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2398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docx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一、学院简介………………………………………………………1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3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8

五、质量保障体系……………………………………………………12

六、学生学习效果……………………………………………………15

七、特色发展…………………………………………………………20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21

 

一、学院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是2004年4月经教育部审批确认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依托淮北师范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24个专业,涵盖了文、理、工、经济、管理、教育、法学、艺术学等学科。

学院现设中文、经济、管理、外语、教育、美术、数学、电子信息、化学、生物、政法和体育等12个系及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19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92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

学院现有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化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环境生态工程),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学专业),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东磁电子有限公司创新实践基地、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濉溪县第二污水处理厂),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解析几何、催眠原理与技术应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学院教务处2010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管理集体。

学院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办学的永恒主题,秉承“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科学确定学院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坚持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重点任务和首要功能,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增加教学投入,合理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日益契合,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办学基础设施及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明显,整体办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狠抓内涵建设,着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大产学研合作育人步伐,不断增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努力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扎实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学院确定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为:

立足淮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

(二)本科专业的基本情况

学院依据《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确立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目前已逐步形成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24个本科专业,分布在13个教学系(部),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协调发展、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

专业设置情况见下表:

表1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科门类

专业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管理学

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文学

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经济学

经济学

法学

艺术学

知识产权

设计学类、表演

(三)在校学生基本情况

2016-2017学年,学院共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5178。

详见下表:

表2专业学科门类分布情况

学科门类

理学

工学

管理学

文学

教育学

经济学

法学

艺术学

总计

专业数量

4

5

4

6

1

1

1

2

24

在校生总数

804

1208

871

1129

393

640

8

125

5178

各学科学生所占比例(%)

15.51

23.30

16.81

21.80

7.60

12.43

0.21

2.42

100

(四)2016年本科生招生情况

2016年我院计划招生普通高校新生1500人,生源遍布8个省市。

报考我校的安徽省理科考生最低分318分;文科最高分490分。

甘肃、新疆、四川、河南、江西、广西等外省(市)均一志愿投满。

2016级本科新生报到率93.47%。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数量

2016-2017学年,本院专任教师31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37人,副高职称9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1人。

表32016-2017学年各系(部)专任教师及学生数

序号

单位

专任教师

学生

1

电子信息系

30

734

2

管理系

23

707

3

化学系

17

338

4

教育系

21

624

5

经济系

32

804

6

美术系

18

92

7

生物系

36

372

8

数学系

27

413

9

外语系

36

435

10

政法系

12

8

11

中文系

34

618

12

体育系

18

33

13

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15

合计

319

5178

2.生师比及主讲教师情况

2016-2017学年,师资队伍中,专任教师319人,在校学生人数5178人,生师比为16.23:

1,全部具有教师岗位资格,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达到100%。

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工作中,学院将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对高职称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有50名教授为本科学生授课,高级职称教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为49.31%。

详见下表:

表42017年6月底生师比统计表

截止时间

在校本科生数

专任教师数

生师比

2017.6

5178

319

16.23:

1

3.师资队伍整体结构

(1)年龄结构:

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构成了教师队伍的主体。

目前35岁及以下的教师占师资队伍的47.65%,36~45岁教师占师资队伍的35.73%。

表5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表

截止时间

师资

人数

35岁及以下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2017.6

319

152

47.62

114

35.73

42

13.16

11

3.44

(2)学位结构:

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比例明显提高,学位结构明显改善。

目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的90.28%。

表6师资队伍学位结构表

截止时间

师资

人数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它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2017.6

319

51

15.99

237

74.29

31

9.72

0

0

(3)职称结构:

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合理。

目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师资队伍的40.44%;中级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占师资队伍的59.56%。

表7师资队伍职称结构表

截止时间

师资

人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见习)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2017.6

319

37

11.60

92

28.84

138

43.26

52

16.30

(4)学缘结构:

教师队伍的来源呈多样性分布。

目前所有教师都来自其他高校和研究院所。

表8师资队伍学缘结构表

截止时间

师资人数

本校毕业

外校毕业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2017.6

319

0

0

319

100

(5)学科(专业)结构:

目前学院各学科门类的教师适应各学科建设发展,分布合理,能满足教学需要。

表9师资队伍学科结构表

截止时间

师资人数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理学

工学

管理学

历史学

艺术学

2017.6

319

13

32

5

29

87

98

37

5

2

11

(二)教学条件

1.教学经费

学院积极筹措办学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优先保证教学运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条件建设经费,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2016-2017学年,教学仪器设备投入49.91万元,图书资料投入25.26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3937.56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798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658.89元。

教学经费持续增长,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

2.教学用房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教学条件很好地满足了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校园占地面积376881M2(约合56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20656M2。

(1)教学行政用房:

建筑面积72036M2,生均14.12M2。

其中:

教室建筑面积29800M2,生均5.84M2;实验室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28760M2,生均5.64M2;体育馆4561M2;图书馆5470M2;行政用房面积3445M2。

表10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统计表(单位:

m2)

时间

教室

实验室

及辅助

用房

图书馆

体育馆

会堂

行政用房

合计

全日制在校学生数

生均值(m2)

2016.9-2017.6

29800

28760

5470

4561

0

3445

72036

5178

13.91

(2)辅助用房:

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35860M2,生均6.93M2,所有公寓均为6人间,室内床、橱、桌、书架、网络接口、空调等设施,宽敞明亮、洁静舒适,给学生提供了优雅的生活环境。

学生食堂,总建筑面积12760M2。

生活福利及其它用房共计6027.14M2,包含后勤及生活福利用房和经营性用房。

表11辅助用房面积统计表(单位:

m2)

时间

学生公寓

学生食堂

生活福利及其他用房

合计

2016.9-2017.6

35860

12760

6027.12

54647.11

3.教学设备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设备投入,截止2017年6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70.39万元,生均设备值7668.16元。

表1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增长情况统计表(单价≥800元)

截止时间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增长比例(%)

在校本科生数(人)

生均值(元)

2017.6

3920.92

2.11

0.05

5178

7668.13

4.图书馆建设

(1)整体情况:

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470平方米。

馆藏图书文献总54.4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6.62万册,电子图书17.79万种)。

(2)读者服务:

图书馆有图书外借库3个,周开放时间48-50小时,年借阅图书10万册次;阅览室周开放时间74-76小时,年接待读者4.92万人次。

学院注重信息化建设,购置了先进的核心网络设备,建成了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平台,中心机房配置了性能先进的服务器,确保网络设备不间断地正常运行。

至今已建成并有效应用的项目有:

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为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拥有近300台的计算机电子阅览室,采取先进的管理程序和监控方式,成为学生网上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宿舍网络接入总点数3千多个。

学生在网上可查阅图书资源、期刊资源,可进行网上选课、实习设计等,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网上自主学习。

5.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科学规划,我院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运动场地与体育设施。

目前,我院拥有运动场地(馆)总面积52450m2,生均运动场地面积10.13m2。

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一个(内含足球场1个),已具备举办大型比赛的条件;篮球场8个,排球场4个,健身房2个,网球场地2个,有单杠、双杠若干等一系列运动场所,能充分满足我院体育教学、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场地需求。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2014年91.67%、2015年91.19%、2016年90.45%。

表13体育经费预算情况

项目

金额(元)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预算

支出

预算

支出

预算

支出

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

115000

112500

127600

113600

120000

113300

课余训练竞赛经费

157000

101416

144900

130230

13500

129800

体育场馆新建及翻修

54065

54054

62000

53410

55000

54260

体育设施体育器材

15960

15960

17000

16540

17000

16380

合计

342025

283930

351500

313700

205500

313740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与调整

近年来,学院以内涵发展为主,优化专业结构,稳步增加专业总数,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着重建设几个在本地区有影响的特色专业。

坚持依托学科、面向需求的原则,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及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规划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品质,促进传统专业改革与创新。

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适当调控供过于求、发展前景不明的专业发展规模,使专业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学院共有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化学,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

在办好现有专业的同时,根据社会需要,积极挖掘传统优势专业的潜力,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产权及日语专业进行停止招生。

(二)培养方案

根据学院培养目标定位,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加强基础,优化结构,精简内容,扩大选修,注重实践”为原则,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个性、高素质、广适应”为基本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除完成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外,还具备以下特点:

1.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

2.所有专业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设置人文素质选修课、自

然科学素质选修课程及心理健康类选修课;

3.加强实践实习教学环节的指导与管理,统一规范了实践教学内容;

4.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设立了科研创新、社会调查等,

构筑起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教育。

5.加强卓越教师教育培养,现有省级卓越教师教育培养团队3个:

汉语言文学、知识产权和电子信息工程。

学院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开课有计划、调整有论证、过程有管理”。

在下达和落实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书时,严格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近年来,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学生毕业时,对照培养方案,严格审查学生毕业资格。

2016年,学院共有24名毕业生因未达培养目标的要求,未取得学位证书,占当年毕业生总数1.85%,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98.15%。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学院全年共开设900余门课程,另有全院公共选修课程30余门。

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设置,规范课程学时分配和教学内容。

对课程名称、开课学时、课程衔接等课程建设相关内容进行论证和研究,提高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配合国家统编教材,在完成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前提下,本着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新知识和新理论、优化教学内容的原则,制定了《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对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修订。

对课程内、课程间教学内容实行有机合理的分化、重组、合并,减少重复内容,增加新理论、新知识和交叉边缘学科内容点,很多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写进教案、写进教材,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学院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各课程的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支持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到2016年底,学院已建成10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解析几何、催眠原理与技术应用),形成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环境生态工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

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学院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合理的设置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1.强化基础课程。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基础课程和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构建基础课平台。

在专业总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保证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加大了基础课教学的力度。

2.增加选修课程。

全院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30多门作为选修课,拓宽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路,提高全面素质。

3.优化课程结构,拓宽专业口径。

在完成专业必修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既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要求,又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需要,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教材建设与选用

学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与优秀教材选用,为保证选用优秀教材,我院制订了《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材选用办法》规范管理教材评审、选用程序,确保优秀教材、规划教材使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改变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管理系积极推行案例教学,由“教师主讲”转向“学生亲验”;教育系在教学中推行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研讨式教学。

以考试方法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在考核方式上,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采用笔试、口试、技能操作、实训考核等多种方式。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并有2个课程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称号。

2.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师充分运用多媒体、网上教学、CAI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多媒体教室占全校教室总数的82.33%,所有教室均接入校园网,方便了教学活动。

学院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软件和教学课件,举办多媒体教学培训班,并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对于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给予表彰和奖励,并择优推荐参加全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软件竞赛。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给予学生更便利的学习方式,学院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现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解析几何》及《催眠原理及技术应用》。

(六)实践教学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明确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分为校内实验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践阶段实施,针对学生专业基础实验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分别设计教学体系,按照专业基础实验考核标准、校内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创新教育考核标准和校外实习实训的考核标准分别考核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学院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校企合作引进先进实验教学条件、促进校外实习基地教学以改善实习实训环境、各类技能竞赛引导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兴趣及实验和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五种途径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

学院现有各级各类专业实践实训基地10余家。

并建有3家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以及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七)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完善大学生科研平台,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学院制定了《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奖学金评选办法》、《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创新科研管理办法》。

2016年,我院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先后获得“‘创新创业杯’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1项、“‘创新创业杯’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安徽赛区)”一等奖3项及二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安徽省赛区”)二等奖1项、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两项、第七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3项以及学前组团体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省赛区决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首届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安徽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团体三等奖1项。

学院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学院制定了《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办法》,开展创业课堂教学,把创业指导课纳入必修课程,并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校园创业活动。

(八)强化科学研究,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科研促进教学

1.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2016年,学院申报各级各类科、教研课题计76项,其中42项课题获批立项,立项资金总额为230万元。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

2016年学院共获得科研、教研奖励10余项。

2.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相得益彰。

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将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带入课堂,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015年学院4位教师承担了全国规划教材编写任务。

教师积极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训练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素养。

五、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执行严格,效果好。

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10余项,质量标准完善、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完善,运行有效。

各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有力,执行严格,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

学院成立了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制订了《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细则》,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起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教学质量信息采集与反馈

1.通过检查获取教学信息。

制定了《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组织学院、系部二级教学检查,事前有安排、事后有总结,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教学职能部门以及院系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