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1653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理科综合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

H—10—16N—14Na—23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本题共13小题,每题6分,共78分。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1.对于真核生物来说,一般情况下DNA所含的碱基的个数与其所控制合成的收白质中氨基酸个数之比远远大于6:

1,与此现象无关的DNA结构是()

A.非编码区B.内含子C.外显子D.终止密码子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结构。

DNA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的非编码区是起调控作用不转录,基因的编码区转录。

对于真核生物来说,转录的是编码区的外显子,内含子不转录。

转录时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因此

,但

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是一个密码子,它决定一个氨基酸,但起始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因此

,所以

题目问的与此现象无关的DNA结构,所以选C。

有的考生对DNA的结构、基因的结构和转录的关系不清楚,DNA上基因呈线形排列,有的区段是基因,有的区段不是基因。

转录时是转录基因的编码区。

2.下图中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a,停止上升时的高度为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ab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之间的关系是()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吸水。

如图渗透装置,半透膜两侧存在溶液浓度差,因此水由烧杯进入半透膜袋中,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半透膜袋中的溶液浓度下降。

当玻璃管中液面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由于ab段液柱产生的压强与渗透压相等,此时水不再进入半透膜。

若吸去半透膜袋中高出烧杯液面液体后,没有液柱产生的压强了,由于存在渗透压,水又进入半透膜袋中,半透膜袋中溶液浓度进一步下降,导致渗透压降低了,停止吸水时液柱产生的压强与渗透压相等。

由于渗透压降低了,所以液柱的高度与第一次相比下降了,如此操作的次数越多,半透膜袋中的溶液浓度越低,渗透压降低,ab间的液面高度差越来越低。

所以选B。

3.下列有关说法均正确的是()

①胆汁既影响高等动物对脂类食物的消化,又影响其吸收②用研磨的方法从胰腺中可分别获取胰岛素和胰酶,分别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和某些生物工程③秋水仙素既可以诱发基因突变,又可诱导染色体变异,这与其使用剂量有关④动物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细胞的融合均可用聚乙二醇做促融剂⑤用标志重捕法可进行鼠的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④

答案:

D【解析】胆汁是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使脂肪颗粒更容易被脂肪酶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有利于脂肪的吸收。

胰岛素产生以后分泌到细胞外,进入血液中,胰酶产生后分泌到消化道中,一般从胰液中获取胰酶。

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用于治疗糖尿病,胰蛋白酶可以分解动物细胞间质,将动物细胞分散开。

秋水仙素有毒,使用剂量大时会引起基因突变,小剂量使用时会使细胞染色体加倍。

动物细胞融合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物理方法和化学试剂PEG诱导,植物细胞融合一般用物理方法和PEG诱导。

用标志重捕法来测量种群的密度。

所以选D。

有的考生对②不能准确判断,受到教材上从肝脏研磨液中获取过氧化氢酶的实验的干扰,过氧化氢酶在细胞中,所以可以从研磨液中获取。

4.在动物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若用显微镜从细胞一极观察,可见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下图中的()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图像,但考查的角度变了,要求从细胞的一极去观察,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中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如果是正视细胞则是图A,对于赤道板这个平面,只能看到侧面,一对对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在细胞的中央,着丝点整齐地排在赤道板两侧。

如果是从细胞的一极看,可以看到赤道板这个平面的全部,一对对同源染色体在这个平面上是散乱分布的。

所以选D。

5.现有4种突变型细菌1,2,3,4,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E。

A、B、C、D都是合成E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

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单独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型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如下:

突变型

培养基中单独加入的物质

A

B

C

D

E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最可能的合成顺序是()

A.E→C→A→B→DB.D→B→A→C→E

C.C→B→A→D→ED.C→D→B→A→E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A、B、C、D是合成E物质的一系列必需产物。

这些突变型菌株可能在合成E物质的某条途径被阻断,本实验通过单独补充相应的物质,来寻找合成E物质的过程。

由突变型1中单独加入C物质和E物质可以存活,可得C

E,由突变型2中单独加入A、C、E物质可以存活,可得A

C

E,由突变4中单独加入A、B、C、E可以存活,可得B

A

C

E,综合四组实验可得D

B

A

C

E,所以选B。

6.20XX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量硝基苯泄漏,引起松花江水体污染,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基苯将沉入江底,对环境影响不大

B.实验室制硝基苯需要用水浴加热

C.硝基苯中毒是由蒸气吸入或误食引起的,与皮肤接触不会引起中毒

D.只要向水中撒入大量活性炭吸附硝基苯就可以了

答案:

B【解析】硝基苯进入江河中,首先被江中的鱼虾等动物吸收,然后随食物链进入生物圈,对生态破坏极大,此外,江水灌溉区也会引发硝基苯污染,周围的环境将遭到极大的损害,A错;硝基苯不仅可以经蒸气吸收引起中毒,也可以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C错误;D选项中向松花江中撒大量活性炭是不可行的,那样会造成水体严重缺氧,且阳光无法照射水中的植物,植物将大批死亡,而江中动物也因缺乏食物而大批死烂,水体耗氧增多而发黑发臭,周围生态将进一步恶化。

本题容易误选C选项,原因是没有注意硝基苯可被皮肤吸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K)>r(Na))r(Mg)>r(Al)

B.在SiO2晶体中,硅原子数与Si—O键数目之比为1:

2

C.在稀溶液中:

H+(aq)+OH-(aq)====H2O

(1):

ΔH=-57.3kJ/mol,则含1molCH3COOH的稀溶液和含1molNaOH的稀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D.1molNa2O2固体跟足量CO2气体完全反应,转移2NA个电子(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

D【解析】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正确;SiO2晶体中Si和O都是以共价单键相结合的,Si和Si—O键个数比为1:

2,B正确;C选项中,由于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因此弱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D选项中1molNa2O2与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是NA而不是2NA。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4H+====Al3++2H2O

B.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硫化氢气体:

2OH-+H2S====S2-+2H2O

C.氯化银溶于浓氯水: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

Fe3+3H2O====Fe(OH)3↓+3H+

答案:

C【解析】A选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

+H2O====Al(OH)3↓+

;B选项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H-+H2S====HS-+H2O;D选项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较多,容易误选其他答案。

9.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简量取18.63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15克食盐

C.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NaOH溶液32.30mL

D.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pH为5.0

答案:

C【解析】实验室中各种仪器的精确度是不同的:

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滴定管可以精确到0.01mL,pH试纸只能大致估算溶液的pH值,不能精确到0.1。

10.某一密闭绝热容器中盛有饱和Ca(OH)2溶液,当加入少量CaO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晶体析出②c[Ca(OH)2]增大③pH不变④c(H+)·c(OH-)的积不变⑤c(H+)一定增大

A.①B.①③C.①②④D.①⑤

答案:

D【解析】在绝热容器中热量不损失,向Ca(OH)2中加入CaO,后者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前者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减小,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

①正确。

溶液中由于Ca(OH)2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液中的OH-的浓度减小,因此H+的浓度增大。

⑤正确。

本题容易误选C,以为Ca(OH)2和其他物质一样,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1.已知C—C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结构简式为

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分子中至少有11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分子中至少有1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

答案:

B【解析】本题可以从苯的结构来推测。

该化合物以每一个苯环上最少有8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对应的一条直线上也有三个C原子与之共面,所以最少有11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因为苯环之间以共价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所有两个苯环可以不共面。

本题容易误选C,原因就是没有考虑苯环之间沿单键旋转。

1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照这个理论,下列微粒属于两性物质的是:

()

①HS-②

④NH3⑤H2S⑥CH3COOH⑦OH-⑧H2O⑨

A.①⑤B.③⑥C.①②⑨D.①③⑧⑩

答案:

D【解析】所给微粒中既能结合H+又能提供H+的有HS-、

、H2O和H2N—CH2COOH,因此这四种物质从酸碱质子理论的角度上看既是酸又是碱,即两性物质。

13.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的(NH4)2SO4溶液中:

c(

)>c(

)>c(H+)>c(OH-)

B.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

c(CO-)=c(

)+c(H+)+c(H2CO3)

C.0.1mol·L-1的NH4Cl溶液与0.05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Cl-)>c(Na+)>c(

)>c(OH-)>c(H+)

D.c(

)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H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l溶液:

c[(NH4)2SO4]

答案:

D【解析】A选项中(NH4)2SO4水解显酸性,故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

)>c(

)>c(H+)>c(OH-);B选项中根据碳酸钠的水解方程式可知c(OH)-=c(

)+c(H+)+2c(H2CO3);C选项中两者反应后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NH3·H2O、NH4Cl和NaCl,但

的浓度比Na+大:

c(Cl-)>c(

)>c(Na+)>c(OH-)>c(H+);D选项中四种盐的

浓度相等,而前两种盐均是二元酸的正盐,故它们的浓度均小于一元酸盐和酸式盐,硫酸铵水解度不如碳酸铵,故硫酸铵的浓度最小,碳酸铵其次。

硫酸氢铵溶液显强酸性,水解程度极小,故硫酸氢铵的浓度小于氯化铵。

本题涉及的水解反应、化学平衡知识综合运用较多,难度较大。

二、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每题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14.物理学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下列的俗语、成语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定的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随波逐流”说明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而迁移

C.“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

AC【解析】“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有力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A正确;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迁移,B错;“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手上留有香味分子,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对;“破镜难圆”是因为镜子破后,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D错;此题考生容易误选D,要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的。

15.在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是()

A.光电效应B.天然放射现象

C.热核反应D.α粒子散射

答案:

BC【解析】原子核的变化必定有新物质产生,光电效应和a粒子散射没有新物质产生,故选BC;此题考生只要抓住关键,原子核变化必有新核产生,就不会出错。

16.如图所示绘出了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时,紧急刹车时的刹车痕(即刹车距离s)与刹车前车速v的关系曲线,则μ1和μ2的大小关系为()

A.μ1<μ2B.μ1=μ2C.μ1>μ2D.条件不足,不能比较

答案:

C【解析】过纵轴上一点作横轴的平行线(即取相同的初速度),从平行线与曲线的交点可看出,动摩擦因数为μ1的刹车距离小于动摩擦因数为μ2的刹车距离,因此μ1>μ2,C正确;取初速度相等是解此题的突破口,如果只分析速度与刹车距离,则难以比较。

17.如下图所示,A、B为大小、形状、匝数、粗细均相同,但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线圈,两线圈平面位于竖直方向且高度相同。

匀强磁场方向位于水平方向并与线圈平面垂直。

同时释放A、B线圈,穿过匀强磁场后两线圈都落到水平地面,但A线圈比B线圈先到达地面。

下面对两线圈的描述中可能正确的是()

A.A线圈是用塑料制成的,B线圈是用铜制成的

B.A线圈是用铝制成的,B线圈是用胶木制成的

C.A线圈是用铜制成的,B线圈是用塑料制成的

D.A线圈是用胶木制成的,B线圈是用铝制成的

答案:

AD【解析】线圈如果是用塑料或胶木制成的,线圈通过磁场时没有感应电流,磁场对线圈无阻碍作用;如果线圈是铝制或铜制的,则线圈通过磁场时,磁场对线圈有阻碍作用,由此可见AD符合题意;此题考查楞次定律。

18.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绝热气缸直立于地面上,光滑绝热的活塞把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不计)封闭在气缸中,活塞上堆放细沙,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在不断取走细沙,使活塞缓慢上升,直到细沙全部取走,则在此过程中()

A.气体的压强不变B.气体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减少

C.气体的内能不变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答案:

BD【解析】当细沙取走后,活塞上升,气体体积变大,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减少,压强变小,气体对外做功,又气缸绝热,气体内能变小,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因此BD正确;此题考查气体和热学知识,气缸绝热这一条件考生容易忽视。

19.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自转在变慢。

四亿年前,地球每年是400天,那时,地球每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1.5小时,比现在要快3.5小时。

据科学家们分析,地球自转变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潮汐时海水与海岸碰撞、与海底摩擦而使能量变成内能;另一个是由于潮汐的作用,地球把部分自转能量传给了月球,使月球的机械能增加了(不考虑对月球自转的影响)。

由此可以判断,与四亿年前相比月球绕地球公转的()

A.半径增大B.速度增大C.周期增大D.角速度增大

答案:

AC【解析】抓住地球把一部分能量传给月球,使月球的机械能增加这一点,类比人造卫星,月球做离心运动,与四亿年前相比,半径变大,速度变小,周期变大,角速度变小,因此AC正确;此题为信息给予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0.如图所示,用三块完全相同的两面平行玻璃组成一等边三角形。

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以平行于底面BC从AB面射入,由AC面射出,则从AC而射出的光()

A.分成两束,上边为蓝光,下边为红光

B.分成两束,上边为红光,下边为蓝光

C.仍为一束,并与底面BC平行

D.仍为一束,并向底面BC偏折

答案:

C【解析】红光和蓝光经平行玻璃砖AB后分为两束光,折射光与入射光平行,再经平行玻璃砖AC后,由对称性可知,两束光又会聚成一束光,与底面BC平行,因此C正确;此题考查学生作图能力。

21.将一根长为100多厘米的均匀弦线,沿水平的x轴放置,拉紧并使两端固定,如图(a)所示。

现对离固定的右端25cm处(取该处于原点O)的弦上一点施加一个沿垂直于弦线方向(即y轴方向)的扰动,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

该扰动将沿弦线传播而形成波(孤立的脉冲波)。

已知该波在弦线中的传播速度为2cm/s,下图中表示自O点沿弦向右传播的波在t=2.5s时的波形图是()

答案:

B【解析】由图(b)可知,对于离右端25cm处弦上的一点,0—2s内,该点向上振动,位移变化慢,2—2.5s内该点向下振动,位移变化较快,振动先慢后快,2.5s末回到平衡位置,此时将形成对称,并自0点向左右传播的孤立脉冲波,t=2.5s时,波传播的距离为5cm,由此可知B正确;此题实际考查将振动图像转换为波动图像以及波的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22.(18分)

(1)(6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原来的教科书采用图(甲)的方法,经过编者修改后,现行的教科书采用图(乙)的方法。

两个实验装置的区别在于①悬挂重垂线的位置不同:

②图(甲)中设计有一个支柱(通过调整,可使两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上面的小球被碰离开后,支柱立即倒下),图(乙)中没有支柱。

对于图(甲)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抛出点分别在通过O、O′点的竖直线上,重垂线只确定了O点的位置。

比较这两个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时,需要测出两小球的直径

B.采用图(乙)的实验装置时,需要测出两小球的直径

C.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时,应使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光滑

D.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图(乙)的实验装置时,应使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光滑

(2)(12分)发光二极管是目前很多用电器的指示灯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只有电流从标有“+”号的一端流入,从标有“一”号的一端流出时,它才能发光,这时可将它视为一个纯电阻。

现有某厂家提供的某种型号的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①已知该型号的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0V。

若用电动势为12V,内阻可以忽略不计的直流电源供电,为使该二极管正常工作,需要在电源和二极管之间串联一只阻值为_________Ω的定值电阻。

②已知该型号的发光二极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6mA,请用实验证明这种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厂家提供的数据是否一致。

可选用的器材有:

待测发光二极管;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可以忽略不计);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

电压表V1(量程10V,内阻约50kΩ);

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约20kΩ);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约50Ω);

电流表A2(量程60mA,内阻约100Ω);

电键S、导线若干。

为准确、方便地进行检测,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

(填字母符号)

③画出利用②中器材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答案:

(1)AD(6分,选对一个得3分)

(2)①500(4分)②V2A2(2分,选对一个得1分)③如图所示(6分,有错不给分,但图中电压表选V1或电流表选A1不重复扣分)

23.(16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被AO、BO两根细绳系住,BO绳为水平状态,AO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此时AO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T1。

烧断BO绳后,小球摆动,当小球再次摆回到图中位置时AO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T2。

求:

(1)T1与T2的比值。

(2)烧断BO绳后,小球通过最低点时,AO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T3。

答案:

(1)(8分)烧断BO绳前,根据物体平衡条件,有:

T1=

(3分)小球再次摆回到图中位置时,小球速度为零,向心力为零,则:

T2=mgcosθ(3分)所以T1与T2的比值为:

=cos2θ(2分)

(2)(8分)设小球通过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AO绳长度为L。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L(1-cosθ)=

mv2(3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T3-mg=m

(3分)

所以AO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T3=mg(3-2cosθ)(2分)

24.(18分)一宇宙人在太空(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玩垒球。

如图所示,辽阔的太空球场半侧为匀强电场,另半侧为匀强磁场,电场和磁场的分界面为垂直纸面的平面,电场方向与界面垂直,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场强度大小E=100V/m。

宇宙人位于电场一侧距界面为h=3m的P点,O为P点至界面垂线的垂足,D点位于纸面上O点的右侧,OD与磁场的方向垂直。

垒球的质量m=0.1kg,电量q=-0.05C。

宇宙人从P点以初速度v0=10m/s平行于界面投出垒球,要使垒球第一次通过界面时就击中D点,求: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O、D两点之间的距离;

(2)垒球从抛出到第一次回到P点的时间。

答案:

(1)(8分)设垒球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时间为t1,OD=d,则:

a=

,h=

,d=v0t1(6分,每式2分)所以a=50m/s2,t1=

s,d=

m=3.46m即O、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46m。

(2分,没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的扣1分)

(2)(10分)

垒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tanθ=

,所以θ=60°,速度大小为:

v=

=20m/s(2分)设垒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则:

R=

=4m(2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qvB=m

,所以B=

=10T(2分)垒球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2=

s(2分)垒球从抛出到第一次回到P点的时间为:

t=2t1+t2=

s=1.530s(2分,没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的扣1分)

25.(20分)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轻弹簧下端与地面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水平钢板,处于静止状态。

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钢板h=5m的高处自由下落并与钢板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

已知M=3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1)求小球与钢板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小球的速度v1和钢板的速度v2。

(2)如果钢板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2.0s,以小球自由下落的瞬间为计时起点,以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在下图中画出小球的速度v随时间为t变化的v-t图线。

要求至少画出小球与钢板发生四次碰撞之前的图线。

(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给分)

答案:

(1)(10分)设小球刚落到钢板时速度为v0,则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mgh=

(2分)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mv0=mv1+Mv2(3分)

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有:

(3分)由以上三式,可得:

v0=

=10m/s,v1=-

v0=-5m/s,v2=

v0=5m/s(另一组解舍去)即小球与钢板第一次碰撞后,小球的速度v1为5m/s,方向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