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206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docx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一

丰都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试题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1.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2.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3.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

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

B.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

D.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4.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

“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

”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D.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5.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

“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

”材料表明

A.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B.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

C.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D.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6..右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B.B-C段

C.C-D段D.D-E段

7.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

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人美洲。

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

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8.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这种状况表明中国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9.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

“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

A.脆弱性B.落后性C.封闭性D.先进性

10.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

“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

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11.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

“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住卸弛。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

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

12.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

”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0分,第2题0分,第3题0分,共0分)

13.

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

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

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

……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

……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

……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请简评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

试举两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4)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

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

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

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

宋在江准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

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

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微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

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

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

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

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13分)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收到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

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用品和稳定货币。

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

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中共在抗战中所经历的一切,再清楚不过地印证了外力介入的作用。

只不过仅仅有外力的作用还不够,没有当权的国民党始终坚持抵抗,只靠两三万地处穷乡僻壤、缺吃少穿、枪弹奇缺的中共军队,要想在痛争期间顺利恢复、发展和准备自己的力量,同样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道理,没有毛泽东这样精明且决断力极强的领导人,共产党也一样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如果按照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多数领导人的意愿,以及共产国际“抗日高于一切”方针,把中共军队投入到作战中去,而不是按照他坚持的那样,把军队分散到敌后农村中去,最终的结果亦可想而知。

——摘编自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力介入”的典型表现与作用,简析抗战中共产党实力大增的原因。

试卷答案

1.C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董仲舒新儒学地位的确立,经过数百年发展,三纲五常尤其是其忠君思想在东汉被进一步强化,故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割据势力及权臣大都不敢公然称帝,故C项符合题意;权臣豪强畏惧的不是中央集权,而是当时人们心中捍卫的三纲五常,A项错在偷换了材料中“忠君”与“中央集权”的概念;君权神授夏商时代就已产生,由此排除B项;“经世致用”思想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

C

3.解析:

“陶片放逐法”针对的是威胁民主政治的个人,并不是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A项错误;公民都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不是“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B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驱逐威胁民主政治的个人,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正确答案选择D项。

答案:

D

4.

D

罗马法公正对特定自然资源的自由利用,而不是保护或限制,故A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排除D;材料表明共用物由全人类共同享用,任何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利用,但是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在对待自然资源和私有财产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故D正确。

5.本题考查美国的制宪会议。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州由于利益的不完全相同,因而出现了对宪法“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的现象,这说明各州存在着利益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