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docx
《中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中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课改心得体会
南县方谷高中——刘少稀
经过又一轮课改实践,结合上学期的课改实践活动,我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它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
下面谈谈自己在课改培训之后的认识和体会。
我认为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使我懂得:
僵化呆板的课堂需要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需要激发,探究意识需要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培养。
我的教育观念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
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落实等。
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我认识到这次新课改,决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是一场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大转变。
所以我首先要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
在接下来的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我认为我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
“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
?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
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注重知识归纳,方法归类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①知识的归纳
复习过程中很重要的是将知识点归纳梳理,并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说明,适当举些判断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复习课前面部分应安排知识的归纳总结,给学生一个重复再现的过程。
②解题方法的归类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由薄变厚,由厚变薄”的过程。
即要学会将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并不困难。
由此产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复习课的编排过程中可按问题的类型归类,并指出此类问题的通法。
三、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语文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语文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
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四、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②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③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评讲.
总之,课改浪潮滚滚而来,我们谁都不能避开,所以我应该积极面对和参与。
通过学习,同广大同行一起讨论交流,我深感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
我觉得我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XX-12-30
篇二: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新课程培训,我觉得新课程有以下突出优点:
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
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物理而学物理。
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物理中有数学,物理中有化学,物理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
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
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以发展。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
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新课程中,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更能理解物理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做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
。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
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
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可否认,课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维下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
首先,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义教”时期所用课程多以传统课程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进入高中后,突然地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难以适从,而教师又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在赶进度,未给学生留以缓冲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在知识的衔接上,“义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可能与新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断层,新课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旧的初中教材中没有,或未能真正地讲透。
学生在运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吃力,从而出现了编书者认为学生能完成而学生却无法完成的练习、习题,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题都不会做的感觉,欠人性化,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
对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的高中物理,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针对以上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教学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1、学习方法引导阶段
①要向学生强调学习主动的重要性。
高一新生,由于具有初中阶段的被动学习习惯,上高中常感到不适应,压力大。
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客观地向学生介绍高一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以及需要花费的学习时间,同时强调高中学习中有较多时间需要学生自主处理,必须主动利用时间。
②要告诉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么去学。
以高一物理为例,可以先让学生看看书本目录,教师作一个简单介绍。
以典型动力学综合题为例,让学生知道,动力学题目中通常包括受力分析、牛顿定律以及运动学知识三个板块(有条件的建议使用多媒体,举两到三个典型例子),学生需要做的包括: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进行一定量的训练。
③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说,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新生自制力不强,教师负有监管学生的责任,责无旁贷!
一是要制定每天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准时完成,对个别不能完成的进行指导及教育。
二是要对能主动学习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三是要经常提醒学生需要做什么。
2、大信息量学习阶段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第一阶段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阶段学习,并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3、差异教学阶段
我们首先要肯定各种原因会使得学生存在差异,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
针对学生差异,我们可以使用合作学习与个别教学的方法。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分析了以往两种处理方法(既“先分割,再极限求和”以及“根据平均速度求位移”)的不足,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其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新课程倡导探究,并将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并列为课程的学习内容。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但不是没有依据的胡猜乱想。
本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引出新问题之后,由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迁移到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的“面积”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物理意义,提出猜想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符合高一新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这个实验设计对于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堵塞”点,教师要求各小组提出各自的困难与障碍,由其他同学帮助该组解决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实现了对症下药,对于困难,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落实了“情感”目标,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既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也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整理,使学生在思维上再经历了一次过程,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猜想,推导出位移公式,水到渠成,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也得到实现。
3.当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之后,教师没有急于进行巩固训练,而是要求学生以上述研究过程为载体进行反思,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篇三:
课改心得体会中学
课改心得体会
教师:
XXX
对我来说,课改之路尽管艰难曲折,但我从中认识到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感触颇多,也使我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对课改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心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预习,充分的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先充分理解例题,万不可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那种担心自主学习占用过多时间,会影响教学进步,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总结是错误的。
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自我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展示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永远不及的。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展示、学生相互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效果凸显。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中,没有问题就是最好
的教学。
而今天,新课改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和评价,让他们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着力体现四个课程理念:
提高数学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以学生展示为主线,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在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新课改把数学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
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新教师,我要不断砖研业务,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养,力争在新课改中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