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000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

《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docx

审定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讲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0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比例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

2.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学习准备

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温故互查: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

5=60:

1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

1.4=12:

14=6:

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

16  3/4:

1/8

合作探究: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谈话:

哪两张照片像?

为什么?

(2)引导、交流。

照片放大前后长的比是12:

6,宽的比是8:

4,两个比化简后都是2:

1,它们的比值都是2。

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板书:

12:

6=8:

(3)揭示定义:

(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丰富对比例的感知

讨论:

(出示问题)“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小组交流:

第一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6:

4,第二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3:

2,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5。

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比相等,因此组成比例。

3.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谈话:

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

小结:

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的比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4.学生自主写比例

引导:

既然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你能很快写出一个比例吗?

生尝试

交流:

你怎么能写这么快,请你介绍一下方法。

巩固练习:

谈话:

你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了吗?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题目,学生板演,

交流叙述:

为什么第1组和第4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注意提醒叙述的条理“因为…所以…能(不能)…”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12:

6=8:

4

6:

4 =3:

2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讲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比例的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学习准备

比例的意义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呈现:

4:

5和8:

10 

(1)认识吗?

叫什么?

(2)正确吗?

为什么?

(4:

5=0.8,8:

10=0.8,所以4:

5=8:

10)

(3)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4:

5=8:

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数

呈现比例“12∶□=□∶2”。

(1)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

如1和24,2和12,……

(2)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想

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

(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

(3)合作要求

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小结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3:

5=4:

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2)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

b=c:

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

(ad=bc或bc=ad)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

0=0:

0,可以吗?

(3)比例的项不能为0。

6、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相乘?

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讲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2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比例的应用

(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

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学习准备

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比例?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 )×( )=( )×( )

二、导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4:

10=14:

x或14:

4=x:

10

提问:

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

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

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师:

在一个比例式中,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项,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四、巩固练习

教师:

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

在黑板上出示:

3∶4=x∶21     4∶13=9∶x     x∶8=12∶32

学生解答,抽取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教师:

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什么?

五、全课总结

(1)什么叫解比例?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②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4:

10=14:

x14:

4=x:

10

4x=10×14

x=35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练习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3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比例的应用

(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实际应用。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学习重点

通过练习,理解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27:

()=45÷30=():

20=()%

(2)比的后项是1.5,比值是4,比的前项是( )。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组成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1/2:

1/3与1/4:

1/6能组成比例。

二、巩固练习

1、小红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饿3本练习本;小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反馈:

(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

为什么?

2、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请你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子的比。

这两个比能用符号连起来吗?

为什么?

想一想:

能与5:

8组成比例的朋友有几个?

你认为这些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判断两个比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以15:

3=25:

5和8:

5=120:

15为例,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能发现什么?

随便再找一个比例,看一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三、解比例。

1/2:

1/5=1/4:

x    2/9=8:

x           36/x=54/3

四、作业

完成第20页练一练第1~5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判断两个比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15:

3=25:

58:

5=120:

15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型

讲授课

设计时间

总课时

1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比例尺

(一)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学习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一、看图产生疑问、引入新知

不合理合理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理解比例尺意义

师:

大家请看笑笑同学根据比例尺的知识画出的平面图,你看他图中的比例尺是?

(1:

10000)你知道1:

10000是什么意思吗?

同学们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生思考交流)

生汇报:

1表示图上距离,10000表示实际距离

图上的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的10000厘米,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

师:

对,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0000厘米,因此比例尺实际上就等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生读一读。

揭示比例尺的含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比例尺1:

10000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①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0;

②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

③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也就是10000厘米)。

2、学生看书自学线段比例尺并利用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认识比例尺特征。

(讨论)当你看到比例尺1:

6000000时,你想到了什么?

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教师指出:

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22页:

练一练1,2,3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厘米  :

 100米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