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9883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docx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在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

(4)一位学生用制得的氨,按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____。

(5)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了图3装置。

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______)

A.CaCO3粉末和浓盐酸

B.NH4HCO3溶液与稀NaOH溶液

C.HCl和AgNO3溶液

D.HCl和酚酞溶液

该同学又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

A.硝酸铵B.食盐C.浓硫酸D.硫酸铜

【答案】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NH3+5O2=4NO+6H2O2NO+O2=2NO2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AC

【解析】

【分析】

(1)为制取氨气的装置,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棉花;

(2)气体遇空气能迅速变红棕色,原气体是NO;(6)图3要想产生喷泉,必须生成大量气体;(7)如果放出大量热量,也能增大气体压强,产生喷泉。

【详解】

(1)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

CaCl2+2NH3

+2H2O。

(2)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该气体是NO,所以NH3+5O2=4NO+6H2O。

(3)NO遇空气迅速变红棕色,所以2NO+O2=2NO2。

(4)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减少与空气的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

(5)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只要水进入烧瓶,气体溶于水导致压强减小,产生喷泉。

(6)要想产生喷泉,必须生成大量气体,A选项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7)加入浓硫酸,放出大量热导致压强增大,产生喷泉。

【点睛】

氨气的制取分为工业制法、简易制法、实验室制法,不能混淆;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内外产生压强差。

2.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

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

(1)A是_____,Y是_____。

(2)当X是强酸时,B是_____。

写出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3)当X是强碱时,B是_____,写出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2SO2H2S

NH3

【解析】

【分析】

本题中C、D的变化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大16是题中一个最具有特征的条件,通过分析可初步判断D比C多一个氧原子,A为(NH4)2S,联想已构建的中学化学知识网络,符合这种转化关系的有:

SO2→SO3,NO→NO2,Na2SO3→Na2SO4等,由此可推断Y为O2,由于E为酸,则D应为能转化为酸的某物质,很可能为SO3、NO2等,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则B为H2S,C为SO2,D为SO3,E为H2SO4,Z为H2O,当X是强碱时,则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Z为H2O,据此答题;

【详解】

(1)由上述分析推断可知,A为(NH4)2S,Y为O2,故答案为:

(NH4)2S;O2;

(2)当X是强酸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是H2S,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H2S;

(3)当X是强碱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是NH3,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NH3;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由此推断D比C多一个氧原子,则Y为氧气,以此逐步推断出其他物质。

3.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设计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完成下列填空:

(1)方案一:

以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铜溶液。

方案二:

将废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投入稀硫酸中。

和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的实验中,发现容器底部残留少量紫红色固体,再加入稀硫酸依然不溶解,该固体为________。

(2)方案三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溶解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是________。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速率加快,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四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4)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铜溶液,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________;

(5)对方案四进行补充完善,设计一个既能防止污染,又能实现物料循环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产生污染空气的SO2气体,制取等量的CuSO4溶液,消耗的硫酸量少CuO2反应产生的Cu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取H2O2溶液,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是否加快3∶2

【解析】

【详解】

(1)第一个方案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第二个方案中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因此反应过程中没有污染物,且原料的利用率高。

方案二的实验中,发现容器底部残留少量紫红色固体为铜,不溶于稀硫酸;

(2)方案三中H2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2;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速率加快,可能是反应产生的Cu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3)取H2O2溶液,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如果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则证明Cu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4)根据离子方程式:

3Cu+2NO

+8H+===3Cu2++2NO↑+4H2O,反应消耗2mol硝酸,生成3mol硫酸铜,故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铜溶液,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3∶2;(5)设计实验方案时,为防止NO污染空气,应通入空气氧化NO为NO2,用水吸收后,生成的HNO3再循环利用:

4.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B设备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生产过程中,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分别表示N2、H2、NH3。

图⑤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面,图②和图③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两种方法处理:

碱液吸收法:

NO+NO2+2NaOH=2NaNO2+H2O

NH3还原法:

8NH3+6NO2

7N2+12H2O(NO也有类似的反应)

以上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

已知:

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的________%。

【答案】氧化炉4NH3+5O2

4NO+6H2O铁砂网(或铁)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化学键断裂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可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HNO3NH3还原法53

【解析】

【详解】

(1)在工业制硝酸的生产中,氨的催化氧化在氧化炉中进行,故B设备的名称是氧化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2)分析工艺流程知此生产过程中,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铁砂网(或铁);分析图示知图②和图③的含义分别是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化学键断裂。

(3)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可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HNO3。

(4)碱液吸收法中,只有当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等于1:

1时尾气才能吸收完全,且生成物亚硝酸钠有毒,而NH3还原法生成物为氮气和水,对环境无影响,故两种方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NH3还原法。

(5)设生产硝酸的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关系式:

NH3~HNO3和题给信息计算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

1mol×96%×92%=0.88mol;根据反应:

NH3+HNO3=NH4NO3知与硝酸反应的NH3的物质的量为0.88mol,故制HNO3用去NH3的质量占总消耗NH3的质量分数为:

×100%=53%。

5.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某气体a,胶头滴管中吸有少量液体b,当把溶液b挤进烧瓶后,打开止水夹不能形成“喷泉”的组合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C不符合题意;

D.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氯气不能使烧瓶内压强减小,不能形成喷泉,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点睛】

根据形成喷泉的原理是使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所以只要考虑烧瓶内气体能否和滴管中的液体发生反应进行判断。

6.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

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下图所示。

(1)上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2转化为氨态氮b.硝化过程c.反硝化过程

(2)氮肥是水体中氨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氨气是生产氮肥的主要原料,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检验氨态氮肥中NH4+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3)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

该反应中,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5)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说明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

【答案】aN2+3H2

2NH3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氧化0.066Fe3++2NH4+=6Fe2++N2↑+8H+10Fe2++2NO3-+12H+=10Fe3++N2↑+6H2O

【解析】

【分析】

(1)氮的固定是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2)①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②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3)硝化过程是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方程式是NH4++NO2-=N2+2H2O;

(5)脱氮是指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从水体中除去,Fe3+把NH4+氧化为氮气,Fe2+把NO3-还原为氮气。

【详解】

(1)a.N2转化为氨态氮,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b.硝化过程是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不是氮的固定;c.反硝化过程是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不是氮的固定;选a;

(2)①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是N2+3H2

2NH3;

②铵根离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检验铵态氮肥中NH4+的实验方法是:

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

(3)硝化过程中,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含氮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反应方程式是NH4++NO2-=N2+2H2O,生成1molN2转移3mol电子,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mol。

(5)脱氮是指将氮元素转化为氮气从水体中除去,Fe3+把NH4+氧化为氮气,Fe2+把NO3-还原为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6Fe3++2NH4+=6Fe2++N2↑+8H+、10Fe2++2NO3-+12H+=10Fe3++N2↑+6H2O。

7.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有重要用途。

(1)实验室利用硝石(NaNO3)和浓硫酸共热制取硝酸。

①该反应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_性;

②该反应的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工业上用氨气的催化氧化法制取硝酸,再利用硝酸和氨气反应生产NH4NO3。

①写出氨气的电子式_____;

②写出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在生产过程中,氨催化氧化生成氮氧化物的利用率是80%,氮氧化物被吸收得到硝酸的利用率是85%,则制取80t的NH4NO3需要氨气______t;

(3)某混合酸1L中含1mol的硝酸和2mol的硫酸。

取该混合酸100mL,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

①反应中可以生成NO____L(标准状况);

②向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铁粉,能继续溶解铁粉____g。

【答案】高沸点性(或不挥发性)4HNO3=4NO2↑+O2↑+2H2O

4NH3+5O2

4NO+6H2O422.245.6

【解析】

【分析】

(1)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分析;

(2)根据硝酸不稳定能分解分析;

(3)根据氨气转化为硝酸的一系列反应分析氨气的质量。

(4)注意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硫酸具有酸性,同时注意铁离子能与铁反应。

【详解】

(1)①浓硫酸制取硝酸时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性(或不挥发性);

②硝酸在温度高时能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和水,方程式为:

4HNO3=4NO2↑+O2↑+2H2O;

(2).①氨气的电子式为:

②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

③NH3-NO-HNO3-NH4NO3,80t的NH4NO3需要转化为硝酸的的氨气的质量为

=25t,另外需要和硝酸反应的氨气的质量为

=17t,总共氨气的质量为25+17=42t;

(3).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4H++NO3-=Fe3++NO

+2H2O,根据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液中的氢离子为0.5mol,硝酸根离子为0.1mol分析,铁反应生成0.1mol一氧化氮,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

②反应中消耗0.4mol氢离子,和0.1mol硝酸根离子,还剩余0.1mol氢离子和0.1mol铁离子,0.1mol氢离子能反应0.05mol铁,0.1mol铁离子能反应0.05mol铁,故总共反应0.1mol铁,质量为5.6g。

【点睛】

铁和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时,硝酸尽可能表现氧化性,硫酸表现酸性,所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同时注意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同样也能溶解铁。

8.下图中的每一个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X为正盐,A、C、D均为无色气体。

(1)写出有关的物质化学式。

X:

_______C:

_______E:

_______F:

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2CO3NH3NONO22Na2O2+2CO2=2Na2CO3+O28H++2NO3—+3Cu==3Cu2++2NO↑+4H2O

【解析】

【分析】

X为正盐,A为无色气体,能与Na2O2反应生成无色气体D,则A为CO2,D为氧气,X能与强碱反应生成无色气体C,C与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E,则C为NH3,E为NO,所以X为(NH4)2CO3,碳酸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CO2和水,则B为水,NO和氧气反应生成F,F为NO2,F与水反应生成G,则G为硝酸,硝酸与木炭反应生成CO2、NO2和水,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上述推断,X为(NH4)2CO3,C为NH3,E为NO,F为NO2,故答案:

(NH4)2CO3;NH3;NO;NO2;

(2)根据分析和框图可知反应①是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

2Na2O2+2CO2=2Na2CO3+O2。

(3)根据分析和框图可知反应②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H++2NO3-+3Cu==3Cu2++2NO↑+4H2O,故答案:

8H++2NO3-+3Cu==3Cu2++2NO↑+4H2O。

9.非金属单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可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是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

_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____________污染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

①C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该反应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H2SO4酸雨N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属于

【解析】

【分析】

根据框图,非金属单质A能发生连续氧化,含氧酸D为强酸,对应的是硫和氮等元素的转化。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单质,B为SO2,C为SO3,D为H2SO4;

(2)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判断,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A为S单质,B为SO2,C为SO3,D为H2SO4。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D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故答案为:

H2SO4;

②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SO2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酸雨而污染了环境,故答案为:

酸雨;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C为NO2,故答案为:

NO2;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该反应中Cu的化合价升高,N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属于。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物质的颜色和框图中的“连续氧化”特征,也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

本题的易错点为A的判断,要注意A属于非金属单质。

10.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

Na+、Mg2+、Al3+、Fe2+、Ba2+、NO

、SO

、Cl-、SO32-、HCO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待测液,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取少量待测液,浓缩后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加热,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③取少量待测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取实验③中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⑤另取少量原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当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

(1)根据以上实验,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尚不能确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⑤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检验Na+一般用焰色反应即可确定,此实验做之前要用______清洗铂丝。

【答案】Mg2+、Al3+、

Fe2+、Ba2+、SO32-、

Na+、Cl-3Cu+8H++2

===3Cu2++2NO↑+4H2OAl(OH)3+OH-===

+2H2O稀盐酸

【解析】

【分析】

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中,白色且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或硫酸钡,在酸性环境下,能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根据离子反应的现象以及离子共存的知识加以分析。

【详解】

因是无色溶液,Fe2+是浅绿色,所以不含Fe2+;

①由于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显酸性,因此溶液中一定没有SO32-、HCO3-;②待测液浓缩后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加热,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O3-;

③取少量待测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一定没有Ba2+;

④由于③的上层清液滴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溶于稀硝酸,说明含有Cl-,但由于③中加入了BaCl2溶液,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⑤由于原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当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则含有Al3+、Mg2+;

Na+在水溶液里无色,不会参与上述反应,所以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存在Na+;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Mg2+、Al3+、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