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0875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 热点滚动测2.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卷第一部分热点滚动测2

热点滚动测

(二)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四川内江一模)某中学的学生暑假沿K河溯源而上开展野外的研学考察,行至M、N两河交汇处时,图示区域东北部下起了雨,便决定在高地扎营,观察两河雨后的水文特征。

从山麓到山顶考察途中同学们看见该地区树木全是有规律分布的针叶树(见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同学们研学考察的山脉是(  )

A.阿尔泰山B.太行山

C.巴颜喀拉山D.横断山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林木密集区的海拔大致为1500~2100米,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的森林为针叶林。

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该山脉纬度较高。

太行山位于华北地区,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排除B项;巴颜喀拉山位于青藏高原,山麓海拔高,排除C项;横断山脉东坡海拔低,为常绿阔叶林,排除D项;阿尔泰山纬度高,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主要植被为针叶树,故A项正确。

2.图示区域林木密集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时间B.土壤水分

C.热量条件D.风力大小

答案 B

解析 图示区域林木密集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地北坡,为阴坡,光照时间短,热量条件差,A、C两项错误;北坡为阴坡,蒸发少,土壤水分条件好,B项正确;风力大小对林木分布影响不大,排除D项。

3.同学们在两河交汇处观测发现,与N河相比,M河洪峰(  )

A.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小B.流量更大,含沙量更大

C.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小D.流量更小,含沙量更大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M河流域森林覆盖率高,N河流域森林覆盖率低。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森林覆盖率越高,河流含沙量越小;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可减小地表径流,且M河上游有湖泊调节,故洪峰时河流水量小,C项正确。

(2019·山东济南一模)济南(37°N)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有关林窗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林窗(图一)主要是指林冠乔木衰老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地造成空隙的现象。

它可以分为两类:

①林冠林窗,指林冠层空隙下的林地;②扩展林窗,指除林冠林窗外,还包括其边缘到周围树木的树干基部所围成的林地。

该小组选择晴天,到南部山区进行野外调查,调查时绘制了林窗示意图(图二),并获取林窗区域地理环境资料。

据此完成4~6题。

4.调查当日正午时刻,兴趣小组成员测量获得结果Sd=H。

该日最接近(  )

A.秋分(9月23日左右)B.霜降(10月23日左右)

C.立春(2月4日左右)D.清明(4月5日左右)

答案 B

解析 调查当日正午时刻,兴趣小组成员测量获得结果Sd=H。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5°,该地纬度是37°N,可以计算太阳直射点纬度是8°S,日期最接近霜降(10月23日左右),B项正确。

5.图二中表示林冠林窗的是(  )

A.SaB.Sb

C.ScD.Sd

答案 A

解析 林冠林窗是指林冠层空隙下的林地,对应图中的Sa,A项正确。

6.该小组研究表明,林窗变大会导致林窗区域(  )

A.光照强度降低、温度降低

B.土壤上层含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C.土壤的湿度增加

D.气温日较差缩小

答案 B

解析 林窗变大会导致林窗区域受阳光照射时间季节变化增大,土壤上层含水量季节变化增大,B项正确;光照强度增大、温度升高,A项错误;蒸发增多,土壤的湿度减小,C项错误;气温日较差增大,D项错误。

(2019·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三次联考)天坑是指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深坑。

一队天坑科考人员于2018年圣诞节从汉中天坑群出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世界天坑群考察。

下图是世界主要天坑群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  )

A.位于低纬和中纬地区B.都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C.沿岸有世界级大渔场D.人口增长模式都相同

答案 A

解析 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都位于0°~60°之间,A项正确;巴西、马达加斯加位于板块内部,B项错误;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沿岸没有世界级大渔场,C项错误;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不相同,D项错误。

8.天坑的形成过程(  )

A.②③④⑤①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D.⑤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天坑是指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深坑。

地下侵蚀范围在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大,①侵蚀范围最大,应为最后阶段,②侵蚀范围最小,应为初始阶段,故A项正确。

(2019·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 D

解析 堆积性游荡河道,必须要具备含沙量大、冲淤变化剧烈等特点。

含沙量大为淤积提供了基础条件,流量季节变化大为冲淤的季节变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只有冲淤的不断变化,才能导致河道的游荡(改道)。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若河流处于深、窄的地形中,且两岸岩性不易受侵蚀,则河流游荡范围会受到限制,反之河道游荡范围会扩大,③④正确;河水流量和支流汇入主要影响河道的宽度和深度,①②错误。

故选C项。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 C

解析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渭河从黄河小北干流南部汇入。

因此,在主汛期,支流渭河洪峰会使干流流量增大,水位上升,进而导致干流的上(北)游与下(南)游河段的落差变小,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增强,C项正确。

流速减缓,携带泥沙能力减弱,含沙量下降,泥沙淤积增强,河床抬升,A、B、D三项错误。

(2019·考试大纲调研卷八模)土壤由矿物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水分、空气等组成。

塔斯马尼亚岛(下图)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果蝇少,苹果种植环境绝佳,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

近几年来,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层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影响。

据此回答12~14题。

12.该岛南部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峡湾,其成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 D

解析 该岛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岛上有多处冰川湖分布,说明地质时期冰川作用明显。

而海岸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往往会形成曲折的峡湾,故D项正确。

13.关于图中M、N两地土层厚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大于N地B.M地小于N地

C.M、N两地一样D.难以确定

答案 A

解析 图中M地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而N地位于河流上游,土壤发育条件较差,土层较薄,故A项正确。

14.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苹果减产 ②果树光合作用减弱 ③土壤养分减少,苹果品质下降 ④土壤中空气减少,苹果的口感变差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土层变薄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养分减少,会使苹果的品质下降,产量减少,C项正确。

(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北京夏季的暴雨:

天气闷热,大风、暴雨持续时间可达10小时,降雨后气温下降明显。

武汉夏季的暴雨:

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

不一会儿,雨就停了。

这是对北京、武汉两地夏季常见的暴雨过程的描述。

据此完成15~17题。

15.按降水成因分类,北京夏季的暴雨是(  )

A.对流雨B.地形雨

C.台风雨D.锋面雨

答案 D

解析 北京夏季气温高,受暖气团控制,冷气团自北向南移动势力较强,速度较快,冷暖气团相遇产生暴雨,所以北京夏季的暴雨是锋面雨,D项正确;对流雨是热空气膨胀上升,遇冷凝结产生降雨,A项错误;地形雨是水汽受地形抬升产生降雨,B项错误;台风雨是台风带来的降雨,C项错误。

16.武汉的暴雨一般发生在(  )

A.上午B.正午

C.午后D.子夜

答案 C

解析 武汉的暴雨是对流雨,一般发生在午后,午后气温最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凝结产生降雨,C项正确。

17.两城市暴雨后都易出现城市内涝,共同原因是城市建设改变了水循环的(  )

A.降雨B.蒸发

C.下渗D.水汽输送

答案 C

解析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路面硬化,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并且汇水速度快,容易排水不畅,引发内涝,改变的是水循环的下渗环节。

(2019·山西太原期末)下图示意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的M、N两地1、4、7、10四个月的气温和降水量状况。

读图,完成18~19题。

18.M所在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

A.温带荒漠草原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 B

解析 M所在地区雨热同期,且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

19.与N地1月降水特征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暖流增湿B.地形阻挡

C.气旋活跃D.盛行西风

答案 D

解析 N地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N地1月降水特征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盛行西风。

(2019·广西柳州1月模拟)易贡湖位于西藏东南易贡河下游,湖面海拔2200米,它是在2000年4月9日发生的一次重大地理事件后出现的。

该事件后的几个月内,易贡湖水位经历了明显波动后最终趋于平稳。

下图为“易贡湖遥感图”。

据此完成20~22题。

20.形成易贡湖的重大地理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地震B.火山

C.滑坡D.雪崩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湖是在某次重大地理事件后形成的;读图可知,湖泊周围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故C项正确。

21.在此次事件中,易贡湖水位的变化过程是(  )

A.一直上升

B.先上升,后趋于平稳

C.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平稳

答案 A

解析 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坝,阻挡了河水向前流动,使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故A项正确。

22.从水循环角度看,易贡湖的水源主要来自(  )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盛行西风D.东北信风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易贡湖位于西藏东南部,距印度洋近,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大,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6分)

23.(2019·四川资阳中学一诊)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奔腾于青藏高原南部,河流源头至国境约2000多千米。

在地理工作者眼中,雅鲁藏布江是一条神奇的罕见的大江,由于谷地各处岩性不同,它宽谷与峡谷相间分布,有一半的流程穿行在峡谷中,一半的流程穿行在宽谷中,形态如一条流动的长辫,故有人将它定义为是一条峡江、辫江。

雅鲁藏布江的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1亿千瓦,相当于我国河流水能蕴藏量的七分之一,仅次于长江。

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地质博物馆”等。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资料图。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的主要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4分)

(2)解释雅鲁藏布江宽谷与峡谷的形成原因。

(4分)

(3)说明雅鲁藏布江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的自然原因。

(4分)

(4)你是否赞同对雅鲁藏布江实施大规模开发,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

(2)雅鲁藏布江河谷落差大,在岩性坚硬地段,流水侵蚀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致使河谷深而窄,形成峡谷;在岩性松软地段,流水侵蚀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床变宽,且由于落差大,流速大,河底被冲刷,河床摆动不定,形成宽谷。

(3)该峡谷地带纬度较低,印度洋暖湿水汽影响明显,水热充足;该峡谷相对高差大,垂直分异显著,自然带涵盖了从热带到寒带的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丰富,故成为“生物资源宝库”。

(4)赞同。

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大量降水,且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峡谷地带,建坝工程量小;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市场大;带动藏区经济发展(防洪、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

不赞同。

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建设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建水电站后难以恢复;地质结构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人烟稀少,当地电能市场狭小,且电能输出难度大;属于国际河流,可能引发国际纠纷。

解析 第

(1)题,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高山地区,积雪冰川发育,上游地区降水较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下游地区降水较多,雨水补给量大;下游两岸多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2)题,河谷特征的形成主要与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有关。

不同河段地形起伏程度不同,岩石性质不同,侵蚀的影响程度不同。

第(3)题,雅鲁藏布江峡谷被称为“生物资源宝库”,说明该地区生物资源丰富。

影响生物资源的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

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不赞同均可,理由必须支持观点。

回答赞同,应分析建设大坝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回答不赞同,应分析建设大坝的不利条件和消极影响。

24.(2019·四川广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材料一 2018年11月,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强烈森林大火,著名旅游胜地马里布受到威胁。

马里布海滩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南部。

卫星图像观测到了当地正在发生的火灾,火灾产生的巨大烟雾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出现在该地区,并且随风笼罩加利福尼亚州西海岸(见下图)。

材料二 频繁的火灾与异常的天气有关。

2018年在经历了春季的多雨季节后,秋季加州很多地方迎来了干燥又多风的天气,茂盛的草木在秋风中变成了极好的燃料。

11月8日,席卷北美中北部的强冷空气蓄势待发,在美国中西部形成强势的高气压,大风越过高山下沉进入加州,形成干暖的焚风,这是加剧当地火灾的重要原因。

(1)马里布海滩是沙质海滩,当地没有大的河流。

阐述该海滩的形成过程。

(4分)

(2)依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说明洛杉矶市冬季的气候特征。

(4分)

(3)依据材料信息,分析11月美国加州发生强烈森林大火的原因。

(5分)

答案 

(1)海水运动将其他地方的沙子搬运到该地(波浪在向陆运动的过程中,把沙子搬运到陆地);波浪在向海岸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低平的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2)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洛杉矶市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冬季西风带控制该市,气候温和多雨。

(3)加州森林茂密,草木茂盛,火灾的物质资源(燃料)丰富;夏季高温少雨,空气湿度小;秋季的天气更干燥又多风;中西部形成强势的高气压,大风越过高山下沉,形成干暖的焚风;火源引燃草木发生强烈森林大火。

解析 第

(1)题,海滩的形成过程应从泥沙来源、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方面作答。

因当地没有大河,因此泥沙来自海底;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海水运动将海底泥沙带至岸边,当海水运动速度减慢后,搬运能力降低,泥沙沉积形成海滩。

(2)题,洛杉矶位于30°N~40°N大陆西岸。

冬季该地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和多雨的气候。

第(3)题,森林火灾的原因应从易燃物、干燥多风的天气以及焚风效应等方面考虑。

25.(2019·大象天成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挪威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形成大量的U形谷,一般在U形谷的海口位置形成由冰川沉积物构成的冰坎。

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进入U形谷,形成深邃的峡湾,最深处达到1300多米,众多的峡湾成就了挪威发达的海洋运输业。

下图为挪威峡湾结构示意图。

(1)简述峡湾水下冰坎的形成过程。

(4分)

(2)分析峡湾地貌对挪威海运的有利影响。

(5分)

(3)从盐度、流速、含沙量三个方面比较峡湾与河流峡谷的水文特征差异。

(6分)

答案 

(1)当古冰川流动到雪线位置时,冰川消融,搬运物堆积,形成冰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

(2)峡湾众多,海岸线长;水深岸陡,利于港口建设和航运;深入内陆,风浪小;湾底地形平坦,没有暗礁。

(3)盐度:

峡湾高,河流峡谷低;流速:

峡湾慢,河流峡谷快;含沙量:

峡湾小,河流峡谷大。

解析 第

(1)题,据材料可知,水下冰坎是冰川沉积物堆积形成,后被海水淹没。

(2)题,峡湾深入内陆,水深岸陡、风浪小、地形平坦,有利于港口建设。

第(3)题,峡湾连接海洋,盐度高、流速慢、含沙量小。

26.(2019·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

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

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分)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5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4分)

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

深度增加。

原因:

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 第

(1)题,河岸越陡峭,河面宽度变化越小。

由图可知,该河流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一方面由于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高山地区,伴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形成河谷,河水被困于河谷中,向下侵蚀较强烈,侧蚀微弱;另一方面,河流两岸岩性相近或者岩性单一,河水对两岸的侵蚀差异小,形成近乎直立的河岸,难以形成左右摆动的宽谷。

(2)题,由材料知,该河段多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由于位于美国内陆高山,4~6月降水较少,而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季节性积雪融水不断增多,河流流量不断增大,受制于两岸陡峭的河谷束缚,河流水位不断上涨。

融雪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小,导致含沙量小,泥沙淤积少;随着河流流量不断增多,流速不断加快,对河床的侵蚀加剧,河底变深。

一方面河流水位上涨,另一方面河底不断加深,故河水的深度在不断变大。

第(3)题,一方面,该河段8月份主要受雨水补给,由于多暴雨,坡面侵蚀强,河水搬运能力强,水土流失加重,使河水含沙量增多;另一方面,暴雨导致河流的流量与流速变化大,一旦流速下降,河水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就会迅速淤积于河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