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 苏教版II卷 附解析.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 苏教版II卷 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 苏教版II卷 附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苏教版II卷附解析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学检测试题苏教版(II卷)(附解析)
班级:
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
题号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
阅读
习作
总分
得分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头发()鼻涕()耳朵()脂粉()庙会
2、用“察”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小明看书入了迷,根本没有()到妈妈已经走到他的身边。
(2)我们不留心()身边的事物,就写不出好文章。
(3)最近,国家领导人来我市进行了()。
3、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造句。
()而不舍标新立()()()人口
舍本()末见微知()()泽而渔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能组成词语()。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
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
(2)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
(3)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
(4)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
2、请你按下面的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
1.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便随风飘落。
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句话。
桌子说:
“做人要脚踏实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
感激困境中给你力量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春风一吹,满山的茶树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像火一样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改陈述句。
对于盲人来说,难道他们不渴望见到红花绿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为感叹句。
这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析选择。
1.朗读、说话都要注意语句的语气,请选出语气最重的一句。
( )。
A.明天的会,你一定要参加。
B.明天的会,你不去不好。
C.明天的人,你非去不可。
D.明天的会,你能不参加吗?
2.一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对他的对手说:
“挣钱的办法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一种是诚实的。
”对手问:
“哪一种?
”他回答:
“正好是您不知道的那一种。
”他通过这些话讽刺了对手什么?
( )。
A.知识贫乏 B.不会挣钱 C.缺乏诚信 D.孤陋寡闻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与语境不符的一项是( )
A.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
B.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
C.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无比舒畅,几只蝴蝶在菜花地里欢快地飞舞,树枝上的小鸟彷徨流浪。
D.常听一位老人说,每逢春秋两季,月圆的时候,你要是心细,有时会听见长城上发现很低很低的声音,像吟诗一样。
老人说:
这是长城在唱歌,唱的是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面上写墨梅,实际上借花喻人,寄托着诗人的高尚节操。
B.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实际上是劝皇上,希望他能下决心改革,打破常规起用有才能的人来振兴国家。
C.王翰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的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生活态度,基调悲凉,伤感。
4、选词填空。
俏丽斑斓优美 宁可……也……与其……不如……
1、蝴蝶穿着( )的彩衣来了,高兴得在花丛中跳起了( )的舞蹈。
2、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3、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你在课外一定阅读了很多的书籍,向学们推荐一本好吗?
请写一段推荐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课内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本文段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
你还读过他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部作品。
2、通过阅读和理解,你发现,本文段中,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
起初,为檫不檫火柴而(),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后来,又为火柴的熄灭而()。
3、“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让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生命中的伞》,回答问题。
生命中的伞
在长长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是可以淡忘的,但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譬如这生命中的伞。
许多年了,我依旧常常伫立雨中回味着这萦绕在心头的伞的故事,思绪明晰而鲜艳,仿佛又看见了朦胧的细雨中,一个苍老的身影向我走来。
于是明白:
一把伞是一份沉沉的情,一份浓浓的爱。
每每走在飘雨的路上,望着迷蒙的远山近树便在心里说:
父亲又送伞来了吗?
在风中?
在雨中?
那是读中学时候的一天,就在临近下课时,骤然间乌云压城。
我不安而惶惶地收拾好书本准备回家,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望着密密匝匝的细雨,我犹豫起来,到家定会浑身湿漉漉了。
暮色愈来愈深,我硬着头皮冲进了雨里。
一路小跑。
隐隐约约,我看见前面有个人,打着伞向我走来。
走近了,才知道竟是父亲。
父亲苍瘦的脸庞露出了微笑,站在那里等着我。
我无言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伞,父亲的嘴唇蠕动着似乎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没有说。
一路上,父亲和我一前一后的各自走着一段沉默的路。
我只望着飞舞的雨花或想着自己的心事,仿佛忘了父亲走在我前面,就这样回到家中。
再后来,每逢下雨父亲总是默默地出现在我眼前。
一次,两次,三次……我始终把这看成是父亲的义务。
不要说亲昵,甚至连一句谢意的话都不曾说。
每次父亲迈着沉重的步履将伞递给我时,我只是平淡地接过便无语地跟在父亲身后,似乎这一切都是父亲应该做的。
有一天下雨,父亲却没有来。
走在雨中迟迟未见父亲,我不禁生起了父亲的气。
跑回家中,却见父亲病恹恹躺在床榻上,青筋虬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
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生出无限的歉意。
母亲走过来,告诉我:
“你爸爸刚才还嚷着送伞给你,谁知没走几步却倒在地上,到底是人老了,身体也每况愈下。
”我猛地扑在床沿上,泪水小溪般地流了下来,看着脸上满是皱纹的父亲,为自己的懵懂无知,为错怪父亲的真情而无地自容了。
父亲永远都在无言地呵护着我,可我却没有领悟这刻骨铭心的爱的方式。
淡淡的,淡淡的雨丝中可是父亲打伞来了?
站在异地他乡的蒙蒙细雨中,我又想起了远方的父亲,想起了定格在我生命中的那把伞,永远地嵌在心灵深处。
1、短文第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伞,作者具体写了哪两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从父亲的手中接到伞后,只是平淡的感觉,便无语地跟在父亲身后,作者为什么认为“都是父亲应该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以“生命中的伞”为题,有何特殊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
“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
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
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习作天地。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曾有过这样的一句话:
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围绕把“?
”拉直变成“!
”的思考,写一件发生在你或周围人身上的故事吧!
要求:
1、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整洁
2、语句通顺流畅,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感情真挚
3、文中勿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不少于400字。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剃头发,擤鼻涕,掏耳朵,抹脂粉,逛庙会
2、察觉,观察,视察
3、略
4、锲而不舍,标新立异,脍炙人口
舍本事末,见微知著,竭泽而渔,造句略
5、略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
(1)智多星
(2)东道主 (3)阶下囚 (4)铁公鸡
2、略
3、1.C 2.C 3.C 4.C
4、1.俏丽优美2.与其….不如3.宁可….也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略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略
2、1、开篇点题,引人深思。
2、一是雨中父亲送伞,我想着自己的心事却忘了父亲的存在;二是雨中没接到父亲的伞,很生气,回家才发现父亲病了。
3、我始终把这看成是父亲的义务。
不要说亲昵,甚至连一句谢意的话都不曾说。
4、“生命中的伞”就是父亲温暖的胸膛,有力的手臂,为“我”遮风蔽雨,给“我”雨天的呵护,包含了父亲深沉的爱。
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
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3.能够针对两人不同的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语句通顺者即可给分。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习作天地:
一类作文:
27——30分
能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叙事情,且语句通顺流畅,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感情真挚,有一定的启发。
书写规范整洁。
二类作文:
24——26分
能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叙事情,内容比较具体,条理比较清楚,表达了一定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三类作文:
19——23分
能记叙事情,有一定内容,条理还算清楚,能感受到一定的真情,语句比较通顺
四类作文:
18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