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2352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上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上图中②地貌属于下列何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风力沉积

5.下列地貌中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雅丹地貌B.长江三峡C.新月形沙丘D.河口三角洲

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

7.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2017年10月19日,哈尔滨市遭遇入秋以来的首次雾霾天气,污染指数特续超过500,全国排名第一,滚滚的雾霾笼罩在城市上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说法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

A.城市周边秸杆燃烧B.城市汽车拥有量大

C.多大风天气D.多晴朗干燥天气

9.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增强B.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C.大气对流旺盛D.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下图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工厂应选择在()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1.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甲地和乙地B.乙地和丙地

C.乙地和丁地D.甲地和丙地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四地气压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3.上图若表示某一天的气压分布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白天B.表示夜晚

C.③④间吹陆风D.气流从②吹向①

14.如果图中海区为北太平洋,则此季节我国()

A.北方多沙尘天气B.东部沿海盛行西南风

C.西南地震灾害多发D.长江水量一年中最大

下图为某(南、北)半球气压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图中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值大小关系是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丙>乙

16.该图所在半球以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A.北半球有地转偏向力B.南半球风向左偏转

C.北半球风向右偏转D.南半球有摩擦力

17.该图表示的是

A.近地面风B.高空风C.低纬信风D.极地东风

下表为我国华北某地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该地该时段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简图是()

A.

B.

C.

D.

19.该天气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是()

A.天气转睛、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阴雨天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下图为某日某时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甲乙丙丁四地中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1.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图中①③④⑤四个环节所完成的是()

A.海陆间水循环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

23.图中水循环环节①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D.蒸发、蒸腾

24.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是()

A.①B.②C.⑤D.③

下图为地质年代图,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中的五个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两栖动物B.爬行动物

C.哺乳动物D.无脊椎动物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⑤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④地质年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8.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

自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A.森林破坏B.气候变化C.人口数量增多D.围湖造田

30.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区域性C.综合性D.差异性

二、综合题

31.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C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能够带来降水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由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将会向__________移动。

32.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甲图表示的是______月海平面大气运动状况。

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

(2)A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

(3)B处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4)C处季风的风向为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3.读“世界洋流的局部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以中低纬大洋为中心,西侧多为_________流,

(2)图中各洋流由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若中国香港有一批货物想要运往美国西海岸,可以借助图中的洋流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洋流D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油轮在E处发生原油泄露,洋流对该污染物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5)图中北半球海域由于洋流影响能形成大渔场的地方在_________地附近(填字母代号)。

参考答案

1.D

2.D

【分析】

1.据图可知,图中海绵代表板块,蜡烛在加热区水流上升代表地幔物质对流。

在实验中发现蜡烛的加热区水流上升,两块海纬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说明板块相分离,板块运动形式为张裂,为生长边界。

故选D。

2.渭河谷地是地堑,是岩层断裂下沉形成的,A错误;日本地震是因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B错误;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因其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C错误;东非裂谷带是由于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而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3.D

4.B

5.D

【分析】

3.①为褶皱,受内力作用形成,②为“风蚀蘑菇”,受风力侵蚀形成,③为三角洲,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④为断层,受内力作用形成,故选D。

4.②为“风蚀蘑菇”,受风力侵蚀形成,故选B。

5.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A错;长江三峡受流水下蚀形成(也存在内力抬升的作用),B错;新月形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C错;河口三角洲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D正确,故选D。

6.A

7.B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熟练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即可得答案。

6.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由此判断龙卷风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相逢于对流层,故答案选A。

7.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

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应该逐渐上升,B正确。

8.C

9.B

【分析】

8.大风天气有利于雾霾的消散,不利于雾霾的形成,C正确;秸秆燃烧、城市汽车拥有量大均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容易形成逆温天气,均有利于雾霾的形成。

故选C。

9.雾霾笼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加,地温有所降低,大气对流运动减弱,地面辐射不会增强,ACD错;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B正确,故选B。

10.C

11.C

【分析】

10.在近地面,空气由郊区吹向城市,因此为了减小火电厂废气对城市市区的空气污染,火电厂应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丙位于城市风环流之外,故选C。

11.一般而言,工业区布局在城市外缘,为了减小工业区产生的废气对城市市区的空气污染,应在郊区与市区之间建设绿化带。

图中乙、丁两地满足该条件,C正确;丙位于城市风环流之外,营林对市区的大气净化作用小;甲位于市中心,地租昂贵,营林不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

故选C。

12.B

13.A

14.D

【分析】

12.对于某一地点而言,垂直方向上,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气压,所以①②气压低于③④,排除CD;在高空,等压面在①处上凸,相对为高压;②处等压面下凹,相对为低压,所以气压最低的为②,A错,B正确,故选B。

13.读图可知,在高空同一水平面,①为高压,②为低压,近地面气压分布与高空相反,所以③为低压,④为高压。

所以陆地为低压,表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盛行上升气流,表示白天,A正确,B错;③为低压,④为高压,近地面空气由④吹向③,为海风,C错;由于①为高压,②为低压,所以高空空气由①流向②,D错。

故选A。

14.图中海区表示北太平洋,此季节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表示北半球的夏季,长江流域处于丰水期,水量一年中最大,D正确;北方冬春季节多沙尘天气,A错;我国东部沿海盛行东南风,B错;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时间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C错。

故选D。

【点睛】

等压面图(如上图)中判断气压大小方法:

(1)垂直方向上:

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原因在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如图,PA>PC,PB>PD。

(2)水平方向上: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

如图,PC>PD,PB>PA。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15.C

16.C

17.A

【分析】

15.图中三力综合影响,最终使风向斜穿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和摩擦力方向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所以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是摩擦力,C是地转偏向力。

则气压排列顺序是甲>乙>丙,C正确。

16.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而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此图中风向向右偏,因此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

C选项正确。

17.由图可知,此时大气受三个作用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因此是近地面的风向图。

A选项正确。

18.A

19.C

【分析】

18.读表可知,该时间段内该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11日有中雪天气,为典型的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A正确;B表示暖锋,C表示气旋,D表示反气旋。

故选A。

19.该天气系统为冷锋,结合表格数据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故选C。

20.C

21.A

【分析】

20.读图可知,甲位于暖锋锋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丁位于冷锋锋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AD错;乙地受高气压控制,为晴朗天气,B错;丙地位于暖锋锋前,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正确,故选C。

21.四地中,甲地等压线最为密集,气压梯度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故选A。

22.A

23.C

24.C

【分析】

22.本题考查水循环。

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

图中①③④⑤四个环节水循环有陆地和海洋的共同参与,所以属于海陆间水循环。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3.根据图示:

①为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属于水汽输送环节。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4.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是地表径流。

图中⑤为地表径流。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5.D

26.A

【分析】

25.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故选D。

26.①距今时间38~25亿年,为太古代;②距今时间25~5.43亿年,为元古代;③距今时间5.43~2.5亿年,为古生代;④距今时间2.5~0.65亿年,为中生代;⑤表示距今0.65亿年以来,为新生代,A正确;三叶虫化石应位于古生代,即③,B错;恐龙化石位于中生代,即④,C错;被子植物时代为新生代,即⑤,D错。

故选A。

【点睛】

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表如下:

27.C

28.A

【分析】

27.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弱,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A错;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雨水淋溶作用较强,微生物活跃,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少,B错,C正确;气候不但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还影响了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如淋溶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速度等,D错。

故选C。

28.陡峭的山坡上,坡度较大,地表疏松物质易被外力侵蚀搬运,同时地表疏松物质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落,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快,所以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A正确,B错;并不是光热条件差,水分条件差不是主要原因,CD错。

故选A。

29.A

30.A

【分析】

29.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

同时,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径流量的变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

另外,森林破坏,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减少,温室效应增强,所以甲可能是森林破坏,A正确;气候变化不一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B错;人口数量增多不一定导致径流量变率增大以及水旱灾害增多等问题,C错;围湖造田不一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D错。

故选A。

30.

图示信息反映出,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气候、水文、土壤等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A正确;上图信息与区域性、综合性、差异性等关系不大。

故选A。

【点睛】

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

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如下图反映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1.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AG北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性质、移动等相关知识。

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盛行西风带。

(2)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能够带来降水,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所以能够带来降水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3)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受热力因素形成,对应图中A和G;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动力因素形成。

(4)地球公转至远日点(7月初)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该时间段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点睛】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性质总结如下图:

32.1东亚地区吹西北风,南亚地区吹东北风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在夏季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等相关知识。

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读图可知,甲图中,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表示北半球冬季,一般表示1月海平面大气运动状况。

(2)A处为高气压中心,表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

(3)B处季风表示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4)C处季风表示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

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

33.暖流CHBC降温减湿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以中低纬大洋为中心的洋流,其大洋西侧为暖流。

(2)图中受西风吹拂形成的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和西风漂流,对应图中C、H;香港的货物运至美国西海岸,可借助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对应图中B和C。

(3)洋流D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5)注意题干关键词“北半球海域”、“洋流影响”。

图中B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附近,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大,底层营养物质上翻,藻类和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形成北海道渔场。

【点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沿岸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

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

④对污染物的影响:

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