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3898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届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一、单选题:

共30题

1.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分封制的瓦解,材料并未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说明我国古代授土的分封制向官僚政治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郡县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由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发展,并未对官吏待遇进行比较,故D项错误,故选B。

 

2.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

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

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

由此可知

A.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导致被谏官弹劾B.御史台的设立有效的限制了相权

C.御史台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统治D.唐垌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根据材料中“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说明设置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宰相的制约,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故选C。

 

3.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元代的行省制。

根据材料中“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说明陕西行省的设置有助于加强地区内的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以区域文化作为行政区划的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制的设置对文化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未涉及,故选B。

 

4.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材料中并未涉及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以及对技术市场的垄断,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进行培训,说明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对产品制作工序的描述,故D项错误,故选C。

 

5.《晋书·王恂传》记载:

“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

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

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这主要表明

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C.魏国实行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由材料信息“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可知,少数民族也从事农业耕作,可见民族关系有所缓和,故A项错误。

由材料信息可知,农民和少数民族租赁地主土地的现象较多,可见租佃关系得到发展,故B项正确。

由材料信息“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可知,魏国实行的赋税制度加重了农民负担,故C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与察举制无关,故D项错误。

 

6.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

表格反映的信息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提高粮食产量,B正确。

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C与材料无关,D材料没体现,均排除。

 

7.“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坊间称其为“捉婿”。

这种现象的出现

A.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B.说明富绅渴望跨入上层社会

C.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D.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商人地位的变化。

材料中的“榜下捉婿”反映了富绅通过这一行为挑选士子做女婿,目的是跨入上层社会,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打击世家大族的势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不是对其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故D项错误,故选B。

 

8.周代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为基础,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

这种观念推动了

A.专制主义的发展趋向B.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C.宗法等级观念的形成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思想。

材料中“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体现的是大一统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专制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宗法等级观念强调血缘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王权和神权的结合属于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

 

9.天人关系是历代儒家反复讨论的重要哲学问题,有天人相分、天人同类、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各种学说。

属于“天人相分”学说的是

A.天道自然,人道有为B.为人者,天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天人关系。

根据选项的分析“天道自然,人道有为”体现了天人是相互分离的,代表不同的概念,故A项正确;“为人者,天也”体现的是天人同类的思想,故B项错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故C项错误;“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错误。

 

10.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

“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这说明荀子

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

C.适应需要将儒学政治化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荀子的思想。

材料中将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并不是选官标准,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将儒生分为三个等级,主要是适应了当时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利于儒学为政治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是将儒生分等级,不是突破原有的等级观念,故D项错误,故选C。

 

11.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

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B.倡导个性自由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D.维护君主权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与苏格拉底。

孔子主张“德治”,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属于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A项符合题意;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排除B项;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排除C项;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排除D项。

 

12.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

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

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D.夫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思想的特点。

材料反映的文人画的“精神境界”实质指的是道家的思想境界,A项是法家思想,B项是墨家的思想,C项体现了道家的“道”是万物的本源,具有超凡脱俗的特色,故C项正确;D项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故选C。

 

13.“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阉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据此材料分析当时雅典的

A.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

C.雅典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民主政治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根据材料中“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并不能很好地保护公民的权益,故A项正确;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只是对材料的部分理解,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并不成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说明D项错误,故选A。

 

14.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

规定:

“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

”这一规定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体现了罗马法对生命的尊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点。

材料中针对《十二铜表法》中的不足,罗马制定《阿奎利亚法》解决财产纠纷问题,说明罗马法日益理性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阿奎利亚法》中的措施有助于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对财产私有进行保护,并不是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罗马法对生命的尊重,故D项错误,故选A。

 

15.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

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

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

A.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由材料可知,《权利法案》不同于其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包含着旧时代的内容;英国议会的各项权力即议员的不受迫害的权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已得到公认,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故选D。

A项表述为革命的手段而非目的,B项所述为经济目的,故排除A、B两项;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

 

16.有英国学者认为:

“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B.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

C.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材料反映法国、印度在工业革命期间机器使用不普及在于人力成本较低且机器价高利润低,相比较而言,英国的人力成本过高,使用机器反倒能获取更多利润。

所以C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A、B、D三项均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17.美国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

”华盛顿说:

“我们将法案(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

”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A.立法决策更加审慎严谨B.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C.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力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中“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我们将法案(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说明参议院的主要作用是对众议院形成一定的监督职能,使众议院的立法决策更加严谨,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是参众两院的分权制衡,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参议院对众议院的作用,不是注重维护州的的权利,故C项错误;美国的立法权由国会掌握,不是众议院,故D项错误,故选A。

 

18.卢梭说: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团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B.直接民主的思想C.代议制民主思想D.社会契约的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

材料主张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体现的是人民主权思想,不是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团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体现了他主张实行直接民主,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主张的是直接民主,而代议制民主属于间接民主,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社会契约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

 

19.《历史性的转折:

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

“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

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的相关内容。

材料的意思是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后,其他城市没有发生革命运动,但是因为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其他地方纷纷响应,接受新政权。

故选D。

 

20.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表明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

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当时苏联进行工业化期间,得到了西方大量的专家的支持并且从英美大量购置机器,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32年分析可知当时西方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时机,故C项正确。

 

21.1849年,思想家徐继畬针对美国政治制度曾说:

“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立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焉。

”这说明徐继畬

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          B.推崇夏商周的社会制度

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          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思潮的萌发。

徐继畬、姚莹和林则徐、魏源同属于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其目的在于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带有封建纲常色彩,虽然也介绍了西方政治,但限于好奇,介绍也不科学。

徐继畬盛赞西方民主制度,对中国的君主制有一定的反思,D项正确;A、B、C三项均排除。

 

22.19世纪末,中国自建铁路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而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新建的铁路主要集中在南京周围。

这表明影响近代铁路布局的因素之一是

A.列强的经济侵略B.政治中心的转移C.经济布局的变化D.政治局势的稳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的铁路建设。

根据材料中“19世纪末,中国自建铁路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是因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在北京,到“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新建的铁路主要集中在南京周围”说明我国铁路的布局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铁路布局受列强的经济侵略和随着经济布局的变化而变化,故排除A、C两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政治局势对铁路建设的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B。

 

23.下列材料出自近现代某政治文件。

这个政治文件最有可能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共一大宣言》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的政权建设。

根据材料中“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产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得出是“扶助农工”,因此应为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所以C项正确,故选C。

 

24.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结合“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可知,第一战区是国民党所领导的。

根据题干信息“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故本题选D项。

入缅作战中,日本企图切断西南交通线,中国目的在于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故不选A、B两项;1938年,徐州会战,故不选C项。

 

25.“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

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及影响,依据材料“冷战时期”“存在受苏联影响”“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等信息可知其是“北欧平衡”产生的背景,结合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大背景,据此分析可知其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B项符合题意。

 

26.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

这说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B.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C.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D.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是美元仍是重要的国际货币,“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美国仍是世界经济霸主,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发展中国家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不是获得双重保障,故C项错误;材料中“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表明各国经济发展的对立性增强,故D项正确。

 

27.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就职演说中说道:

“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

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

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里根讲话的主旨是

A.赞成凯恩斯经济学B.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D.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经济学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依据材料“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可知A项错误;根据材料“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可知B项正确;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符合史实,但是与材料中强调各州的权力不符,故C项错误;自由资本主义是指坚持“看不见的手”,即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里根总统是要限制政府的经济权力,而不是取消政府的干预,故D项错误。

 

28.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

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

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

1958年,中国推行“大跃进”运动,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故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但1959—1961年出现经济困难,农村粮食短缺,为缓和社会矛盾,返回家乡务农。

故本题选C。

 

29.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

这说明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

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就足以说明“左”倾对工作干扰的严重程度,从而说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紧迫性,故A项正确;1977年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工作还未开展,故B项错误;当时“文革”的错误也没有得到纠正,故C项错误;教育和考试必须拨乱反正,而不是坚持“文革”的错误,即所谓的政治原则,故D项错误。

 

30.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

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是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

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百年孤独》B.摇滚乐、爵士乐C.《等待戈多》D.《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的发展。

根据材料中“强调是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可以判断指的是浪漫主义,《百年孤独》属于魔幻主义作品,故A项错误;摇滚乐、爵士乐是现代主义,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作品,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作品,故D项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共3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台了多部反腐败法案(见下表),对加强对公务员的制约与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

材料二 在古代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一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

原因就在于专制制度本身是阴暗的、不透明的。

现代西方国家吸取了这一教训,通过完善民主制度,提高政治透明度,从而使清正廉洁的局面得以长期维持。

——摘自谢鹏程《国际反腐败的经验措施》

(1)据材料一概述美国反腐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西方国家清正廉洁局面得以长期维持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没有哪一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特点:

通过制定法律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