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190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

创新教案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

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

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这首诗是……

生:

《枫桥夜泊》。

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

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自读这首诗。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根据节奏朗读这首诗。

师:

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现在,请同学们慢慢地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

这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会感觉怎样?

三、分析诗歌

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

生:

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bó”,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

请大家组词说明:

湖泊(pō)停泊(bó)(板书)

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

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秋天

6、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霜满天

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表示深秋来临。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

——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

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

——清冷、凄凉

9、“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

——愁

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哇?

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11、作者又听到了什么?

——乌啼、钟声(板书)

12、“乌啼”是什么意思?

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

乌鸦的叫声。

13、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

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14、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一声声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

好,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

想一想: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

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

思乡),有点儿(引说:

忧愁、孤独、寂寞)

小结:

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师:

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四、拓展:

拓展一:

师:

在这里,还有一种愁。

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段,

师:

读了这篇散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总结

师:

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

它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所以,人们都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

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六、作业

1、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收集写“愁”的名句。

2、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七、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张继

看到:

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

听到:

乌啼、钟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词三首教案人教(部编版)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

重点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

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

有《王右丞集》。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们了解作者,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

标题:

“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

诗中有画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板书:

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

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明确:

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

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

并说说原因。

明确:

是。

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

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

学生概括。

明确: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

在朗读中既能理解诗歌的意境,又能品味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

先从题目入手,紧接着抓住重点诗句来品味诗中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设计意图:

设置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

 

板书

内容

山居秋暝

诗中有画

寂静,清新,幽雅

山村生活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山居秋暝》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

2.题解:

“泊”:

停泊。

板书:

枫桥夜泊

 【设计意图:

通过题解引入课文,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并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究全诗,提高学生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

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

“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

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

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

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

月落

乌啼。

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

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

乌啼

霜满天。

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

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

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

对,是诗人感觉到的。

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

板书:

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

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

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

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

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

(2)是的。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

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

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