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1710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docx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yi

 

香澜坊工程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编制单位:

四川建联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二0一六年四月

目录

一、工程简介…………………………………………………………3

二、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3

三、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和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5

1、地下室混凝土工程……………………………………………5

2、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7

3、填充墙裂缝………………………………………9

4、墙面抹灰裂缝……………………………………………………10

5、外墙开裂、渗漏…………………………………………11

6、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18

7、屋面渗漏……………………………………19

8、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22

9、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22

10、供配电系统配线不规范…………………………………………21

11、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22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香澜坊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

建筑面积:

45376.5m2,建筑地址成都市成华区站东村3组,1#楼1-3层为局部商业,4-15层为住宅,1单元剪力墙结构,2单元框剪结构;2#楼1-3层为局部商业,4-19层为住宅,商业为框架结构,其余为剪力墙结构;3#楼1-3层为局部商业,4-16层为酒店,框剪。

建筑高度1#楼52.95m,2#楼64.9m,3#楼64.5m

二、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1)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技术负责人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各施工项目组长及兼职质检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项目质保体系及项目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层层监控,并配合公司、监理、业主等质量监督部门形成一个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的全面质量管理网络。

(2)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和奖罚制度,在员工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各种形式检查小组,就工程中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和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为目标开展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消除质量通病的发生。

(3)严格按规范、标准、设计要求施工,实行质量目标跟踪管理,关键部位设质量管理点,作为施工过程的“关键过程”,对有特殊要求的工序作为“特殊过程”制定作业指导书,进行班组技术交底,现场专兼职质检员随时做好跟踪检查。

克服质量通病,确保工程竣工交验一次达到质量目标。

(4)认真落实执行“三检制”和“隐检”验收检查制度,项目技术组根据“关键、特殊过程”认真编制作业指导书,采用质量预控措施,做好逐级交底,以样板标准组织施工。

落实岗位责任制,作业班组对每道工序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专职质检员进行“复检”,重要部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检”把关。

隐检验收是一项关键工序,每次隐检必须经业主、监理验收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网络图

王勇

梁成满

王超

胡敏

秦银

张盈盈

梁成满

冯意彬

梁成满

王从林

赵鹏

梁成满

曾友

梁成满

各施工班组

梁成满

 

(5)严格按照《文件的控制程序》、《技术管理标准》进行现场的技术资料和工程文件的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验收和确定工程质量水准的重要依据,项目必须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此项工作。

工程技术资料办理必须做到与进度同步,确保齐全、真实、准确、及时,字迹清晰,工程使用的图纸、标准图集、技术规范必须保证是有效版本。

(6)加强计量试验工作,严格执行《试验工作程序》、《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加强混凝土的开盘鉴定、取样抽检制度,杜绝混凝土中任何不合格品现象。

 

 

三、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和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一)地下室混凝土工程

一般构筑物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由外部荷载引起的裂缝;

(2)

(2)由结构次应力引起裂缝,一般由于设计阶段的设计模型与实际应力的不同引起的;

(3)(3)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由温度、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

防止裂缝产生的综合措施

  1.合理选用原材料

  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强度较高的水泥能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防裂。

外加剂选用减水率较高的高效减水剂以及性能优越的膨胀剂,若为泵送混凝土还须掺入缓凝剂,最好选用复合型外加剂,既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又方便施工。

  砂、石骨料应选用中、粗砂,且砂含泥量严格控制在3%以内,根据泵送能力,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的碎石,有条件时选用5-40mm粒径的级配石,若采用非泵送方法浇捣混凝土更有利于抗裂。

  2.优化工程设计

提高墙体的强度和刚度是防止墙体开裂的有效措施,可适当增加墙体厚度和配筋率,由于墙体裂缝是竖向产生,合理利用横向分布筋;合理调整建筑物“重心”和“形心”的位置,尽量让其重合,减少偏心倾斜。

基础设计应与上部结构荷载相协调,确保建筑物均匀沉降;墙体筋设计应采用细径密排,最好采用双层双向钢筋,角部设置放射筋,预留洞口等薄弱部位应设置加强筋。

水、电管线避免重叠交叉。

3.优化配合比设计

选用高性能混凝土,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产生微量膨胀来补偿其产生的收缩;严格控制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下,水灰比的降低,将会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其抗裂性能;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砂含量,提高石子用量。

 

4.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争对昼夜温差大,在内外模板外覆盖草帘,加强保温和保湿;减小浇水养护间隔;设置碘钨灯以备温差较大或寒流来临时夜间使用;延缓拆模时间,墙板内部与表面温差小于15OC以下时方可拆模。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

治理主要措施:

(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

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

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3.1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3.2 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

3.3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Φ6@200。

3.4 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

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4)、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5)、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个月。

(6)、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

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

(7)、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8)、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9)、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10)、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

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

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钢筋小马镫,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

(11)、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严禁随意踩踏负弯矩钢筋。

(12)、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13)、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二次压抹,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

(14)、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击。

(15)、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

(三)、填充墙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不同基体材料交接部位易产生裂缝;填充墙临时施工洞口周边易产生裂缝;填充墙内暗敷线管处易产生裂缝。

治理主要措施:

(1)、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融水深度。

墙体材料现场存放时应设置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

(2)、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应采取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100㎜。

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х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

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间距不大于300mm。

(3)、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后将槽内砌块剔除,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

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15mm,并用M10水泥砂浆抹实,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00mm。

(4)、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灰缝砂浆应饱满密实,嵌缝应嵌成凹缝,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嵌缝。

(5)、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间,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宜采用梁(板)底预留30-50mm,用干硬性C25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防腐木楔@600mm挤紧)方法。

(6)、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Ф6@50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00mm。

(7)、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剔凿,其背面的抹灰层应满挂钢丝网片。

(四)、墙面抹灰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抹灰墙面易出现空鼓、裂缝治理主要措施:

(1)、应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宜用过筛中砂(含泥量<5%),保证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采用预拌砂浆时,应由设计单位明确强度及品种要求。

(2)、对混凝土、填充墙砌体基层抹灰时,应先清理基层,然后做甩浆结合层,掺加界面剂与水泥浆拌合,喷涂后抹底灰。

(3)、抹灰前墙面应充分浇水润湿,浇水量应根据墙体材料和气温不同分别控制,不得在基层上形成水膜。

并同时检查基体抗裂措施实施情况。

(4)、抹灰面层严禁使用素水泥浆抹面。

抹灰砂浆宜掺加聚丙烯抗裂纤维、碳纤维或耐碱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

必要时,可在基层抹灰和面层砂浆之间增加玻纤网。

如墙面抹灰有施工缝时,各层之间施工缝应相互错开。

(5)、墙面抹灰应分层进行,抹灰总厚度超过35㎜时,应采取加设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6)、墙体抹灰完成后应及时喷水进行养护。

(五)、外墙开裂、渗漏

一)、现象与部位

1、框架梁底、柱边出现裂缝,引起渗漏。

2、外墙面上留有的凹凸线槽处,遇长时间的连续降雨,雨水会沿墙面的凸线或凹槽渗入墙体出现渗漏。

3、对于露台、小屋面与房间交界、外墙腰线、室外楼梯与墙面交界处易渗漏。

4、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预留的各种施工孔洞(如脚手架眼、步步紧、穿墙的螺栓孔、外挑架槽钢孔、刚性拉结点留孔以及水电等安装时的管洞等外墙薄弱部位),处理不当均易出现局部渗漏现象。

渗漏面积大小不等,位置也无一定规律,或成条状,或连成片状。

5、外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引起渗漏水。

二)、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主体阶段

1、原因分析

从材料角度分析:

1.1砖在施砌时龄期达不到要求,造成墙体收缩裂缝。

1.2砌筑砂浆采用细泥砂,配比不准确,使用隔夜灰,砂浆中使用砂浆王等掺合剂时掺量不正确等,导致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墙体整体性而产生裂缝。

1.3混凝土和砖砌体这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在接壤部位易产生裂缝。

从施工操作角度分析:

1.4拉结筋未设或未做弯钩、植筋不牢、拉结筋间距与砖模数不匹配,现场砌筑时操作工人随意弯折。

造成填充墙与主体框架未可靠连接而产生裂缝。

1.5填充墙砌至梁底、板底时,未正确留设空隙,直接一次性砌筑,或间隔时间过短,梁下斜塞砖砂浆不饱满。

造成框架梁下出现裂缝;

1.6外墙砌筑竖缝不饱满,甚至透缝。

1.6砖块未提前洒水湿润,直接干砖上墙,使砖块与砂浆之间未有效粘结,影响墙体整体性而产生裂缝。

1.7外墙未满灰砌筑,砖墙的砌筑砂浆不饱满,易引起墙面渗漏。

从构造及细部处理要求角度分析:

1.8阳台、雨篷倒坡,雨水不流向室外而流向墙体,造成渗漏。

1.9露台、小屋面与房间交界、外墙腰线、挑板、室外楼梯与墙面交界等墙底未做砼翻高或翻高不到位。

1.10预留的各种施工孔洞(如脚手架眼、步步紧、穿墙的螺栓孔、外挑架槽钢孔、刚性拉结点留孔以及水电等安装时的管洞等外墙薄弱部位)未可靠封堵,留有渗水通道,表面出现裂缝,而造成外墙渗水。

2、防治措施

材料角度措施:

2.1砖在施砌时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宜大于40d);必须控制好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2.2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细泥砂和石粉。

砂浆中不得掺砂浆王等掺合剂,砂浆配比准确,不使用隔夜灰,保证砂浆强度。

冬季施工,砌体施工要避开冰冻时段,或在砂浆中掺防冻剂,经过冻融的砂浆不得使用。

施工操作角度措施:

拉结筋

2.3拉结筋采用植筋法,进行每层抽检,并作手扳全数检查。

2.4拉结筋做弯钩,如出现部分拉结筋未做弯钩,要求整改到位(现场弯折)。

填充墙拉结筋竖向位置必须与砌体皮数相匹配,保证拉结筋置于砌体灰缝之中,严禁强硬将拉结筋弯折后置于灰缝中。

斜塞砖,梁底平塞缝处理

2.5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并至少间隔14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

2.6梁、板底后塞一般有斜塞和平塞,重点控制砂浆饱满度。

2.6.1斜塞砖补砌时,砂浆必须饱满,并且砂浆标号提高一级。

采用满灰砌筑,砌筑时砂浆适当拌干点,挤紧挤密,预防梁下出现裂缝。

2.7填充墙与框架柱的交接处竖缝留15㎜,砌筑时砂浆饱满,同时用ф10钢筋头将灰缝压进2㎝,在斜塞砖砌筑的同时,再用1:

3水泥砂浆嵌实。

2.8内外墙砌体必须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满铺、满挤操作法,确保水平灰缝和竖缝灰缝饱满度均≥85%,不得出现瞎缝、假缝、透明缝、通缝等现象,以隔断渗水通道。

2.9严禁在墙体砂浆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在墙上开凿线槽,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构造角度措施

2.10外墙防水等细部须注意的几点

2.10.1粉饰工作开始前应将墙上孔洞、脚手眼、支模(步步紧)孔填塞密实;剪力墙螺栓孔、步步紧孔等小孔,可采用砂浆外侧扩孔封堵,内注发泡剂的办法封堵;槽钢、脚手眼等较大孔洞采用细石砼内侧扩孔内外同时封堵,并用碎砖挤密,封堵前冲水清灰、湿润

2.10.2粉饰前检查墙面是否有缝隙,在结构主体上先填塞密实,特别注意雨水集中部位的检查处理。

2.10.3上翻梁浇筑不密实、木块未凿除、砼有细裂缝,上翻梁、边梁拆模时拉松了铁丝等原因,在后续粉饰施工前必须先处理好。

2.10.4穿墙管:

不仅要封堵严密,而且打洞或预留时要向外有一定坡度,以防雨水倒灌。

2.10.5对于露台、小屋面与砖墙交界、外墙腰线、挑板、室外楼梯部位,在砌体开始前,先进行素砼翻高处理(要求与主体框架一次性翻高),高度根据建筑层厚度适当调整,确保砼翻高超过交界(建筑面)点15㎝。

《二》抹灰阶段

1、原因分析

从原材料角度分析:

1.1抹灰砂浆性能不良:

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配置砂浆、砂浆配合比不良、砂浆拌制后停放时间过长、使用已离析的砂浆等。

基层处理:

1.2抹灰面基层处理问题:

主要由墙面污染物未清理干净、抹灰前墙面未充分浇水湿润、对光滑的墙面不做凿毛等专项治理等。

从施工工艺分析:

1.3抹灰工艺问题:

抹灰未按规定分层进行、分层间歇时间过短等。

1.4抹灰层过厚或过薄:

主要原因是主体或墙体表面尺寸、形状、平整度等偏差未进行有效处理。

较厚部位抹灰没有分层进行。

构造、防水涂料处理角度分析:

因墙面凹凸线槽部位处理不当引起渗漏

1.5凸出墙面的装饰线条积水,横向装饰线条的抹面砂浆开裂,雨水沿裂缝处渗入室内。

1.6墙面分隔缝渗漏。

在进行外墙饰面施工时,在分隔缝部位镶入塑料分隔条,饰面完成过一段时间后,由于饰面层本身的胀缩分格条与砂浆之间脱开,这部分凹槽不仅施工时未考虑防水要求,设计上也未采取防水措施,也大量集中在这些凹槽内,雨水沿塑料条与砂浆之间缝隙渗入墙体,造成室内渗漏。

2、防治措施

材料角度措施

2.1原材料及抹灰砂浆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2.1.1砂:

不使用过细的砂或含泥量不合格的砂。

2.1.2水泥:

应对所用的水泥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使用强度等级过高的水泥拌制抹灰砂浆,建议用32.5级水泥为宜。

2.1.3石灰:

石灰膏的熟化期应不小于15d。

2.1.4砂浆品种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和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要求。

嵌大梁上口建议用1:

2.5(体积比)水泥砂浆;大面积找平时用1:

3(体积比)水泥砂浆,严禁掺加石灰。

2.2若设计中打糙强度低于面层强度,实际施工要求换位,即打糙强度高于面层。

2.3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混凝土墙表面凸出较大的地方事先剔平刷净,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一道建筑胶:

水=1:

4的水泥素浆,再用1:

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加气混凝土墙面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渗水泥重量20%的建筑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

1:

6的混合砂浆修补抹平。

2.4抹灰前基层处理,根据灰饼高度,对墙面凹凸较多的部位分别嵌补或凿平,填补用刮糙相同的砂浆。

2.5打糙层的防水砂浆可选用掺胶乳的现场拌制砂浆或掺外加剂的现场拌制砂浆;有条件时可采用防水干粉砂浆。

2.6抹灰应分层抹灰,每遍厚度不得超过10㎜,严禁一次成型。

总厚度超过3.5cm的要采取加强措施,如加铆钉及钢丝网片等。

控制面层厚度一致性(一般控制在5-7mm),预防粉饰层缩水不一致而墙面凹凸不平及开裂。

2.7当条件允许时,面层砂浆掺入抗裂纤维,满布纤维网。

2.8墙面线槽等细部位处理

2.8.2、凹线槽。

可在墙面的凹槽内,涂刷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将凹槽缝隙封严,阻止侵入墙体内部。

2.8.3、墙面分隔缝。

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对局部缺陷进行修补,然后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刷2遍,厚度约为0.8mm。

2.8.4、腰线粉饰时抹出向外的斜坡(一般20%),使雨水能迅速排除,从而避免因积水引起的渗漏水的隐患。

一般线条粉饰时厚度较厚,应分层粉饰,不可一次成型。

粉饰完成后再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刷2遍,厚度约为0.8mm,平面、立面均不少于15㎝。

《三》、饰面阶段

1、原因分析

基层处理

1.1铺贴各种面砖的饰面层,渗漏的主要原因是面砖质地酥松,吸水率偏高;贴上墙面后,由于雨水冲刷和冻融交替,引起面砖开裂、爆皮、脱落,雨水沿这些部位乘虚渗入墙内造成渗漏。

1.2饰面砖、石施工时勾缝、打胶不严,高层外墙饰面砖未设伸缩缝,雨水从缝隙中进入饰面块材底部的墙面,经冻胀使块材脱落,此时墙面稍有细缝,水即沿缝渗入室内。

1.3外墙面砖、石材阴角部位、与装饰线(腰线)、板之间未留缝(未勾缝),阳角部位粘结砂浆不饱满(一般阳角不勾缝)。

2、防治措施

外墙面砖施工注意事项:

基层处理

2.1、面砖铺贴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对墙面适当湿润,再进行面砖铺贴。

面砖墙面

2.2外墙饰面层如贴面砖时,其接缝材料及配合比。

要保证接缝部位的勾缝质量,做到勾缝质量,做到灰缝均匀,挤压有度,嵌填密实,饰面整洁,防止外墙渗水。

2.3作为面砖胶黏剂的防水材料,宜选用专用防水型面砖胶黏剂,也可用聚合物乳液防水砂浆或干粉防水砂浆,但粘结强度应不小于0.5MPa。

2.4面砖勾缝宜选用专用防水型勾缝剂或聚合物防水砂浆。

由于面砖受温差变化会产生尺寸变形,固勾缝砂浆与面砖间容易产生微细裂缝。

因此,采用有较好抗折性能的勾缝材料,如高掺量的聚合物的防水砂浆更为合适。

2.5外墙面砖阴角部位、与装饰线(腰线)、板之间应留缝,勾缝到位,阳角部位确保粘结砂浆饱满。

(六)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通病表现形式:

管根、墙根、板底等部位易出现渗漏。

治理主要措施:

(1)、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楼板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振捣密实。

楼板四周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止水台,高度不小于120mm,且应与楼板同时浇筑。

(2)、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返,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

管道根部、转角处、墙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

临居室墙面防水应满做。

(3)、管道穿过楼板的洞口处封堵时应支设模板,将孔洞周围浇水湿润,用高于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的防渗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灌、捣实。

管道穿楼板处宜采用止水节施工法。

(4)、对于沿地面敷设的给水、采暖管道,在进入有水房间处,应沿有水房间隔墙外侧抬高至防水层上反高度以上后,再穿过隔墙进入卫生间,避免破坏防水层。

(5)、地漏安装的标高应比地面最低处低5mm,地漏四周用密封材料封堵严密。

门口处地面标高应低于相邻无防水要求房间的地面不小于20mm。

(6)、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内穿过楼板的管道根部应设置阻水台,且阻水台不应直接做在地面面层上。

阻水台高度应提前预留,保证高出成品地面20mm。

有套管的,必须保证套管高度满足上口高出成品地面20mm。

(7)、防水层上施工找平层或面层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破坏防水层。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做二次蓄水试验,即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时一次,工程竣工验收时一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高度不少于20-30mm,并形成记录。

(七)、屋面渗漏

通病表现形式:

屋面细部处理不规范,易产生漏水、渗水。

治理主要措施:

(1)、不得擅自改变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材料,确需变更的,应经原审图机构审核批准,图纸设计中应明确节点细部做法。

(2)、屋面防水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施工,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掌握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

(3)、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女儿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