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要点复习.docx
《九年级 要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 要点复习.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要点复习
七至八年级思品中考知识复习体系
1.自尊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爱护的心理。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表现:
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4.自尊的作用
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自尊是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能时刻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如何获得他人尊重?
——自尊与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1)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重、自爱。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就既谈不上尊重他人,更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2)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只有关注他人的自尊,使他人享受自尊的快乐,我们才可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8.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也就是指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做成某件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2)表现:
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一种自信。
10.自卑、自负与自信的区别是什么?
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自卑和自负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使自卑者和自负者远离成功,而自信则有助于成功。
11.为什么自负与自卑会使人远离成功?
①自负者的追求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
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不知所措和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
②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
他们会过低地估计自己,丢掉可以成功的机会。
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12.怎样做到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认清依赖的危害,摆脱依赖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明确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遇事要有主见,学会自主。
(3)多实践,多锻炼。
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还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
13.依靠与依赖的关系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
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14.依赖的危害
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5.自强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自强指积极向上,永不懈怠,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
(2)表现:
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16.为什么要自强?
(自强的作用)
(1)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2)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一个人能否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地说明了自强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17.怎样做到自强不息?
(自强的方法)
(1)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为人生的理想而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
(2)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天赋,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3)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努力方向,扬长避短。
自强要从少年始。
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18.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3)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19.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
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
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②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③孝敬父母还包括孝敬父母的长辈。
④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代价但会收获甜蜜。
20.诚信的基本要求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就做不好事,更做不成大事。
21.尊重从我做起表现在哪些方面?
(1)尊重他人
原因:
人们需要相互尊重。
在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基本权利和主体地位。
如果彼此缺乏起码的尊重,那么,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交往的氛围。
做法: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尊重社会
原因: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充满复杂人际关系的集合体。
我们参与社会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纪守法。
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尊重社会的具体体现。
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做法:
我们尊重社会就表现为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
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3)尊重自然
原因:
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
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
做法: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22.如何正确面对文化差异?
(1)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对待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加强沟通了解,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2)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3)要做文化友好往来的使者,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2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地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适合于社会发展和我们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自觉增强文化辨别能力,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24.什么是责任?
责任的来源是什么: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情。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可以来自:
①对他人的承诺;②分配的任务;③上级的任命;④职业的要求;⑤法律规定;⑥传统习俗;⑦公民身份;⑧道德原则等。
25.不负责任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不承担责任总会造成一定的后果。
①从个人来说,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
更重要的是背离了做人的基本要求。
②从整个社会来说,会导致效率低下,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增加社会成本,影响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每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6.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2)勇担过错。
(3)自觉承担责任。
(4)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27.承担责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所以青少年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
28.法律的定义及其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9.我国法律的本质
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我国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
30.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的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31.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和社会法律的区别
(1)社会道德是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信念发挥作用。
(2)学生守则是油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适用于在校学生,依靠教育、行政力量发挥作用。
(3)国家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对于全国适用,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是最有力的。
32.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
(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许多法律法规,都对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33.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能力,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侵害。
③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
因而,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的四方面保护
党和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置了四道防线。
35.违法行为及其分类。
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其中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6.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其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37.犯罪及其三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38.刑罚及其种类。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39.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一个人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遵守法律也实践性道德的表现。
许多违法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40.“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及其危害。
(1)各种不良诱惑:
①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诱惑;②赌博的诱惑;③毒品的诱惑;④邪教“法轮功”的诱惑。
(2)危害概括:
“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1.我们应怎样抵制不良诱惑?
不良诱惑犹如病毒,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
抵制不良诱惑的具体心理方法有:
(1)联想后果抵制诱惑;
(2)主动请人帮助自己;(3)避开诱因法;(4)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5)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
面对不良诱惑,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应运用法律手段同它们进行坚决的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42.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1)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法律。
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常常需要帮助。
因此,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另外,还需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2)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①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护公民权益。
②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我们要敢打官司,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43.诉讼的三种类型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
(2)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3)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44.公民的权利和基本权利。
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5.我国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46.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等义务。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具体包括: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47.我国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履行义务?
(1)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48.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必然联系,要求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49.教育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①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
②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③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对民族、国家的作用:
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50.如何理解受教育权?
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依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51.如何维护受教育权?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如:
寻求老师或学校的帮助;寻求教育行政部门的帮助;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2.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
(l)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
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4)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学习。
53.如何正确认识轻生或自残行为?
除了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民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
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如乞丐为博取他人同情而自残,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因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是与社会道义相悖,于法不合。
54.怎样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
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在人生旅途中,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让人为荣。
”
(3)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55.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我国的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条例等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56.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57.怎样尊重他人隐私?
尊重他人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人与人之间应做到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58.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
(1)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
(2)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
(3)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
(4)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59.怎样维护隐私权?
(1)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2)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60.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合法财产含义:
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取得的内容、方式合法),才属于个人所有。
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
(2)财产所有权含义:
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61.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的四种维权方式
①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
②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③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④财产被国家行政机关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
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
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2.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前,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掌握有关消费者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消费时,保持警惕,不给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消费后,如果权益被侵害要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
63.宪法的地位,作用和构成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