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713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docx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

关于高标准农田调研报告

  篇一:

彭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彭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总结彭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为彭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法;成效;问题;建议;宁夏彭阳

  彭阳县自2002年就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并被自治区作为宁夏南部山区的典型区域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投入,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

特别是2009年以来,把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梁峁沟坡台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全面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区域产业培育、小流域生态治理协调推进,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取得了生态显著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初步成就。

  1主要做法

  创新思路,提高认识

  彭阳县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中低产田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将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进行综合运用,以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走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之路,创立了山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模式[1]。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县委、政府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加快三个进程,推进四个转化”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全县各个流域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踏勘、调研论证、规划设计,编制完成了《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十二五”规划》。

并积极探索以发展小流域生态农业综合治理为主,配套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争取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逐步拓宽农业综合开发在南部山区新的发展空间,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加快推进彭阳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措并举,统筹推进

  通过坡改梯,使人均基本农田拥有面积达1333m2以上,采取开挖水平沟整地造林、截流蓄水,打机井、找水源、旱改水等方式建设节水示范田,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4]。

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载体,统筹规划各流域单元,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林水牧项目捆绑,按规划要求实施的工程,收到了“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篇二: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兰坪县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农田分布很不规则,田块大小差异较大,自排自灌的程度很低,尽管通过近几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但得到综合治理的面积有限。

什么样的农田才算得上是高标准农田呢?

根据我县的地形地貌,我们的理解是“排灌自如,高产稳定,绿色环保,便于机械耕作。

”的农田,可称之为高标准农田。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势在必行,根据我县属高山峡谷地区这一实际,农田的改造成本要高于平原地区。

因此,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力度,增大资金规模。

二是要提升亩平均投资额度。

三是要提升土地经营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要使土地经营者成为真正的建设主体。

这就需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实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单靠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单打一是不行的,还要靠所有的涉农部门的通力合作,还要靠充分调动农田经营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这就得靠地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一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制订切实可行、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机制方案,把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这样将有利于调动土地经

  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出台有关整合涉农资金,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的文件和政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建设标准的办法,来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和开发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

  三是要充分发挥土地经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让他们只盼政府投入搞开发、为自己投入搞开发,这样既形成了综合开发合力,也使开发后的工程能够得到良好的管护。

  我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到2012年已历时9个年头了。

从2009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标准提高较大,尤其是各级财政无偿资金的投入大幅度提高,这对提高土地治理标准,特别是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迈进提供了资金保证。

走过这9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近3年我县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做个简要的回顾。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领导,部门配合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加强对农开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调整充实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经县编委批准,核定县农开办编制4人,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5万元,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真正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

项目区乡镇都相应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专门配备了工作班子,各尽其职,责任到人。

在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县直有关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相关工作,县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配合行业管理,保证了农开工作规范进行。

  二、理清思路,择优选项

  把好项目立项关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

兰坪县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注重整体效应的系统开发原则,不搞只偏重于经济效应而忽视整体效应的项目,把系统生态特点与经济效果协调的问题一并加以考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制约兰坪县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突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按照灌区、流域或某一相对完整连片的土地进行择优选项,并积极开展竞争立项,把交通便利、乡镇领导重视、农民积极性高、筹资投劳落实的地方或项目优先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项目区确定及项目计划编报前,由县农开办牵头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家组,对项目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先评估,后立项,先论证,再编报项目计划与实施方案。

因此,牢牢把握项目立项关,县农开办提供科学决策

  平台,领导把关,专家决策,确保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管理,认真实施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中的各个环节构成了相互依存和统一的系统工程,这些系统工程又分为多个子系统或称环节,这些子系统的相互影响已经难以用界线划分。

因此,我们十分注重项目实施中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

在项目实施前,县政府召开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动员会,研究部置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公示制和工程监理制。

对项目主体工程,如渠道、机耕路等,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投标,落实有资质、懂技术、善管理和信誉好的企业施工。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一种制度,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广泛调动干部群众参与,保证工程实用、实效、实际。

工程发包之后,实行工程监理制,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工期由监理公司去完成,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工期,严格按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执行,签订合同,依法办事。

县农开部门和财政部门侧重加强中期检查的频度,采取“三对照、三检查”的方式,多次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督查。

同时,项目区的乡、村领导干部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协调好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占地、用电等有关事宜,并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施工及工程质量的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

  乡、村三级的协调联动,合理安排,形成合力,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资金运行中,实行“三专”管理,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及时办理报账,由县农开办施工人员到现场核实,在由县农开办领导审核,根据工程进度分批给予拨付,并实行转帐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杜绝白条现象。

工程竣工后,县农开办及时组织验收组进行验收,验收组由财政、农业、林业、水利、项目区乡镇、工程监理、施工方、村两委、村民代表参加,实行签字负责制。

在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县级自验和做好项目决算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办理项目资产的移交,落实项目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合同书,由乡镇落实管护措施,搞好长效管理,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效能,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项目区的老百姓得到实惠。

  二、基本经验

  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好的工程措施,还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基层各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项目和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及农发办自身的团结协作。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项目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但是做为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他是担负起本区域内中低高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具体实施工作,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县在中低产田改造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项目区选址上要有合理性。

具体体现在第一必须是粮食主产区,这样才符合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目的;第二

  篇三:

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调研报告

  邵东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李青野

  2009年07月03日17:

32浏览字号:

大中小打

  印本页

  邵东县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田分布很不规则,丘块大小差异较大,自排自灌的程度很低,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来过去的大丘变小丘,农田的质量越来越差,尽管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但得到综合治理的面积有限。

什么样的农田才算得上是高标准农田呢?

根据我县的地形地貌,我们的理解是“排灌自如,高产稳定,绿色环保,便于机械耕作。

”的农田,可称之为高标准农田。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势在必行,根据我县属丘陵地区这一实际,农田的改造成本要高于平原地区和湖区。

因此,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力度,增大资金规模。

二是要提升亩平均投资额度,应由原来的亩平900元,增加到亩平1300元。

三是要提升土地经营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要使土地经营者成为真正的建设主体。

这就需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实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单靠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单打一是不行的,还要靠所有的涉农部门的通力合作,还要靠充分调动农田经营者

  的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这就得靠地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做保障。

  一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制订切实可行、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机制方案,把土地流转工作列入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这样将有利于调动土地经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出台有关整合涉农资金,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的文件和政策,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建设标准的办法,来提高综合开发能力和开发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

  三是要充分发挥土地经营者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让他们只盼政府投入搞开发、为自己投入搞开发,这样既形成了综合开发合力,也使开发后的工程能够得到良好的管护。

  我县从1995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到2008年已历时14个年头了。

14年中我县共完成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总投资万元,亩平投资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万元,亩平财政无偿投资

  元,农民自筹资金万元;银行贷款万元。

  2004年到2008年5年当中我县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面积万亩,总投资3122万元,占14年总投资的%,亩平投资617元,比14年平均亩投资高元,其中各级财政无偿投资2154万元,占14年财政无偿总投资的52%,亩平财政无偿投资元,比14年平均亩投资高元。

近5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标准提高较大,尤其是各级财政无偿资金的投入大幅度提高,这对提高土地治理标准,特别是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迈进提供了资金保证。

走过这14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的近5年我县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做个简要的回顾。

  一、主要做法

  所谓“中低产田”,就是种植地存在较大的降低农作物产量的障碍因素,这些障碍因素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造成的。

我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境内没有大江河流,水资源严重馈乏,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境内9座中型水库、29座小工型水库、95座小Ⅱ型水库、5万多口山塘蓄水以及自然降水。

因此,制约我县粮食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一是缺水,其次是山丘地区的高地下水位的渍害,三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

加之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水利灌溉设施长年失修,水利用率严重下降,更加阻碍了我县粮食生产的发展。

为此,我县针对上述存在的三大不利因素,借助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时

  机,在项目实施中,我们紧紧围绕如何解决主要障碍因素,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向高标准农田迈进这根主线作文章。

一是努力提高项目区水利用率。

我县在中低产田改造上主要是围绕境内9座中型水库为灌区,连片改造,逐年推进的办法进行。

这9座中型水库其配套的干、支渠道都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由于当时的建设标准低,干、支渠大部分是土渠,加之长期失修,已破烂不堪,严重淤塞,水利用率极低,大大减少了灌溉面积。

因此,各灌区内粮食生产灌溉用水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阻碍我县粮食生产十分尖锐的因素。

我们在规划项目区工程时,将这一问题做为重中之重来处理,以项目区内干、支渠砼防渗为切入点,从而提高水利用率,增加灌溉面积。

2004年到2008年5年当中,我县在实施上沙江、黄家坝、流光岭三大灌区内5个项目区的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共完成9条干渠砼防渗,28条配套支渠砼防渗,倒虹吸改造1处。

这些干、支渠砼防渗工程的实施,将灌区内的水利用率由未改造前的提高到,大大缓解了灌溉用水矛盾。

二是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内山丘型高地下水渍害的危害。

我县是典型的丘岗山地,稻田的缺水与高地下水渍害是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既要解决灌溉问题,也要解决地下水渍害问题。

具休的做法是在田间渠道布置上采取排、灌分家,排、灌渠系合理布局,从而达到排、灌畅通,既能降低地下水的渍害,又能保证灌溉用水的目的。

2004年到2008年在三大灌区5个项目区内的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中,共完成田间排、灌渠砼空心块衬砌95条,。

从而大大降低了地下水的渍害程度,保证了安全灌溉用水。

三是加强项目区内水源设施建设,确保种植面积。

由于我县是丘岗山地地貌,部分高岸地区的稻田的灌溉用水只能靠山塘蓄水和从小溪小河中提水灌溉,这些设施状况极差。

山塘大部分是自然形成或是在农业学大寨时期人工开出的土洼子,蓄水功能极低,常常是雨季蓄满水,还未到抗旱用水时就渗漏殆尽。

人工提水绝大部分是靠传统的人工提水,就是原来修建的小部分电排设施,因长期失修,早就失效不能使用了。

因此,对这部分稻田的灌溉问题,我们主要是对现有的山塘、小型水库进行防渗处理,提高蓄水功能,对个别不必须提水灌溉的地方,新建电灌站,以保证提水灌溉。

近5年中我们共完成1500口山塘砼防渗处理,修建提水电灌站5座,修建或改建拦水坝15座。

四是推广先进农艺措施。

高标准农田最终体现在高产、优质、高效,我们在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时,十分重视配套先进农艺措施的推广应用。

2004年到2008的5年中,我县在5个项目区中推广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农艺措施万亩,投入财政资金88万元;推广优质稻栽培面积3万亩,投入财政资金万元;配置各种农用机械224台套,投入财政资金万元。

同时配套共他农业措施。

2004年到2008年的5年中,我县在5个项目区中新修机耕路,投入财政资金万元。

  二、基本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