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9850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docx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电子政务价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秦海涛郑垂勇

摘要:

文章主要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厂商理论、社会福利和外部环境四个部分来分析电子政务的价值,并在前人的分析基础上利用成熟度空间来构建电子政务价值的计算模型。

关键词:

电子政务;价值;微观经济学

一:

电子政务的定义

电子政务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对于其定义各国政府、机构以及不同学者表述有所不同。

本文认为,电子政务主要指政务处理电子化,即运用电子化手段实施的政府管理和公共管理工作。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电子政务的整个过程看作一个消费的过程,涉及到厂商,消费者和产品的问题,因此微观经济学视角的电子政务其实是政府(厂商)投资建设电子政务(产品),给公民和法人(消费者)提供相关服务的一个过程。

经济学把社会产品按“排他性”和“竞争性”分成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两类,而电子政务项目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因此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其成为一种制度类公共产品。

二:

电子政务价值分析模型

本文的研究就是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电子政务的价值,构造电子政务价值计算模型,从而能够定量地分析电子政务的价值,为电子政府的建设管理提供现实意义。

这种模型的构建需要引入概念——成熟度空间:

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三个坐标轴X,Y,Z代表影响电子政务价值的因素,该坐标系确定的空间成为电子政务的成熟度空间,如图1所示:

当电子政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成熟度从R1=[X1,Y1,Z1]变化到R2=[X2,Y2,Z2],称向量P=R2-R1是电子政务的效益向量,如图2所示。

现实情况中影响电子政务价值的因素有很多,为了方便量化我们根据经济学中的理论这些因素划分为4个部分:

消费者选择理论、厂商理论、社会福利和外部环境,分别用X、Y、Z和N来表示。

设电子政务的效益密度函数m是X、Y、Z的函数m=f(x,y,z)

则电子政务的综合价值M为:

M=∫f(x,y,z)dxdydz+N

三、电子政务价值因素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1.基于消费者选择理论的电子政务的价值分析。

电子政务的价值通过人们对它的偏好体现出来,经济学上又称为效用,它取决于人们的基本价值判断。

微观经济学中效用是指从商品和服务中能得到的满足感。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人有两个基本特点:

自利和理性。

自利表现为人们必须在若干取舍之间作出选择时,人们更愿意选择能为自己带来“福利”的方案,人的目的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本文在研究电子政务价值过程普遍使用“经济人”假设作为研究的前提,以“自利”为出发点来分析人类的行为。

通过“经济人”假设,在假定所有消费者都是以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为目的的条件下,我们就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选择行为来揭示电子政务的经济价值。

人们在使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就像一个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这就要有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因为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节约人们的时间等,这些都会使人们倾向于使用电子政务对电子政务产生需求。

需求是人们主观偏好与客观能力的统一,人们有使用电子政务的需求,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比如人们使用电子政务的机会成本,收入水平等,这样消费者就需要作出选择,要人们通过比较各种情况的效果来决定。

各种情况的效用是很难度量的,不像我们现实中的商品有固定的价格作为依据,那么这种选择的问题其实是关于人们对电子政务的支付意愿的问题。

支付意愿(WTP)是人们为了某种物品或是服务而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人们每时每刻都用支付意愿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偏好,支付意愿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们行为价值表达的自动指示器”,被用来表达一切产品的价值,是一切物品价值表达的唯一合理指标。

电子政务的价值可以表达为人们消费电子政务产品的支付意愿(WTP)。

至于经济学中的效用最大化的问题,本文认为觉得在电子政务价值分析中不存在。

因为效用最大化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种理想状态,人们对于各种商品都是有需求的,只是各种选择的效用大小问题,个人的消费决策由预算约束和无差异曲线决定,但在电子政务的价值分析过程中,人们对政务的选择被动并唯一,只是这个选择要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偏好的影响。

所以本文只是研究电子政务的价值效用问题,并不涉及和传统政务方式的效用比较问题。

2.基于厂商理论电子政务的价值分析。

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实际也是在做一种选择,它在成本和产出中进行权衡。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管理中,“政府”就相当于厂商,所以电子政务的价值就相当于政府的实际产出。

我们首先引入政府的生产函数,电子政务的成本函数和电子政务的价格定义

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Q=F(X1,X2,X3…,Xn)

其中X1,X2,X3…,Xn为n个生产投入要素

成本函数和价格函数也是类似的表达形式。

政府生产函数是描述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要素投入量的组合和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政府建设管理电子政务的投入要素很多,为了简化,一般认为自己和劳动是政府的主要投入要素,政府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Q=F(L.K.T.M:

t)

其中,L代表劳动投入,K代表资本投入,T表示技术创新水平,M代表管理创新水平。

假设短期电子政务成熟度是不变化的,而长期电子政务成熟度则会发生变化,因此把技术创新水平和管理创新水平用电子政务成熟度A1表示:

A1=f(T,M)

生产函数中电子政务成熟度的提高,是使同等的投入获得加大的产出,将电子政务的成熟度A写入生产函数得到Q=A1F(L,K)

电子政务的成本函数:

C=C(h,s,hu,t)

其中h——硬件,s——软件,hu——人力资源,t——时间,o——其他因素。

电子政务是公共产品,具有无竞争性和无排他性,其中价格P的含义是指人们为了享受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而必须具有的设备软件为学习信息技术而付出的金钱和时间,还有上网的费用等因素

P=P(h,s,m,t,f)

其中h——硬件,s——软件,m——金钱,t——时间,f——上网费用

厂商理论就是在生产的要素成本和生产函数中进行权衡,得出一个最大的产出Q,这个选择过程要收到生产技术状况的制约。

为了便于分析,以短期的电子政务为例。

一定成本下产出量最大的投入组合:

MaxQ=F(L,K)

s,tLPL+KPk=C

得出厂商均衡的条件:

在一定成本产量最大的投入组合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

电子政务是公共产品,由政府投资建设,从厂商理论来说政府相等于一个垄断厂商,代表了这个行业。

在经济学中,厂商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确定利润最大化产量Q*,均衡价格为P*,那么最大化利润为:

maxR=(P*-C)*Q*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可变投入的增长超过某一程度时,边际产量下降。

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假定投入不变,所以是一个短期概念。

与只对应的就是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但作为一特殊的产品,电子政务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

电子政务是一个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的产品,随着电子政务规模扩大,电子政务各部门越来越协调,交易成本越来越小,故增加的成本几乎为零。

即电子政务的边际成本随着电子政务规模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相反,成本越来越小,加上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大,边际收益自然随着提供公共产品的熟练呈现递增规律。

垄断行业中,价格都是由厂商决定的,但电子政务作为一个公共产品,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利润最大化对政府来说不是最终的目的,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福利。

在加上电子政务的价格和成本都是复杂的函数形式,很难像微观经济学中那样精确的分析出最大化产量。

综上,本文认为基于厂商理论,政府的实际产出价值R的函数为:

R=[P(h,s,m,t,f)-C(h,s,hu,t,o))]*F(L,K)

3.基于社会福利理论的电子政务的价值分析。

电子政务作为一个公共产品,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全社会的福利水平,电子政务的价值体现在它引起的消费福利的变化上面。

每个人的福利不仅取决于其所消费的私人物品数量,而且取决于其所消费的政府提供的电子政务产品和服务。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产品中得到的净收益,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数量和其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数量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为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而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与他实际付出的货币之间的差额,它反应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收益”。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WTP)-实际支出。

微观经济学中认为个人福利是个人获得的效用和满足,它的一个最优的状况就是当个人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时候。

当一个人的消费者剩余被最大化了,他才能达到他的个人福利最优状态。

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得出一个均衡价格P*,这个价格就是人们为了获得商品的实际支出。

实际支出越小,消费者剩余就越大,当消费者的实际支出接近零时,消费者剩余近似等于支付意愿,支付意愿是“一切商品价值表达的唯一合理指标,”所以此时的消费者剩余可以表达电子政务的价值。

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增加社会的福利水平,那么如何通过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院的关系从个人福利加总得到社会福利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假定社会福利和个人福利是正相关的,社会福利函数的一般形式:

W=f(w1,w2…,wn)其中Wn是第n个人的福利。

但社会福利函数(SWF)的形式取决于人们对公平的判断和理解,也取决于一个人想要的效用的人际比较,不同的公平观得到不同的社会福利描述模型,赋予每个社会成员的效用权重也不同。

以平均主义的观点为例,社会所有成员得到同等数量的财富,赋予每个成员的效用权重相同。

W=f(W1,W2…,Wn)实际中要找到一个特定的,完全明确的f的表达式是困难的。

若定义为社会福利函数为所有成员的个人福利的加权和根据不同人的地位,给不同人个人福利相应的权重。

根据平均主义的观点可以得出,社会福利W=W1+W2+…+Wn=∑W1

4.电子政务价值外部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1)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是怎样对待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以最大满足于人类的欲望.多年的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使得过去非常稀缺的资源比如计算机,信息设备已不那么稀缺了,而相对的是有用的电子政务信息的开发和使用的稀缺。

这就要求政府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资源。

更要去开发新的电子政务产品,缓解稀缺性。

另外目前,国家的电子政务的项目都是由国家机关确定的,建设资金由各级财政分别承担。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中央机关、重点部门的建设资金冲格,人才和技术储备比地方多,而地方承担着发展经济和社会管理等多种任务,财政普遍困难,而且人才和技术缺乏。

许多基层政府由于资金有限,无法及时配套设备,这都会影响整个电子系统的运转和整体效益的发挥。

(2)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前提是有充分的信息,即消费者和生产者拥有一切作出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经济资源低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下降。

如果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政务暗箱操作,不公平行政,那么就会产生公众对政府漠不关心,对公共事业缺乏信心等社会问题,这会严重影响电子政务的价值体现。

所以政府在建设管理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应该贯彻国家有关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提供政务信息,积极消除信息化进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

(3)政府信息寻租的问题。

寻租行为是指个人或利益集团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对政府决策或政府官员施加影响的行为。

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所资源用于寻租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政府的寻租行为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导致其它层次的寻租行为。

我国的社会信息资源80%以上掌握在政府手中,这事实上就形成了政府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垄断,如果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有关政府部门就可能利用这种垄断谋取不正当的利润,这些部门就会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将收费价格抬高,获取额外收入,产生所谓的政府寻租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电子政务的社会福利有负面的效应,会削减电子政务的价值体现。

这就要求我们像在市场环境中那样,适当引入竟争,打破政府的信息垄断,同时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杜绝信息寻租行为的产生,确保电子政务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增加社会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电子政务的经济学特性分析,信息技术,2005,(10)

2.刘燕,陈英武,网络经济下电子政务成本与收益分析,电子政务,2007,

(1)

3.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和评价。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2005

4.施友连,电子政务的经济学分析,互联网周刊,2003(42)

5.袁红,电子政务数字产品及经济学分析。

情报杂志,2006(9)

6.丁波涛,政府信息公开成本效用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6)

作者简介:

郑垂勇,河海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经济顾问,水利部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秦海涛,河南大学商学院落博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