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0028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0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10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1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具有核膜

B.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DNA

C.酵母菌细胞内不含RNA

D.蓝藻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分裂时,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可能不同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与环境无关

C.细胞癌变是细胞内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的一种累积效应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有利于生物的发育与生存

3.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黄素缺失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相比,若给予红光照射,则光吸收差异显著

B.过程Ⅱ为暗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2和3只能用于暗反应还原C3

C.若降低周围环境中的CO2浓度,则释放O2的速率不变

D.若该细胞净光合速率大于0,推测该植物体能积累有机物从而使植株干重增加

4.下列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中的个体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玉米的雌花和雄花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鸟类、两栖类的雌性个体都是由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

D.环境不会影响生物性别的表现

5.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将两个各具有期望的优点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再经过选育就可能获得符合需要的新品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自由组合

B.F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进行重组

C.F1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交育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育种进程较快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相互影响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共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0分)

7.动物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 H2O2 的分解。

图一、图二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 H2O2 分解条件而获得 的实验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过氧化氢酶的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

(2)图一、二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图二曲线 BC 段的限制因素最可能是______。

8.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问题

为研究影响水稻光合速率的因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图1是低浓度NaHSO3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影响的坐标图(净光合速率即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图2为不同温度下,水稻在光照下CO2的吸收量(净光合速率)和黑暗中CO2的释放量。

(1)实验组喷洒水稻叶片上的NaHSO3溶液,对照组喷洒水稻叶片上是______。

A.更低浓度的NaHSO3溶液

B.蒸馏水

C.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

D.高浓度的NaHSO3溶液

(2)由图1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由图2可知,在15℃时,水稻光合作用总速率为______mg/h,假设每天光照按12小时计算,则最有利于水稻生长的温度是______。

表为水稻发育情况不同的A、B两组叶片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

叶片

发育情况

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

气孔相对开放度

光合速率

A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B

新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4)叶片A的光合速率较低,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原因:

______;

______。

9.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做Hbvv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血红蛋自(HbA)的差异如下:

血红

蛋白

血红蛋白α链的部分密码子及其氨基酸的顺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bA

ACC

苏氨酸

UCC

丝氨酸

AAA

赖氨酸

UAC

酪氨酸

CGU

精氨酸

UM

终止

Hbwa

ACC

苏氨酸

UCA

丝氨酸

AAU

天冬酰胺

ACC

苏氨酸

GUU

缬氨酸

AAG

赖氨酸

CCU

脯氨酸

CGU

精氨酸

UAG

终止

(1)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一般发生在______(时期)。

该变异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2)出现Hbwa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______位的______(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从而使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缺失的碱基是______。

(3)在基因的突变点附近,再发生哪种情况的缺失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该生物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发现一对染色体联会后出现如图所示的“拱形”结构,则它可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选填“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类型。

10.水稻叶片的卷叶性状表现型有高度卷(AA__、__bb)、中度卷(AaB_)或平展叶(aaB_)。

利用A、B、C三个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

P

F1

F2

实验一

品系A高度卷×品系B平展叶

中度卷

高度卷∶中度卷∶平展叶=1∶2∶1

实验二

品系A高度卷×品系C高度卷

中度卷

高度卷∶中度卷∶平展叶=7∶6∶3

(1)实验一中,F1中度卷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

若品系B与品系C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现有多株表现型为高度卷的纯合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

①若让待测植株与品系C杂交,有时不能依据杂交结果判断其基因型,说明理由。

②若让待测植株与________(填“品系A”“品系B”或“实验二中的F1”)杂交,则能依据杂交结果判断其基因型。

11.重组人血白蛋白和干扰素α-2b(rHSA,IFNα-2b)是血液制品俗称“生命制品”的一种替代品,是临床非常珍贵的药物,目前利用基因工程,以酵母菌为工程菌生产,具有纯度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其实验流程如甲图,乙图是pHIL-D2质粒(载体)的图谱,据图回答:

(1)RT-PCR是利用人血白细胞中的mRNA逆转录获取人IFNα-2b 的cDNA,以此cDNA为模板,扩增人IFNα-2b基因,那么RT-PCR要用到的酶是______。

在获得rHSA/IFNα-2b重组基因时,要用到限制酶,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______个核苷酸组成。

(2)甲图中,用酵母菌做表达工程菌而不用大肠杆菌做工程菌,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本实验的表达载体如乙图,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和终止子,启动子的本质是______,其功能是______。

(4)乙图中Ampinicillin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其作用是______。

(5)基因工程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请说出分子水平检测的物质有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掌握情况,熟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A.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A错误;

B.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DNA,B正确; 

C.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有DNA,C错误;

D.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2.答案:

B

解析:

解:

A、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分裂时,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可能不同,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错误;

C、细胞癌变是细胞内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的一种累积效应,C正确;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有利于生物的发育,D正确。

故选:

B。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

B

解析:

解:

A、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将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叶片,进行红光照射测定光吸收差异不显著,A错误;

B、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TP和还原氢只能用于暗反应还原C3,B正确;

C、若降低周围环境中的CO2浓度,暗反应减慢,光反应随之减慢,水的光解减慢,则释放O2的速率减小,C错误;

D、若该细胞净光合速率大于0,但就整个植株来说不一定积累有机物,因为有些器官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如根,D错误。

故选:

B。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析题图:

过程Ⅰ为光反应阶段、过程Ⅱ为暗反应阶段,1为类囊体薄膜,2是ATP、3为还原氢,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4.答案:

B

解析:

解:

A、蜜蜂中的个体差异是由染色体组数决定的,雄蜂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蜂王和工蜂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

B、玉米是雌雄同体异花的植物,雄花在上面,雌花在下面,有利于授粉的进行。

对于同一个个体来说,所有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相同的,之所以分为雌花,雄花,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鸟类、两栖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分别是ZW型、XY型,鸟类雌性个体是由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组成的,而两栖类的雌性个体是由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组成的,C错误;

D、有些生物的性别受环境的影响,如某些特殊条件下某些生物会发生性反转,D错误。

故选:

B。

蜜蜂中的个体差异是由染色体组数决定的;玉米是雌雄同体异花的植物,雌花和雄花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鸟类、两栖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分别是ZW型、XY型;雌性个体是由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组成的;有些生物的性别受温度、光照等环境的影响。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

D

解析:

解: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后代的身上,A正确;

B、F1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进行重组,B正确;

C、F1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且获得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育种周期较长;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了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从而加快育种进程,D错误。

故选:

D。

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

操作简单,目标性强;缺点:

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

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本题考查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A.共同进化指不同的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正确;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正确;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也可通过互利共生实现,C错误;

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使物种多样性下降,D正确。

​故选C。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答案:

ATP(或三磷酸腺苷) 催化剂种类 H2O2浓度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过氧化氢酶数量(或浓度)

解析:

解:

(1)过氧化氢酶是一种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形成肽键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高能磷酸键断裂。

(2)图一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图二中的自变量是横坐标表示的H2O2浓度。

(3)图一中加过氧化氢酶的实验O2产生量迅速达到最大量,说明酶促反应速率快,催化效率高,可得出结论是:

酶的催化效率高于无机催化剂Fe3+,即酶具有高效性。

(4)在酶量一定的反应体系中,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会逐渐加快,但一旦酶与底物的结合达到饱和状态,继续提高底物浓度,因酶数量不足,反应速率基本不变,所以BC段的限制因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

故答案为:

(1)ATP(或三磷酸腺苷)

(2)催化剂种类   H2O2浓度

(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4)过氧化氢酶数量(或浓度)

分析图一:

加过氧化氢酶的组比加无机催化剂Fe3+的组提前达到了反应的平衡点,体现了酶具有高效性。

分析图二:

一定范围内,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但达到B点对应的过氧化氢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发生变化,可能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掌握酶的化学本质;识记酶的特性,掌握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答案:

B 不同光照强度下低浓度的NaHSO3溶液均可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 3.5 20℃ 总叶绿素含量少导致光能吸收不足(光反应速率低) 气孔开放度相对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暗反应速率低)

解析:

解:

(1)图1实验组喷洒水稻叶片上的NaHSO3溶液,对照组喷洒水稻叶片上是等量的蒸馏水。

(2)据图1分析可知,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喷洒NaHSO3溶液的植株光合速率均高于喷洒蒸馏水的对照组,说明NaHSO3溶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均能提高水稻植株的光合速率。

(3)图2中,在1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2.5+1.0=3.5,呼吸作用速率为1.0,所以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3.5倍。

每天光照按12小时,20℃时有机物的积累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差值最大,所以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0℃。

(4)由表格信息可知,与乙组实验相比,甲叶绿素含量少,光能吸收不足,影响光反应,气孔开度低,导致叶肉细胞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暗反应速率低,因此叶片甲的光合速率较低。

故答案为:

(1)B

(2)不同光照强度下低浓度的NaHSO3溶液均可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

(3)3.5   20℃

(4)①总叶绿素含量少导致光能吸收不足(光反应速率低)

②气孔开放度相对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暗反应速率低)

图1中,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是否喷施NaHSO3溶液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水稻光合速率,其它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用实验材料的株型、长势等条件要基本相同。

分析图2:

图2中光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净光合强度,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呼吸强度。

由表格信息可知,与新叶展开中相比,新叶成熟后叶面积大叶绿素总含量高,气孔开度大,光合速率大。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以下几点:

仔细研读题目,获取有效信息,挖掘隐含信息;认真识图并将其与所学光合作用过程图相比较找出异同点;细读设问,明确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9.答案:

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间期 能 138 丝氨酸 C(胞嘧啶) 再缺失2个碱基对 缺失或重复

解析:

解:

(1)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与其他变异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能产生新基因。

(2)根据表格可知,比较Hbwa和HbA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可知,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138位的丝氨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C,异常血红蛋白形成的直接原因是mRNA上缺失一个碱基C,该变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α链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C≡G)缺失。

(3)在突变基因的突变点的附近,再增加1个碱基对或缺失2个碱基对,这样只会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或缺失,使该变异影响最小。

(4)据图分析,一对染色体联会后出现右图所示的“拱形”结构,可能是上面一条染色体结构发生了重复,也可能是下面一条染色体结构发生了缺失。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间期  能

(2)138  丝氨酸    C(胞嘧啶)

(3)再缺失2个碱基对

(4)缺失或重复

分析表格:

表中是Hbwa和HbA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Hbwa138位氨基酸之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比较密码子可知,发生改变的原因是α链第138位的丝氨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能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答案:

(1)AaBB;平展叶:

高度卷=3:

1

(2)①若杂交子代表现型为高度卷,则该纯合高度卷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无法判断;②实验二中的F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推理及应用能力。

解析:

(1)据题可知,中度卷的基因型为AaB_,由于F2中高度卷∶中度卷∶平展叶=1∶2∶1,则F1中度卷的基因型为AaBB,品系A基因型为AABB,品系B基因型为aaBB,与品系C基因行为aabb,若品系B与品系C杂交。

F1中度卷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

aabb=1:

2:

1,表现型及比例为平展叶:

高度卷=3:

1。

(2)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表现型为高度卷的纯合植株(AAbb、AAbb、aabb)的基因型,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①若让待测植株与品系C杂交,则待测植株如果是AAbb或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为高度卷,无法判断其基因型;

②若让待测植株与品系A(AABB)杂交,则待测植株如果是AABB或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为高度卷,无法判断其基因型;若让待测植株与品系B(aaBB)杂交,则待测植株如果是AABB或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为高度卷,也无法判断其基因型。

若让待测植株与实验二中的F1(AaBb)杂交,若杂交子代为高度卷:

中度卷=1:

1,则其基因型为AABB;若杂交子代为高度卷:

中度卷=3:

1,则其基因型为AAbb;若杂交子代为高度卷:

中度卷:

平展叶=2:

1:

1,则其基因型为aabb。

11.答案:

(1)逆转录酶和Taq酶;6;

(2)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生产的产物(重组人血白蛋白和干扰素α-2b)活性高,产量高;

(3)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促进目的基因转录出mRNA;

(4)供重组DNA的鉴定与选择;

(5)目的基因、转录出的mRNA、翻译的产物(蛋白质)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

(1)利用人血白细胞中的mRNA逆转录获取人IFNα-2b 的cDNA,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以此cDNA为模板,扩增人IFNα-2b基因,利用的是PCR技术,需要耐热性DNA聚合酶。

在获得rHSA/IFNα-2b重组基因时,要用到限制酶,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6个核苷酸组成。

(2)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可以对合成的肽链进行加工,生产的产物(重组人血白蛋白和干扰素α-2b)活性高,产量高。

(3)启动子是目的基因上游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启动基因的转录。

(4)乙图中Ampinicillin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其作用是供重组DNA的鉴定与选择。

(5)基因工程最后一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方法包括DNA分子杂交,检测的是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分子杂交检测的是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的是目的基因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