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3595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7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docx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

重庆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铁生锈C.石蜡熔化D.湿衣晾干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约比为1:

4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因此它的作用很小

D.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

3.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燃烧硫粉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变成软水

5.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混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高锰酸钾空气稀有气体B.金刚石加碘盐液氧

C.干冰矿泉水水银D.石灰石煤生铁

6.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微粒

最外层达到8电子,因此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7.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下列化肥不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NO3B.NH4NO3C.KH2PO4D.(NH4)2HPO4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

定律

验证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证明石墨具

有导电性

A.AB.BC.CD.D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液氧作火箭助燃剂﹣﹣氧气可支持燃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氮气作保护气﹣﹣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石墨作电极﹣﹣石墨导电性能好

10.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1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向容器中先加稀盐酸,后加入石灰石

B.将点燃的木炭迅速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水槽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13.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A.

制取二氧化碳B.

固体加热C.

制取氧气D.

干燥氧气

14.如图所示实验内容为探究铁、铜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铁银铜

B.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和银丝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三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D.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和银丝表面均附着一层紫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15.用如图能正确反映下列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x轴含义

y轴含义

坐标图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质量

单质铜的质量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质量

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

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加入氯化钠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时间

剩余固体中锰元素质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CaCO3和Na2CO3

鉴别盐酸、NaCl溶液、Ca(OH)2溶液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除去CO2中

的少量水蒸气

方案1

滴加盐酸

滴加碳酸钠溶液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

通过浓硫酸

方案2

加水

分别测定溶液的pH

滴加适量Ca(OH)2溶液

通过NaOH

溶液

A.A、B.B、C.C、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0分)

17.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  .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从微观来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18.能源是当今世界日益关注的热点之一.

(1)化石燃料是人类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其中的一种是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中的一种是  .从环保角度看,汽油和乙醇相比,较理想的燃料是  .

(2)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能源.“神舟六号”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所用的高能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在点燃的条件下,它与N2O4反应生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对此我们: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防治水污染.

(2)近年来很多地方连续几年干旱,严重缺水.

①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可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以利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②有些村民取用浑浊的河水,加入明矾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质可以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③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消防员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20.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  ;

(2)若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

(3)t3℃时40g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1.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请回答:

(1)物质C的化学式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2.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装置B中仪器R是分液漏斗,可以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请回答

(1)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都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解过氧化氢制得的氧气常带有少量水蒸气,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气体从发生装置出来后,经过的导气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3)用D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4)若在A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3.15”晚会,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同学们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

(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

(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n合金);

(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探究】

(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

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到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说明此样品为  (选填“真”或“假”)黄金.

(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

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想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钯的活动性比银弱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钯的活动性比铂  

初步得出结论:

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废液处理】

(1)转化成沉淀.小组同学将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缸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回收金属钯.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7分)

24.取KCl和CaCl2混合物15克,加入35克水完全溶解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7.6%的K2CO3溶液,所加K2CO3溶液的质量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K2CO3溶液的质量为  g.

(2)计算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钙的质量.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铁生锈C.石蜡熔化D.湿衣晾干

【考点】E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湿衣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约比为1:

4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因此它的作用很小

D.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

【考点】61: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3: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6R:

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空气对人类生活的作用,解答时要对照空气中各成分及作用,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分析筛选.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它们各自的体积分数为78%、21%、0.94%、0.03%、0.03%.

【解答】解:

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约比为1:

4,在空气中氧气、氮气分别占到总体积的21%、78%,因此它们的体积比近似为1:

4,故A正确;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应该是体积分数为78%,故B错;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因此它的作用很小,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虽然体积分数小,它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在自然界里二氧化碳对生物的作用很大,故C错;

C、空气中含量最少的不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是0.94%,并非排列最小,故D错.

故答案选A.

 

3.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42:

测量容器﹣量筒;44:

加热器皿﹣酒精灯;49:

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基本操作的正确操作方法回答本题.

【解答】解: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B、酒精灯用火柴引燃,正确;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错误;

D、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错误;

故选B

 

4.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燃烧硫粉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变成软水

【考点】34: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Q: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62:

空气组成的测定;77:

硬水与软水.

【分析】A、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

B、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使瓶内的压强变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会使瓶内的压强变小,所以不能用燃烧硫粉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滤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5.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混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高锰酸钾空气稀有气体B.金刚石加碘盐液氧

C.干冰矿泉水水银D.石灰石煤生铁

【考点】A3: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5: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A7: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

A、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空气属于混合物、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错;

B、金刚石属于单质、加碘盐属于混合物、液氧属于单质,故B错;

C、干冰属于氧化物、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水银属于单质,故C正确;

D、石灰石属于混合物、煤属于混合物、生铁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6.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微粒

最外层达到8电子,因此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考点】A6: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A8: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B8: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D5: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正确,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错误,如硝酸钾中的氮元素显正价.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错误,还有可能是离子.

【解答】解: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正确,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错误,如硝酸钾中的氮元素显正价;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错误,还有可能是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下列化肥不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NO3B.NH4NO3C.KH2PO4D.(NH4)2HPO4

【考点】9J: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

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B、NH4NO3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D、(NH4)2H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B.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

定律

验证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证明石墨具

有导电性

A.AB.BC.CD.D

【考点】34: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62:

空气组成的测定;6P: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6: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G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

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灯泡是否发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后氧气逸出,不能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向集气瓶内倒入适量的水,会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了,能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连接好电路后,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B.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液氧作火箭助燃剂﹣﹣氧气可支持燃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氮气作保护气﹣﹣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石墨作电极﹣﹣石墨导电性能好

【考点】6K:

常见气体的用途;C6: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由氧气可支持燃烧去分析;

B、从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周围大量的热去分析;

C、从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去分析;

D、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去分析.

【解答】解:

A、由于氧气可支持燃烧,所以液氧作火箭助燃剂;故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而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无关;故错误;

C、由于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氮气作保护气;故正确;

D、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石墨可作电极;故正确;

故选:

B.

 

10.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考点】6A: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考点】4Z: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6D:

氧气的制取装置;6L: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的装置判断,装置分为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收集气体一般用集气瓶,气体发生装置要有反应容器,如反应容器为试管时还需要固定装置.

【解答】解:

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都可分为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反应容器一般用试管,同时还要用铁架台固定试管,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用到集气瓶,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装置无关的是烧杯.

故选C.

 

1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向容器中先加稀盐酸,后加入石灰石

B.将点燃的木炭迅速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水槽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考点】6L: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6E:

氧气的收集方法;6M: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6W:

探究氧气的性质.

【分析】A、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碳酸钙在试管,盐酸在长颈漏斗.

B、木炭迅速插入集气瓶中,木炭会熄灭,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充满瓶子的底部.

C、能使木条熄灭的气体很多,所以不行.

D、收集氧气时,刚出来的气体是空气,所以需要等一段时间再收集.

【解答】解:

A、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碳酸钙在试管,盐酸在长颈漏斗.所以先放固体碳酸钙,然后盖上试管塞,再加入盐酸,故A错误.

B、木炭迅速插入集气瓶中,木炭会熄灭,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充满瓶子的底部,所以应缓慢的伸入,故B错误.

C、燃着的木条遇到二氧化碳会熄灭,但是能够使木条熄灭的气体很多,故C错误.

D、收集氧气时,刚出来的气体是空气,所以需要等一段时间再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A.

制取二氧化碳B.

固体加热C.

制取氧气D.

干燥氧气

【考点】6L: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8:

固体药品的取用;4S:

气体的干燥(除水);6D:

氧气的制取装置;6E:

氧气的收集方法.

【分析】A、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解答;

B、根据加热固体药品试管的放置方法解答;

C、根据氧气的密度及收集解答;

D、根据洗气瓶的用法解答.

【解答】解:

A、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因为二者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发生,故A错;

B、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故B错;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

D、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长管经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短管排出干燥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14.如图所示实验内容为探究铁、铜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铁银铜

B.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和银丝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三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D.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和银丝表面均附着一层紫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