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9623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docx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分析案例

企业文化分析案例

1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史,百万石油产业大军在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不仅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石油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创富,而且创造并形成了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形成了与时代相适应的石油企业文化。

我国石油企业文化产生于50至60年代。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一玉门油田的恢复和建设中,就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作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玉门精神”。

主要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厘钱”精神;设备缺乏,自己修造的“穷捣鼓”精神;原材料不足,改制代用的“找米下锅”精神;人员不足,多做贡献的“小厂办大事”精神;修旧利废,挖潜改制的“再生产”精神。

在此后进行的克拉玛依、柴达木、四川油田会战中,又形成了以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精髓的“柴达木精神”。

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形成了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是传统石油文化的代表。

从内涵上看,它一方面继承了早期石油开发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石油企业的“开拓与献身”精神,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传统石油企业文化基本是以大庆精神为核心确立的。

大庆精神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我国第一个独立发现和开发的大型油田,大庆油田的开发建成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促进大庆精神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1981年,党中央第47号文件,把大庆精神高度概括为: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献身),大庆精神像一面旗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奋斗不息。

在大庆精神的鼓舞和指导下,培养了一代富有“献身与开拓”精神的石油人,后来又先后开发建成了胜利、辽河、华北、大港等我国一系列大型油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开发建设的早期,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会战式开发模式以及面临的当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十分相似,虽然各油田在开发建设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培育形成了以“玉门精神”、“柴达木精神”、“大庆精神”、“三老四严”等为代表的企业精神和理念,但总体来看差异较小,可以说,传统的石油企业文化是一种统一的、整体的文化。

2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内涵

石油文化伴随着石油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富的内涵,己经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巨大的无形资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1)形成了以中央文件形式肯定的“八字”企业精神。

1981年,党中央第47号文件把大庆精神高度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献身〔奉献)”。

大庆精神像一面旗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

在石油工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石油企事业单位把大庆精神同本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创

造性的总结和提炼了既体现石油工业的光荣传统,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

(2)形成了以王进喜、王启民等为代表的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典型和以大庆油田等为代表的企业典型。

石油队伍英模辈出,在大庆会战时期涌现出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1997年又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铁人式的好工人”王为民、“铁人式的共产党员”王光荣、“中国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等一大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典型个人和以大庆1205钻井队、四川111钻井队、塔里木塔中作业区等为代表的典型集体。

(3)形成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一石油工人共同迫求的价值观。

“头戴铝盔走天涯.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把心血熬干.也要保持油田稳产高产”、“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些都是石油人价值

观的写照。

(4)形成了中国石油独特的企业理念。

石油企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岗位责任制的管理理念”;“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个过硬”的作作风理念;‘有红旗就扛,有排头就站”的进取知识;为石油工业发展夯实了“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的“三基,,工作。

(5)拥有了最年轻的国家文物和企业形象标志。

“松基三井”成为了最年轻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还拥有一批具有重大纪念意义、见证石油工业发展的企业形象标志,如大庆油田的“铁人一口井”,克拉玛依油田的“黑油山”,长庆油田的“好汉坡”,塔里木油田的“塔中四井,“克拉2井,等。

(6)拥有了企业发展的业绩形象和实力形象。

50多年来,石油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中国石油作为特大国有企业第一个重组改制在境外上市成功。

股份公司当年即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股票交易”,“中国年度最佳交易”,“中国最佳新上市公司”三项最佳。

2000年,海外份额油首次突破了500万吨大关,2000

年集团公司实现利润600亿,2001年实现利润530亿,这些都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7)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

2003年中石油集团公司制定的《企业文化发展纲要》,不少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借助专家力量更新企业文化。

如大庆提出:

“发展的企业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发展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无限的空间”的人才观。

勘探局精心策划了‘精诚伙作,找油先蜂”、“您的期望,我的行动”的企业广告,并赢得了市场的赞同,兰化公司提出了“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生存理念、“德才兼备、业绩优先”的用人理念,“满足需求、不断完善”的质量理念,“诚实守信、卓越服务”的营销理念。

3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特点

(1)军队文化

石油工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和军人结下了不解缘。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任石油工业的领导人都是军人出生。

同时在大庆石油会战、建设大油田时期,石油行业缺少大量的产业工人,其空自是由军队成建制的转业来填补的。

例如:

1955年当时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同志在向毛泽东汇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原油时,向毛主席提出了将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七帅改为石油师的建议。

从这点来说.石油文化的形成是军队文化与产业文化的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

从本质上说.是军队严整、现范、有序、意志的作风,军队的底蕴文化决定了石油人敢打、善打硬仗,连续作战,不怕艰难困苦,自然条件适应力强的作风。

(2)混合文化

这是构成独特油城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每一个油田之中,全国各省市区的人几乎都能找到,而油田人转战南北,所吸收、携带的不同工作区域的文化与本身的文化又进行碰撞、共生。

此外,国际石油开发合作所引进的外围文化虽然星星点点,不成体系,但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因子,各民族文化在油田的大熔炉里进行交汇,融通、杂交、再生,由此形成了文化混合现象。

(3)政治文化

石油作为国家的能源保障,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石油产业从起步,就受了格外的关注,建国之初,当毛泽东把目光投例到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时,便意味深长地对众人说:

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石油对于中国一直是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故而中国的石油又有“志气油”的称谓。

从感情角度看,当年刘

兼义先生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以及石油颂歌《克拉玛依》等,不知激励了多少热血青年投身石油大军的行列,不知沸腾了多少中国人的热血,激励豪迈的旋律,也激发了石油人自豪的情结,从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起,石油人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界的精神娇子,同时也打上了强烈的政治烙印。

(4)独特的会战文化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与发展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能不利用全国人民扬眉吐气的精神资源、情感资源。

采取运动的方式开展各种各样的会战,从各地抽调有生力量,运用“集中优势力量,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理开展经济活动。

从工业经济的复苏,到后来的三线建设,在1979年之前的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是石油建设的主体方式,而这种方式在资金医乏、堪础几乎为零的条件下也只能是首选的方法。

客观地看,前苏联和中国等贫穷落后国家采取这种方式实现了经济发展时段的经济崛起,从而奠定国民经济的布局、框架和其后发展的基础。

但是,就运动性的大会战面言.恐怕只有石油行业最为出名。

(5)榜样文化

这足石油文化中十分耀眼的部分。

其中,“铁人”王进喜与其他工业的工人英雄一道,登上天安门接受了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他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在“王铁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国家精神的脊梁,也是当时面对贫困求发展的必须,当然这与石油的政治地位以及大庆油田是紧密联系的。

王铁人在全国闻名的时候,石油内部被树立起来的铁人还有几位,他们共同构成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榜样。

与此同时,职工家属中掀起的“五把铁锹闹革命”的生活自救,创业立业,从另一层面上大大丰富了石油榜样的群体,他们的精神感召着百万石油大军以及全社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

(6)达观英雄主义文化

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我的家”的精神。

现作看来也是令人肃然起敬,产生这种思想有杜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因素,仅就后者看,石油人的工作地域散布全国,因此决定了南征北战的现代游牧部落色彩。

早期的工作地城大多是荒无人烟的戈璧大漠,海湾滩涂,荒山野地等待开发或欠发达的地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堆,石油职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磨难中孕育、滋养了石油人乐观、粗犷、豁达、豪放的性格,随着人员的调动、搬迁,这种个性便遍及各个油田。

(7)开拓进取文化

勘探开发的不确定性注定了其开拓精神的产生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素质。

由于勘探开发的是隐藏在地下几百米、几千米的地层,不可能直观的认识,所以,勘探的成功率高的也很难超过30%,而一口油井、一口探井下去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投资,因此,他们提出的“工作的对象在地下,斗争的对象在油层”的口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们的钻头只有大胆而不停地向地下的理想深处开拓进取,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职业的特点、方向锻造了石油人的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则锻炼了承受能力和韧性,形成了石油文化敢打敢拼的特征。

上述石油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及形成的个性化特征,都是当时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并对当时的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整整影响了几代石油人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而献身于石油事业。

今天,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随着当今石油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改变,企业管理中的文化、方式等也必须随之改变,但这种改变绝不应当是简单意义上的形式增减,而是应该把它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来加以思考,这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石油企业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思考。

 

4国际知名石油企业文化新理念

通过分析国际知名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可以明显发现,这些大企业在新时代,适应变革,倡导新的理念,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发展,这些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成为共识

国外知名石油企业都认识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思想,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如哈里伯顿公司认为,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资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员工的脑和心,受卓越业绩所激励的人们会努力去寻求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

(2)诚信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国外知名石油企业普遍提倡诚信,把诚信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埃克森美孚提出“以诚信对待业务中的各个环节是我们工作的基石,业务往来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诚实无暇”。

而近年来安然、安达信、世通公司等在经营理念中缺乏诚信,暴露出做假账的丑闻,不仅使公司自身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也对国际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震动。

(3)提倡协同合作和理性竞争,互利双赢

国外知名石油企业都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提倡协同合作。

雪佛龙公司提出“形成团队,共同工作是雪佛龙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相互信任、交流合作”;贝克休斯公司把“协作”做为核心价值观之一。

正是基于“双赢”的理念,国际石油界近年来出现了兼并的高潮。

1998年BP(BritainPetroleum)和阿莫科公司合并;1999年埃克森和美孚公司合并;2000年BP阿莫科公司收购阿科公司;2001年雪佛龙和德士古公司合并;2001年年底,大陆石油公司和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并。

合并使新公司有效地增强了实力。

(4)创新精神的培养

国外知名石油企业都十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

BP公司把“勇于创新”作为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提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各种新能源的选择;寻求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领域;利用技术和遍布世界的十万员工的集体智慧,寻求新的答案”。

(5)注重HSE管理

国外知名石油公司都非常强调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管理,在追求最佳经营效益的同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

雪佛龙将公司的使命描述为“我们致力于保护大众的安全、健康和环境。

我们会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和合乎道德的标准来发展我们的事业。

我们的目标是,在保护大众的安全健康方面领先于同行,在环境保护方面拔尖于世界。

”BP公司把环保理念作为公司价值观的四个方面之首,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环保。

许多世界知名的油田服务公司,如斯伦贝谢公司和哈里伯顿公司,都把HSE管理放到首要位置四。

 

问题:

国外石油企业文化对我国的借鉴

 

通过比较分析,国外知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对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意的借鉴,笔者认为下面几点特别重要:

(1)注重团队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也不是企业家文化,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文化现象是群体现象。

一个领导者,再好的理念精神,没有其对追随者的灌输,也难成其事;一个追随者,如果他不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最后终将离开追随者的队伍,而只有认同接受至少不反对领导者的价值观,其才能做出行为,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补充领导者的理念,最终形成一个既以领导者精神为核心,也属于追随者的文化系统。

我们强调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但企业文化属于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大部分企业人员。

斯伦贝谢非常重视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认为企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他所能实现的仅仅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部分,因此,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企业文化因素,它要求企业分工合理,将每个员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辅以相应的机制,使全部员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2)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企业个体、特色的精髓。

通过提炼蕴涵于企业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并围绕其核心价值观设置制度,是企业文化实施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国内企业的精神文化提炼仍处于口号式阶段,除了内容陈旧、表述杂乱、概念不清之外,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将精神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的过程,多停留在形式主义,口号与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重脱节。

杜邦公司提出企业价值观有三大基石:

首先是安全第一、保护环境。

杜邦公司规定有“十大安全信念”,如:

管理层对发生意外事故要负责任:

尽一切可能控制容易引起危险的工序;保持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人人有责;安全系统以人为本等。

在健康和环保方面,杜邦视环保为己任,在经营活动中推行“企业环保哲学”。

其次是人格正直和品德高尚。

杜邦力求对每一个有业务往来的市场和社区做出贡献,提倡“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第三是公正待人。

杜邦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财富,对所有员工都一视同仁。

壳牌集团给全球每个分公司下发的《商业原则》说:

所有壳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诚实、正直和尊重他人”。

谈到公司的责任时,《商业原则》承诺:

“尊重公司员工的人权,为员工提供良好、安全的工作条件和良好、有竞争力的待遇;善用人才,发挥所长,提供均等的就业与发展机会”等等。

此外,壳牌公司的《商业原则》中也申明:

“对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给予适当的重视”、“支持社区或教育方面的活动、或捐助计划等”。

BP公司首席执行官布朗爵士在2003年股东大会上汇报2002年公司业绩时,首先谈的不是公司的赢利情况,而是讲到:

“我们的安全生产记录提高了,为BP工作中的员工中受工伤人数减少了。

这是我们十分看重的一个衡量标准,同时也是全公司每一个管理者的头等大事。

行业内最好的员工在我们这里团结一致地工作”。

(3)创造企业与环境的和谐

新型的企业应是遵守社会生态观念,自觉兼顾企业利润、顾客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生产优质的、价格合理的、适合需要的产品,节约资源,消除污染,正确引导消费,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造福子孙后代去开拓进取。

惠普公司为保护环境,专门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测评指标。

这些指标很具体,如:

对电力能源消耗、天然气用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废物处理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惠普公司把消除产品、生产过程和供应链上的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作为环保的主要内容。

为此,公司开发了一套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力求为顾客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减少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惠普为消除供应链上的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供应商纳入其环保体系中,要求供应商和自己采用相同的社会和环境政策。

惠普把环保责任纳入企业的战略高度,把他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

惠普公司这种对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了用户的好感,使他们成为企业的忠实支持者和产品的购买者。

(4)以人为本关注员工成长和健康

以人为本,关注员工成长和健康,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当代企业的竞争,不管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还是营销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惠普在关心人力资本方面做的非常出色。

惠普拥有多样化的员工及由此而来的多样化的思想,这是惠普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惠普认为,发挥员工多样化优势的前提是每个员工无论种族、性

别、年龄、宗教信仰、性格取向和身体残疾,都要得到公正待遇。

为保证员工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惠普提出,按职业和健康政策,打造环境安全、健康管理系统,短期目标是伤害事故每年递减,长期目标是实现工作场所零伤害事故。

在个人成长方面,惠普通过很多项目来帮助员工取得职业和个人生活的双重成功。

如惠普专门设立工作生活项目,为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专家咨询,消除压力,放松心情,正确设计自我。

正因如此,惠普被美国《商业道德》杂志评为2003年度100名最佳企业公民的第二名。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

因此建设企业文化要注重提高人的素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中形成的,企业管理就是人的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润滑剂。

企业文化着重于创造和发展,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的推动力。

企业文化应建立在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培养造就一支文化素质高的职工队上,每年都要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很强的脱产培训。

公司的领导每年要到培训中心对高层管理人员授课,重点讲授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管理方法、企业领导方法等课程。

而且还要求高层人员回到本单位也要对所属员工教育,使企业文化的精髓逐层传递,使得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被员工所接受与认同。

(5)全面推进企业CI(形象识别)体系建设

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者的相互作用,带动企业经营管理、塑造企业形象。

在理念识别上,应立意深刻并富有文化内涵,作到既能吸引业主和客户,又能体现企业精神。

首先要深入发掘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

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貌,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独特之处,使客户从理念上识别和认同企业。

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精神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尽职尽责。

提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也是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职工更加了了解企业的历史,明确企业的使命,对企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行为识别上,加强职业培训,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使职工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作到企业办公、生产井然有序,每位员工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一流技术开展工作,创造一流的效益。

通过行为识别,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认同和偏爱的心理效应,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最终占领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在视觉识别上,将企业的名称、徽记等标志运用在办公产品、工作现场宣传布置等场所和载体上,并在颜色、模式、风格等方面达到高度的统一,以此在企业形象上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加深公众的印象。

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保证时时、处处都具有统一的模式;加强培训,使驻外地的工作人员也具备自觉进行此项工作的能力,在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时进行高标准的规范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