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535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docx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目标等。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1)财务活动、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概念;

(2)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及优缺点。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各一锭银子,并让他们在自己远行期间去做生意。

国王回来后把三个仆人召集到一起,发现第一个仆人已经赚了十锭银子,第二个仆人赚了五锭银子,只有第三个仆人因为怕亏本什么生意也不敢做,最终还是攥着那一锭银子。

于是,国王奖励了第一个仆人十座城邑,奖励了第二个仆人五座城邑,第三个仆人认为国王会奖给他一座城邑,可国王不但没有奖励他,反而下令将他的一锭银子没收后奖赏给了第一个仆人。

国王降旨说:

“少的就让他更少,多的就让他更多。

这个理论后来被经济学家运用,命名为“马太效应”。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如果“穷人”不改变理财思路,继续保守理财的话,那还是会应验马太福音中的那句经典之言:

让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吧!

其实,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生财、聚财之道,资本有其自身的运动法则,掌握了它,你就开启了财富之门。

第一节财务管理概述

在现代世界里,每个组织,不管是公共的还是私有的,都要靠资金来运行。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财务管理能使其以更低的价格向顾客出售更好的产品,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润,为国家上缴更多的税。

因而,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个人、集体和国家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财务管理含义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要了解财务管理的含义,必须先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

(一)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是指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即企业再生产活动中的资金运动。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表现为物资的不断购进与售出(从实物形态看);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支出与回收(从价值形态看)。

企业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过程的始终。

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等方式,从投资者那里取得自有资金,投资者包括国家、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外商等。

企业也可以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从债权人那里取得借入资金,构成企业负债。

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收入。

企业偿还借款、支付利息、股利等,则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支出。

筹集资金是财务管理的起点,是投资的必要前提。

2.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将资金投放于生产经营活动,以便取得一定的收益。

企业将资金投放于企业内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企业对内投资;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投资,形成企业对外投资。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票、债券等,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支出;企业收回对外投资、变卖对内投资,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收入。

投资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

3.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要购买原材料、商品,支付职工工资等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支出;另一方面将产品商品出售取得收入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收入。

4.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了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后,便赚取利润。

利润总额首先要按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要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最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对外投资分到的利润。

(二)财务关系

企业的财务活动,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企业与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因此,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

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的所有者按照投资的合同、协议、章程的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并拥有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收益分配权和管理权。

企业利用资本金进行依法经营,拥有企业的经营权,企业经营获取资本收益后,应按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企业与所有者的财务关系,体现了所有权的性质,反映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在取得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金后,不足资金向外部资金提供者借入,此时企业是债务人,资金提供者是债权人。

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应按债务合同规定向债权人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

举债融资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普遍经营方式,企业通过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可以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自有资本报酬率。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了债务与债权的关系,即欠人关系。

3.企业与受资者(被投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将闲置资金购买股票或直接向其他单位进行投资,其目的或是获取投资收益,或是控制被投资单位重大经营决策,稳定购销关系,实现企业经营目的。

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参与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

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在资金交易和商品交易过程中,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给其他企业或个人,此时企业为债权人。

企业将资金借出后,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回本金。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债权与债务的关系,即人欠关系。

5.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在其正常经营过程中,要依法向国家缴纳各种税金,包括所得税、流转税和计入成本的税金,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税务机关代表国家向企业依法征税,而企业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依法纳税与依法征税的关系。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内部各单位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

在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条件下,企业内部各单位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体,各部门、各单位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要进行计价结算,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资金结算关系。

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付出了体力和脑力劳动。

企业要用自身的产品销售收入,按照职工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企业与职工个人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一、财务管理内容

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又引起了企业与有关方面一系列的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四个部分。

(一)筹资管理

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资金。

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等方式,从投资者那里取得资金,形成企业所有者权益。

企业也可以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应付款项等方式取得借入资金,形成企业负债。

因此,筹资管理是对企业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个财务要素的管理,具体包括:

筹资规模的确定,即根据投资决策确定融资数量;筹资方式的确定,即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筹资结构与资本成本。

企业筹集资金时,不仅需要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各种筹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本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以便选择最佳筹资方式,实现企业目标。

筹集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是投资的必要前提。

(二)投资管理

企业筹集的资金要投放于生产经营中,以获取一定的收益。

企业可以通过建造房屋和建筑物、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进行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投资,形成企业对内投资;也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单位的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等,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形成企业对外投资。

因此,投资管理是对企业资产这个财务要素的管理,具体包括:

现金流量的预测,投资决策评价指标,风险与收益均衡等内容。

任何投资决策都会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必须认真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科学地进行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决策方法,以便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均衡,实现企业目标。

投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心环节,决定企业未来经济效益的先天性条件。

(三)运营资金管理

运营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管理。

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应收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存货等,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

具体包括:

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等内容。

运营资金管理涉及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利润分配管理

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企业在按规定向国家缴纳所得税后,形成企业的税后利润。

税后利润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对税后利润的分配形成企业财务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终点。

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投资者对当期收入和未来收入的偏好、公司未来的投资机会、各种资金来源的成本以及税法等因素。

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利润水平,合理分配企业利润。

第二节财务管理目标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对目标定义为:

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目标就是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希望实现的结果,不同的组织或个人根据需要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管理的总目标,并且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影响。

一、企业管理的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企业是一种赢利性的组织,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获利。

企业一旦成立,就会面临着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

企业必须生存下去才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

因此企业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

生存、发展和获利。

(一)生存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获利,首先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生存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物资的不断购进与售出;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支出与回收。

企业必须以收抵支,才能维持继续经营,这是企业长期生存的基本条件。

如果企业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到期偿还债务,是企业长期生存的另一个基本条件。

如果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将可能被债权人接管或人民法院宣告破产。

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长期亏损,它是企业终止的内在原因;二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它是企业终止的直接原因。

因此,企业生存的目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偿还到期债务,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

(二)发展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的生产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必须不断地生产出更好、更新、更受顾客欢迎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才能在发展中求得生存,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被其他企业排挤出去。

企业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销售收入,而扩大销售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量,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更新机器设备、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等等。

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筹集,发展的目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中注重资金的筹集,以便取得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来保证企业不断地发展。

(三)获利

企业必须以收抵支,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即企业必须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

从财务上讲,获利就是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在市场经济中,任何资金都有成本,因此获利目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中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使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二、财务管理总体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中西方财务理论对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有很多不同的表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总产值最大化

在传统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个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总产值计划指标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把总产值作为生产经营的总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把总产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其必然性,当时的社会处于短缺经济时代,生产和生活资料都很紧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不管生产什么都是人们十分需要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人们逐渐发现这一目标存在以下缺点:

1.只讲产值,不讲效益。

把总产值作为考核企业领导人的指标,这势必会引导企业只注重产值,而不顾效益。

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了,产值就完成了,而不必顾及这些产品是否赢利。

2.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总产值是产品数量与出厂价格的乘积,计划经济时代出厂价格是国家统一指定的,因此企业只要把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就能完成或超额完成总产值指标,而提高产品质量,这会影响产品的数量。

3.只抓生产,不抓销售。

总产值的大小取决于产品的产量,而不是销量。

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业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这会导致企业盲目生产,而不顾产品是否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因此往往会出现“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情况。

4.只重投入,不重挖潜。

企业只有不断地投入,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才能使总产值最大化。

如果重视挖掘潜力,更新改造旧设备,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那会影响当前生产,也不能大量增产。

总产值最大化目标虽然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不符合财务活动的规律。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家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行为和业绩,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西方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所遵循的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的经营权不断扩大,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利润。

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利润等于收入减成本费用,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讲求经济核算,不断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销售,降低产品成本。

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但是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缺陷:

1.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我国企业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今天获得利润100万元,与1年后的今天获得利润100万元,哪个更符合企业目标呢?

如果不考虑时间价值,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2.利润最大化没有能有效的考虑风险问题,这可能会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多的利润。

可能会使财务决策优先选择高风险的项目,一旦不利的事实存在,企业将陷入困境,甚至可能破产。

3.利润最大化会使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

例如,管理当局为了当前利润最大化,对机器设备不进行维护保养,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运转,只顾实现目前的最大利润,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4.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

例如,两个企业同样获利100万元,一个企业投入资本500万元,另一个企业投入资本800万元,哪个企业更符合财务管理的目标?

如果不与投入资本联系起来,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有人建议将利润最大化目标改为每股利润最大化,这样就考虑了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但是每股利润最大化仅适用于股份公司,而且另外三个缺点依然存在。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给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

在股份公司,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所确定,而股票数量相对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演变成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具有以下优点:

1.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了风险因素。

风险的高低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能有效地克服企业财务决策者不顾风险而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

2.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因为不仅当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未来的利润对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3.股东财富最大化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股东财富最大化只适用于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很难适用。

2.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这可能会使企业片面地强调股东利益,而损害企业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3.股票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都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把企业不可控的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四)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现代企业是通过一系列合同关系,将不同的利益集团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每一利益集团在企业中拥有不同的权利和利益,企业只有将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才能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企业价值的计量公式为:

 

式中,V为企业价值;t为取得报酬的具体时间;CFt为第t年的企业报酬,通常用自由现金流量来表示;i为与企业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n为取得报酬的持续时间。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下列优点:

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企业的总价值与预期的报酬成正比,与预期的风险成反比。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

企业价值最大化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理解,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必须正确权衡报酬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运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陷是:

企业价值难以量化。

三、财务管理具体目标

财务管理具体目标取决于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财务管理内容,就哪些财务管理具体目标与之相适应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筹资管理的目标

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为了扩大再生产,都需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

企业筹集资金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资金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等都不同,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在筹集资金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数量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资金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以便选择最佳筹资方式,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因此,企业筹资管理的目标是:

筹集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不断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

2.企业投资管理的目标

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投资,企业应尽快将所筹资金投放于生产经营活动,以便赚取利润,但任何投资活动都是有风险的,只是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报酬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认真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因素,科学地进行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对于一个新投资项目,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又要考虑投资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尽可能使收益与风险达到均衡,以便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因此,企业投资管理的目标是:

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力求提高投资报酬,降低投资风险。

3.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企业的营运资金是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其周转与生产周期具有一致性。

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周转越快,相同数量的资金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取得更多的销售收入、获得更多的利润。

因此,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是:

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4.企业利润分配管理的目标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发生一定的耗费,并取得一定的生产经营成果,即获取一定的利润。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努力挖掘企业潜力,合理利用资金,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盈利,提高企业价值。

企业实现的利润,必须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涉及到国家、企业的所有者(股东)、债权人、经理、职工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

企业必须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贡献及利益要求,合理分配利润。

因此,企业利润分配管理的目标是:

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合理分配企业利润。

三、不同利益主体财务管理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不同利益主体的共同目标。

但是,在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总目标下,不同利益主体又有各自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有时会存在矛盾甚至发生冲突,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对不同利益主体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协调,才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总目标。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最为密切且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这两对矛盾冲突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间的主要矛盾冲突,处理好这两对矛盾冲突对实现企业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1.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所有者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所有者将资金投向企业,委托经营者进行管理,并希望其投资能够保值增值。

从理论上讲,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应按照所有者的最大利益行事。

但在现实中,经营者可能更关心个人财富的增长、职位的稳定以及在职消费等个人利益,具体表现为:

(1)道德风险。

经营者不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增加自己的闲暇时间,追求公司稳健地经营,避免风险。

当公司面临高风险决策可能给所有者带来高收益时,经营者可能为了回避风险而放弃,因为冒风险获得的超额利润主要归所有者,但如果经营者冒风险失败,他将身败名裂,经营者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可能会放弃一些高风险项目。

这样做并没有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问题,称为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2)逆向选择。

在经营者的管理报酬一定的情况下,经营者可能背离所有者的愿望,故意压低股票价格,然后以自己名义买入,增加自己的报酬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或在工作中贪图享乐,随意开支,豪华的办公室装修,过分的在职消费,是所有者利益受损,这种现象称为经营者的逆向选择。

(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冲突的协调

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必须通过企业内外部合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促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激励。

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使经营者自觉采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与措施。

激励有3种基本方式:

a.股票期权。

它授予经营者未来以一定价格购买股票的选择权。

其激励逻辑是:

提供期权激励,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股价上升,经营者行使期权获得利益。

反之,经营者利益受损。

这就使经营者的个人收益成为公司长期利润的增函数,使他们象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事,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克服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b.绩效股。

它是公司利用每股利润、资产报酬率等指标来评价与考核经营者的业绩,根据其业绩大小给予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

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如每股利润、资产报酬率等指标)未达到规定目标时,经营者将丧失部分原先持有的“绩效股”。

这种方法不仅会使经营者为了多得“绩效股”而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经营业绩,而且还会使经营者不断采取措施使股票市价稳定上升。

c.奖金或超额津贴。

公司规定经营者的奖金与公司业绩(如利润)成正比,或者公司业绩超过规定目标给予更高比例的奖励。

(2)监督。

对经营者实施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