有关规定

(1)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

(2)森林防火工作的职责划分

(3)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规定

4.2.2.4违反森林法的法律责任

4.3其他农业资源的法律保护(理论1课时)

4.3.1水资源保护4.3.1.1水资源

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逐年可更新的动态水资源。

4.3.1.2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1)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2)用水浪费严重

(3)水资源污染严重

(4)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考虑水资源条件不够

4.3.1.3我国水资源的保护

是指对水的质量、功能、水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以及水工程等方面加以保护。

地下水保护、水域保护、水工程保护

4.3.2渔业资源保护

4.3.2.1渔业资源

又称为水产资源,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可供渔业养殖和采捕的水生动植物资源,及其适于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的总体。

4.3.2.2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

(1)片面追求渔业产量,资源管理意识淡薄

(2)漠视环境污染

(3)渔业资源开发模式落后,发展格局不合理

(4)渔政管理力量薄弱

4.3.2.3渔业资源的法律保护

4.3.3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4.3.3.1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特点

是指除人工养殖、栽培以外自然界在漫长历史演化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物种丰富

物种的特有性高

4.3.3.2野生动植物资源濒危状况及其原因

(1)生物生活环境的丧失与改变

(2)过度开发

4.3.3.3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立法保护、社会保护、专业保护、国际合作

4.4环境保护法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理论1课时)

4.4.1环境保护法

是国家、政府部门根据经济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与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需要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令和规定等法规,是调整环境保护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4.1.1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概念

4.4.1.2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

(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2)环境标准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三同时”制度

(5)排污收费制度

(6)其他制度

4.4.2我国农业环境问题及解决

4.4.2.1农业环境保护的含义

农业环境指的是以农业生物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对农业的影响加剧

(2)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的生态系统污染

(3)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的生态系统污染

(4)禽畜粪便污染

(5)农村工业造成的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4.4.2.2农业环境问题的解决

加强法规建设

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农业环境质量

设置农村工业园区统一管理

4.4.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4.4.3.1农来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

耕地保养制度、森林资源保护、渔业资源保护

发展生态农业、农药使用管理、污染排放管理

4.4.3.2监督管理职责

4.4.3.3法律责任

单元小结

思考与实践

1、土地资源的特征有哪些?

2、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3、如何对我国的水资源、渔业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5农业生产经营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及其许可证办理程序。

(2)熟悉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3)认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